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笛卡爾先生憂心忡忡(上)
路易以為克里斯蒂娜.亞歷山德拉夫人不管怎麼說,也曾身為一國之主,至少應該有些理智,但他還是低估了這位夫人的執拗與暴戾,就在他與主教先生正在忙於對付西班牙人的時候,從阿維農返回到楓丹白露的克里斯蒂娜夫人做了一件令人驚駭萬分的事情——她處死了她的騎士統領以及愛人蒙納爾德西。
雖然國王與主教都知道,這位騎士統領先生只怕就是出賣了前瑞典女王的叛徒,但這位女士顯然做錯了——首先,因為她已經不再是瑞典國王了,她現在只是一個擁有領地的貴夫人罷了,更別說她現在身在法國,哪怕蒙納爾德西做出了再大逆不道的事情,她也應該將之付之於法律的繩索,而不是自行處置;其次,她就算做了,也不該承認這件事情由她主導,她完全可以將此事推到那些被僱傭的官員身上,但她拒絕了,她承認就是她策劃了這個事件;最後,克里斯蒂娜夫人迄今為止依然是個未婚女性——雖然此時的歐羅巴對婚後的男性與女性十分寬容,但對於還未涉足婚姻的少女們卻堪稱嚴苛,尤其是那些有身份的貴女,就像路易屢次拒絕瑪利,也正是因為她需要一個潔白無瑕的好名聲才能有一門好婚事——當然,對於克里斯蒂娜夫人,幾乎沒人能夠公開地指責她,但她處死蒙納爾德西的行為可不像是一個國王處死叛逆那樣光明磊落,反而帶上了拂之不去的粉色陰影,當人們提起她的時候會說「就是那個殺死了自己愛人的女人」,這讓馬扎然主教在那不勒斯為她宣揚的好名聲一下子都落了空,只怕沒人會相信一個不但在婚前失了貞節,又殘殺了枕邊人的年輕女性能夠寬仁地對待與她之前毫無干係的臣民——事實上,她的殘酷與恥辱已經將她徹底地推離開了王位,無論是瑞典還是那不勒斯的。
馬扎然主教也是十分生氣,他甚至與國王商議,是否應該予以懲處——已經有大臣在建議這麼做了,畢竟在任何一個法治的國家都不應該出現這樣草菅人命的行為,若是在英格蘭,這位夫人即便不會被斬首,也會被勒令進入修道院,用餘生來為自己的莽撞行為懺悔。
路易還沒做出決定,一個人就來向他為克里斯蒂娜夫人求情了,這個人也沒讓國王感到意外,因為他正是勒內.笛卡爾。
勒內.笛卡爾自從來到法國,精神與身體就好了很多,幾乎看不出數年前差點因為貧弱死去的模樣——笛卡爾在遇到克里斯蒂娜的時候,他可以說是窮困潦倒,但他也不是一直如此的,笛卡爾出身於一個法國的低等貴族家庭,他的父親是一個法官,因此他也希望自己的兒子能夠成為一個法官,所以他在大學裡學習的課程是法律與醫學,但他在數學方面也有著驚人的天賦——問題就出在這兒,一方面,笛卡爾確實是個虔誠的天主教徒,因為他的大學就是隸屬於耶穌會的,但另一方面,對數學的痴迷與掌握,讓他有了一個匪夷所思的想法,也就是,他想要用數學來證明上帝的存在——他真的這麼去做了,然後他初步得出的結論是:魔鬼是不存在的!具體步驟大概就是——人類不完美→但上帝必然是完美的→上帝創造世界→對於世界來說,魔鬼是邪惡的→所以完美的上帝絕對不會創造出魔鬼來……
想也知道,這種理論立即激怒了教士與主教們,他被質疑,被苛責,幾乎被絕罰,他能夠安然無恙還要感謝教會的日益衰弱與裁判所的輕視——但也因為被教士們厭惡,所以他雖然才識出眾,卻一直未能得到貴人們的青睞,所以他的《哲學原理》在被女王看到之前,這位學者已經快要到了窮困潦倒的地步了,也難怪一聽說瑞典女王對他頗感興趣,他就立刻收拾行囊跑到斯德哥爾摩去了。
