第三百五十八章 荊州大定,天下震動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358章 荊州大定,天下震動

  建安六年五月初三,在歷經三個多月的大戰之後,劉表最終開城投降。

  是日,劉琦親齎印綬文籍,下令開啟城門,帶領荊州一眾臣屬獻降。

  劉備聞之,親自出寨相迎,見得劉琦,便問劉表狀況,劉琦言說劉表已臥病不起。

  劉備頓時大驚,當下來不及交割印綬,帶著麾下眾人朝著府內行來。

  待見劉表之後,看著劉表已是病入膏肓,即心生不忍,執手而嘆道:

  「兄雖有過,卻當不至於此,而今臥榻不起,實為小弟之過!」

  劉表見他口稱小弟,心中亦是悲涼,但還是強自擠出一抹笑意道:

  「生死有命,吾行無道之事,乃是咎由自取,並非玄德之過!」

  「為慮今不能理事,荊州不可無主,今弟前來,弟便為荊州之主也!」

  劉備這一輩子受過兩次辭讓,第一次便是陶謙,第二次就是現在的劉表。

  不過昔日陶謙未必是心懷好意,現在的劉表卻是形勢所迫,無可奈何。

  劉備雖是梟雄,面對此狀卻也有些不好意思,連忙搖頭辭讓道:

  「兄何出此言,備此來雖然交兵,卻無意於荊州,今兄不能理事,自有賢侄尚在。」

  「吾當上表天子,表奏賢侄為荊州刺史,替兄長領荊州諸事!」

  可劉表聞之,卻連道不可,直言劉琦非守御之才,讓劉琦忙將印綬抬來獻之。

  劉備見此,直接辭讓,劉表再請,劉琦跪地獻之,眾臣紛紛上前勸說。

  「無奈」之下,劉備終於應下此事,領受了荊州牧印綬籍書。

  至此劉備伐荊州之戰結束,秦瑱聞得消息,便帶著一眾俘虜北上和劉備匯軍一處。

  快兩年時間未見,使得劉備一見到秦瑱便抓著不放道:

  「昔日吾以軍師領受江東都督,本欲平江東諸事即可!」

  「不料兩載匆匆而過,不僅江東即平,交州荊南也定!」

  「子瑄之功,雖封侯亦不足以表彰,卻讓備如何謝之?」

  若是換做別的君臣聽此,多半不知道要想多少事情,可秦瑱卻知老劉的脾氣。

  說著大功難表,實際上也就是開個玩笑,表示其人的欣喜之情。

  對此秦瑱直接便給劉備表示,別的不要,只求一家團聚,依照他原話便是:

  「瑱自出任江東之後,妻兒分離兩地,至今已兩年未見!」

  「今得此大功,不當外駐,明公卻須教我一家團聚才是!」

  他這話既是對劉備玩笑的回應,也是帶著幾分真情實意。

  因是現在隨著荊州平定,他們的地盤已經擴大將近一倍。

  由於荊州地處前線,又地接益州、關中等地,必須要一個人駐守!

  若是劉備不親自坐鎮,那這荊州多半還是得落在他的頭上。

  而就像劉備現在對他開的玩笑一般,他現在功勞快到頂了!

  如果再鎮荊州,那奪取益州和關中之後,劉備該怎麼封賞?

  故而外駐對別人來說是個機會,對他來說卻毫無作用。

  與其等到劉備到時候委派,他不如把劉備的路給堵死。

  你不是找不到賞賜麼?那就給我一個閒職,讓我回家陪陪妻小。

  對此,劉備自然能理解秦瑱的態度,實則他也知道秦瑱的處境。

  遠在江夏之時,他便聽說了荊州這邊關於秦瑱自立的傳言。

  劉備聞之,心想是敵軍的離間之計,索性也不想去多理。

  不料行至半路,張紘便來到帳內言說荊州的傳言劉備知不知道。

  劉備聞言,即表示傳言我當然知道,但秦子瑄定然不是那種人。

  他和秦瑱相識雖然沒有關張那麼久,可秦瑱的人品他卻知曉。

  別說只是流言,就算是有人真的拿著罪證前來,他也不會懷疑秦瑱半分。

  不過在劉備如此表態之後,張紘卻是連忙對著劉備勸解道:

  「主公即知都督無心叛之,又聞此流言,便不可視若無睹。」


  「所謂眾口鑠金,積毀銷骨,今日此言雖假,然則天下人皆言此事,日後便有人會信以為真。」

  「都督雖然忠心耿耿,並無二意,但聞此言,如何不懼?」

  「今日流言只傳都督欲反,來日恐要傳主公欲謀害都督!」

  「主公與都督相知,二者不疑,然則都督麾下諸將如何不疑?」

  「須知都督非常人也,門生故吏無數,如此早晚必人心浮動!」

  「若是彼時再讓人挑動一番,彼等極易生變,難以制之!」

  這話也就是張紘年紀大,若是劉曄等人是斷然不敢對劉備說的。

  因為這話就是擺明了秦瑱的勢力太大,需要老劉來限制一番。

  不然對秦瑱還是對他們的總體局勢來說,都不是一件好事情。

  這些話劉曄等人說來就像是要奪權,可張紘居於閒職,卻沒有這種顧慮。

  畢竟秦瑱功勞太大,麾下又有一套班底,像是徐庶、諸葛亮、顧雍等人都是秦瑱親近之人。

  此外,魏延、甘寧、徐盛、周瑜、張遼、高順這些人要麼是秦瑱勸降,要麼是秦瑱提拔的。

  更有裴潛、王粲、呂岱、諸葛瑾、孟建、石韜這些人,也和秦瑱有著關係。

  秦瑱和你老劉關係確實很鐵,但這只限於你們兩個人,誰知道底下人怎麼想?

