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城西白馬的遺憾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三章:城西白馬的遺憾

  摘要:

  主角團隊前往洛陽西部探索白馬寺遺址。在廢墟中,趙德柱經歷了一次神秘的閃現幻象,似乎與一位僧人進行了一場「超越時空」的對話。僧人暗示,白馬寺建造的真正目的並不如史書所記那般純粹,背後藏有複雜的政治與宗教利益博弈。

  第一部分:踏入白馬寺的陰影

  「這就是白馬寺遺址?」趙德柱站在一片雜草叢生的廢墟前,掏出地圖反覆確認著,又抬頭掃了一圈眼前的景象。一根傾斜的石柱斜靠在一塊半埋的石碑旁,周圍長滿了雜草和灌木,連曾經的建築輪廓都難以分辨。他嘴角抽搐了一下,「說真的,我以為會更像個寺廟,而不是……一堆被羊啃過的石頭。」

  「你又期待太多了,」阿普的聲音從肩後的通訊器里傳來,他正一邊掃視廢墟一邊記錄,「你現在看到的是公元21世紀的結果,而不是北魏時期的全盛模樣。至少這些『被羊啃過的石頭』還能告訴我們歷史的一部分。」

  「哦,真的嗎?」趙德柱回頭瞪了它一眼,「你難道不覺得它們看起來更像一堆廢料堆?我覺得這裡比我的早餐吐司還碎。」

  「值得注意的是,」阿普依然冷靜地繼續說道,「如果北魏的工匠知道他們的作品在1500年後會被比作吐司,他們可能會決定不修建任何東西。」

  「好了好了,別吵了。」林美玲打斷兩人的鬥嘴,一邊調整著她那副智能眼鏡,「雖然這裡的確有點破敗,但挺有歷史滄桑感的——就像紀錄片裡那種『時光遺留的痕跡』。」她一邊說,一邊把鏡頭對準不遠處的一根斷裂的石柱,語氣中透著她作為攝影師的職業樂觀。

  趙德柱被她的鏡頭吸引,走過去蹲下,手指輕輕撫過柱子上風化的紋路。「這是……蓮花紋?」他自言自語道。柱子的紋路雖然模糊,但依稀可見幾片花瓣的輪廓。

  阿普站在一旁,「對,典型的佛教象徵符號。白馬寺是中國最早的佛教寺廟之一,蓮花紋在那個時期的建築裝飾中非常流行。」

  趙德柱抬起頭,隨口問道:「蓮花是佛教的標誌之一,這不稀奇。但你知道最早的白馬寺叫什麼名字嗎?」

  林美玲一愣,好奇地問:「不是一直叫白馬寺嗎?」

  阿普的電子眼閃爍了一下,語氣帶著那種特有的學術優越感,「在最初的文獻中,它並不是叫『白馬寺』。根據現存的早期記載,它只是被稱為一座普通的佛教寺廟,直到那匹傳經的白馬故事出現後,這才得名。」

  「所以說,白馬的故事可能只是……宣傳手段?」趙德柱挑了挑眉,嘴角勾起一抹玩味的笑容,「這就像今天的歷史紀錄片,總得加點戲才能吸引眼球。」

  「從某種角度來看,是的,」阿普淡然說道,「『白馬寺』這個名字本身就是一種北魏皇室對佛教文化的包裝,意在強化其傳播效果。畢竟,用一匹馬吸引注意力總比一堆刻板的經文更有趣。」

  就在他們調侃的同時,一陣微風忽然拂過,帶起了地上的灰塵。趙德柱下意識地用手遮住臉,但同時,他的耳邊卻似乎隱隱傳來一陣低沉的呢喃聲。那聲音輕不可聞,卻仿佛在廢墟中迴蕩著。

  趙德柱頓時警覺,放下手,左右環顧了一圈。「有人說話?」

  林美玲正調試著鏡頭,頭也不抬地問:「什麼?」

  「有人在說話,」趙德柱提高了音量,語氣帶著一絲緊張,「我剛剛聽到的。」

  阿普停下了掃描動作,語氣平靜而冷淡,「並沒有人類語音的跡象。這可能只是風聲,或者是你的聽覺誤差導致的錯覺。」

  「聽覺誤差?」趙德柱皺了皺眉頭,盯著廢墟深處,聲音壓低了些許,「我敢發誓,那絕對不像是風聲,倒更像是……某種念誦。」

  「念誦?」林美玲終於抬起頭來,看著趙德柱,「你不會是太沉浸在歷史裡,幻想出什麼『北魏僧人』了吧?」

  趙德柱沒有回答,視線仍然定格在一片略顯陰暗的斷壁殘垣之間。那裡,雜草隨著風輕輕擺動,仿佛在守護某種隱秘的存在。他的心中升起一股莫名的不安感,像是某種被遺忘的記憶正在廢墟中醞釀。