不幸的是,他的思想能夠適應斯德哥爾摩,身體卻不行,尤其是因為女王國事繁忙,他的課程被安排到了每天早上五點,可以想像,這麼個老人,氣喘吁吁地每天三四點就要從床上爬起來,整理衣裝,收拾課案,早餐只能草草了事甚至不用,趕到三皇冠宮殿裡去苦苦等待女王陛下——女王的時間總是不固定的,有時候是為了公事,有時候是為了私事。
這樣下來,沒幾個月笛卡爾就病倒了,他不得不回到荷蘭休養,但他對於女王陛下還是懷抱著幾分感激的,畢竟克里斯蒂娜是第一個願意正視他的貴人,他也從她那裡獲得了可觀的酬勞——只是沒想到,就在他初初痊癒,要回到瑞典去的時候,女王退位了,這對於笛卡爾不諳為晴天霹靂,而且克里斯蒂娜之後又離開了瑞典,往羅馬和法國去了,他失望地以為自己就要繼續沉寂下去了(當時他的多本書都被教會列為了禁書),誰知道克里斯蒂娜又把他引薦給了法國的國王呢?
要說,笛卡爾更喜歡法國,法國是他的故鄉,路易是他的國王,而且他年輕,通達,聰慧,又是毋庸置疑的正統,他對笛卡爾也很尊敬,笛卡爾在他這裡拿到了每年三千個里弗爾的年金,還有一幢距離羅浮宮不遠的住宅,對這位年長的學者來說這些已經相當令他滿足了——畢竟他最喜歡的也只是躺在一張舒適的大床上閱讀與思考,當他聽說了克里斯蒂娜夫人的事情後,也考慮了一段時間——因為他不知道擅自去為夫人求情會不會招來國王的惡感,會不會讓他失去國王的眷寵,他年紀大了,實在是經不起又一次顛沛流離,但最後他還是決定要去嘗試一次,只一次,他對自己說,他不是馬扎然主教,和國王可沒那麼大的情分。
在邦唐轉來笛卡爾的覲見請求時,路易並不如人們以為的那樣不快,克里斯蒂娜夫人的妄為確實給他們增添了不少麻煩,但路易是個溫和的人,也不會高興看到身邊的人薄情寡義,勒內.笛卡爾曾經在貧寒的時候受到克里斯蒂娜的恩惠,又是克里斯蒂娜將他引薦給路易,若此時他也和其他人那樣裝作什麼都不知道,對克里斯蒂娜夫人不聞不問,國王倒真要厭棄這個人了。
勒內.笛卡爾今天裝扮得格外肅穆,他向國王摘下帽子的時候,鞠躬鞠得格外深而迅猛,就連稀疏的白髮都在空中激烈的舞動著,邦唐都忍不住上前扶了一把,免得這位有些時候並不怎麼擅長諂媚討好的學者先生直接跌倒在地上——他向邦唐道了謝,然後又向國王微微弓身……
看到他這個樣子,路易想起了他在剛到羅浮宮的時候,宮廷中流傳的一個緋聞——就是這位笛卡爾先生與前瑞典女王的,據說笛卡爾先生也曾是這位女王的裙下之臣,當然,這純屬謠言,也許就是為了詆毀克里斯蒂娜夫人,因為笛卡爾先生與克里斯蒂娜相差整整三十二歲,他們初遇的時候,克里斯蒂娜女王二十六歲,笛卡爾先生已經五十八歲,克里斯蒂娜還是一位未婚的年輕女性,而笛卡爾先生已是垂垂老矣,還是一個聰明絕頂的好先生,無論如何都不可能在女王的心中占據重要的位置。
女王確實欣賞他的才能,但也只是才能而已,而且比起數學,她對笛卡爾的哲學理念感興趣,所以羅馬教會真不該對笛卡爾如此薄情,畢竟誰也不知道克里斯蒂娜從新教傾斜向天主教,有沒有笛卡爾的影響。
