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強硬的梁閣老,首輔丁憂
第224章 強硬的梁閣老,首輔丁憂
京師,某著名風月場所。
徐青、梁閣老落座,嚴給事中陪酒,規格頗高。
「閣老可知,如今黔南省每科鄉試,有多少生員參加?」
梁閣老的就職履歷主要是吏部、督察院、禮部兜著轉爬到禮部尚書的位置,
可以說咱們梁閣老膽小,但絕對不能說梁閣老沒有業務能力或者記性不好。
說實話,能進入內閣的閣臣再菜都有幾把刷子。
「有時候是一千多,有時候是兩千。」梁閣老很快回道。
「東南各省呢?」
「少則八千,多則上萬。」
徐青道:「閣老好記性,在下去黔南省之後,便著重調查了此事。黔南省不但生員少,舉人更少,甚至很多舉人都不是黔南省土生土長的人,這導致長期以來,黔南省的流官和吏員極少,不得不依賴於土司自治。我知道,土司自治的好處是,朝廷統治的成本大幅度降低,壞處在於,由於土司過多,黔南省的土司叛亂,從國朝初年便未曾中斷過,無非規模大小而已。」
各省的舉人名額是按照比例來的。
黔南省的舉人名額相對其他省份很少,饒是如此,由於讀書的人太少,競爭環境和內卷程度比內陸其他大省差遠了。
可以說,自來黔南省都是科舉移民的重災區。
而且黔南省的條件不好。
這也導致,許多舉人考中之後,如果覺得會試無望,就會想辦法去其他省份當官。
至於其他省份的舉人進士更是不願意到黔南省做官。
故而黔南省的官員,許多都是被貶或者流放過來的,其做事的用心程度可想而知。
因此黔南省缺官的現象十分嚴重。
徐青扯了一大堆,然後提出一個切實的解決辦法,那就是增加黔南省的舉人名額,但這些舉人,不能參加會試,卻可以直接授官,而且在黔南省的升遷待遇,一律按三甲進士來。
如果拒絕在黔南省做官的任命,將直接取消舉人的身份。
當然,徐青官方理由一大堆,實際上歸根結底是找個由頭,給去黔南省幹事的復社社員解決編制問題。
徐青說到最後,梁閣老也明白了。
復社成員,多以南直隸人為主,這件事操作好,也算是為鄉人做好事。
黔南省的官場屬於大虞朝官場的邊緣地帶,乃官場不爭之地,即使有人發現許多黔南省的新舉人都是復社出身,也沒法計較。
至於復社社員掌握了黔南省的官場有多大危害?
還能比土司危害更大?
人家土司都是直接扯旗造反的。
嚴山在旁邊聽得嘆服,坐館的手腕越來越厲害了。
這跟直接簽發吏部委任狀有啥區別?
但偏偏從法理上,找不到任何毛病。
「公明,你覺得此事要是推行起來,誰去做這次特殊鄉試的主考官比較合適?」
徐青朝嚴山使了個眼色。
嚴山有些扭捏:「我的品級怕是不夠。」
徐青語重心長:「正因為是新的嘗試,所以主考官的規格太高也不好。現在變法,講究摸著石頭過河,要大膽嘗試,我看惟中就挺合適的。這件事我和梁閣老決定了,你不要有心理壓力。」
梁閣老:「此事首輔那邊怎麼說?」
「已經知會過了。」
梁閣老內心大定。
第二日,梁閣老作為南直隸黨的雙話事人之一,不辭辛勞,帶頭衝鋒,直接將和徐青商議的特選恩科鄉試拿到朝會討論。
剛坐上吏部尚書位置的王尚書立馬反對。
倒不是王尚書覺得此事不妥,而是梁閣老現在背後有徐青支持,已經成了南直隸鄉黨的領袖人物。
要知道他王鞏也是南直隸人,現在更是吏部尚書。
就算你老梁是閣老,也不能壓他這個天官,不然他手下人心都散了,這吏部尚書還怎麼做?
