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八章 開山立派
第328章 開山立派
林士宏的追緝令僅僅是尋找黃四喜蹤跡,賞金非常少,暫時沒有威脅。
黃四喜只需要留意杜伏威與曲傲的兵馬即可。
他了解完自身情況,轉而詢問宋玉致:「這些天有勞宋娘子,把那二十幾個小姑娘從巴陵幫的青樓里救出來,巴陵幫蒙受這麼大損失,將來會如何反擊你?」
宋玉致聽見這番話,不禁微微一笑,只覺滿身疲累一掃而空。
她營救女孩的初衷是為了醫治宋智,這是一樁交易,就算黃四喜對她漠然以待,那也不足為怪。
但她連日來風餐露宿,奔波千里路,著實辛苦之極,黃四喜願意理解她的難處,讓她甚有好感。
她也沒有讓黃四喜為她掛心:「玉致南下淳安途中收到另外一個消息,
數天前巴陵幫大龍頭「煙杆」陸抗手被刺殺身亡———」
「什麼?陸龍頭死啦?」
宋智頗覺意外,巴陵幫生意遍天下,財勢無雙,大龍頭陸抗手魔下僱傭有四大高手與數百死土,行刺陸抗手比殺任少名的難度還要大一些。
宋智敏銳覺察到了反常之處:「陸抗手到底是被刺客所殺,還是死於內訂?」
他知道巴陵幫二當家蕭銑素有野心,這件事也可能是蕭銑在背刺。
「不是內訂,二叔!陸抗手是死於『影子刺客』楊虛彥之手!」
宋玉致眼波流轉,對著宋智講了一句話後,目光隨即就又面向了黃四喜:「楊虛彥是皇族刺客,受命於皇帝,曾經行刺過杜伏威,雖然沒有成功,
卻因刺傷杜伏威而名聲大噪!」
黃四喜聽翟嬌講過巴陵幫的情況,疑道:「我聽說巴陵幫的背後勢力就是隋帝楊廣,楊廣為什麼要派遣刺客暗殺巴陵幫龍頭?」
宋玉致透露:「這牽涉到朝堂爭鬥,宇文化及與宇文智及兄弟全是奸侯之臣,卻深受皇帝信任,他們看中巴陵幫暴利,就挑撥離間。
他們先策反巴陵幫三當家,得到了陸抗手的藏身之處,再派楊虛彥出馬,一舉刺殺成功,他們本來也想把二當家蕭銑一起刺死,但蕭銑武功不俗,又防衛嚴密,僥倖逃過一劫。」
宇文閥的奸名天下俱聞,偏偏楊廣對宇文化及與宇文智及兄弟無比寵幸,若說楊廣被宇文閥欺上瞞下,那是再止常不過。
宋玉致神色一陣輕鬆:「現在巴陵幫內部局勢相當不穩,大當家死亡,
三當家叛變,二當家蕭銑要應付宇文閥,不會有誰理會那二十幾個女孩被搶的事情。」
黃四喜原本是要問一問宋玉致,巴陵幫內誰會追查女孩們的下落,讓宋玉致提供一個名單,黃四喜會親自解決這些後患。
不過既然巴陵幫出現內亂,自顧不暇,黃四喜暫時也無須理會,先將孩子們安頓妥當再說,他就向宋玉致與宋智告別。
宋玉致見黃四喜要走,遞上一枚私人印章:「淳安是遂安郡的治所,我家在淳安縣城開有一間糧鋪,以後黃郎君你要照顧百餘位孩子,日常開銷必然很大,若採購遇到不便,不妨到宋氏糧鋪來,玉致會派人將吃穿用度全部配齊。」
她知道黃四喜不會經手採購衣食的瑣事,就贈送一枚印章,這也是私人信物,可以讓黃四喜交給心腹之人,代為與糧鋪接觸。
她說完凝視起黃四喜,面露期待。
黃四喜準備讓孩子們在山中種植,但即使開墾出了山田,至少也要到年後才會有收穫,期間必須買糧才行。
而找外人採購,真不如找宋玉致更為方便與省事。
黃四喜就收下了宋玉致的印章。
等黃四喜離開青湖,消失在山間。
宋玉致也把目光從他背影上收回來,對宋智道:「二叔,玉致覺得黃郎君有可能會去刺殺杜伏威與曲傲!」
宋智淡淡回應:「那又如何?這是黃郎君自己的事情,與宋閥沒有關係。」
宋玉致楞了下神:「怎麼沒有關係呢?杜伏威截斷江道,劫掠咱們的鹽船,若杜伏威身死,可以挽回咱們的巨大損失!正如黃郎君殺死任少名,同樣是幫了咱們的大忙呀!」
宋智不否認這一點,卻道:「黃郎君殺任少名是為民除害,就算將來去刺殺杜伏威與曲傲,也是為了給他與那些孩子剷除後患,他絕對不是為了宋閥!你不能因為他側面幫了宋閥的忙,就一廂情願認為他會成為宋閥的盟友!」
宋玉致容色訝然:「二叔,黃郎君排斥官宦世家嗎?