雖然國王與主教都知道,這位騎士統領先生只怕就是出賣了前瑞典女王的叛徒,但這位女士顯然做錯了——首先,因為她已經不再是瑞典國王了,她現在只是一個擁有領地的貴夫人罷了,更別說她現在身在法國,哪怕蒙納爾德西做出了再大逆不道的事情,她也應該將之付之於法律的繩索,而不是自行處置;其次,她就算做了,也不該承認這件事情由她主導,她完全可以將此事推到那些被僱傭的官員身上,但她拒絕了,她承認就是她策劃了這個事件;最後,克里斯蒂娜夫人迄今為止依然是個未婚女性——雖然此時的歐羅巴對婚後的男性與女性十分寬容,但對於還未涉足婚姻的少女們卻堪稱嚴苛,尤其是那些有身份的貴女,就像路易屢次拒絕瑪利,也正是因為她需要一個潔白無瑕的好名聲才能有一門好婚事——當然,對於克里斯蒂娜夫人,幾乎沒人能夠公開地指責她,但她處死蒙納爾德西的行為可不像是一個國王處死叛逆那樣光明磊落,反而帶上了拂之不去的粉色陰影,當人們提起她的時候會說「就是那個殺死了自己愛人的女人」,這讓馬扎然主教在那不勒斯為她宣揚的好名聲一下子都落了空,只怕沒人會相信一個不但在婚前失了貞節,又殘殺了枕邊人的年輕女性能夠寬仁地對待與她之前毫無干係的臣民——事實上,她的殘酷與恥辱已經將她徹底地推離開了王位,無論是瑞典還是那不勒斯的。
馬扎然主教也是十分生氣,他甚至與國王商議,是否應該予以懲處——已經有大臣在建議這麼做了,畢竟在任何一個法治的國家都不應該出現這樣草菅人命的行為,若是在英格蘭,這位夫人即便不會被斬首,也會被勒令進入修道院,用餘生來為自己的莽撞行為懺悔。
路易還沒做出決定,一個人就來向他為克里斯蒂娜夫人求情了,這個人也沒讓國王感到意外,因為他正是勒內.笛卡爾。
勒內.笛卡爾自從來到法國,精神與身體就好了很多,幾乎看不出數年前差點因為貧弱死去的模樣——笛卡爾在遇到克里斯蒂娜的時候,他可以說是窮困潦倒,但他也不是一直如此的,笛卡爾出身於一個法國的低等貴族家庭,他的父親是一個法官,因此他也希望自己的兒子能夠成為一個法官,所以他在大學裡學習的課程是法律與醫學,但他在數學方面也有著驚人的天賦——問題就出在這兒,一方面,笛卡爾確實是個虔誠的天主教徒,因為他的大學就是隸屬於耶穌會的,但另一方面,對數學的痴迷與掌握,讓他有了一個匪夷所思的想法,也就是,他想要用數學來證明上帝的存在——他真的這麼去做了,然後他初步得出的結論是:魔鬼是不存在的!具體步驟大概就是——人類不完美→但上帝必然是完美的→上帝創造世界→對於世界來說,魔鬼是邪惡的→所以完美的上帝絕對不會創造出魔鬼來……
想也知道,這種理論立即激怒了教士與主教們,他被質疑,被苛責,幾乎被絕罰,他能夠安然無恙還要感謝教會的日益衰弱與裁判所的輕視——但也因為被教士們厭惡,所以他雖然才識出眾,卻一直未能得到貴人們的青睞,所以他的《哲學原理》在被女王看到之前,這位學者已經快要到了窮困潦倒的地步了,也難怪一聽說瑞典女王對他頗感興趣,他就立刻收拾行囊跑到斯德哥爾摩去了。
不幸的是,他的思想能夠適應斯德哥爾摩,身體卻不行,尤其是因為女王國事繁忙,他的課程被安排到了每天早上五點,可以想像,這麼個老人,氣喘吁吁地每天三四點就要從床上爬起來,整理衣裝,收拾課案,早餐只能草草了事甚至不用,趕到三皇冠宮殿裡去苦苦等待女王陛下——女王的時間總是不固定的,有時候是為了公事,有時候是為了私事。
這樣下來,沒幾個月笛卡爾就病倒了,他不得不回到荷蘭休養,但他對於女王陛下還是懷抱著幾分感激的,畢竟克里斯蒂娜是第一個願意正視他的貴人,他也從她那裡獲得了可觀的酬勞——只是沒想到,就在他初初痊癒,要回到瑞典去的時候,女王退位了,這對於笛卡爾不諳為晴天霹靂,而且克里斯蒂娜之後又離開了瑞典,往羅馬和法國去了,他失望地以為自己就要繼續沉寂下去了(當時他的多本書都被教會列為了禁書),誰知道克里斯蒂娜又把他引薦給了法國的國王呢?