  萬一真有那一兩個被煽動起了異心,到時又該怎麼處理這事?

  所以張紘覺得現在告訴劉備這個隱患,是一個最好的時機。

  劉備聽得這番話語,自然也知道其中的道理,但他還是皺眉道;

  「昔日子瑄投我之時,備曾言當以師禮待之,此心從未悔改。」

  「吾料昔日曹孟德失子瑄,便為如今之勢,吾絕不重蹈覆轍。」

  「故張公此言雖善,吾卻不願聞之,還望張公莫要再言此事。」

  劉備會如此回復,張紘自然有預料,隨之他又繼續對劉備勸道:

  「既是主公不欲聞,在下也不贅言,然則都督乃御國之才,不可在外久駐!」

  「如今荊州將取,不如將都督調回,統理政務,方不荒廢都督才幹!」

  既然你老人家不願意削秦瑱的權,那不如調回其身邊統領政務。

  這樣可以免得以後再出現秦瑱準備自立的流言,解決根本問題。

  劉備聽聞此言,方才態度緩和,心想秦瑱在外駐兵兩年,確實也該回到他身邊了。

  畢竟,之前讓秦瑱外駐是因為江東是他的大後方,只有秦瑱才能穩住江東的大局。

  無錯版本在讀!首一發一本小說。讀

  但隨著他們地盤不斷擴大,江東趨於穩定,又多了一個交州。

  在這樣的情況下,讓秦瑱繼續治理一個地區,顯然有些屈才。

  只有把秦瑱調到他身邊,才能完全發揮秦瑱在治國上的才能。

  故而劉備先是表示容後再議,隨之又在思考怎麼把秦瑱調回來。

  沒想到他還沒開口,秦瑱就主動表示不想外駐,主動申請調回。

  顯然,不僅張紘意識到了這個問題,秦瑱也敏銳的察覺到了不對。

  可一聽他這個爛藉口,劉備便被雷得一陣啼笑皆非道:

  「若依子瑄此言,君未得一家團聚,反倒怪罪備不成?」

  「也罷,既是子瑄不欲繼續外駐,吾便另尋他人既是!」

  「不過卿有大功,不可不表,且都先記下,來日再論!」

  兩人一番交談,便將此次流言的影響拋到了九霄雲外。

  這一夜,秦瑱和劉備二人久違的又來了一次秉燭夜談。

  其內容極多,包括了對天下局勢分析、荊州該如何治理、後續又該如何行動。

  這些問題都比較複雜,也只有秦瑱才能和劉備暢談無阻。

  如此談了一夜,次日劉備便升堂坐定,與眾人論功行賞。

  因為眼下南陽尚未奪取,於是劉備在秦瑱的建議下,決定將荊州八郡再度劃分。

  將宜城以北、新野以南的地方劃分出一個襄陽郡,以劉曄擔任太守。


  剩餘荊州士族,以劉先繼續擔任別駕,蒯越出任章陵太守、黃射擔任江夏太守、韓嵩擔任南郡太守。

  調令劉睿北上,以龐季接任武陵太守,桓階擔任長沙太守。

  至於零陵、桂陽二地太守,便繼續以劉度、趙范等人擔任。

  除了以上調動,此戰立功的龐統升任掌軍中郎將,伊籍擔任征東將軍長史。

  劉巴、蔣琬、廖立分別進入征東將軍府,均得身居要職。

  其餘像是張允、劉虎、袁龍、韓晞、吳巨、蒯祺、傅巽、傅群、成奇、韓暨、劉望之、賴恭等共計百餘人並皆擢用。

  不得不說,荊州人才底蘊遠非江東可比,除以上之外,尚有未曾出仕的文臣武將。

  在秦瑱有意引導之下,劉備又會見了文聘、黃忠、潘濬、蔡瑁等人,一一勸降。

  又從州郡之中挑選人才,得廖淳、趙累、鄧芝、向朗、李嚴等來投。

  這裡的廖淳也即是廖化,演義中是山賊出身,實則其人乃是荊州廖氏子弟。

  至於鄧芝、趙累、向朗都是名門之後,出身和能力頗為不凡。

  隨著這一批人才安置完畢,劉備又重新宣布麾下人事安排:

  秦瑱卸任江東都督一職,升任軍師將軍,兼任五官中郎將。

  關羽卸任汝南太守一職,升任蕩寇將軍,兼任淮南大都督。

  陳到升任揚武將軍,甘寧升任橫江將軍,兼任海軍大都督。

  張飛升任征虜將軍,趙雲升任鎮遠將軍,太史慈升任平南將軍。

  魯肅接任江東都督,顧雍接任吳郡太守,諸葛亮接任會稽太守。

  士燮兼任交州刺史與交趾太守,周瑜擔任南洋都督,薛綜擔任交州別駕。

  除了以上官員,像是簡雍、糜竺、糜芳、徐庶、袁渙、劉馥、鄭渾、孫乾、張昭、張紘、陳群、陳登,及江東一系列舊臣盡皆升賞。

  這是劉備第一次大規模升賞麾下群臣,其麾下老臣無一不振奮。

  而像是荊州原本的蒯越、劉先、龐季等人見之,無不心悅誠服。

  做完一切,劉備又殺豬宰羊,犒賞三軍,大開府庫,賑濟百姓,一時軍民大悅!

  至此,荊州初定,劉備收得荊州南北兵馬超十萬,麾下文武齊備。

  地跨荊、揚、交、豫、徐、青六大州,人口過千萬,成為了天下第一大諸侯。

  消息傳出之後,天下震動,曹操、袁紹、劉璋三家皆是驚懼萬分。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