而且近來張侍郎深恨老王搶了自己的吏部尚書之位,屢屢陽奉陰違。
搞得王尚書非常不痛快。
但是梁閣老一改從前的作風,非常強硬,而且引經據典,將此事和改土歸流綁定在一起。
王尚書雖然辯論中,沒落下風,卻也沒法將梁閣老辯倒。
第一次關於此事的朝會討論,實是不歡而散。
但王鞏沒想到,下朝之後,許多南直隸鄉黨跑到王尚書家堵門,罵了許多難聽的話。
老王一頭霧水,可是這年頭做官,哪有得罪鄉黨的。
他只能派人去打聽為什麼。
「徐公明這個王八蛋。」王鞏打聽出始末之後,才知道背後的內情。因為這次特選恩科鄉試,已經在南直隸會館內部通了氣。
大家都覺得禮部尚書、吏部尚書皆是南直隸鄉人,斷沒有絕鄉黨前程的道理,哪知道梁閣老據理力爭,王鞏這個老鄉居然拖後腿。
畢竟徐六首都承諾過了,黔南省就是個跳板,鄉党進去之後,目前的情勢是暫時要呆在黔南省,但做出成績之後,肯定會想辦法將人調出來。
這話要是朝廷承諾,大家肯定不信。而徐六首可是當世聖賢,一言九鼎。大家可太信了。
就算這開頭的一科是復社先吃肉,但大家跟著喝湯絕對沒問題。
何況南直隸一直以來都是讀書人多,再大的家族,能出頭的人,始終是少數。
徐六首借著黔南省改土歸流的事,給大家謀前程。
可謂大功德一件了。
偏偏鄉人之中,出現一個叛徒。
王尚書沒想到,此事裡面還埋了一個大雷。
而且徐青專挑他上朝的時候,在南直隸會館跟鄉黨畫餅,導致王尚書根本沒提前得知此事的機會。
硬生生吃了一個啞巴虧。
「這魔星就不該讓他回京城!」王鞏咬牙切齒,但下一次朝會,很快改變了立場,大力支持在黔南省搞特殊恩科鄉試。
禮部尚書、吏部尚書兩個大佬都通了氣,首輔這邊又是默認,事情自然很快就通過了。
還是那句話,相比於土司,士紳豪族在黔南省算是進步勢力了。
哪怕玉親王清楚了其中厲害,也在戴先生的勸說下,為了大局忍讓,沒有使絆子。
只是玉親王氣不已。
自從徐公明橫空出世,他堂堂儲君,為了大局不知忍了多少次,這苦日子什麼時候才到頭。
而且難道不該是徐公明為大局向他忍讓嗎?
他作為儲君,才應該是大局!
現實太無情!
除此之外,大家也認識的梁閣老的強硬,硬剛吏部尚書,還讓對方自己自扇耳光退場。
經此一事,梁閣老南直隸黨的名義黨魁之位,無可動搖。
梁閣老多年來,凡事以忍讓和氣為主,還是第一次在這種尖銳鬥爭中,占得絕對上風,心情那個舒爽。
說白了,沒人天生喜歡受氣和忍讓,
許多時候都是不得已為之。
真能當上位者,誰特麼願意做牛做馬?
這一仗梁閣老打出了威風,打出了體面。
要不是考慮到年齡差距過大,梁閣老都忍不住想拜徐六首為義父了!