2
宋智回道:「他不排斥門閥!但他排斥被門閥拉攏,也絕對不會受門閥的任何利用與約束!」
宋智出身高門貴族,見過形形色色的寒微之土,天下寒士都在擠破腦袋依附門閥,以便獲得進身之階,好出人頭地,門閥也願意招攬俊傑英才為己所用。
以前宋智與宋玉致全都替家族招募過才千之士,宋智才會有此一說。
宋玉致微微搖頭,神態認真:「玉致從未想過拉攏黃郎君!」
宋智也不爭辯:「我知道!我只是在提醒你,以後不要將宋家之事與黃郎君聯繫在一起!他願意去刺殺誰,任由他去,我們不要干涉,束手旁觀就可以啦,如果你執意介入,讓他產生誤會,以致厭惡宋閥,到時會得不償失!」
宋玉致聽罷抿起嘴角,忽然打了一聲趣::「二叔你緊張什麼?黃郎君又不是老虎,只要咱們坦誠相待,你還怕他吃了你嗎!」
宋智嚴肅起來:「黃郎君在鐵騎會殺人如斬草,以前肯定是身經百戰,
像他這樣的宗師人物,有能力左右天下局勢,任何觸怒他的勢力,恐怕都有遭遇滅頂之災的危險,所以還是謹慎一些好。」
宋玉致卻不以為意:「你是擔憂過度啦,二叔!黃郎君只是看起來可怕而已,他為了孤弱挺身而出,絕對是講道理的人,除非做了虧心事才會害怕他,玉致現在對黃郎君可是毫無所忌!」
宋智頓時吹鬍子瞪眼:「你這丫頭是怎麼說話呢,沒大沒小!」
宋玉致情知自己口誤,盈盈一笑,上前抱住宋智手臂:「玉致是口無遮攔,你老快消消氣!」
宋智不給小輩一般見識,示意道:「行啦,趕緊去準備馬駒,咱們返回江都,處理江道被截之事!」
宋玉致自有主張:「二叔你自己去處理罷,玉致要留在淳安,給黃郎君調配一些日常物資!」
宋智整起眉毛:「淳安有糧鋪,駐鋪掌柜會按照正常買賣把物資準備齊全,用不著你親自辛苦,你留下來幹什麼!」
宋玉致耐心解釋:「杜伏威截斷江道,我考慮過解決之法,想來想去只有兩個,一是北上聯盟瓦崗軍,遊說瓦崗軍南下火併江淮軍,但這幾乎不可能實現,瓦崗軍正在籌謀攻打興洛倉,他們抵禦官軍圍剿都來不及,現在絕對不可能與江淮軍起衝突!
