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露鋒芒,風雲將起
在工坊的成功試驗,讓改良造紙術在京城小範圍傳開,陳笑一時成了眾人眼中知曉奇巧之術的能人。然而,他並沒有滿足於此,印刷術的改良方案在他腦海里愈發成熟。
這日,陳笑帶著精心繪製的活字印刷草圖,再次來到太子書房。朱標和朱棣早已等候多時,兩人正對著一份軍情密報皺眉討論。見陳笑進來,朱標放下手中文書,招呼道:「陳笑,你來啦。本王和棣弟正為邊境之事發愁,暫且擱下,先聽聽你改良印刷術的想法。」
陳笑行禮後,展開圖紙,認真說道:「殿下、王爺,現有的雕版印刷雖能印書,但一塊版只能印一種內容,若有錯字修改極難,且耗時費力。這活字印刷術,每個字都是獨立的,可以自由排版。一本書印完,拆了版還能重新排版印其他書,既節省成本,又提高效率。」說著,他拿起桌上的毛筆,在紙上寫下幾個字,將筆畫拆解,形象地演示活字組合的原理。
朱棣眼睛一亮,立刻明白其中妙處:「如此一來,不僅能快速大量印書,還能靈活應對不同需求,妙哉!」朱標也點頭稱讚,當即安排工匠準備製作活字的材料。
接下來的日子,陳笑整日泡在工坊,指導工匠們用膠泥刻字、燒制活字。過程中困難重重,膠泥質地不均,燒制時容易變形、破裂。陳笑不斷調整膠泥配方,嘗試不同的燒制溫度和時長,經過無數次失敗,終於成功燒制出一批大小均勻、硬度適中的活字。
初次活字印刷試驗開始,陳笑親自操作,將活字排版、塗墨、鋪紙,然後用力按壓。當紙張緩緩揭開,清晰的字跡呈現在眾人眼前,工坊里頓時響起一片歡呼。朱標和朱棣聞訊趕來,看到成品,滿臉驚喜。「陳笑,你又立一大功!」朱標激動地說。朱棣拍著陳笑肩膀:「有了這活字印刷術,我大明文化傳播必將更為深遠。」
正當眾人沉浸在成功喜悅中時,京城卻暗流涌動。朝中一些保守派大臣聽聞此事,認為陳笑這些新奇玩意兒是奇技淫巧,會擾亂祖宗傳下的規矩,紛紛向皇帝朱元璋進諫。
一日早朝,御史大夫王忠站出,神色嚴肅地啟奏:「陛下,近日京城有個叫陳笑的人,蠱惑太子和燕王,擺弄些稀奇古怪的東西,什麼改良造紙、活字印刷,全然不顧祖宗成法。長此以往,恐壞我朝風氣,亂了根基。」其他幾位大臣也隨聲附和。
朱元璋坐在龍椅上,眉頭微皺,沉思片刻後說:「此事朕已知曉,待朕詳查。傳旨,宣陳笑明日進宮面聖。」
消息傳到太子府,陳笑心中一緊。朱標安慰道:「陳笑,莫要擔心,本王和棣弟定會在父皇面前為你說話。你所做之事,於國於民皆有益處,父皇聖明,定會明察。」朱棣也點頭表示支持:「不錯,你只管放心,咱們行事光明磊落,不懼小人讒言。」
陳笑深吸一口氣,拱手道:「多謝二位殿下。既如此,我便好好準備,明日在陛下面前,定要把這些新技術的好處說清楚。」當晚,陳笑徹夜未眠,仔細梳理思路,想著如何在皇帝面前為自己和這些新技術爭取生機,他深知,這不僅關乎自己在明朝的命運,更關乎新技術能否在這片土地上生根發芽。
陳笑在太子府的房間裡踱步到深夜,手中的燭火晃了又晃,思緒卻愈發堅定。他深知,明日的面聖至關重要,成敗在此一舉。於是,他將造紙術和活字印刷術的優點、應用場景以及對國家發展的長遠影響,一一羅列在紙上,反覆背誦。
第二日清晨,陳笑身著一身整潔的素袍,跟隨太監踏入皇宮。一路上,紅牆黃瓦、巍峨宮殿,都沒能吸引他的目光,他的心思全在即將到來的面聖之上。
