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二章 書院初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332章 書院初成

  兩人談完宇文閥的情況。

  宋玉致最後問道:「等玉致拿到情報以後,會立即趕回來通知黃郎君,

  到時玉致應該怎麼聯繫你?」

  以前採購物資,全是翟嬌主動找上宋閥位於淳安縣的糧鋪,宋玉致至今不清楚黃四喜隱居的地方。

  黃四喜正要回話,腰間傳來一陣晃動。

  小魔龍吃完血菩提,嫌棄皮袋裡太過悶,東磕西撞要出來,黃四喜馬上伸手摁在袋面,送了一股羅摩真氣,試圖安撫小魔龍。

  結果沒有任何用處,小魔龍越撞越急,始終無法掙脫皮袋,開始噴吐毒霧。

  黃四喜頓有感應,隨手解下皮袋。

  他才把皮袋扔出去,袋面就被腐蝕成了一灘綠液,落地後冒起股股白霧,毒性之強令人見之生畏。

  宋玉致不自覺退後幾步,「黃郎君,這是怎麼回事?」

  黃四喜道:「出了點小狀況,你不要擔心。

  11

  他目光一直緊盯小魔龍的位置。

  小魔龍脫困而出,上下跳,一邊朝黃四喜嘶鳴低嘯,以示被束縛的不滿。

  黃四喜對它笑了一聲:「我是怕你見陽光,才不讓你出來,既然你不願待在袋子裡,以後我不裝你就是啦!」

  小魔龍朝天望了望,這時已經到了黃昏,陽光漸漸退走,夜幕正在降臨,它也開始適應環境。

  不過它雖然在水中與陸地都能生存,卻是常年與湖泊為伍,如果長期浸泡不到水源,它會顯得煩躁不安。

  待在原地東張西望了一會兒,它認準千里崗山脈里的一條小溪狂奔而去宋玉致瞪大眼晴,滿臉都是驚駭:「黃郎君,這是一條什麼東西?」

  黃四喜告訴她:「這是一條蛇。」

  「蛇?蛇長有腳嗎?」

  宋玉致並不是在質疑,她現在腦子裡一片空白,只是下意識發問:「黃郎君,這條蛇的頭上有角,它看上去——..黃郎君,黃郎君——.

  黃四喜已經轉身遠離,前去追小魔龍,沒空回應她。

  她焦急的前行幾步,邊走邊喊:一「黃郎君,等我打聽到宇文閥的情報,

  該怎麼找你?」

  黃四喜在遠處回眸:八「你可以直接進山,順著這個方向,朝山南走三十里就能找到我住的地方!」

  宋玉致不禁一證:「這合適嗎?你不擔心我泄露你的住處?」

  黃四喜人影已經消失在山內,聲音卻清晰鑽入宋玉致耳中:

  「一個月前你就知道我住在山裡,想泄露的話,你早就泄露了!我可從來沒有講過不讓你入山,你隨時可以來,不要帶外人就可以啦!」

  「那玉致初次登門,需要備上一份薄禮才行!」

  宋玉致的這句話並沒有得到回應,黃四喜已經走遠。

  宋玉致望著夜幕下的朦朧山影,遲遲沒有離去,她腦海里仍在回想小魔龍的輪廓,越想越覺得不可思議。

  那條蛇太過奇特,尤其是蛇頭部分,像是傳說中的龍首,但宋玉致又實在不敢相信世上真有龍這種神物。

  況且小魔龍形體太小,又迅如疾風,宋玉致僅僅是驚鴻一臀,瞧的也太清楚。

  她滿揣疑問返回淳安,當天晚上就騎馬趕赴江都,只盼著將宇文閥的情報儘快打探出來,好回來尋找黃四喜,再細看小魔龍的真容。

  誰知這一去就是數月,等她重返千里崗山脈時已經是酷暑季節了。

  時間一晃來到七月天時。

  即使在山中仍舊會有一絲燥熱這天早晨,黃四喜正在臥室盤坐練功,一陣焦急呼聲從門外傳了進來:「院長,不好啦,龍兒師叔又去藥園裡偷吃花果,它把剛剛長出來的血藤給咬爛,學生不敢管它,你快去看看罷!」