二是刺殺杜伏威,這是最行之有效的辦法,既然黃郎君存在刺殺杜伏威的可能性,我們就應該給他提供一臂之力,我留在淳安就是為了以備不時之需,倘若黃郎君真要展開刺殺行動,我可以給他提供情報支持,減輕他的風險,亦是增加刺殺的成功機會!」
宋智苦口婆心:「丫頭你的考慮沒有錯!但我剛才是怎麼對你講的?不開關開原不元閥,到時怎麼補救!」
他擔心黃四喜並沒有行刺杜伏威與曲傲的打算,宋玉致卻出面去遊說黃四喜,這肯定會造成黃四喜的警惕與誤會。
宋玉致清楚宋智的擔憂,講出一句叛逆的話:,「玉致從小到大曆來恪守本分,絕不做令家門虧損之事,二叔就這麼信不過玉致?那玉致可以放棄宋閥少主身份,以個人名義與黃郎君接觸!」
宋智無言以對。
他知道侄女自幼就有主見,一旦決定的事情,那就很難改變,索性不再規勸:「既然如此,二叔自己回江都,丫頭你好自為之罷!」
宋智返回淳安縣城,騎馬離開時。
黃四喜也已經返回山洞。
他將所有孩子全部召集起來,包括翟嬌與杜四郎在內,數量不多不少正好是一百一十個。
等孩子們停止交頭接耳,場面安靜下來後,他先說了一句:「今後你們要在山中定居,沒有允許不能出山,所有人都要自力更生!」
排前的一位七八歲小孩,迷茫著問:「郎君,什麼叫自力更生?」
黃四喜朝他笑了笑:」「就是自己種田,自己製衣,自己養活自己!」
餘下的孩童開始爭先恐後發言:「郎君,我會放牛耕地,也知道怎麼播種!」
「我學過打鐵,跟著俺爹造過農具與菜刀!」
「我會採桑養蠶,紡織刺繡做衣裳!」
「我從小識字,也懂算帳!」
黃四喜並不制止他們喧譁,待他們七嘴八舌講完自己的特長。
黃四喜才又道:「除了衣食住行以外,你們還要學文習武,只有勤修文韜武略,將來才能經世濟民,幫助那些像你們一樣遭受苦難的百姓!」
孩子們年紀雖小,經過這些天的生死磨鍊,全都已經早熟起來,聽出黃四喜要教導他們的意思。
他們立即跪地磕頭,異口同聲:「學生拜見尊師!」
翟嬌與杜四郎也不例外。
黃四喜以前從不收徒弟,這次卻開了先河。
他目光掃視人群,緩緩說道:「你們人數太多,不立規矩不成方圓,為了保證你們今後的學習生活並然有序,即日起我會成立一間書院,名為降龍,你們以後都是降龍院的學生,可以稱我為院長!」
「學生拜見院長!」
翟嬌陪著孩子們一起稱呼,腦子裡卻想起了洛陽城外的淨念禪院,心想佛門最愛叫院,貌似還有一個佛祖叫『降龍羅漢』,今天好漢哥開山創派,
到底創的是書院,還是佛院?
她正疑惑時,黃四喜忽然示意她:「無瑕,取出紙筆,記下降龍院的章程!讓四郎給你磨墨!」
「好嘞!」
翟嬌與杜四郎原本就一左一右站在黃四喜身邊,兩人趕緊搬來桌子,取出文房四寶開始記錄。
翟嬌書寫之前,雙掌合十,先虔誠念了一句:「阿彌陀佛,求佛祖保佑咱們降龍院千秋萬世永流傳!」
黃四喜頓時斥道:「我讓你做筆錄,你阿什麼陀佛,專心一點!」
「哦哦!」
翟嬌脖子一縮,趕緊埋頭在桌面,心想:「難道我搞錯啦,好漢哥取名僅僅是巧合,並不是他崇佛?」