來到御書房,陳笑跪地行禮:「草民陳笑,叩見陛下。」朱元璋坐在龍椅上,目光如炬,上下打量著陳笑,開口問道:「你便是那個弄出許多新奇玩意兒的陳笑?有人說你這些都是奇技淫巧,敗壞祖宗規矩,你有何話說?」
陳笑不慌不忙,抬起頭,鎮定地說道:「陛下,草民所做之事,看似新奇,實則是為了大明朝的繁榮昌盛。就拿造紙術來說,改良後紙張成本降低、質量提升,可讓更多學子買得起書,接受教育,為國家培養更多人才。活字印刷術更是能快速大量印刷書籍、政令,傳播知識和朝廷旨意,讓百姓更好地了解國家政策,凝聚民心。」
朱元璋微微皺眉,沉思片刻後說:「你所言雖有幾分道理,但祖宗傳下的規矩,不可輕易更改。」陳笑心中一緊,趕忙接著說:「陛下,時代在變,祖宗的規矩也是為了國家長治久安。如今我們在不違背祖訓的前提下,對技藝進行改良,是為了更好地傳承和發揚祖宗的智慧。比如活字印刷術,雖然是新的技術,但它傳播的,正是我大明朝的文化、禮儀和律法,這與祖宗的教誨並無衝突。」
這時,朱標和朱棣也上前為陳笑說話。朱標恭敬地說:「父皇,兒臣與棣弟親眼見證了這些技術的好處。陳笑一心為我朝著想,並無惡意,還望父皇明察。」朱棣也拱手道:「是啊,父皇,這些新技術若能推廣,對我朝的軍事、文化、民生都將大有裨益。」
朱元璋看著自己的兩個兒子,又看看陳笑,心中權衡利弊。許久,他緩緩開口:「此事容朕再考慮考慮。陳笑,你先退下吧。」陳笑心中雖有些忐忑,但還是恭敬地退了出去。
回到太子府,陳笑依舊坐立難安。朱標和朱棣不斷安慰他,讓他耐心等待。然而,等待的日子並不好過,朝中保守派大臣仍在不斷施壓,陳笑的處境愈發艱難。
就在陳笑幾乎絕望之時,轉機出現了。原來,邊境戰事吃緊,朝廷需要大量傳遞軍情,以往的雕版印刷根本無法滿足需求,速度慢、效率低,導致許多重要情報延誤。而改良後的造紙術和活字印刷術,卻能快速印刷軍事情報,保證信息及時傳遞。
朱元璋得知此事後,陷入了深思。他意識到,陳笑所說的新技術,或許真的能在關鍵時刻發揮作用。於是,他再次宣陳笑進宮。
這一次,陳笑站在御書房中,心中多了幾分底氣。朱元璋看著他,語氣緩和了許多:「陳笑,邊境戰事中,你改良的技術倒是派上了用場。看來,你所言非虛。」陳笑連忙跪地謝恩:「陛下聖明,草民只是略盡綿薄之力,希望能為大明朝的安穩出一份力。」
朱元璋微微點頭,說:「朕決定,在小範圍內推廣這兩項技術,你且協助工部,將此事辦好。若成效顯著,再全國推行。」陳笑激動得熱淚盈眶:「多謝陛下信任,草民定當竭盡全力!」
得到皇帝的許可後,陳笑馬不停蹄地與工部官員合作。他耐心地向工匠們傳授技術要點,監督每一個環節,確保技術能夠順利落地。在這個過程中,他也遇到了一些阻礙,比如部分工匠對新技術的牴觸,以及原材料供應的問題。但陳笑沒有退縮,他親自與工匠們溝通,解決他們的疑慮;又和工部官員一起,尋找合適的原材料供應商,保證生產的順利進行。
經過一番努力,改良後的造紙術和活字印刷術在京城的幾家工坊成功運行。第一批用新技術印刷的書籍和政令,被送往各地。百姓們拿到輕薄、字跡清晰的書籍和政令,紛紛稱讚。而這些書籍和政令,也如同星星之火,將新的知識和理念,傳播到了大明朝的每一個角落。