經過此事,梁閣老權威大漲。
而且他發現,有意無意間,自己在內閣提出的事,都得到首輔的大力支持。
偃月堂。
「公明,我離開朝堂這段時間,你要多費心了。」首輔一臉感傷。
他現在真有一點「悠悠蒼天,何薄於我」的感覺。
變法的事業正在上升勢頭,結果卻不得不暫時離開朝堂。
徐青亦有些無奈。
首輔在朝堂和不在朝堂,對他而言確實是兩種環境。
但丁憂制度,實是朝堂中樞平衡關鍵的一環,在沒有必要的情況,不宜改動不錯,張家老太爺去世了。
事實上,要不是老天師用道法強行給老太爺續命,大半年前張家老太爺便得走了。
這次老天師從江寧府回來,張家老太爺再度病情惡化,以老天師的手段,也回天乏術。
作為凡人,即使有道術高人看護,也會因為屏弱的肉身,經不起太多折騰。
「太阿公,我倒是不擔心別的,就擔心,這朝堂沒了你,變法事業依舊蒸蒸日上,然後你在家——..」徐青開解道。
首輔臉上的感傷立馬不見了,這小子還是人嗎?
他臉色脹紅,隨即釋然地說道,「真要是如此,老夫也放心了。」
徐青:「其實太阿公回去之後,楚地的變法,都在你眼中。屆時也不能說是壞事。」
以丁憂首輔的身份,回到楚地,親自監督變法,其實某些方面比留在中樞作用大許多。
而且首輔久在中樞,對地方還是欠缺實際了解,這次也是個對變法重新審視的好機會。
首輔:「你小子是不見得我有一日安閒是吧。」
「有事情做,才不至於沉浸悲傷之後。何況前人有雲,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其實張老太爺年近九十壽終,實是喜喪。
因此首輔內心裡,悲傷雖有,卻也不多。
到了他這個位置,哪怕親兒子死了,也不會耽誤朝中大事。
此次丁憂,也是從大局考慮。
其實如果沒有徐青,首輔肯定會選擇奪情,繼續留在朝中。不過那樣一來,
輿論影響太大,對他的身後名也是嚴重打擊。
他雖然不在乎這個,但能不到「奪情」這地步,自然也是願意的。
「你覺得我回楚地之後,應該著重哪些方面?」
「農事。」
「不是吏治?」
徐青:「在下以為,吏治無藥可醫,首輔近年來澄清吏治,無論是考成法,
還是其他的政令,都是揚湯止沸,解決不了根本。當然,也不是說這些事毫無意義,只是眼下里,在吏治方面做文章,屬於付出多,收益少。但農事不一樣,只要糧食不出問題,天下再亂也亂不到哪裡去。在下請首輔丁憂之後,親自監督,
多多推廣番薯之類的高產作物,而且這些作物,徐某看來,還有很大的增產潛力.—..」
番薯在閩南已經有推廣種植,而且徐青還從方仙道這邊尋得了更好的良種。
不過推行起來,依舊是步步艱難。
楚地已經是天下產糧的大省,有首輔親自力推此事,肯定是有收穫的。
「你說的這些作物,真有如此高產?」
「徐某不敢保證,但首輔可以擇點試行,親身驗證一番,如果確實大有好處,可以逐步推廣。」
「嗯,農事生產是國家大事,不可操切。我記住你說的這些了,回去之後,
一定好生琢磨。」
他最欣賞徐青的地方便是這一點,凡事都能在不利的局面中,找出有利之處,而且膽大心細,敢作敢當。
徐青也覺得首輔做人是有大格局的。
要是其他大官被他這麼指教,還讓其關心農事,肯定心中不爽。
首輔倒是沒有如任何心裡不舒服的地方,因為在他看來這件事是對國家有利的。
徐青隨即又道:「在下還有個不情之請。」
「什麼事?」
「反正您老都要丁憂了,不如做個踏板唄·——
首輔聽了徐青的計劃,忍住一硯台打碎徐青腦袋的衝動。
原來徐青打算請老皇帝奪情,然後首輔猶豫不定,這時候由老岳父和吳老恩師上奏疏,力勸首輔丁憂。
如此一來,可獲大名。
而且老岳父和吳恩師都是變法派的,此舉可謂大義滅親。
何況兩位老爺都是科道清流體系。
此舉有利於在清流中,掌握話語權。
還是那句話,輿論陣地,徐青既要民間的,也要官方的,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
徐青見首輔臉色不好,說道:「要是換做在下,也是一樣願意做這個墊腳石的。」
首輔忍住破口大罵的衝動,你爹媽早死了好吧!