黃四喜開始宣講:,「降龍院暫時開設六殿,第一殿執法,糾察院內違法亂紀、作奸犯科,懲治院外手足相殘、叛門棄院,此殿學生可以受傳我的內家氣功,有誰願意入執法殿?」
孩子們自動過濾這一殿,沒有人願意做執法者,就算有人敢做,也不能服眾。
黃四喜直接點名杜四郎:「四郎你入執法殿,以後師弟師妹的紀律,全部由你來抓!」
杜四郎也當仁不讓,他心想肯定要將孩子們管好,不能讓孩子們得意忘形,免得辜負郎君的苦心栽培。
黃四喜繼續道:「第二殿是玉蜂,主要學習養蜂采蜜、培育種植,同時還要研讀醫經、煉藥制丹,此殿可以受傳我的御針行醫之術,誰願意入玉蜂殿?」
聽到行醫煉丹,還能養蜂采蜜,在場的數十位女孩齊齊響應,紛紛表示要學醫。
黃四喜見人數太多,又笑著補充一點:「玉峰殿學生要負責耕田種糧日常還得下地勞作,你們都吃的了苦嗎?」
人數立即就退縮了一半,最終有二十餘人加入玉峰殿,
接下來是第三機關殿,學習方向是土木建築與觀測風水,此殿弟子日常需要勘探地形,黃四喜除了教導泥菩薩的奇門遁甲之術,也會傳授飛檐走壁的輕功。
第四是玄鐵殿,學習方向是煉造兵器與織衣鑄甲,黃四喜除了編纂適合當代的民間冶煉與棉紡書籍,也會教授各式武器的運使功法。
第五麒麟殿,學習方向是畜牧養殖與動物馴化,孩子們入山時騎了數百頭戰馬,肯定要繼續放養,黃四喜也會傳授捕蛇采毒之術,讓文武兼備。
這五殿學堂不止囊括了各類武道流派,同時也包涵了濟民安邦之策,唯一美中不足就是百位學生的資質糧不齊。
黃四喜會因材施教,對於資質卓越的學生,他會傳授上乘武功與高深學識,至於資質魯鈍者,他會慢慢剔除出前五殿,然後調入第六守山殿。
守山殿顧名思義,專門守在書院忙活的學生,日常主要從事做飯洗衣,
端茶倒水的雜務,不需要任何資質就能勝任。
這天過後,黃四喜開始給百位學生統一講課,考察期是一個月。
月後黃四喜已經大致摸清這些學生的資質差異,挑出了一批重點栽培的拔尖學生,讓他們動手實踐,修建房屋、開墾山田、鑄造器物。
黃四喜也在閒暇時帶著風水羅盤,穿行在百多里的千里崗山脈,測算起驚雁宮戰神殿的方位。
林士宏的追緝令僅僅是尋找黃四喜蹤跡,賞金非常少,暫時沒有威脅。
黃四喜只需要留意杜伏威與曲傲的兵馬即可。
他了解完自身情況,轉而詢問宋玉致:「這些天有勞宋娘子,把那二十幾個小姑娘從巴陵幫的青樓里救出來,巴陵幫蒙受這麼大損失,將來會如何反擊你?」
宋玉致聽見這番話,不禁微微一笑,只覺滿身疲累一掃而空。
她營救女孩的初衷是為了醫治宋智,這是一樁交易,就算黃四喜對她漠然以待,那也不足為怪。
但她連日來風餐露宿,奔波千里路,著實辛苦之極,黃四喜願意理解她的難處,讓她甚有好感。
她也沒有讓黃四喜為她掛心:「玉致南下淳安途中收到另外一個消息,
數天前巴陵幫大龍頭「煙杆」陸抗手被刺殺身亡———」
「什麼?陸龍頭死啦?」
