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忽雷討要潤筆費,吠陀真經四部分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魔羅聽到忽雷出口,不見怒色,反而神色更見驚喜,萬年不變的死人臉擠出一絲笑容,說道:「小友果然是有緣之輩,自那日創出天地祥文,這本經書曾發出呼喚……」

  忽雷心裡暗道,我跟你有個毛線的緣分,臉上還是掛著微笑聽魔羅說下去。

  「哦,不知前輩說的有緣是何意?」

  「小友此時當知,此經名為吠陀經,乃是魔道總綱,大多數生靈聽不得,聽的多了就要瘋癲狂亂,小友盡得其妙卻能不為所動,豈不是有緣?萬千年來除了羅睺,小友還是第二個。」

  魔羅見忽雷神識迷茫墮入經海,只是一瞬就甦醒過來,並未被魔氣侵蝕,此時雙眸炯炯清亮有神,他心中歡喜,交談間透著親熱,話語也多起來。

  「吠陀經柔弱溫潤,不知是何種材質煉製,還請前輩解惑?

  「此為因陀羅的皮,我為他的轉世之身,羅睺為當代魔主,你為二教主……」魔羅輕描淡寫的說道。

  忽雷摩挲經書的手指一滯,臉上笑容也逐漸消失,他聽得明白,接觸吠陀經魔典,還能回歸清醒神智的,羅睺為第一他是第二個,這皮……

  魔羅繼續欣喜的說道:「既入我門,今後都是同門,不可再以前輩後輩相稱,我為轉世之靈,經書撰寫完成後,還要寄身於此,我為因陀羅神念所化,卻又不是他,師弟直接稱呼我名號即可。」

  因陀羅當年修行天降之物吠陀經,修到極高深處,最終導致魔念侵入識海,神識內魔氣狂亂,難以自控,趁著神識清醒的剎那,崩碎了軀體,遁出一縷殘魂存活也就是魔羅。

  吠陀經極為邪門,善惡一體都為極端之法。因陀羅身死後,魔氣仍然不滅,反而越發茁壯,落入因陀羅的一百零八塊肉皮內,糾纏不休,後被羅睺偶然所得,又聽從魔羅之言,將肉皮割下煉製成書頁,形成了如今的無字吠陀經。

  吠陀經不落文字,以神念傳播,有諸多混淆錯亂之處,以羅睺之能即便能通讀全經,也無法依此經傳揚後世,所以當忽雷創立文字時,已經被魔羅、羅睺定為必得之輩。

  吠陀經要用文字撰寫到無字經書上才得圓滿,文字成書才能流傳下去。

  當然此中種種驚險,一旦被魔典經文侵入識海,糾纏一世,再也擺脫不得。

  從聽聞魔經之始,便是以身飼魔,說的就是魔念洶洶,一念起萬念生,至於抵抗不了魔典侵蝕,淪為無識魔孽,那就不是羅睺等考慮的問題了。

  吠陀經包羅萬象,驚天動地的功法比比皆是,乃是直指大道的聖典,修煉到極致,絕不在三千大道之下,而且在參研頓悟之下,成就極快,前提是不被魔念干擾所控,狂亂發作成為魔孽,魔典之中並非全是殺戮混淆的雜念,引人向善的經道功法記錄也頗詳實,滿篇尋找比比皆是。

  「這是哪裡?」忽雷問道。

  「正是你師兄的神識魔海,師弟無需驚慌,安心於此撰寫經文就是。」

  忽雷對於師兄師弟的稱呼不置可否,笑道:

