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一十八 試炮
沈明在一旁聽到李如松接下了奇襲任務,心中湧起一股熱血,他大聲說道:「奇襲部隊算我一份!」
剛才李成梁一聽丁渭介紹沈明與吳雅芸是武林高手,心中就不由得生出一股厭惡。他抬眼一看,沈明病怏怏的樣子,雖然可能是因為不適應這裡的氣候,但在他眼裡卻顯得弱不禁風。而吳雅芸艷麗異常,明顯同沈明是一對,這讓他更加堅定了對兩人的看法。
李成梁對武林高手一直都非常討厭。他們自視甚高,常常不聽軍隊的號令,獨來獨往,只會給軍隊添亂。更有甚者,那些豪門武林弟子,來軍隊裡鍍金領戰功,卻經常不聽軍令冒進,害得他不得不浪費普通士兵的性命去把他們救回來。
而沈明和吳雅芸,在李成梁眼裡,就是這樣的豪門弟子,他心裡對他們頗為不屑。
然而,當他一聽丁渭介紹兩人在薊門大戰中的戰績——燒草料場,擒董長禿,他的看法立刻變了。他不禁佩服起他們的勇猛,更佩服他們隨機應變的智慧。這樣的戰績,可不是一般武林高手能做到的。
李如松站在一旁,並不知道這些。他看著病怏怏的沈明和身旁漂亮的吳雅芸,心裡暗自嘀咕:想立戰功,留在父親身後,別找我,我這裡可是九死一生的任務,照顧不了你。
然而,沈明的下一句話卻引起了他的興趣:「我帶來兩門虎蹲炮,剛好可以幫你劫營。」李如松眼睛一亮,他明白自己的奇襲隊伍以弓弩為主,火槍為副,根本就沒有炮。如果這次劫營能有炮的支持,那麼成功的希望無疑會增加很多。他重新審視著沈明,心中不禁湧起一股期待。
沈明看到氣氛略顯凝重,大聲說道:「我去試炮,便用咱廣寧城至關重要的城防炮!這火炮威力便是咱們守城的一大依仗。我想讓師傅先打一發,給我做個示範。要是我連三炮都打不中目標,往後也實在沒臉進那突襲隊伍。」
一眾人等在李成梁的帶領下,浩浩蕩蕩地來到了廣寧城頭。冬日的寒風呼嘯而過,吹得軍旗獵獵作響,城牆上的士兵們嚴陣以待,眼神中透著緊張與警惕。一門嶄新的佛郎機火炮早已安置妥當,烏黑的炮管指向遠方。這佛郎機火炮乃是朝廷花費重金從西洋引進改良而來,寄託著眾人對加強城防的厚望。
一位經驗豐富的老炮手走上前來,他神色沉穩,仔細檢查了火炮的各個部件,隨後熟練地裝填火藥、放入炮彈。隨著一聲令下,老炮手點燃了引信。瞬間,一聲震耳欲聾的爆炸聲響起,火炮噴出一道耀眼的火光,巨大的後坐力讓火炮微微一顫。在眾人的注視下,遠處的荒原上出現一點炸點,塵土飛揚。
沈明見狀,立刻快步上前,恭敬地向開炮師傅抱拳行禮,而後急切地詢問剛才裝藥量的具體多少。老炮手看著眼前這個充滿幹勁的年輕人,耐心地告知了詳情。沈明一邊聽,一邊在心中默默盤算。問完裝藥量,他又不敢有絲毫耽擱,從懷中掏出自己自製的簡易測風儀,迎著凜冽的寒風,仔細地測了一下風速。只見他眉頭微皺,似乎在腦海中構建著炮彈飛行的軌跡。
一切準備就緒後,沈明深吸一口氣,走到火炮旁。他雙手緊緊握住炮身,調整好角度,再次確認各項參數無誤後,親自點燃了引信。又是一聲巨響,炮彈如流星般飛射而出,在空中划過一道弧線,向著剛才的炸點疾馳而去……