陳笑站在工坊前,看著忙碌的工匠和一摞摞嶄新的書籍,心中感慨萬千。他知道,自己在明朝的路,才剛剛開始。未來,還有更多的挑戰和機遇在等著他,而他,已經做好了準備,去迎接新的一切。
這日,陳笑帶著精心繪製的活字印刷草圖,再次來到太子書房。朱標和朱棣早已等候多時,兩人正對著一份軍情密報皺眉討論。見陳笑進來,朱標放下手中文書,招呼道:「陳笑,你來啦。本王和棣弟正為邊境之事發愁,暫且擱下,先聽聽你改良印刷術的想法。」
陳笑行禮後,展開圖紙,認真說道:「殿下、王爺,現有的雕版印刷雖能印書,但一塊版只能印一種內容,若有錯字修改極難,且耗時費力。這活字印刷術,每個字都是獨立的,可以自由排版。一本書印完,拆了版還能重新排版印其他書,既節省成本,又提高效率。」說著,他拿起桌上的毛筆,在紙上寫下幾個字,將筆畫拆解,形象地演示活字組合的原理。
朱棣眼睛一亮,立刻明白其中妙處:「如此一來,不僅能快速大量印書,還能靈活應對不同需求,妙哉!」朱標也點頭稱讚,當即安排工匠準備製作活字的材料。
接下來的日子,陳笑整日泡在工坊,指導工匠們用膠泥刻字、燒制活字。過程中困難重重,膠泥質地不均,燒制時容易變形、破裂。陳笑不斷調整膠泥配方,嘗試不同的燒制溫度和時長,經過無數次失敗,終於成功燒制出一批大小均勻、硬度適中的活字。
初次活字印刷試驗開始,陳笑親自操作,將活字排版、塗墨、鋪紙,然後用力按壓。當紙張緩緩揭開,清晰的字跡呈現在眾人眼前,工坊里頓時響起一片歡呼。朱標和朱棣聞訊趕來,看到成品,滿臉驚喜。「陳笑,你又立一大功!」朱標激動地說。朱棣拍著陳笑肩膀:「有了這活字印刷術,我大明文化傳播必將更為深遠。」
正當眾人沉浸在成功喜悅中時,京城卻暗流涌動。朝中一些保守派大臣聽聞此事,認為陳笑這些新奇玩意兒是奇技淫巧,會擾亂祖宗傳下的規矩,紛紛向皇帝朱元璋進諫。
一日早朝,御史大夫王忠站出,神色嚴肅地啟奏:「陛下,近日京城有個叫陳笑的人,蠱惑太子和燕王,擺弄些稀奇古怪的東西,什麼改良造紙、活字印刷,全然不顧祖宗成法。長此以往,恐壞我朝風氣,亂了根基。」其他幾位大臣也隨聲附和。
朱元璋坐在龍椅上,眉頭微皺,沉思片刻後說:「此事朕已知曉,待朕詳查。傳旨,宣陳笑明日進宮面聖。」
消息傳到太子府,陳笑心中一緊。朱標安慰道:「陳笑,莫要擔心,本王和棣弟定會在父皇面前為你說話。你所做之事,於國於民皆有益處,父皇聖明,定會明察。」朱棣也點頭表示支持:「不錯,你只管放心,咱們行事光明磊落,不懼小人讒言。」
陳笑深吸一口氣,拱手道:「多謝二位殿下。既如此,我便好好準備,明日在陛下面前,定要把這些新技術的好處說清楚。」當晚,陳笑徹夜未眠,仔細梳理思路,想著如何在皇帝面前為自己和這些新技術爭取生機,他深知,這不僅關乎自己在明朝的命運,更關乎新技術能否在這片土地上生根發芽。
陳笑在太子府的房間裡踱步到深夜,手中的燭火晃了又晃,思緒卻愈發堅定。他深知,明日的面聖至關重要,成敗在此一舉。於是,他將造紙術和活字印刷術的優點、應用場景以及對國家發展的長遠影響,一一羅列在紙上,反覆背誦。
第二日清晨,陳笑身著一身整潔的素袍,跟隨太監踏入皇宮。一路上,紅牆黃瓦、巍峨宮殿,都沒能吸引他的目光,他的心思全在即將到來的面聖之上。
來到御書房,陳笑跪地行禮:「草民陳笑,叩見陛下。」朱元璋坐在龍椅上,目光如炬,上下打量著陳笑,開口問道:「你便是那個弄出許多新奇玩意兒的陳笑?有人說你這些都是奇技淫巧,敗壞祖宗規矩,你有何話說?」