宋智頗覺意外,巴陵幫生意遍天下,財勢無雙,大龍頭陸抗手魔下僱傭有四大高手與數百死土,行刺陸抗手比殺任少名的難度還要大一些。
宋智敏銳覺察到了反常之處:「陸抗手到底是被刺客所殺,還是死於內訂?」
他知道巴陵幫二當家蕭銑素有野心,這件事也可能是蕭銑在背刺。
「不是內訂,二叔!陸抗手是死於『影子刺客』楊虛彥之手!」
宋玉致眼波流轉,對著宋智講了一句話後,目光隨即就又面向了黃四喜:「楊虛彥是皇族刺客,受命於皇帝,曾經行刺過杜伏威,雖然沒有成功,
卻因刺傷杜伏威而名聲大噪!」
黃四喜聽翟嬌講過巴陵幫的情況,疑道:「我聽說巴陵幫的背後勢力就是隋帝楊廣,楊廣為什麼要派遣刺客暗殺巴陵幫龍頭?」
宋玉致透露:「這牽涉到朝堂爭鬥,宇文化及與宇文智及兄弟全是奸侯之臣,卻深受皇帝信任,他們看中巴陵幫暴利,就挑撥離間。
他們先策反巴陵幫三當家,得到了陸抗手的藏身之處,再派楊虛彥出馬,一舉刺殺成功,他們本來也想把二當家蕭銑一起刺死,但蕭銑武功不俗,又防衛嚴密,僥倖逃過一劫。」
宇文閥的奸名天下俱聞,偏偏楊廣對宇文化及與宇文智及兄弟無比寵幸,若說楊廣被宇文閥欺上瞞下,那是再止常不過。
宋玉致神色一陣輕鬆:「現在巴陵幫內部局勢相當不穩,大當家死亡,
三當家叛變,二當家蕭銑要應付宇文閥,不會有誰理會那二十幾個女孩被搶的事情。」
黃四喜原本是要問一問宋玉致,巴陵幫內誰會追查女孩們的下落,讓宋玉致提供一個名單,黃四喜會親自解決這些後患。
不過既然巴陵幫出現內亂,自顧不暇,黃四喜暫時也無須理會,先將孩子們安頓妥當再說,他就向宋玉致與宋智告別。
宋玉致見黃四喜要走,遞上一枚私人印章:「淳安是遂安郡的治所,我家在淳安縣城開有一間糧鋪,以後黃郎君你要照顧百餘位孩子,日常開銷必然很大,若採購遇到不便,不妨到宋氏糧鋪來,玉致會派人將吃穿用度全部配齊。」
她知道黃四喜不會經手採購衣食的瑣事,就贈送一枚印章,這也是私人信物,可以讓黃四喜交給心腹之人,代為與糧鋪接觸。
她說完凝視起黃四喜,面露期待。
黃四喜準備讓孩子們在山中種植,但即使開墾出了山田,至少也要到年後才會有收穫,期間必須買糧才行。
而找外人採購,真不如找宋玉致更為方便與省事。
黃四喜就收下了宋玉致的印章。
等黃四喜離開青湖,消失在山間。
宋玉致也把目光從他背影上收回來,對宋智道:「二叔,玉致覺得黃郎君有可能會去刺殺杜伏威與曲傲!」
宋智淡淡回應:「那又如何?這是黃郎君自己的事情,與宋閥沒有關係。」
宋玉致楞了下神:「怎麼沒有關係呢?杜伏威截斷江道,劫掠咱們的鹽船,若杜伏威身死,可以挽回咱們的巨大損失!正如黃郎君殺死任少名,同樣是幫了咱們的大忙呀!」
宋智不否認這一點,卻道:「黃郎君殺任少名是為民除害,就算將來去刺殺杜伏威與曲傲,也是為了給他與那些孩子剷除後患,他絕對不是為了宋閥!你不能因為他側面幫了宋閥的忙,就一廂情願認為他會成為宋閥的盟友!」
宋玉致容色訝然:「二叔,黃郎君排斥官宦世家嗎?