炮彈落地,激起一片塵土,雖成功命中目標區域,但與理想落點仍存在偏差。沈明望著那處炸點,微微皺眉,大腦飛速運轉,在心中復盤剛剛開炮的每一個細節。
稍作思索後,他果斷決定微調炮口。只見他俯下身,雙手穩穩地握住炮身,憑藉著敏銳的直覺和對彈道的理解,小心翼翼地調整著角度。每一個動作都精準而專注,仿佛整個世界都只剩下他和眼前這門火炮。
調整完畢,沈明再次裝填彈藥。隨著引信被點燃,「轟」的一聲巨響,第二發炮彈呼嘯著沖向遠方。眾人的目光緊緊跟隨著炮彈的軌跡,只見它準確無誤地朝著目標飛去,最終在荒原上炸開,炸點與老炮手先前打出的幾乎完美吻合。
「好!」一聲喝彩打破了短暫的寂靜。李如松興奮不已,幾步上前,一把抱住沈明,臉上洋溢著滿意的笑容,大聲說道:「幹得漂亮!沈兄弟,我代表突襲隊歡迎你加入!」
然而,李如松話鋒一轉,神情變得嚴肅起來,目光緊緊盯著沈明,一字一頓地說道:「但醜話說在前頭,雖說你是江湖上有名的武林高手,一身武藝超群,但在這軍隊裡,一切行動都必須聽指揮。戰場上容不得半點馬虎和個人英雄主義,不能自以為是。不知你能不能做到?」
沈明毫不猶豫地抱拳行禮,聲音洪亮地回應道:「將軍放心!沈明既已決定投身突襲隊,必當遵守軍紀,一切聽從將軍調遣,絕無二話!」
吳雅芸一聽沈明要加入突襲隊,急得柳眉倒豎,趕忙跑到沈明身邊,拉著他的衣袖,嬌嗔道:「沈明哥,你這一去參加突襲隊,刀光劍影的,多危險吶!沒我怎麼行?我武功那麼好,到時候肯定能幫上大忙!」她一雙美目滿含擔憂與期待,直勾勾地盯著沈明。
還沒等沈明開口,陳萌筠也快步走上前,一臉認真地說道:「我的使命一直都是保護你的安全,沈賢弟。這突襲隊怎麼能少得了我呢?我自幼修習劍術,身手也不差,定能在關鍵時刻護你周全。」
這時,熊傳銀也不甘示弱地站出來,拍著胸脯大聲說道:「你們都別爭了!這裡武功我最高,論單打獨鬥誰能是我的對手?我更應該加入突襲隊伍!到時候在戰場上,定能殺他個片甲不留!」
然而,熊傳銀的一番慷慨激昂卻被三人當場否決。沈明率先開口,一臉誠懇地看著熊傳銀:「熊大哥,不是我們不讓你去,你家裡有一幫人要照顧啊。這麼一大家子人都指著你生活,你要是走了,他們可怎麼辦?」
吳雅芸也在一旁附和:「是啊是啊,熊大哥,你還管著一大攤生意呢,尤其是剛剛成業的丁家布坊。這布坊傾注了我們多少心血,要是因為你去打仗有個閃失,布坊經營不下去,多少人得丟了生計呀。」
陳萌筠接著說道:「戰爭無眼,刀劍可不長眼吶。萬一我們三個在戰場上出了什麼問題,熊大哥,還得靠你負責善後呢。你可是我們最信任的人,這後方的安穩還得仰仗你。」
熊傳銀聽了三人的話,先是愣了愣,隨即重重地嘆了口氣,無奈地擺了擺手:「罷了罷了,你們說得也有道理。行,那我就留在後方,給你們守好大本營,你們在前線可得千萬小心!」雖然心中有些失落,但他還是選擇以大局為重。
李如松目光在眾人身上一一掃過,神色帶著幾分審視,沉聲道:「既然都想加入突襲隊,那就拿出你們的真本事來讓我瞧瞧。這可不是僅憑几句大話就能進來的地方,戰場上靠的是實打實的本領。」他雙手抱胸,靜靜等待著眾人展示。
