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論寒

  若聽取,夏蟬戚戚鳴其聲,只道驚懼秋時分。

  怎想得,不覺天氣秋來晚,隔座笑人寒更深。

  ……

  千禧年前,澳門回歸,這年應降生了千萬娃兒。

  千萬中取一,好似中了彩。

  一個村莊,當得個『小』字,百餘戶扎在一起。周邊幾片樹林相遮,多有人從旁經過,不知此處還有村莊。

  說這村子:風景如畫未曾有,依山傍水也無它!

  倒是學校有得一提。

  村子西南口,有學辦一所,於縣裡排序十二,故稱十二中。雖後有改名,周遭仍稱十二。

  村子緊南街正中是一座小學,往下還延伸了個育紅班。

  育紅班裡十餘人,人是少了些,本就是個小村。

  班中有一小娃,歲稍過三,熟知加減乘。

  於這小村莊中算得是別人家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

  多數人見了都要贊一句:「看,這孩兒怪能哩!」

  不覺已歲末,照例有小考,師者不消花費太大時間,便做好了批註。

  群童奔若土匪,極快散去。

  時下孩童喜玩槍械,又是年關前,多有人使玩。

  那打出的塑料彈丸,多是要再撿回,可省不少錢財。

  那娃兒走運,路邊坑中撿了個沾了些土的彈丸。

  他擦了擦,也不知怎麼想的,可能是因為手裡還有書包卷子,竟效仿鬧天宮的孫大聖,將之塞了入耳。

  回了家中,自然想掏出來,那進去容易,出來可不盡然。

  掏弄了半天也不曾掏出。

  家人發現,詢問過後,一番熱火朝天,費了大力才弄出。也不知該笑該罵。

  掏出卷子,咦,九十九,可惜咯,差一點滿分,錯在何處?

  題問:一斤棉花__一斤鐵。

  應是填大、小、等於。

  看那捲上如何答:一般。

  何解?

  哈,一斤棉花跟一斤鐵一般重。細看那捲上,還擦去了個『小於』二字,他本意應是覺得鐵重,畢竟鐵放在一團蓬鬆的棉花上能壓扁它,棉花卻不能。後來可能又想到了『一斤』,這才思前想後作了個一般。

  ……

  非典來了又去,小學校長撂了攤子。

  學不能不上,去鎮裡吧,人多,老師教的也該好些。

  鎮子離得也不遠,算是鄰村。

  那時上學,需自帶椅子。

  也巧,他堂哥正在這讀一年級,他抱著小板凳扯開嗓子一哭,非要與堂哥同班。

  父母老師拗不過他,只好讓他試試,說是他要跟不上學業就去上育紅班,就這麼入了一年級。

  育紅班中課後不曾有作業,一年級中卻有。他沒這習慣,頭一星期天天沒寫。老師嚇他:「再不寫作業,就讓你媽領你回家。」

  他怕了!

  第二星期,天色有些陰沉,昏黃的燈光好似放出的是黑光,他怕極了,因他還是沒寫作業。各個小組開始收作業了,他怕極了。

  程舊,是他小組長,笑著看著他:「你又~沒寫作業?」那拖曳的長音,帶著毫不掩飾的韻味。

  他不敢回答,張了張嘴想說些什麼,卻又咽了回去,他怕極了。

  等了好久,其實是一會兒。

  老師來了,開始挨組收作業了。

  他怕到了頂峰,他鼓起勇氣,艱難的說:「程舊,能不能別跟老師說我沒寫作業,求、求求你了。」

  他或許不覺得老師會挨個查數,或許他根本沒想到這一點。他只知道每次都是程舊報告的,他終於說出了他人生第一次『求』字。

  他得到的是一聲類似『哼哼』的笑聲與一句嘲諷:「現在知道說了,早幹啥哩。」

  什麼是求?求爺爺告奶奶是求,求仙拜佛是求。

  他竟然求了個程舊!

  如何才能想像,究竟是怎樣的情景能讓他說出『求』?

  他喉嚨開始乾澀,仿佛有人正在抽取他體內的水份。

  眼淚不爭氣的開始打轉,他不記得流出來了沒。

  他在心中暗暗賭氣,賭上自己的志氣。每天放學,在路邊石頭上,別人家的門前石墩上,沒有人知道他究竟趴在多少種物件上,寫過多少作業!

  每次到家前,他必須寫完,即便是天黑了,吃晚飯了,家人出來找他了,他還在鄰居家門前寫作業,哪怕離家只有一步,他也要寫完。

  那天是他最後一次沒交作業,他不怕了,他變得很生氣,當時他不懂得什麼是報復,他把所有的氣全都撒在自己身上了。

  他再也不願,也不會求人了,他如是告訴自己!

  且,誰又能當得那個『求』呢?

  末了嘆一句,錦上添花無人記,火上澆油仇更深。

  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一輪又一輪,轉眼六年。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