不當人子。
但徐青確實說得有理。
忍了!
首輔揮揮手道:「你自己去準備。」
他都快氣笑了!
徐青鬆了口氣,深深一拜。
首輔沒看他,等徐青離開之後,才長嘆一口氣。
以徐青的手腕,日後玉親王上位,怕不是徐青的玩物。
這怎麼斗得過?
算了,為了天下,只能讓玉親王委屈了。
隨後幾日。
張家老太爺去世之事,在京師引出軒然大波。
「天亮了!」許多保守派忍不住「彈冠相慶」。
一時間,眾人都不敢相信此事是真的。
「王爺,這時候千萬要小心謹慎。」戴先生聞聽此事之後,非但沒有欣喜反而過來提醒玉親王。
「嗯,先生,我知道的。」玉親王現在是吃一塹長一智。
首輔丁憂,其實對他也沒什麼好處。
變法說到底是為了天下好,也是為了他好。
「你覺得首輔會留下來嗎?」
「若無徐青,首輔必然奪情。現在的話,首輔必然走人。戴某建議,王爺應該·—.」
玉親王仔細聽著戴先生說的每一句話。
他聽完之後,「先生之言,果真是撥雲見霧。』
原來戴先生的建議是藉此機會,安排左都御史霍景轉任禮部尚書,並且入閣。
然後再安排人占據左都御史的位置。
首輔一去,梁閣老升任首輔是必然的。
但戴先生也十分可惜,要不是王鞏接任了吏部尚書,在玉親王的支持下,未必沒有當首輔的機會。
王鞏差點一口血噴出,他再忍一忍,這首輔就是他了!
吏部尚書是外廷之首,但如何能與首輔的位置相比。關鍵是他現在不是閣臣,從資格上來說,已經沒了競爭首輔的機會。
他很快平復心情,忽然間想到一個好主意,寫下一篇請首輔「奪情」的奏疏·——
一封奏疏上去,在朝堂引起軒然大波,
此時此刻,徐青和雄禪閒坐。
「公明,這次首輔丁憂的事,你不打算參與嗎?」雄禪笑了笑。
徐青:「朝廷的事,自有大人們做主。大師,咱們的精力,還是應該放在對付黑山老妖上。」
他自然清楚,雄禪入京之後,不但在他的幫助下,親自操弄武道大會的事,
更藉此機會,結交王公大臣。
他是當世武聖,念經之時的玄音,對於人體大有好處,許多縱慾過度的王公貴族,在聽了雄禪講經之後,身體都大有起色。
可以說,雄禪現在就是諸多王公士紳眼中的活佛。
論影響力,一點都不比徐青差。
畢竟這些人都很怕死啊。
雄禪微微一笑:「對付老妖,咱們只能盡人事。在此之外,貧僧想和公明做一件有大功德的事,不知公明有沒有興趣。」
「大師有事儘管吩咐。」
「公明可記得黃梁米?」
「當然記得,此物怎麼可能忘記。』
雄禪:「其實我們大禪寺多年研究之下,已經在黃粱米的基礎上,培育出比現今稻米產量高出三成的稻種,如果公明和我一起推廣,將大有利於天下。」
徐青心裡清楚,糧食的增產,光靠育種還不夠,還有肥料等方方面面的提升真要是產量增加這麼容易,雄禪不會現在才提出來。
大和尚雖然是盟友,卻也有自己的小心思。
他仔細聽了大和尚的話,說道:「大師這稻種,是不是種子只能在大禪寺獲取?」
他一語道破天機。
雄禪臉色一變。
他沒想到徐青居然直接就猜到其中最關鍵的地方。
雄禪:「公明確然學究天人,但此事絕對是大好事。」
徐青陷入沉吟之中。
京師,某著名風月場所。
徐青、梁閣老落座,嚴給事中陪酒,規格頗高。