看似嬌弱的吳雅芸聞言,眼中閃過一絲決然。她輕輕抽出腰間佩劍,劍身寒光閃爍。只見她蓮步輕移,身形如電般沖向一旁放置的盾牌。剎那間,一道凌厲的劍影閃過,伴隨著一聲清脆的聲響,那堅硬的盾牌竟被她一劍乾脆利落地一分為二。斷裂的盾牌兩半轟然倒地,揚起些許塵土。吳雅芸收劍而立,髮絲未亂,氣息平穩,仿佛剛才只是做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緊接著,陳萌筠向前邁出一步。他微微一笑,隨即施展起自己踏雪無痕的輕功。只見腳尖輕點地面,身形如燕般輕盈躍起,在眾人眼前快速穿梭。身影仿若一陣清風,掠過之處,地面上竟沒有留下絲毫腳印。他時而在空中翻轉騰挪,時而如鬼魅般疾行,速度之快令人目不暇接。眾人只覺眼前一道白影閃過,陳萌筠便已穩穩落在原地,面不改色,仿佛只是進行了一場輕鬆的漫步。
李如松目睹這一切,眼中滿是驚喜之色。他大步走上前,放聲大笑道:「好!好功夫!有你們這般身手,何愁大事不成。我正式邀請你們加入突襲隊!」
就這樣,李如松、沈明、吳雅芸、陳萌筠四位少年,肩負起了卓山戰役突襲隊的重任。此時,蒙古土蠻部正蠢蠢欲動,妄圖進犯大明邊境,對卓山一帶構成了嚴重威脅。而他們四人所在的突襲隊,肩負著扭轉戰局的關鍵使命——突襲蒙古軍營,打亂敵軍部署,進而打敗蒙古土蠻部的進攻,守護大明疆土的安寧。
在出征前的夜晚,明月高懸,清冷的月光灑在營地。四人齊聚帳中,彼此的眼神交匯,傳遞著堅定與信任。他們深知前方的道路充滿艱險,但為了家國大義,為了身後無數百姓的安寧,他們已然做好了赴湯蹈火的準備,決心在這場戰役中書寫屬於他們的傳奇……
行軍
剛才李成梁一聽丁渭介紹沈明與吳雅芸是武林高手,心中就不由得生出一股厭惡。他抬眼一看,沈明病怏怏的樣子,雖然可能是因為不適應這裡的氣候,但在他眼裡卻顯得弱不禁風。而吳雅芸艷麗異常,明顯同沈明是一對,這讓他更加堅定了對兩人的看法。
李成梁對武林高手一直都非常討厭。他們自視甚高,常常不聽軍隊的號令,獨來獨往,只會給軍隊添亂。更有甚者,那些豪門武林弟子,來軍隊裡鍍金領戰功,卻經常不聽軍令冒進,害得他不得不浪費普通士兵的性命去把他們救回來。
而沈明和吳雅芸,在李成梁眼裡,就是這樣的豪門弟子,他心裡對他們頗為不屑。
然而,當他一聽丁渭介紹兩人在薊門大戰中的戰績——燒草料場,擒董長禿,他的看法立刻變了。他不禁佩服起他們的勇猛,更佩服他們隨機應變的智慧。這樣的戰績,可不是一般武林高手能做到的。
李如松站在一旁,並不知道這些。他看著病怏怏的沈明和身旁漂亮的吳雅芸,心裡暗自嘀咕:想立戰功,留在父親身後,別找我,我這裡可是九死一生的任務,照顧不了你。
然而,沈明的下一句話卻引起了他的興趣:「我帶來兩門虎蹲炮,剛好可以幫你劫營。」李如松眼睛一亮,他明白自己的奇襲隊伍以弓弩為主,火槍為副,根本就沒有炮。如果這次劫營能有炮的支持,那麼成功的希望無疑會增加很多。他重新審視著沈明,心中不禁湧起一股期待。
沈明看到氣氛略顯凝重,大聲說道:「我去試炮,便用咱廣寧城至關重要的城防炮!這火炮威力便是咱們守城的一大依仗。我想讓師傅先打一發,給我做個示範。要是我連三炮都打不中目標,往後也實在沒臉進那突襲隊伍。」
