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二章、三百歲的竹籃翁
相對於大林溢於言表的失望和泄氣,游野冷靜得多;他回想著記憶中看到的一幕幕畫面,突然說:「也許,線索並沒有完全斷掉。」
大林問:「怎麼說?」
游野沒有直接回答,而是伸手在空中一點,一幅靜止狀態的畫面浮現;那是記憶中抽取的一個瞬間,大約是兇殺案發生之前,小將們往土坑裡填各種零碎的時候。游野放大了畫面,將原本土坑最邊緣的一角拉到了畫面中央,那裡有一個小小的、不到半尺高的白瓷人物塑像躺在各種破碎雜物之中,難得地基本保持完好。
游野問:「你認得這個塑像是誰嗎?」
大林仔細看了看,只見塑像是一個白髮長須的老頭,五官長相慈眉善目,但是那三頭身的比例看著卻不像一個成年人,更像一個剛出生的嬰兒。
「這應該只是一個工藝品吧?」大林的回答有些猶豫。
不論佛寺道觀,乃至大大小小的神廟裡,塑像的風格都有一定之規:佛祖菩薩突出慈悲,神仙道祖肅穆高遠,帝王將相威嚴華貴,有武力者威武雄壯,有德行者雍容平易;但是大林從沒見過哪座廟裡的神仙形象會按照三頭身的嬰兒比例來塑造,因為那更像某種文創工藝品,供人把玩親昵,而不是高高在上享受香火的神明。
游野問:「你沒見過?」
大林依然猶豫:「有點眼熟,想不起來。這個塑像怎麼了?」
「我們之前翻找山坳土坑的時候,這個東西……」游野指著那三頭身塑像說,「根本就沒出現過。」
大林提醒道:「有沒有可能填埋的時候碎掉了?那看著像陶瓷,很容易碎的。」
游野輕輕搖頭,說了句「注意看」,隨即伸手一滑,記憶畫面開始快速流動。小將們離開、兩個盜墓案犯爭吵、謀殺、挖坑埋屍、焚燒和填埋——整個過程又重新展現了一遍。
在更多人的記憶畫面里,那個白瓷塑像時不時就驚鴻一瞥地閃過,從始至終都安安靜靜呆在土坑最角落裡,除了被煙火熏得黑了些,並沒有受到更多影響,直到土坑被徹底填埋。
「被埋的時候它沒碎、沒壞,就算埋在地下幾十年有破損,也不至於一點痕跡都沒有。它和頭骨都從土坑裡消失了,會是巧合嗎?」游野的問題意有所指。
大林搖了搖頭:「我也不相信,哪有那麼多巧合,這又不是小說故事?」
「所以,那個塑像到底是什麼呢?我放消息賣陰氣原石的時候,很多陰神來找我問價,但是沒見過這位。老頭的相貌,嬰孩的體型,類似侏儒的特徵,如果見過一定印象深刻——你知道永陽有這樣一個陰神嗎?」
聽到游野的問題,尤其是聽到「老頭的相貌、嬰孩的體型」時,大林腦子裡靈光乍現:「竹籃翁?」
「誰?」游野沒聽清。
「竹籃翁,永陽民間傳說里的一個人物,據說是活了三百多歲,從宋朝一直活到元朝;因為活得太久,到了後來身體逐漸萎縮成嬰兒大小,最後被他的後代裝在竹籃里供養,所以被稱為『竹籃翁』。這個故事在永陽流傳很廣,早年的縣誌里都有記載……對,我想起來了,據說他就是泉埠村人。」大林說著又搖了搖頭,似乎對自己的推斷有所懷疑,「可他只是個傳說中出奇長壽的人物,三百多歲的時候還是死掉了,並沒有成神,更沒聽說有什麼地方給他建廟供香火的。」
「完全沒有香火嗎,你確定?」
大林搖搖頭,不敢確定,問:「有沒有廟和香火,很重要嗎?」
「很重要,關係到這個『竹籃翁』有沒有機會變陰神。除非像我們夜遊神這一類天生陰物,其他不管什麼東西,想做陰神,必須有人間的香火願力;廟可以不是你自己的,神像也可以不是你自己,但一定要有。」
「啊?」大林驚訝不已,「什麼叫『可以不是自己的』?」