  黃四喜聽罷走出房門。

  只見門外站著一對少年男女。

  左邊少年是麒麟殿的學生小楊,手裡拎著一根捕蛇木叉,長的黑敦實,做事沉穩,遇急不慌。

  黃四喜所傳的馴蛇運毒功夫,就屬小楊學的最為精通,因此受到黃四喜的特別任用,日常讓他照顧小魔龍的飲食。


  小魔龍已經在降龍院生活了小半年,熟悉院裡的百十位學生,即使偶有饞嘴,也不會放毒傷人。

  院內早就開闢有藥園,裡邊種滿各種名貴藥材,由於年限尚短,小魔龍其實不愛光顧。

  不過黃四喜精心培育了數月的血菩提,已經生根發芽,最近長出了一根血藤,小魔龍聞到味道後就天天竄到藥園裡。

  藥園歸玉蜂殿的學生管轄。

  小楊旁邊的少女就來自玉蜂殿,她也姓杜,與杜四郎並非族親,手裡握著馴蜂的短笛。

  她性格沉默寡言,卻過自不忘,極其聰明,自從黃四喜授課以來,她是罕有幾個可以聽上一遍,就能一字不差全部背誦出所有課程的學生。

  她的武功進度也比其他學生進展更快,黃四喜就指定她作為藥園主事。

  由於小魔龍在藥園搗亂,兩人是直接責任人,就跑來向黃四喜票告。

  黃四喜朝兩人揮了揮手,先安撫兩人的緊張情緒:「龍兒是降龍院的守院神獸,我早就對你們講過,它造成任何破壞,學生都不必擔責,如果它把藥園毀掉,你們重建就好,不用大驚小怪!」

  兩人對視一眼,仍舊不覺輕鬆,兩人並不怕黃四喜,卻是對執法殿的杜四郎畏若如虎,如果藥園真的被毀,黃四喜不會怪他們,卻難逃杜四郎的嚴懲。

  黃四喜見兩人不聲,笑著問小楊:「我讓無暇統計了你們的生辰八字,我記得小楊你今年好像是十四歲?」

  小楊先朝黃四喜拱手作揖,才規規矩矩作答:「回票院長,學生正是十四歲!在所有男同窗里,學生年紀是第三大!」

  這些學生早已經男女分開居住,私下裡自行排過年序。

  他們出自同一片鄉里,但相互間並沒有親戚關係,經過數月共同生活,

  才慢慢熟悉起來。

  黃四喜又問道:「那無暇怎麼總是叫你六郎?你以前在家裡排第六?」

  小楊解釋:「學生在家時是長子,只因為男同窗里屬四郎師兄年紀最長,若按照年紀排行來稱呼,學生應該是三郎,但三郎聽上去比四郎師兄要老於是翟師姐就從四郎師兄往下喊H台是五郎、學生第三大、就叫六郎!」

  黃四喜點了點頭:「原來如此,楊六郎這個名字喊的好!」

  小楊立即改名:「今後學生只叫楊六郎,再不用其它名字!」

  黃四喜沒有反對,扭頭又問右邊的少女::「小杜,你在女同窗里排第幾呀?」

  她先朝黃四喜屈了屈身,才回道:「不包括翟師姐的話,學生排在第十位,師姐們都叫我十娘!院長,以後學生也改名叫杜十娘罷?」

  黃四喜笑了起來:「好的很!杜十娘與楊六郎一樣好聽,也可以改!」

  她旋即又徵詢:「院長,要不要學生通知諸位同門,全部按照年序改名?」

  「這倒不需要!」

  黃四喜搖搖頭:「你們同門百十位,全部按年序叫的話,豈不是要叫三十八娘,四十四郎?太過難聽,到二十為止就可以啦!」

  她聽罷回道:「學生謹記。

  .