  「總之,」趙德柱站直身體,儘量掩飾自己的情緒,「我們最好繼續往前探探。我有種直覺,這地方藏著一些不尋常的東西。」

  「哦,不是吧,」阿普的電子眼亮了一下,「又是你的『直覺』?上次直覺讓我們差點被埋在龍華寺地窖里,你還記得嗎?」

  「那次是意外,」趙德柱拍了拍背包,「但我的直覺從長遠來看總是對的。而且——」他頓了頓,回頭看了林美玲一眼,「難道你不覺得,這裡的空氣里,透著點古怪嗎?」


  林美玲聳了聳肩,「好吧,我可不想錯過一個好故事的開頭。」

  趙德柱點了點頭,再次踏入廢墟深處。而在他轉身的瞬間,那低沉的呢喃聲似乎再度浮現,但這一次,只有他聽得見。

  第二部分:神秘的蓮花石碑

  廢墟的中心,雜草和碎石間,橫亘著一塊孤零零的石碑。石碑半埋在泥土裡,碑面布滿裂痕和風化的痕跡,像一段塵封已久的過往,等待著被人揭開。

  趙德柱蹲在石碑前,伸手抹去上面的灰塵,隱約露出幾行模糊的文字。陽光透過破敗的屋頂縫隙,恰好投射在碑面上,勾勒出幾道清晰的輪廓。

  「這上面寫了什麼?」林美玲興奮地湊過來,調整智能眼鏡的焦距,試圖捕捉細節。

  趙德柱眯起眼睛,仔細辨認著那些蒼勁卻剝落的字跡。「這好像是說……『以真法建立,以清淨為根』。」他一字一頓地念出來,語氣裡帶著點不確定。

  「典型的佛教用語。」阿普站在一旁,語氣波瀾不驚,「『真法』和『清淨』常常被用來象徵佛教教義的核心,但從這些字的筆法和排列來看,這塊石碑可能並不是一開始就有的。」

  趙德柱抬起頭,眉頭微皺,「你的意思是,這塊石碑不是白馬寺建造之初的產物,而是後期添加的?」

  「很有可能,」阿普繼續分析,「字體與雕刻手法顯然與北魏早期的碑文風格有所不同,倒是更接近晚期的風格。結合背景推測,這可能是一次『文化修飾』,用來強化寺廟的宗教象徵意義。」

  林美玲繞著石碑打量了一圈,好奇地問:「文化修飾?為什麼他們會需要這樣做?」

  「想想看,」趙德柱拍拍手站起來,臉上浮現出一絲玩味的笑,「白馬寺可是中國第一座佛教寺廟的象徵,對當時的統治者來說,這可是個絕佳的宣傳工具。它不僅是宗教信仰的象徵,還是政治宣傳的舞台。」