要說,笛卡爾更喜歡法國,法國是他的故鄉,路易是他的國王,而且他年輕,通達,聰慧,又是毋庸置疑的正統,他對笛卡爾也很尊敬,笛卡爾在他這裡拿到了每年三千個里弗爾的年金,還有一幢距離羅浮宮不遠的住宅,對這位年長的學者來說這些已經相當令他滿足了——畢竟他最喜歡的也只是躺在一張舒適的大床上閱讀與思考,當他聽說了克里斯蒂娜夫人的事情後,也考慮了一段時間——因為他不知道擅自去為夫人求情會不會招來國王的惡感,會不會讓他失去國王的眷寵,他年紀大了,實在是經不起又一次顛沛流離,但最後他還是決定要去嘗試一次,只一次,他對自己說,他不是馬扎然主教,和國王可沒那麼大的情分。
在邦唐轉來笛卡爾的覲見請求時,路易並不如人們以為的那樣不快,克里斯蒂娜夫人的妄為確實給他們增添了不少麻煩,但路易是個溫和的人,也不會高興看到身邊的人薄情寡義,勒內.笛卡爾曾經在貧寒的時候受到克里斯蒂娜的恩惠,又是克里斯蒂娜將他引薦給路易,若此時他也和其他人那樣裝作什麼都不知道,對克里斯蒂娜夫人不聞不問,國王倒真要厭棄這個人了。
勒內.笛卡爾今天裝扮得格外肅穆,他向國王摘下帽子的時候,鞠躬鞠得格外深而迅猛,就連稀疏的白髮都在空中激烈的舞動著,邦唐都忍不住上前扶了一把,免得這位有些時候並不怎麼擅長諂媚討好的學者先生直接跌倒在地上——他向邦唐道了謝,然後又向國王微微弓身……
看到他這個樣子,路易想起了他在剛到羅浮宮的時候,宮廷中流傳的一個緋聞——就是這位笛卡爾先生與前瑞典女王的,據說笛卡爾先生也曾是這位女王的裙下之臣,當然,這純屬謠言,也許就是為了詆毀克里斯蒂娜夫人,因為笛卡爾先生與克里斯蒂娜相差整整三十二歲,他們初遇的時候,克里斯蒂娜女王二十六歲,笛卡爾先生已經五十八歲,克里斯蒂娜還是一位未婚的年輕女性,而笛卡爾先生已是垂垂老矣,還是一個聰明絕頂的好先生,無論如何都不可能在女王的心中占據重要的位置。
女王確實欣賞他的才能,但也只是才能而已,而且比起數學,她對笛卡爾的哲學理念感興趣,所以羅馬教會真不該對笛卡爾如此薄情,畢竟誰也不知道克里斯蒂娜從新教傾斜向天主教,有沒有笛卡爾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