「閣老可知,如今黔南省每科鄉試,有多少生員參加?」
梁閣老的就職履歷主要是吏部、督察院、禮部兜著轉爬到禮部尚書的位置,
可以說咱們梁閣老膽小,但絕對不能說梁閣老沒有業務能力或者記性不好。
說實話,能進入內閣的閣臣再菜都有幾把刷子。
「有時候是一千多,有時候是兩千。」梁閣老很快回道。
「東南各省呢?」
「少則八千,多則上萬。」
徐青道:「閣老好記性,在下去黔南省之後,便著重調查了此事。黔南省不但生員少,舉人更少,甚至很多舉人都不是黔南省土生土長的人,這導致長期以來,黔南省的流官和吏員極少,不得不依賴於土司自治。我知道,土司自治的好處是,朝廷統治的成本大幅度降低,壞處在於,由於土司過多,黔南省的土司叛亂,從國朝初年便未曾中斷過,無非規模大小而已。」
各省的舉人名額是按照比例來的。
黔南省的舉人名額相對其他省份很少,饒是如此,由於讀書的人太少,競爭環境和內卷程度比內陸其他大省差遠了。
可以說,自來黔南省都是科舉移民的重災區。
而且黔南省的條件不好。
這也導致,許多舉人考中之後,如果覺得會試無望,就會想辦法去其他省份當官。
至於其他省份的舉人進士更是不願意到黔南省做官。
故而黔南省的官員,許多都是被貶或者流放過來的,其做事的用心程度可想而知。
因此黔南省缺官的現象十分嚴重。
徐青扯了一大堆,然後提出一個切實的解決辦法,那就是增加黔南省的舉人名額,但這些舉人,不能參加會試,卻可以直接授官,而且在黔南省的升遷待遇,一律按三甲進士來。
如果拒絕在黔南省做官的任命,將直接取消舉人的身份。
當然,徐青官方理由一大堆,實際上歸根結底是找個由頭,給去黔南省幹事的復社社員解決編制問題。
徐青說到最後,梁閣老也明白了。
復社成員,多以南直隸人為主,這件事操作好,也算是為鄉人做好事。
黔南省的官場屬於大虞朝官場的邊緣地帶,乃官場不爭之地,即使有人發現許多黔南省的新舉人都是復社出身,也沒法計較。
至於復社社員掌握了黔南省的官場有多大危害?
還能比土司危害更大?
人家土司都是直接扯旗造反的。
嚴山在旁邊聽得嘆服,坐館的手腕越來越厲害了。
這跟直接簽發吏部委任狀有啥區別?
但偏偏從法理上,找不到任何毛病。
「公明,你覺得此事要是推行起來,誰去做這次特殊鄉試的主考官比較合適?」
徐青朝嚴山使了個眼色。
嚴山有些扭捏:「我的品級怕是不夠。」
徐青語重心長:「正因為是新的嘗試,所以主考官的規格太高也不好。現在變法,講究摸著石頭過河,要大膽嘗試,我看惟中就挺合適的。這件事我和梁閣老決定了,你不要有心理壓力。」
梁閣老:「此事首輔那邊怎麼說?」
「已經知會過了。」
梁閣老內心大定。
第二日,梁閣老作為南直隸黨的雙話事人之一,不辭辛勞,帶頭衝鋒,直接將和徐青商議的特選恩科鄉試拿到朝會討論。
剛坐上吏部尚書位置的王尚書立馬反對。
倒不是王尚書覺得此事不妥,而是梁閣老現在背後有徐青支持,已經成了南直隸鄉黨的領袖人物。
要知道他王鞏也是南直隸人,現在更是吏部尚書。
就算你老梁是閣老,也不能壓他這個天官,不然他手下人心都散了,這吏部尚書還怎麼做?