游野擺擺手:「以後再跟你解釋,一句兩句說不清楚;如果那個塑像當真是『竹籃翁』,說明他就是以本來面目出現,跟那句話也沒多大關係。現在還是先想辦法確認『竹籃翁』到底有沒有受過人間香火——不管是過去還是現在。」
聽游野如此說,大林也只得按捺下好奇心,想了想先給黃老師撥去電話;電話接通,大林笑著先道歉:「不好意思啊黃老師,周末還打擾你。」
黃老師笑得很爽朗:「沒事兒,我早上正閒著呢!怎麼,有事啊?」
「是這樣,有個問題想請教一下;我剛才查歷史資料,看到『竹籃翁』的故事,想問一下歷史上這個人是真是假?」大林沒有直入正題,而是選擇了迂迴。
黃老師笑道:「是不是覺得三百多歲匪夷所思啊?不奇怪,這個確實不合科學常理;我們也覺得,所謂三百多歲的傳說應該是各種巧合、附會的結果,不太可能是真的。至於具體原因和傳說形成的過程是什麼,有很多種猜想,不好說哪種就一定是準確的。」
「這個人的故事這麼奇特,有沒有聽說和他有關的遺蹟,像什麼他去過的地方、住過的地方、又或者供奉他的廟宇之類的?」大林把自己的目標掩藏在許多個假設之中。
黃老師否定了大林的大部分設想,語氣十分篤定地回答:「並沒有,『竹籃翁』只有故事傳說,沒有遺蹟留存,這也是為什麼我們都認為這個人物本身可信度不高的原因。至於說供奉他的廟……他也沒有獨立的廟。」
大林眉頭一跳,聽出了黃老師言下之意,追問:「沒有獨立的廟,就是說還有不獨立的,也就是……附屬的廟?」
「嗯,算是吧!記得我之前跟你說的鰲頭宮嗎?」
「記得啊!」
「就在鰲頭宮裡。以前文物普查的時候我去鰲頭宮看過,凌將軍神像旁邊就擺著一個『竹籃翁』的塑像,非常小;我問當地人,他們說也不知道什麼時候起、誰最早給他擺上去,據說當地人印象里一直都有。所以八十年代修復鰲頭宮的時候,他們就照舊例做了一個『竹籃翁』的塑像繼續擺在那兒。」
黃老師並未意識到大林這次諮詢的異常之處,只當做是盡了自己文化專題欄目顧問的職責,解釋起來十分詳盡。
大林問:「怎麼說?」
游野沒有直接回答,而是伸手在空中一點,一幅靜止狀態的畫面浮現;那是記憶中抽取的一個瞬間,大約是兇殺案發生之前,小將們往土坑裡填各種零碎的時候。游野放大了畫面,將原本土坑最邊緣的一角拉到了畫面中央,那裡有一個小小的、不到半尺高的白瓷人物塑像躺在各種破碎雜物之中,難得地基本保持完好。
游野問:「你認得這個塑像是誰嗎?」
大林仔細看了看,只見塑像是一個白髮長須的老頭,五官長相慈眉善目,但是那三頭身的比例看著卻不像一個成年人,更像一個剛出生的嬰兒。
「這應該只是一個工藝品吧?」大林的回答有些猶豫。
不論佛寺道觀,乃至大大小小的神廟裡,塑像的風格都有一定之規:佛祖菩薩突出慈悲,神仙道祖肅穆高遠,帝王將相威嚴華貴,有武力者威武雄壯,有德行者雍容平易;但是大林從沒見過哪座廟裡的神仙形象會按照三頭身的嬰兒比例來塑造,因為那更像某種文創工藝品,供人把玩親昵,而不是高高在上享受香火的神明。
游野問:「你沒見過?」
大林依然猶豫:「有點眼熟,想不起來。這個塑像怎麼了?」
「我們之前翻找山坳土坑的時候,這個東西……」游野指著那三頭身塑像說,「根本就沒出現過。」
大林提醒道:「有沒有可能填埋的時候碎掉了?那看著像陶瓷,很容易碎的。」
游野輕輕搖頭,說了句「注意看」,隨即伸手一滑,記憶畫面開始快速流動。小將們離開、兩個盜墓案犯爭吵、謀殺、挖坑埋屍、焚燒和填埋——整個過程又重新展現了一遍。
在更多人的記憶畫面里,那個白瓷塑像時不時就驚鴻一瞥地閃過,從始至終都安安靜靜呆在土坑最角落裡,除了被煙火熏得黑了些,並沒有受到更多影響,直到土坑被徹底填埋。