  「我說過,勞作很辛苦的,尤其是撰寫吠陀經文,更是苦中加苦,苦不堪言吶!魔羅你總不能讓我白白操勞一場吧?」

  「你想要什麼好處?」

  「非好處也,乃是潤筆費。」

  「你想要什麼,說出來聽聽,我與你羅睺師兄只要有的,必定答應。」魔羅滿口答應下來。

  「我只要誅仙四劍……」

  「這,這個……我做不了主,還要與羅睺商議……」魔羅臉色陰沉,十分為難。

  耳中傳來一聲輕笑,忽雷感覺眼前一亮已經被轉出魔海,見落身之處,層巒蔥翠景色非凡,大為讚賞,羅睺正似笑非笑看著他,臉上不見喜怒。

  「此為靈山,常有須彌之光映照,也稱為大須彌山。」

  羅睺袖筒輕擺,誅仙四劍靜靜地飄於腦後:

  那四劍鋒芒畢露,劍氣盈天,非銅非鐵亦非鋼,曾在須彌山下藏;不用陰陽顛倒煉,豈無水火淬鋒芒?

  忽雷記起一句諺語:

  誅仙利,戮仙亡,陷仙四處起紅光;絕仙變化無窮妙,大羅金仙血染裳。

  一張陣圖飄飄漾漾,四劍緩緩旋轉擎於四方,煞氣滾滾激盪,忽雷眼中刺痛頭皮發麻,皮膚被劍氣激盪,起了一身雞皮疙瘩,臉上不由得有冷汗冒出來。

  誅仙陣,又名誅仙劍陣,是吠陀經所載的陣法,乃主宰天道殺伐之無上法陣,由誅仙劍、戮仙劍、陷仙劍、絕仙劍所組成誅仙劍陣,陣圖為因陀羅的一塊皮肉煉製,陣法由陣圖帶動才能運施出劍陣的全部威力。


  「誅仙劍暫時還不能給你,此劍陣當有大用」

  羅睺平靜的說道。

  「那十二品黑蓮呢?我也很……」忽雷喏喏的提醒道,他算準了魔羅、羅睺有求於他,絕不會在此時翻臉。

  「若我成聖時,誅仙劍留之無用,那時候給你無妨……」

  羅睺微微一笑道:

  「若是我身死道消……黑蓮與我再無用處,留給師弟也屬應當。」

  「這些皮肉剩餘不多,先給師弟如何?」羅睺掏出一把肉塊來,每塊大小與誅仙劍圖相仿,看來是煉製過的「半成品」。

  因陀羅身死以後的血肉,羅睺至今手中還留有四塊,忽雷不為己甚,忍著不適小心翼翼的接過,保存起來。一時還不知要用到何處,留待今後再說,好歹不是一無所得,潤筆費總算有了些著落。

  他不再耽誤,取出虎咆筆,將吠陀經中呢喃細語或是狂躁妄語從定海神珠中提取,一字一句的認真撰寫到經書上,果然虎咆筆再次建功,金光閃閃的文字隨著手指揮動,空白經書上一段段經文展露出來。

  吠陀經所載經文共分為:《梨俱吠陀》、《娑摩吠陀》、《耶柔吠陀》、《阿闥婆吠陀》四部。

  這四部《吠陀》經文合稱「魔典」,由祭祀儀式中奉獻給神靈的讚頌構成。魔典又可進一步分類,形成了三種經典:《大梵書》、《本我悟道書》、《大道諫言書》,這三種經文可以理解為指導修士祭祀參拜的儀式,或被眾生參拜祈求或率眾生祈禱虛空神靈佑護平安。

  《吠陀經》還可以演化出更多書籍,包括了語音、語法、詞源、韻律、天文、醫治、音曲飛天舞蹈、征伐殺戮、剝皮刑罰……直面總總,包羅萬有。

  尤其在神靈的崇拜和祭祀儀式上,通過讚美祈禱,以膜拜香火來表達對神靈的敬仰和祈求。

  這些文字形式再通過口口相傳,代代相傳,叩拜禱告再以香火供養,長年累月結集而成神念,從虛幻中來凝結成實體神明。

  忽雷識海里冒出無數畫面:靈山秀水佛光祥雲;天地人共沐清涼;寶殿古剎香菸裊裊;誦經聲聲不斷,萬家燈火耀智光頭……

  原來如此,忽雷煥然大悟,這不正是……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