而且近來張侍郎深恨老王搶了自己的吏部尚書之位,屢屢陽奉陰違。
搞得王尚書非常不痛快。
但是梁閣老一改從前的作風,非常強硬,而且引經據典,將此事和改土歸流綁定在一起。
王尚書雖然辯論中,沒落下風,卻也沒法將梁閣老辯倒。
第一次關於此事的朝會討論,實是不歡而散。
但王鞏沒想到,下朝之後,許多南直隸鄉黨跑到王尚書家堵門,罵了許多難聽的話。
老王一頭霧水,可是這年頭做官,哪有得罪鄉黨的。
他只能派人去打聽為什麼。
「徐公明這個王八蛋。」王鞏打聽出始末之後,才知道背後的內情。因為這次特選恩科鄉試,已經在南直隸會館內部通了氣。
大家都覺得禮部尚書、吏部尚書皆是南直隸鄉人,斷沒有絕鄉黨前程的道理,哪知道梁閣老據理力爭,王鞏這個老鄉居然拖後腿。
畢竟徐六首都承諾過了,黔南省就是個跳板,鄉党進去之後,目前的情勢是暫時要呆在黔南省,但做出成績之後,肯定會想辦法將人調出來。
這話要是朝廷承諾,大家肯定不信。而徐六首可是當世聖賢,一言九鼎。大家可太信了。
就算這開頭的一科是復社先吃肉,但大家跟著喝湯絕對沒問題。
何況南直隸一直以來都是讀書人多,再大的家族,能出頭的人,始終是少數。
徐六首借著黔南省改土歸流的事,給大家謀前程。
可謂大功德一件了。
偏偏鄉人之中,出現一個叛徒。
王尚書沒想到,此事裡面還埋了一個大雷。
而且徐青專挑他上朝的時候,在南直隸會館跟鄉黨畫餅,導致王尚書根本沒提前得知此事的機會。
硬生生吃了一個啞巴虧。
「這魔星就不該讓他回京城!」王鞏咬牙切齒,但下一次朝會,很快改變了立場,大力支持在黔南省搞特殊恩科鄉試。
禮部尚書、吏部尚書兩個大佬都通了氣,首輔這邊又是默認,事情自然很快就通過了。
還是那句話,相比於土司,士紳豪族在黔南省算是進步勢力了。
哪怕玉親王清楚了其中厲害,也在戴先生的勸說下,為了大局忍讓,沒有使絆子。
只是玉親王氣不已。
自從徐公明橫空出世,他堂堂儲君,為了大局不知忍了多少次,這苦日子什麼時候才到頭。
而且難道不該是徐公明為大局向他忍讓嗎?
他作為儲君,才應該是大局!
現實太無情!
除此之外,大家也認識的梁閣老的強硬,硬剛吏部尚書,還讓對方自己自扇耳光退場。
經此一事,梁閣老南直隸黨的名義黨魁之位,無可動搖。
梁閣老多年來,凡事以忍讓和氣為主,還是第一次在這種尖銳鬥爭中,占得絕對上風,心情那個舒爽。
說白了,沒人天生喜歡受氣和忍讓,
許多時候都是不得已為之。
真能當上位者,誰特麼願意做牛做馬?
這一仗梁閣老打出了威風,打出了體面。
要不是考慮到年齡差距過大,梁閣老都忍不住想拜徐六首為義父了!