陳笑不慌不忙,抬起頭,鎮定地說道:「陛下,草民所做之事,看似新奇,實則是為了大明朝的繁榮昌盛。就拿造紙術來說,改良後紙張成本降低、質量提升,可讓更多學子買得起書,接受教育,為國家培養更多人才。活字印刷術更是能快速大量印刷書籍、政令,傳播知識和朝廷旨意,讓百姓更好地了解國家政策,凝聚民心。」
朱元璋微微皺眉,沉思片刻後說:「你所言雖有幾分道理,但祖宗傳下的規矩,不可輕易更改。」陳笑心中一緊,趕忙接著說:「陛下,時代在變,祖宗的規矩也是為了國家長治久安。如今我們在不違背祖訓的前提下,對技藝進行改良,是為了更好地傳承和發揚祖宗的智慧。比如活字印刷術,雖然是新的技術,但它傳播的,正是我大明朝的文化、禮儀和律法,這與祖宗的教誨並無衝突。」
這時,朱標和朱棣也上前為陳笑說話。朱標恭敬地說:「父皇,兒臣與棣弟親眼見證了這些技術的好處。陳笑一心為我朝著想,並無惡意,還望父皇明察。」朱棣也拱手道:「是啊,父皇,這些新技術若能推廣,對我朝的軍事、文化、民生都將大有裨益。」
朱元璋看著自己的兩個兒子,又看看陳笑,心中權衡利弊。許久,他緩緩開口:「此事容朕再考慮考慮。陳笑,你先退下吧。」陳笑心中雖有些忐忑,但還是恭敬地退了出去。
回到太子府,陳笑依舊坐立難安。朱標和朱棣不斷安慰他,讓他耐心等待。然而,等待的日子並不好過,朝中保守派大臣仍在不斷施壓,陳笑的處境愈發艱難。
就在陳笑幾乎絕望之時,轉機出現了。原來,邊境戰事吃緊,朝廷需要大量傳遞軍情,以往的雕版印刷根本無法滿足需求,速度慢、效率低,導致許多重要情報延誤。而改良後的造紙術和活字印刷術,卻能快速印刷軍事情報,保證信息及時傳遞。
朱元璋得知此事後,陷入了深思。他意識到,陳笑所說的新技術,或許真的能在關鍵時刻發揮作用。於是,他再次宣陳笑進宮。
這一次,陳笑站在御書房中,心中多了幾分底氣。朱元璋看著他,語氣緩和了許多:「陳笑,邊境戰事中,你改良的技術倒是派上了用場。看來,你所言非虛。」陳笑連忙跪地謝恩:「陛下聖明,草民只是略盡綿薄之力,希望能為大明朝的安穩出一份力。」
朱元璋微微點頭,說:「朕決定,在小範圍內推廣這兩項技術,你且協助工部,將此事辦好。若成效顯著,再全國推行。」陳笑激動得熱淚盈眶:「多謝陛下信任,草民定當竭盡全力!」
得到皇帝的許可後,陳笑馬不停蹄地與工部官員合作。他耐心地向工匠們傳授技術要點,監督每一個環節,確保技術能夠順利落地。在這個過程中,他也遇到了一些阻礙,比如部分工匠對新技術的牴觸,以及原材料供應的問題。但陳笑沒有退縮,他親自與工匠們溝通,解決他們的疑慮;又和工部官員一起,尋找合適的原材料供應商,保證生產的順利進行。
經過一番努力,改良後的造紙術和活字印刷術在京城的幾家工坊成功運行。第一批用新技術印刷的書籍和政令,被送往各地。百姓們拿到輕薄、字跡清晰的書籍和政令,紛紛稱讚。而這些書籍和政令,也如同星星之火,將新的知識和理念,傳播到了大明朝的每一個角落。
陳笑站在工坊前,看著忙碌的工匠和一摞摞嶄新的書籍,心中感慨萬千。他知道,自己在明朝的路,才剛剛開始。未來,還有更多的挑戰和機遇在等著他,而他,已經做好了準備,去迎接新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