  他低頭看著石碑,又加了一句:「說白了,信仰只是個品牌形象而已,背後運作的邏輯和今天的跨國企業沒什麼兩樣。」

  阿普冷冷地接道:「確實如此。在北魏時期,佛教寺廟承擔的不只是宗教功能,還有維繫權力秩序的作用。寺廟的興建可以鞏固皇權、安撫百姓,並增強對中原地區的統治。」

  趙德柱點頭贊同:「所以這塊石碑上的『真法』和『清淨』,看起來更像是寫給後人看的台詞。畢竟,誰會懷疑一座寺廟呢?佛陀的背書可是金字招牌。」

  林美玲嘟囔了一句:「聽你們這樣說,總覺得有點諷刺……」

  就在他們探討時,一道微弱的光線從石碑的頂端反射了過來,筆直地打進趙德柱的眼睛。

  「哎喲!」趙德柱猛地後退一步,用手捂住眼睛,「什麼東西!」

  林美玲趕緊扶住他,「你還好吧?是不是碎石反光了?」

  趙德柱緩了緩,慢慢放下手,目光卻直勾勾地盯著石碑頂端。那裡,有一個細小的雕刻——一個蓮花紋的圖案。

  「剛才的光……是從這朵蓮花里反射出來的?」趙德柱指著頂端問。

  阿普立即靠近檢查,「蓮花的雕刻內部似乎嵌入了某種金屬材料,用來反射光線。」他頓了頓,補充道:「這種設計顯然是刻意為之,可能和某種隱秘的儀式有關。」

  「一個裝了反光機關的蓮花圖案?這寺廟的設計師是失業的魔術師嗎?」趙德柱揉著眼睛嘀咕道,但臉上明顯流露出好奇的神色。

  「我猜這不只是裝飾那麼簡單,」阿普繼續掃描石碑,「蓮花可能是某種指引標記,尤其是金屬反射光線的設計,顯然是為了引導注意力。」

  趙德柱半開玩笑地說:「引導誰的注意力?我們這些現代『有緣人』嗎?」

  「或許是引導更重要的東西。」阿普淡定地說,「掃描顯示,這塊石碑底部可能連接著更深的地下結構。」

  聽到這裡,林美玲的眼睛亮了:「地下?這裡還有暗道?」

  趙德柱笑了笑,拍拍手上的塵土,「好了,看來我們又有了新的目標。說不定,『真法』和『清淨』的真相就藏在下面。」

  林美玲舉起手電筒,把光束對準蓮花雕刻的凹槽,「所以,這朵蓮花不僅是個裝飾,也是通往秘密的鑰匙?」

  阿普淡定點頭:「目前看來,這是合理的推測。」

  「那麼,我們得找辦法把它打開了。」趙德柱摩拳擦掌,臉上帶著躍躍欲試的表情,「搞不好下面藏著的東西,比這塊石碑本身更有意思。」


  第三部分:詭異的閃現幻象(擴展版)

  趙德柱站在石碑旁,手指剛剛觸摸到碑面的一瞬間,仿佛有一股冰冷的氣息順著指尖滲入體內。他還來不及反應,就覺得眼前一黑,身體像是被什麼力量扯離了現實。

  他猛地閉上眼睛,腦海中卻出現了一幅奇怪的畫面——整個白馬寺重現了昔日的輝煌:恢宏的殿堂、金碧輝煌的佛像、檀香繚繞的氤氳氣息,伴隨著遠處若隱若現的鐘聲。

  畫面正中,一位身穿僧袍的僧人立在寺廟大殿的台階上。他的臉藏在陰影里,看不清具體模樣,但身形高瘦,衣袍隨著無形的風微微拂動。

  僧人手中捧著一卷捲軸,低聲吟誦著什麼,那聲音低沉悠遠,仿佛並非用語言發出,而是直接傳入趙德柱的意識中。他的耳邊迴蕩著經文般的語調,卻又夾雜著某種說不清道不明的哀嘆與不甘。

  僧人突然停下吟誦,緩緩抬起頭,向趙德柱的方向望來。他的眼睛透過時間與空間,直直注視著趙德柱,像是洞悉了一切。他的嘴唇微微開合,聲音仿佛從四面八方傳來,卻直擊趙德柱的腦海:

  「白馬寺的真相,從未公諸於世。」

  趙德柱感覺到一陣前所未有的寒意從脊背竄上腦門。他試圖向前邁步,想更靠近僧人,但身體卻無法動彈。突然,畫面像玻璃般碎裂,寺廟的輝煌化作無數片光屑,消失在一片空白中。