經過此事,梁閣老權威大漲。
而且他發現,有意無意間,自己在內閣提出的事,都得到首輔的大力支持。
偃月堂。
「公明,我離開朝堂這段時間,你要多費心了。」首輔一臉感傷。
他現在真有一點「悠悠蒼天,何薄於我」的感覺。
變法的事業正在上升勢頭,結果卻不得不暫時離開朝堂。
徐青亦有些無奈。
首輔在朝堂和不在朝堂,對他而言確實是兩種環境。
但丁憂制度,實是朝堂中樞平衡關鍵的一環,在沒有必要的情況,不宜改動不錯,張家老太爺去世了。
事實上,要不是老天師用道法強行給老太爺續命,大半年前張家老太爺便得走了。
這次老天師從江寧府回來,張家老太爺再度病情惡化,以老天師的手段,也回天乏術。
作為凡人,即使有道術高人看護,也會因為屏弱的肉身,經不起太多折騰。
「太阿公,我倒是不擔心別的,就擔心,這朝堂沒了你,變法事業依舊蒸蒸日上,然後你在家——..」徐青開解道。
首輔臉上的感傷立馬不見了,這小子還是人嗎?
他臉色脹紅,隨即釋然地說道,「真要是如此,老夫也放心了。」
徐青:「其實太阿公回去之後,楚地的變法,都在你眼中。屆時也不能說是壞事。」
以丁憂首輔的身份,回到楚地,親自監督變法,其實某些方面比留在中樞作用大許多。
而且首輔久在中樞,對地方還是欠缺實際了解,這次也是個對變法重新審視的好機會。
首輔:「你小子是不見得我有一日安閒是吧。」
「有事情做,才不至於沉浸悲傷之後。何況前人有雲,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其實張老太爺年近九十壽終,實是喜喪。
因此首輔內心裡,悲傷雖有,卻也不多。
到了他這個位置,哪怕親兒子死了,也不會耽誤朝中大事。
此次丁憂,也是從大局考慮。
其實如果沒有徐青,首輔肯定會選擇奪情,繼續留在朝中。不過那樣一來,
輿論影響太大,對他的身後名也是嚴重打擊。
他雖然不在乎這個,但能不到「奪情」這地步,自然也是願意的。
「你覺得我回楚地之後,應該著重哪些方面?」
「農事。」
「不是吏治?」
徐青:「在下以為,吏治無藥可醫,首輔近年來澄清吏治,無論是考成法,
還是其他的政令,都是揚湯止沸,解決不了根本。當然,也不是說這些事毫無意義,只是眼下里,在吏治方面做文章,屬於付出多,收益少。但農事不一樣,只要糧食不出問題,天下再亂也亂不到哪裡去。在下請首輔丁憂之後,親自監督,
多多推廣番薯之類的高產作物,而且這些作物,徐某看來,還有很大的增產潛力.—..」
番薯在閩南已經有推廣種植,而且徐青還從方仙道這邊尋得了更好的良種。
不過推行起來,依舊是步步艱難。
楚地已經是天下產糧的大省,有首輔親自力推此事,肯定是有收穫的。
「你說的這些作物,真有如此高產?」
「徐某不敢保證,但首輔可以擇點試行,親身驗證一番,如果確實大有好處,可以逐步推廣。」
「嗯,農事生產是國家大事,不可操切。我記住你說的這些了,回去之後,
一定好生琢磨。」
他最欣賞徐青的地方便是這一點,凡事都能在不利的局面中,找出有利之處,而且膽大心細,敢作敢當。
徐青也覺得首輔做人是有大格局的。
要是其他大官被他這麼指教,還讓其關心農事,肯定心中不爽。
首輔倒是沒有如任何心裡不舒服的地方,因為在他看來這件事是對國家有利的。
徐青隨即又道:「在下還有個不情之請。」
「什麼事?」
「反正您老都要丁憂了,不如做個踏板唄·——
首輔聽了徐青的計劃,忍住一硯台打碎徐青腦袋的衝動。
原來徐青打算請老皇帝奪情,然後首輔猶豫不定,這時候由老岳父和吳老恩師上奏疏,力勸首輔丁憂。
如此一來,可獲大名。
而且老岳父和吳恩師都是變法派的,此舉可謂大義滅親。
何況兩位老爺都是科道清流體系。
此舉有利於在清流中,掌握話語權。
還是那句話,輿論陣地,徐青既要民間的,也要官方的,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
徐青見首輔臉色不好,說道:「要是換做在下,也是一樣願意做這個墊腳石的。」
首輔忍住破口大罵的衝動,你爹媽早死了好吧!