一眾人等在李成梁的帶領下,浩浩蕩蕩地來到了廣寧城頭。冬日的寒風呼嘯而過,吹得軍旗獵獵作響,城牆上的士兵們嚴陣以待,眼神中透著緊張與警惕。一門嶄新的佛郎機火炮早已安置妥當,烏黑的炮管指向遠方。這佛郎機火炮乃是朝廷花費重金從西洋引進改良而來,寄託著眾人對加強城防的厚望。
一位經驗豐富的老炮手走上前來,他神色沉穩,仔細檢查了火炮的各個部件,隨後熟練地裝填火藥、放入炮彈。隨著一聲令下,老炮手點燃了引信。瞬間,一聲震耳欲聾的爆炸聲響起,火炮噴出一道耀眼的火光,巨大的後坐力讓火炮微微一顫。在眾人的注視下,遠處的荒原上出現一點炸點,塵土飛揚。
沈明見狀,立刻快步上前,恭敬地向開炮師傅抱拳行禮,而後急切地詢問剛才裝藥量的具體多少。老炮手看著眼前這個充滿幹勁的年輕人,耐心地告知了詳情。沈明一邊聽,一邊在心中默默盤算。問完裝藥量,他又不敢有絲毫耽擱,從懷中掏出自己自製的簡易測風儀,迎著凜冽的寒風,仔細地測了一下風速。只見他眉頭微皺,似乎在腦海中構建著炮彈飛行的軌跡。
一切準備就緒後,沈明深吸一口氣,走到火炮旁。他雙手緊緊握住炮身,調整好角度,再次確認各項參數無誤後,親自點燃了引信。又是一聲巨響,炮彈如流星般飛射而出,在空中划過一道弧線,向著剛才的炸點疾馳而去……
炮彈落地,激起一片塵土,雖成功命中目標區域,但與理想落點仍存在偏差。沈明望著那處炸點,微微皺眉,大腦飛速運轉,在心中復盤剛剛開炮的每一個細節。
稍作思索後,他果斷決定微調炮口。只見他俯下身,雙手穩穩地握住炮身,憑藉著敏銳的直覺和對彈道的理解,小心翼翼地調整著角度。每一個動作都精準而專注,仿佛整個世界都只剩下他和眼前這門火炮。
調整完畢,沈明再次裝填彈藥。隨著引信被點燃,「轟」的一聲巨響,第二發炮彈呼嘯著沖向遠方。眾人的目光緊緊跟隨著炮彈的軌跡,只見它準確無誤地朝著目標飛去,最終在荒原上炸開,炸點與老炮手先前打出的幾乎完美吻合。
「好!」一聲喝彩打破了短暫的寂靜。李如松興奮不已,幾步上前,一把抱住沈明,臉上洋溢著滿意的笑容,大聲說道:「幹得漂亮!沈兄弟,我代表突襲隊歡迎你加入!」
然而,李如松話鋒一轉,神情變得嚴肅起來,目光緊緊盯著沈明,一字一頓地說道:「但醜話說在前頭,雖說你是江湖上有名的武林高手,一身武藝超群,但在這軍隊裡,一切行動都必須聽指揮。戰場上容不得半點馬虎和個人英雄主義,不能自以為是。不知你能不能做到?」
沈明毫不猶豫地抱拳行禮,聲音洪亮地回應道:「將軍放心!沈明既已決定投身突襲隊,必當遵守軍紀,一切聽從將軍調遣,絕無二話!」
吳雅芸一聽沈明要加入突襲隊,急得柳眉倒豎,趕忙跑到沈明身邊,拉著他的衣袖,嬌嗔道:「沈明哥,你這一去參加突襲隊,刀光劍影的,多危險吶!沒我怎麼行?我武功那麼好,到時候肯定能幫上大忙!」她一雙美目滿含擔憂與期待,直勾勾地盯著沈明。
還沒等沈明開口,陳萌筠也快步走上前,一臉認真地說道:「我的使命一直都是保護你的安全,沈賢弟。這突襲隊怎麼能少得了我呢?我自幼修習劍術,身手也不差,定能在關鍵時刻護你周全。」