  趙德柱猛地睜開眼,呼吸急促,發現自己仍站在廢墟中,雙手撐著膝蓋,像是剛剛經歷了一場激烈的長跑。他的額頭濕漉漉的,滿是冷汗。

  「你剛剛是發呆了嗎?」林美玲的聲音從旁邊傳來,她正一臉疑惑地盯著他,「你站在那裡像個雕像一樣,眼睛都直了。」

  趙德柱抬起頭,環顧四周,確認自己確實還站在廢棄的白馬寺遺址。他摸了摸額頭,語氣中帶著遲疑:「我剛才好像……看到了什麼。」

  「可能是低血糖引發的視覺模糊,」阿普站在一旁,毫無波動地給出分析,「建議你補充水分並進行深呼吸,長時間接觸歷史遺蹟並不具備任何超自然效應。」

  「不是模糊!」趙德柱直起身,語氣變得急促且帶著幾分不耐煩,「我看到了一位僧人,他就站在白馬寺的大殿台階上,還跟我說話!」

  林美玲眨了眨眼,像是在評估趙德柱的話到底有幾分可信,「他說了什麼?」

  趙德柱舔了舔嘴唇,仍感到心跳加速,「他說,『白馬寺的真相,從未公諸於世。』」

  「嗯,這聽起來像一條文藝范兒的靈異警告。」林美玲歪了歪頭,「你確定不是最近看太多懸疑電影的後遺症?」

  「說真的,」趙德柱一邊喘著氣,一邊整理思緒,「那畫面太真實了,真實到不像是幻覺。」

  阿普的電子眼閃了一下,「你經歷了一次高度集中狀態下的神經刺激,這很可能是由於石碑上的光線反射觸發的。事實上,這種現象在特定條件下可以被認為是『科學靈感的錯覺』。」

  「靈感錯覺?」趙德柱皺眉,顯然對這個解釋並不滿意,「如果這就是錯覺,那為什麼我感覺那僧人是真的在對我說話?」

  阿普停頓了一下,似乎在處理複雜的數據。「根據分析,你的描述不符合普通視覺幻象的特徵。不過也不排除歷史環境對你的心理暗示起了作用。」

  林美玲嘆了口氣,「無論是真靈異還是假靈異,我覺得,我們得繼續探索才能弄清楚這所謂的『真相』是什麼。」

  趙德柱用力點了點頭,握緊手中的工具,「不管那到底是什麼,我有種感覺,這地方還藏著別的秘密,而且……它們正在等我們去找。」

  第四部分:藏於廢墟中的秘密

  趙德柱盯著地基的塌陷處,手中抓著一把工具,看向阿普:「你說這地方有地下結構?」

  「是的,」阿普站在地基邊緣,藍色的電子眼精準地掃描著,「根據我剛剛完成的地下探測,石門後方的空腔很可能是一處獨立的地下室。但提醒你,打開它的風險極高,這裡的地質狀況堪憂。」