不當人子。
但徐青確實說得有理。
忍了!
首輔揮揮手道:「你自己去準備。」
他都快氣笑了!
徐青鬆了口氣,深深一拜。
首輔沒看他,等徐青離開之後,才長嘆一口氣。
以徐青的手腕,日後玉親王上位,怕不是徐青的玩物。
這怎麼斗得過?
算了,為了天下,只能讓玉親王委屈了。
隨後幾日。
張家老太爺去世之事,在京師引出軒然大波。
「天亮了!」許多保守派忍不住「彈冠相慶」。
一時間,眾人都不敢相信此事是真的。
「王爺,這時候千萬要小心謹慎。」戴先生聞聽此事之後,非但沒有欣喜反而過來提醒玉親王。
「嗯,先生,我知道的。」玉親王現在是吃一塹長一智。
首輔丁憂,其實對他也沒什麼好處。
變法說到底是為了天下好,也是為了他好。
「你覺得首輔會留下來嗎?」
「若無徐青,首輔必然奪情。現在的話,首輔必然走人。戴某建議,王爺應該·—.」
玉親王仔細聽著戴先生說的每一句話。
他聽完之後,「先生之言,果真是撥雲見霧。』
原來戴先生的建議是藉此機會,安排左都御史霍景轉任禮部尚書,並且入閣。
然後再安排人占據左都御史的位置。
首輔一去,梁閣老升任首輔是必然的。
但戴先生也十分可惜,要不是王鞏接任了吏部尚書,在玉親王的支持下,未必沒有當首輔的機會。
王鞏差點一口血噴出,他再忍一忍,這首輔就是他了!
吏部尚書是外廷之首,但如何能與首輔的位置相比。關鍵是他現在不是閣臣,從資格上來說,已經沒了競爭首輔的機會。
他很快平復心情,忽然間想到一個好主意,寫下一篇請首輔「奪情」的奏疏·——
一封奏疏上去,在朝堂引起軒然大波,
此時此刻,徐青和雄禪閒坐。
「公明,這次首輔丁憂的事,你不打算參與嗎?」雄禪笑了笑。
徐青:「朝廷的事,自有大人們做主。大師,咱們的精力,還是應該放在對付黑山老妖上。」
他自然清楚,雄禪入京之後,不但在他的幫助下,親自操弄武道大會的事,
更藉此機會,結交王公大臣。
他是當世武聖,念經之時的玄音,對於人體大有好處,許多縱慾過度的王公貴族,在聽了雄禪講經之後,身體都大有起色。
可以說,雄禪現在就是諸多王公士紳眼中的活佛。
論影響力,一點都不比徐青差。
畢竟這些人都很怕死啊。
雄禪微微一笑:「對付老妖,咱們只能盡人事。在此之外,貧僧想和公明做一件有大功德的事,不知公明有沒有興趣。」
「大師有事儘管吩咐。」
「公明可記得黃梁米?」
「當然記得,此物怎麼可能忘記。』
雄禪:「其實我們大禪寺多年研究之下,已經在黃粱米的基礎上,培育出比現今稻米產量高出三成的稻種,如果公明和我一起推廣,將大有利於天下。」
徐青心裡清楚,糧食的增產,光靠育種還不夠,還有肥料等方方面面的提升真要是產量增加這麼容易,雄禪不會現在才提出來。
大和尚雖然是盟友,卻也有自己的小心思。
他仔細聽了大和尚的話,說道:「大師這稻種,是不是種子只能在大禪寺獲取?」
他一語道破天機。
雄禪臉色一變。
他沒想到徐青居然直接就猜到其中最關鍵的地方。
雄禪:「公明確然學究天人,但此事絕對是大好事。」
徐青陷入沉吟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