  她在女同門裡排第十,但她已經年滿十五,年紀比楊六郎還要大一歲。

  被宋玉致救回來的二十餘位女孩,年紀普遍比男孩們大一些,最長的女孩已經十八歲,按照生辰八字比翟嬌還要大幾個月。

  翟嬌總是以降龍院大師姐自稱,容不得有誰比她老,她才不參與女同門的年序排名。

  本來黃四喜覺得這批孩子年級太小,即使傳授了他們武功,短期內也難當大任。

  但黃四喜低估了孩子們的吃苦耐勞,以及報效之心。

  他們為了報答黃四喜的救命之恩,也不願將來再遭受生死磨難,習文練武極其刻苦。

  降龍院總共有六殿,除開守山殿暫時沒有入駐學生,其餘執法殿、玉蜂殿、玄鐵殿、機關殿、麒麟殿,各有出類拔萃之人。

  最近幾個月,黃四喜一直在重點傳授這批資質好的學生,武功學識俱都入了黃四喜認可的門庭。

  目前降龍院內落成的兩間織房劍爐,四座屋舍學堂,六塊山田藥園,全是這批學生領頭興建。

  期間黃四喜僅僅梢作指點,基本沒有插手。

  即使黃四喜現在離開降龍院,這批學生也能長期維持院內並然有序的學習生活。


  不一會兒,黃四喜來到藥園外,此刻有十餘位玉蜂殿與麒麟殿的學生圍聚在附近,他們全都瞪大雙眼,鴉雀無聲的望看小魔龍在啃食血藤。

  數月前他們第一次見到小魔龍時,滿心敬畏,不敢有任何冒犯之處,甚至不敢待在小魔龍身邊。

  漸漸混熟了以後,他們但有機會總會接近小魔龍,以便沾一沾龍氣。

  看見黃四喜到來,他們趕緊作揖見禮,然後一鬨而散,各自忙碌去了。

  小魔龍聽見聲響,朝藥園門口的黃四喜瞄了一眼,它本來在大吃大咬,

  現在開始細嚼慢咽。

  黃四喜瞧了它片刻,警告了一句:「這條血藤是培育血菩提的,你把血藤吃光,將來就沒有血菩提可以享用啦!」

  小魔龍立時住嘴,四爪忽然一松,將血藤扔在地上,一溜煙爬上了黃四喜肩頭。

  楊六郎與杜十娘見此一幕,心想還是院長厲害,輕輕一句就讓小魔龍乖乖聽話,剛才兩人求爺爺告奶奶,小魔龍那是理也不理。

  黃四喜抬起撫了撫小魔龍的額頂,隨後示意兩人:「行了,你們收拾藥園罷!」

  每日清晨,翟嬌與杜四郎都會領著諸殿學生出外行軍,目前降龍院內留守的學生並不多。

  黃四喜正欲領著小魔龍回房,耳廓忽然一動,感應到院外的馬蹄聲。

  翟嬌與杜四郎行軍從不騎馬,肯定是有外人造訪。

  黃四喜立即想起數月前有過約定的宋玉致。

  出院一看,果真是宋玉致牽馬現身。

  她一幅風塵僕僕的倦容,顯然是長時間趕路所致。

  「宋娘子總算來啦!」

  黃四喜以為宋玉致去打聽情報,一兩個月就有結果,誰知竟然耽擱了小半年。

  「啊,黃郎君!」

  宋玉致原本在左顧右盼,欣賞降龍院外花團錦簇的美景,忽聽黃四喜聲音傳來,頓有驚喜:「有勞黃郎君久等,玉致也很過意不去!」

  黃四喜笑道:「其實多等一些時日也沒有關係,我還當你在江都遇上什麼麻煩呢!」

  宋玉致輕嘆:「多謝黃郎君關心,玉致無礙!不過最近天下局勢大變,

  宇文閥龜縮江都,不願意派遣鹽船入江,玉致也沒有辦法,拿不到任何情報,只能留在江都苦等!」

  既然她已經趕回來傳信,那就說明宇文閥已經重啟船隊,黃四喜的刺殺行動也可以展開。

  不過黃四喜先未詢問宇文閥的情況:「天下局勢到底有什麼變化?」

  宋玉致神色凝重起來:「三月份瓦崗軍攻破了朝廷的興洛倉,天下震動,到處謠傳大隋將傾,四月份蒲山公李密讓軍師祖君彥發布一篇《為李密洛州文》,指責皇帝十大罪狀,號令天下豪傑群起反隋!」

  這一篇文就是給隋廷敲響的喪鐘。

  瓦崗軍攻破興洛倉的行動,已經徹底動搖了大隋統治。

  興洛倉內建造了三千個糧窖,每一窖儲存了八千石糧食,瓦崗軍掌握了興洛倉後,今後再無糧食之憂,可以專心與隋軍開戰。

  瓦崗軍也因此成為天下義軍的盟主,各路好漢紛紛相投,百姓爭先依附,隋帝楊廣收到消息,深為震恐,不斷調兵圍剿瓦崗軍。

  而宇文閥是楊廣心腹,需要先替楊廣應付北方亂局,才能騰出手來對付杜伏威,這也是宋玉致耽擱這麼久的緣故。

  黃四喜又問:「李密到底給楊廣定了哪十大罪狀?「

  宋玉致一條條細數:「一弒父;二亂倫;三沉溺酒色;四建宮殿樓台,

  奢侈浪費;五苛捐雜稅,壓榨百姓;六巡遊天下,建造長城;七征伐高麗,

  窮兵武;八拒直諫,殺直士;九賄賂成風,君子在野,小人在位;十言而無信!」

  這裡邊可能有冤枉楊廣的內容,但大部分都屬實。

  楊廣好大喜功,連年發動戰禍,為了滿足個人享樂,又反覆躁百姓,

  直至將本來盛世富裕的大隋折騰的遍體鱗傷。

  若論禍國之深,楊廣算是空前絕後,從古至今沒有哪個皇帝比楊廣更會糟蹋自家的江山,他被義軍推翻也是咎由自取,沒有任何可惜之處。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