  「風險不風險的先放一邊,」趙德柱甩了甩手腕,表情帶著一絲不容置疑的興奮,「我們可是為歷史拼命的人。」

  林美玲無奈地瞥了他一眼,「我們更像是為點擊率拼命吧。你昨天直播的時候說什麼來著?『絕不讓遺址留任何秘密』?」

  「歷史需要被解鎖!」趙德柱用工具撬起一塊瓦礫,「而且觀眾喜歡看這個,我也沒法讓他們失望,對吧?」


  阿普冷冷地插話:「我懷疑你的動機比你說的更加功利化。但既然你們鐵了心要冒險,那至少不要把我埋在裡面。」

  三人分工合作,很快清理出了一塊石門的輪廓。這塊石門已經被時間侵蝕得相當嚴重,表面滿是裂縫,但隱隱還能看出上面雕刻的紋路——蓮花、祥雲,還有一個模糊的銘文。

  「這門上寫了什麼?」林美玲蹲下身,用手指拂去表面的灰塵。

  趙德柱眯起眼睛讀道:「『不渡眾生,何為淨土。』」

  「這是某種隱喻,」阿普翻譯補充,「但更像是一種質問。可能是針對寺廟修建時的某種爭議。」

  「這句有點耐人尋味,」趙德柱點點頭,「可能和我們要找的真相有關。」

  他示意大家後退一步,隨後用撬棍插進石門邊緣,用力撬開一條縫隙。沉重的石門發出不堪重負的「咔咔」聲,緩緩向內打開。

  「希望我們這次不要踩到什麼古代機關,」林美玲半開玩笑地說,跟在趙德柱身後走進通道,「比如毒箭或者陷阱之類的。」

  「放心,」趙德柱打趣道,「北魏的機關造價不高,預算都花在了雕像上。」

  地下室的發現

  地下室的空間比預想中狹窄,空氣中瀰漫著一種潮濕的霉味。牆壁上刻滿了文字和圖案,似乎用來記錄某些事件或故事。房間中央的石台上擺放著幾塊石碑,碑面覆蓋著厚厚的灰塵。

  「這些文字是幹什麼用的?」趙德柱打著手電筒,小心地靠近牆壁,仔細研究那些刻痕。

  「這些是運作記錄,」阿普一邊掃描一邊解釋,「它們詳細記錄了白馬寺的供養體系,土地分配,以及捐贈的來源。」

  趙德柱讀著牆上的一段文字,眉頭緊皺:「這裡提到了一些貴族的名字,還有具體的土地面積。」

  「有意思的是,」阿普補充道,「記錄中顯示,白馬寺最初並沒有那麼多的土地,後來通過『捐贈』迅速擴大。但這裡也提到,這些捐贈並非完全自願。」

  「強征的?」林美玲問。

  「可以這麼理解,」阿普點頭,「這裡明確記載了『以信仰之名,取民之利』,甚至提到了一些具體的手段,比如低價征地和威脅信徒。」

  趙德柱深吸一口氣:「也就是說,白馬寺不僅是宗教的象徵,同時還是權力和利益的工具。這裡的『淨土』,實際上是建立在普通百姓的痛苦之上的。」

  「如果這些記錄是公開的,當時的社會肯定會大亂。」林美玲的聲音低了下來。

  「正因為如此,它們才被藏起來了。」趙德柱看向石台上的石碑,「我們找到的這些,可能就是白馬寺真正的秘密。」

  埋藏的伏筆

  趙德柱拿起一塊石碑,用手抹去表面的灰塵,上面的文字漸漸清晰。

  「這裡寫了什麼?」林美玲好奇地問。

  趙德柱緩緩念道:「『建寺者,以普渡眾生之名行私慾之實;知情者,欲破其局,然終為權力之手所毀。』」

  「這可能是在說當時的某位僧人,」阿普分析道,「他試圖揭露寺廟與貴族的勾結,但最終失敗了。」

  趙德柱把石碑放回石台,轉而看向牆壁上的另一處刻痕。他手中的手電光束掃過時,露出了一副圖案:幾位僧人與一位貴族在某種儀式中交換禮物。

  「這是一場交易,」趙德柱指著圖案說,「僧人提供的是寺廟的影響力,而貴族提供的是財富和保護。」

  「所以白馬寺的存在,從一開始就是一場政治和宗教的合作。」林美玲的聲音中透出一絲失落,「它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那麼單純。」

  「這正是歷史的複雜之處,」趙德柱輕嘆道,「我們喜歡用簡單的故事去解釋過去,但實際情況總是更加灰色。」

  危機的臨近

  正當他們繼續探索時,地下室的牆壁忽然傳來一陣震動,灰塵從天花板上灑落。

  「不妙,」阿普發出警報,「地基不穩,整片區域可能會坍塌。」

  「該死!」趙德柱急忙將手電筒插回腰間,「趕緊收集能帶走的東西,快!」

  林美玲迅速拍下牆上的所有刻痕,而阿普則將石碑上的內容數位化。

  「我們得走了!」阿普提醒,「再晚一步,這裡可能就是我們的埋骨之地!」


  趙德柱點頭,最後一次掃視地下室的文字。他的目光停留在牆上刻著的一行小字:

  「欲破局者,當存真法。」

  他默默記住這句話,背上包和佛像,大喊道:「走!」

  第五部分:真相的遺物

  趙德柱小心翼翼地將佛像從地上撿起,輕輕拂去表面的灰塵。佛像整體保存完好,表情祥和,卻又透著一種難以言喻的沉重。底座上的字跡清晰可辨:

  「眾生得道,不離俗世。」

  「這句話真是讓人摸不著頭腦。」林美玲靠近了一步,用手電仔細照著底座上的字,「『得道』應該是解脫的意思吧?可『不離俗世』就感覺完全是反著來的。」

  趙德柱端詳著佛像,沉思片刻:「也許這句話說的就是一種矛盾——寺廟的理想與現實之間的衝突。『得道』是他們追求的目標,可『不離俗世』……」

  「意味著他們從未真正逃離權力、財富和世俗利益的糾纏。」阿普用毫無感情的語氣補充道。

  趙德柱點點頭:「對,就像白馬寺一樣。作為佛教傳入中國的象徵,它應該象徵著純粹的信仰和修行,可事實上,它的歷史卻充滿了政治交易和複雜的利益關係。」

  林美玲抿著嘴:「那這尊佛像是為了提醒後人,還是為了掩蓋什麼?」

  「很可能兩者都是,」趙德柱將佛像翻過來,仔細檢查底座的邊緣。他的手指在底座下方的紋路中摸到了一些奇怪的凹槽,「等等,這底座下面好像還有機關。」

  「你確定要碰它嗎?」阿普語氣略帶警告,「觸發未知機關的風險可能會超出你的控制。」

  趙德柱嗤笑:「阿普,我的整個職業生涯都在超出控制的範圍里,習慣了。」

  他按下凹槽中的小開關,佛像發出一聲輕微的「咔噠」聲,底座緩緩彈開。佛像的內部竟藏著一張薄薄的絲絹,上面寫滿了小字。

  「天啊,這是什麼?」林美玲立刻舉起智能眼鏡,對著絲絹開始拍攝。

  趙德柱攤開絲絹,發現上面是密密麻麻的文字,字體娟秀,但字跡微微褪色。他低聲念出第一行:

  「此乃白馬寺緣起及末事,願真相傳於後世。」

  「『緣起及末事』?」林美玲皺起眉,「這是什麼意思,白馬寺的開端和結局?」

  「可能是梵奚一類的人留下的記錄,」趙德柱繼續讀下去,「裡面詳細描述了白馬寺從最初興建,到被權力侵蝕的全過程。」

  阿普快速掃描絲絹的內容,「根據初步解析,這段記錄揭示了幾件關鍵事實。第一,白馬寺的興建並非完全出於宗教目的,而是為了鞏固北魏皇權在中原的影響力。」

  「這個我們早就猜到了,」趙德柱打斷道,「繼續說,第二點是什麼?」

  「第二,」阿普的聲音略有一絲停頓,「白馬寺在建成後,成為北魏貴族爭奪經濟資源的工具。通過捐贈制度,大量土地被集中到權貴和寺廟手中,直接導致了農民失地。」

  林美玲握緊拳頭:「這不就是變相的剝削嗎?寺廟的信仰到底去哪兒了?」

  趙德柱嘆了一口氣:「恐怕所謂的『信仰』,早就在這種操作中淪為了幌子。」

  阿普繼續道:「第三,白馬寺的最終沒落並非單純因為戰爭或時代更迭,而是因為內部的腐敗和權力鬥爭讓它逐漸失去了民眾的支持。」

  趙德柱沉默了片刻,輕輕將絲絹折好,放回佛像的底座里。「這就是白馬寺真正的遺憾,它不是毀於外力,而是毀於內耗。」

  林美玲緩緩點頭:「這尊佛像和這段記錄,才是真正的歷史遺物,比那些瓦礫有意義得多。」

  「不過,我必須提醒你們,」阿普插話道,「這段絲絹中的內容,揭示了當時貴族和宗教的黑暗面。要公開這些內容,可能會引發某些爭議。」

  趙德柱握緊佛像,神情堅定:「正因為會有爭議,我們更需要告訴世人。白馬寺的真相不應該被掩蓋。」

  「這就是我們作為考古學家的職責,對嗎?」林美玲露出一個疲憊卻自豪的笑容,「讓埋藏在廢墟里的真相重見天日。」

  小懸念與結尾:

  趙德柱將佛像妥善收好,團隊準備離開廢墟。就在這時,阿普的警報再次響起:「檢測到地表震動,建議儘快撤離。」

  趙德柱回頭看了一眼白馬寺的廢墟,輕聲說道:「白馬寺的歷史已經足夠沉默了太久,現在是讓它重新發聲的時候了。」

  ******知識點*****

  白馬寺背景

  白馬寺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座官辦佛教寺廟,位於洛陽以西的平地上,被譽為中國佛教的發源地。《洛陽伽藍記》中對白馬寺有詳細的記載,描述了它作為佛教象徵的輝煌歷史,以及北魏時期宗教、文化和政治交織的複雜關係。

  白馬寺名字的由來是一個著名的故事——相傳東漢永平十年(公元67年),兩位印度僧人迦葉摩騰和竺法蘭帶著佛經和佛像抵達洛陽。這些經書和佛像由白馬馱運,因此得名「白馬寺」。

  然而,白馬寺的作用遠不止傳播佛教。在北魏時期,它也是朝廷用以穩固統治的重要工具。《洛陽伽藍記》中暗示了寺廟不僅承擔宗教職能,更是政治和經濟的中心,甚至涉及到土地、權力分配等問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