2
宋智回道:「他不排斥門閥!但他排斥被門閥拉攏,也絕對不會受門閥的任何利用與約束!」
宋智出身高門貴族,見過形形色色的寒微之土,天下寒士都在擠破腦袋依附門閥,以便獲得進身之階,好出人頭地,門閥也願意招攬俊傑英才為己所用。
以前宋智與宋玉致全都替家族招募過才千之士,宋智才會有此一說。
宋玉致微微搖頭,神態認真:「玉致從未想過拉攏黃郎君!」
宋智也不爭辯:「我知道!我只是在提醒你,以後不要將宋家之事與黃郎君聯繫在一起!他願意去刺殺誰,任由他去,我們不要干涉,束手旁觀就可以啦,如果你執意介入,讓他產生誤會,以致厭惡宋閥,到時會得不償失!」
宋玉致聽罷抿起嘴角,忽然打了一聲趣::「二叔你緊張什麼?黃郎君又不是老虎,只要咱們坦誠相待,你還怕他吃了你嗎!」
宋智嚴肅起來:「黃郎君在鐵騎會殺人如斬草,以前肯定是身經百戰,
像他這樣的宗師人物,有能力左右天下局勢,任何觸怒他的勢力,恐怕都有遭遇滅頂之災的危險,所以還是謹慎一些好。」
宋玉致卻不以為意:「你是擔憂過度啦,二叔!黃郎君只是看起來可怕而已,他為了孤弱挺身而出,絕對是講道理的人,除非做了虧心事才會害怕他,玉致現在對黃郎君可是毫無所忌!」
宋智頓時吹鬍子瞪眼:「你這丫頭是怎麼說話呢,沒大沒小!」
宋玉致情知自己口誤,盈盈一笑,上前抱住宋智手臂:「玉致是口無遮攔,你老快消消氣!」
宋智不給小輩一般見識,示意道:「行啦,趕緊去準備馬駒,咱們返回江都,處理江道被截之事!」
宋玉致自有主張:「二叔你自己去處理罷,玉致要留在淳安,給黃郎君調配一些日常物資!」
宋智整起眉毛:「淳安有糧鋪,駐鋪掌柜會按照正常買賣把物資準備齊全,用不著你親自辛苦,你留下來幹什麼!」
宋玉致耐心解釋:「杜伏威截斷江道,我考慮過解決之法,想來想去只有兩個,一是北上聯盟瓦崗軍,遊說瓦崗軍南下火併江淮軍,但這幾乎不可能實現,瓦崗軍正在籌謀攻打興洛倉,他們抵禦官軍圍剿都來不及,現在絕對不可能與江淮軍起衝突!
二是刺殺杜伏威,這是最行之有效的辦法,既然黃郎君存在刺殺杜伏威的可能性,我們就應該給他提供一臂之力,我留在淳安就是為了以備不時之需,倘若黃郎君真要展開刺殺行動,我可以給他提供情報支持,減輕他的風險,亦是增加刺殺的成功機會!」
宋智苦口婆心:「丫頭你的考慮沒有錯!但我剛才是怎麼對你講的?不開關開原不元閥,到時怎麼補救!」
他擔心黃四喜並沒有行刺杜伏威與曲傲的打算,宋玉致卻出面去遊說黃四喜,這肯定會造成黃四喜的警惕與誤會。
宋玉致清楚宋智的擔憂,講出一句叛逆的話:,「玉致從小到大曆來恪守本分,絕不做令家門虧損之事,二叔就這麼信不過玉致?那玉致可以放棄宋閥少主身份,以個人名義與黃郎君接觸!」
宋智無言以對。
他知道侄女自幼就有主見,一旦決定的事情,那就很難改變,索性不再規勸:「既然如此,二叔自己回江都,丫頭你好自為之罷!」
宋智返回淳安縣城,騎馬離開時。
黃四喜也已經返回山洞。
他將所有孩子全部召集起來,包括翟嬌與杜四郎在內,數量不多不少正好是一百一十個。
等孩子們停止交頭接耳,場面安靜下來後,他先說了一句:「今後你們要在山中定居,沒有允許不能出山,所有人都要自力更生!」
排前的一位七八歲小孩,迷茫著問:「郎君,什麼叫自力更生?」
黃四喜朝他笑了笑:」「就是自己種田,自己製衣,自己養活自己!」
餘下的孩童開始爭先恐後發言:「郎君,我會放牛耕地,也知道怎麼播種!」
「我學過打鐵,跟著俺爹造過農具與菜刀!」
「我會採桑養蠶,紡織刺繡做衣裳!」
「我從小識字,也懂算帳!」
黃四喜並不制止他們喧譁,待他們七嘴八舌講完自己的特長。
黃四喜才又道:「除了衣食住行以外,你們還要學文習武,只有勤修文韜武略,將來才能經世濟民,幫助那些像你們一樣遭受苦難的百姓!」
孩子們年紀雖小,經過這些天的生死磨鍊,全都已經早熟起來,聽出黃四喜要教導他們的意思。
他們立即跪地磕頭,異口同聲:「學生拜見尊師!」
翟嬌與杜四郎也不例外。
黃四喜以前從不收徒弟,這次卻開了先河。
他目光掃視人群,緩緩說道:「你們人數太多,不立規矩不成方圓,為了保證你們今後的學習生活並然有序,即日起我會成立一間書院,名為降龍,你們以後都是降龍院的學生,可以稱我為院長!」
「學生拜見院長!」
翟嬌陪著孩子們一起稱呼,腦子裡卻想起了洛陽城外的淨念禪院,心想佛門最愛叫院,貌似還有一個佛祖叫『降龍羅漢』,今天好漢哥開山創派,
到底創的是書院,還是佛院?