「被埋的時候它沒碎、沒壞,就算埋在地下幾十年有破損,也不至於一點痕跡都沒有。它和頭骨都從土坑裡消失了,會是巧合嗎?」游野的問題意有所指。
大林搖了搖頭:「我也不相信,哪有那麼多巧合,這又不是小說故事?」
「所以,那個塑像到底是什麼呢?我放消息賣陰氣原石的時候,很多陰神來找我問價,但是沒見過這位。老頭的相貌,嬰孩的體型,類似侏儒的特徵,如果見過一定印象深刻——你知道永陽有這樣一個陰神嗎?」
聽到游野的問題,尤其是聽到「老頭的相貌、嬰孩的體型」時,大林腦子裡靈光乍現:「竹籃翁?」
「誰?」游野沒聽清。
「竹籃翁,永陽民間傳說里的一個人物,據說是活了三百多歲,從宋朝一直活到元朝;因為活得太久,到了後來身體逐漸萎縮成嬰兒大小,最後被他的後代裝在竹籃里供養,所以被稱為『竹籃翁』。這個故事在永陽流傳很廣,早年的縣誌里都有記載……對,我想起來了,據說他就是泉埠村人。」大林說著又搖了搖頭,似乎對自己的推斷有所懷疑,「可他只是個傳說中出奇長壽的人物,三百多歲的時候還是死掉了,並沒有成神,更沒聽說有什麼地方給他建廟供香火的。」
「完全沒有香火嗎,你確定?」
大林搖搖頭,不敢確定,問:「有沒有廟和香火,很重要嗎?」
「很重要,關係到這個『竹籃翁』有沒有機會變陰神。除非像我們夜遊神這一類天生陰物,其他不管什麼東西,想做陰神,必須有人間的香火願力;廟可以不是你自己的,神像也可以不是你自己,但一定要有。」
「啊?」大林驚訝不已,「什麼叫『可以不是自己的』?」
游野擺擺手:「以後再跟你解釋,一句兩句說不清楚;如果那個塑像當真是『竹籃翁』,說明他就是以本來面目出現,跟那句話也沒多大關係。現在還是先想辦法確認『竹籃翁』到底有沒有受過人間香火——不管是過去還是現在。」
聽游野如此說,大林也只得按捺下好奇心,想了想先給黃老師撥去電話;電話接通,大林笑著先道歉:「不好意思啊黃老師,周末還打擾你。」
黃老師笑得很爽朗:「沒事兒,我早上正閒著呢!怎麼,有事啊?」
「是這樣,有個問題想請教一下;我剛才查歷史資料,看到『竹籃翁』的故事,想問一下歷史上這個人是真是假?」大林沒有直入正題,而是選擇了迂迴。
黃老師笑道:「是不是覺得三百多歲匪夷所思啊?不奇怪,這個確實不合科學常理;我們也覺得,所謂三百多歲的傳說應該是各種巧合、附會的結果,不太可能是真的。至於具體原因和傳說形成的過程是什麼,有很多種猜想,不好說哪種就一定是準確的。」
「這個人的故事這麼奇特,有沒有聽說和他有關的遺蹟,像什麼他去過的地方、住過的地方、又或者供奉他的廟宇之類的?」大林把自己的目標掩藏在許多個假設之中。
黃老師否定了大林的大部分設想,語氣十分篤定地回答:「並沒有,『竹籃翁』只有故事傳說,沒有遺蹟留存,這也是為什麼我們都認為這個人物本身可信度不高的原因。至於說供奉他的廟……他也沒有獨立的廟。」
大林眉頭一跳,聽出了黃老師言下之意,追問:「沒有獨立的廟,就是說還有不獨立的,也就是……附屬的廟?」
「嗯,算是吧!記得我之前跟你說的鰲頭宮嗎?」
「記得啊!」
「就在鰲頭宮裡。以前文物普查的時候我去鰲頭宮看過,凌將軍神像旁邊就擺著一個『竹籃翁』的塑像,非常小;我問當地人,他們說也不知道什麼時候起、誰最早給他擺上去,據說當地人印象里一直都有。所以八十年代修復鰲頭宮的時候,他們就照舊例做了一個『竹籃翁』的塑像繼續擺在那兒。」
黃老師並未意識到大林這次諮詢的異常之處,只當做是盡了自己文化專題欄目顧問的職責,解釋起來十分詳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