這時,熊傳銀也不甘示弱地站出來,拍著胸脯大聲說道:「你們都別爭了!這裡武功我最高,論單打獨鬥誰能是我的對手?我更應該加入突襲隊伍!到時候在戰場上,定能殺他個片甲不留!」
然而,熊傳銀的一番慷慨激昂卻被三人當場否決。沈明率先開口,一臉誠懇地看著熊傳銀:「熊大哥,不是我們不讓你去,你家裡有一幫人要照顧啊。這麼一大家子人都指著你生活,你要是走了,他們可怎麼辦?」
吳雅芸也在一旁附和:「是啊是啊,熊大哥,你還管著一大攤生意呢,尤其是剛剛成業的丁家布坊。這布坊傾注了我們多少心血,要是因為你去打仗有個閃失,布坊經營不下去,多少人得丟了生計呀。」
陳萌筠接著說道:「戰爭無眼,刀劍可不長眼吶。萬一我們三個在戰場上出了什麼問題,熊大哥,還得靠你負責善後呢。你可是我們最信任的人,這後方的安穩還得仰仗你。」
熊傳銀聽了三人的話,先是愣了愣,隨即重重地嘆了口氣,無奈地擺了擺手:「罷了罷了,你們說得也有道理。行,那我就留在後方,給你們守好大本營,你們在前線可得千萬小心!」雖然心中有些失落,但他還是選擇以大局為重。
李如松目光在眾人身上一一掃過,神色帶著幾分審視,沉聲道:「既然都想加入突襲隊,那就拿出你們的真本事來讓我瞧瞧。這可不是僅憑几句大話就能進來的地方,戰場上靠的是實打實的本領。」他雙手抱胸,靜靜等待著眾人展示。
看似嬌弱的吳雅芸聞言,眼中閃過一絲決然。她輕輕抽出腰間佩劍,劍身寒光閃爍。只見她蓮步輕移,身形如電般沖向一旁放置的盾牌。剎那間,一道凌厲的劍影閃過,伴隨著一聲清脆的聲響,那堅硬的盾牌竟被她一劍乾脆利落地一分為二。斷裂的盾牌兩半轟然倒地,揚起些許塵土。吳雅芸收劍而立,髮絲未亂,氣息平穩,仿佛剛才只是做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緊接著,陳萌筠向前邁出一步。他微微一笑,隨即施展起自己踏雪無痕的輕功。只見腳尖輕點地面,身形如燕般輕盈躍起,在眾人眼前快速穿梭。身影仿若一陣清風,掠過之處,地面上竟沒有留下絲毫腳印。他時而在空中翻轉騰挪,時而如鬼魅般疾行,速度之快令人目不暇接。眾人只覺眼前一道白影閃過,陳萌筠便已穩穩落在原地,面不改色,仿佛只是進行了一場輕鬆的漫步。
李如松目睹這一切,眼中滿是驚喜之色。他大步走上前,放聲大笑道:「好!好功夫!有你們這般身手,何愁大事不成。我正式邀請你們加入突襲隊!」
就這樣,李如松、沈明、吳雅芸、陳萌筠四位少年,肩負起了卓山戰役突襲隊的重任。此時,蒙古土蠻部正蠢蠢欲動,妄圖進犯大明邊境,對卓山一帶構成了嚴重威脅。而他們四人所在的突襲隊,肩負著扭轉戰局的關鍵使命——突襲蒙古軍營,打亂敵軍部署,進而打敗蒙古土蠻部的進攻,守護大明疆土的安寧。
在出征前的夜晚,明月高懸,清冷的月光灑在營地。四人齊聚帳中,彼此的眼神交匯,傳遞著堅定與信任。他們深知前方的道路充滿艱險,但為了家國大義,為了身後無數百姓的安寧,他們已然做好了赴湯蹈火的準備,決心在這場戰役中書寫屬於他們的傳奇……
行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