她正疑惑時,黃四喜忽然示意她:「無瑕,取出紙筆,記下降龍院的章程!讓四郎給你磨墨!」
「好嘞!」
翟嬌與杜四郎原本就一左一右站在黃四喜身邊,兩人趕緊搬來桌子,取出文房四寶開始記錄。
翟嬌書寫之前,雙掌合十,先虔誠念了一句:「阿彌陀佛,求佛祖保佑咱們降龍院千秋萬世永流傳!」
黃四喜頓時斥道:「我讓你做筆錄,你阿什麼陀佛,專心一點!」
「哦哦!」
翟嬌脖子一縮,趕緊埋頭在桌面,心想:「難道我搞錯啦,好漢哥取名僅僅是巧合,並不是他崇佛?」
黃四喜開始宣講:,「降龍院暫時開設六殿,第一殿執法,糾察院內違法亂紀、作奸犯科,懲治院外手足相殘、叛門棄院,此殿學生可以受傳我的內家氣功,有誰願意入執法殿?」
孩子們自動過濾這一殿,沒有人願意做執法者,就算有人敢做,也不能服眾。
黃四喜直接點名杜四郎:「四郎你入執法殿,以後師弟師妹的紀律,全部由你來抓!」
杜四郎也當仁不讓,他心想肯定要將孩子們管好,不能讓孩子們得意忘形,免得辜負郎君的苦心栽培。
黃四喜繼續道:「第二殿是玉蜂,主要學習養蜂采蜜、培育種植,同時還要研讀醫經、煉藥制丹,此殿可以受傳我的御針行醫之術,誰願意入玉蜂殿?」
聽到行醫煉丹,還能養蜂采蜜,在場的數十位女孩齊齊響應,紛紛表示要學醫。
黃四喜見人數太多,又笑著補充一點:「玉峰殿學生要負責耕田種糧日常還得下地勞作,你們都吃的了苦嗎?」
人數立即就退縮了一半,最終有二十餘人加入玉峰殿,
接下來是第三機關殿,學習方向是土木建築與觀測風水,此殿弟子日常需要勘探地形,黃四喜除了教導泥菩薩的奇門遁甲之術,也會傳授飛檐走壁的輕功。
第四是玄鐵殿,學習方向是煉造兵器與織衣鑄甲,黃四喜除了編纂適合當代的民間冶煉與棉紡書籍,也會教授各式武器的運使功法。
第五麒麟殿,學習方向是畜牧養殖與動物馴化,孩子們入山時騎了數百頭戰馬,肯定要繼續放養,黃四喜也會傳授捕蛇采毒之術,讓文武兼備。
這五殿學堂不止囊括了各類武道流派,同時也包涵了濟民安邦之策,唯一美中不足就是百位學生的資質糧不齊。
黃四喜會因材施教,對於資質卓越的學生,他會傳授上乘武功與高深學識,至於資質魯鈍者,他會慢慢剔除出前五殿,然後調入第六守山殿。
守山殿顧名思義,專門守在書院忙活的學生,日常主要從事做飯洗衣,
端茶倒水的雜務,不需要任何資質就能勝任。
這天過後,黃四喜開始給百位學生統一講課,考察期是一個月。
月後黃四喜已經大致摸清這些學生的資質差異,挑出了一批重點栽培的拔尖學生,讓他們動手實踐,修建房屋、開墾山田、鑄造器物。
黃四喜也在閒暇時帶著風水羅盤,穿行在百多里的千里崗山脈,測算起驚雁宮戰神殿的方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