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
答對兩道題的結果就是正常開始「黑塔第四十六層」的挑戰,不出意外的是這一層延續了之前的層數挑戰,只不過不是從「第十層」的那種多對多對戰開始的,而是從「第十九層」的救援開始的,相同的場景,相同的角色配置,不相同的則是挑戰者的自身操控,這一關的身體操控左右被調換了,也就是說挑戰者想要向左方向轉,實際的身體就會向右轉,然而向左或向右移動卻不受方向轉動變化的影響,介紹起來很簡單,但是實際操控卻是無比的艱難,有一種把神經搭反了的感覺,不要說自己了,就連適應能力不知道比自己強了多少倍的「小王子」都快要被彆扭的感受逼瘋了,不過好在本關沒有時間上的限制,咬牙堅持的「小王子」終於突破了認知上帶來的障礙,要遠比「第十九層」時艱難的多的精力完成了「四十六層」。
直到來到「黑塔第四十七層」才明白什麼才是真正的噩夢之旅,本層場景完美的復刻了「黑塔第二十層」的內容,只不過挑戰者對自身的操控向前和向後被調換了,如果僅是需要克服前後移動被調換的問題那就與剛剛挑戰完成的那層的難度相當了,但是別忘了還有前一層那左右轉向恢復正常後的重新適應階段,還是那句話在沒有時間限制的基礎上只能苦了「卡比內姆小王子」了。
「四十七層」結束是「第四十八層」,這一次是上下的被調換……
「黑塔第五十層」絕對是噩夢中的噩夢,我願意簡稱它為:噩夢夢中夢,因為從這一關救援上有了時間上的限制,場景角色:「小公主:艾希禮·福斯特」,「小公主:奧萊妮娜·福斯特」,「公爵之女:希露薇婭·亞力山德洛」,「伯爵之子:戴瑞克·斯圖亞特」,所處場景,一處高聳入雲的絕壁斷崖,身處斷崖之上的挑戰者需要在最短的時間內拯救斷崖下方三公里的一處洞穴內的四名瀕臨死亡的年輕的貴族們,任務要求將四個小貴族全部帶上斷崖頂峰,至少需要其中的三命小貴族是以活著的姿態來到頂峰。正常的情況下此關的難點在於無論怎樣來回四個小貴族都會因為長時間得不到恢復,瀕死的她們極度渴望鮮血的補充而選擇自相殘殺,如果廝殺必然會因為受傷而死亡,那樣就必然會挑戰失敗,如果從地位來說那麼可以選擇讓「肥胖的斯圖亞特」作為犧牲品,當然他也是最適合的一個,不過要命的是由於他的體重原因,死亡後的「斯圖亞特」是絕對到不了山峰上面的,那麼就剩下兩位「福斯特公主」和「亞力山德洛小姐」,但是還有隱匿在交情深處的關係網,那就是「亞力山德洛小姐」是「肥胖的斯圖亞特」的摯愛,如果犧牲「亞力山德洛小姐」那麼「肥胖的斯圖亞特」必定會殉情,那麼兩位「小公主」的其中一位就成為了必然的選擇,不過由於兩位「小公主」是血親的姐妹,以至於她們兩個之間不論誰在對方的面前死了,另一方會不顧一切搏命,在這種看似無解的場面中,挑戰者的智慧就發生了絕對作用,可以利用挑戰者與「肥胖的斯圖亞特」友好的關係,在暗殺「奧萊妮娜小公主」的同時擊暈「艾希禮小公主」,當然這也是唯一解,正常的理解是不是擊暈「奧萊妮娜」同時擊殺「艾希禮」也可以,如果只是這一關自然是可以,但是在後面的關卡當中「艾希禮小公主」是必要角色,如果這一關擊殺她那麼後面的關卡就等於剛開始就失敗了。當然這「第五十層」是復刻了「第二十三層」的場景,只不過在無法向右轉動的限制下適應能力超強的「小王子」也還是失敗了。不出意料的還是輪到自己了,就在自己沒有任何信心的只能硬著頭皮頂上時,那種來自冥冥中的感知輔助再次降臨,身心完全放鬆的交給了那種神奇的感覺指揮後,不次於正常情況下「小王子」水平的自己出現了,並且完美的完成了既定目標,暗殺「奧萊妮娜」,滋養剩下的三個傢伙,救援她們上到山峰上面,至於說「肥胖的斯圖亞特」在「蝙蝠化身」後的體重稍輕的情況下「艾希禮小公主」和「亞力山德洛小姐」配合自己勉強能夠將他拖拽上來。
以至於後面的「五十一層」和「五十二層」「卡比內姆小王子」也有防水的嫌疑,這兩層也全部藉助自己的神奇力量通過的。
作為節點般的「第五十三層」本該對應著前面的「第二十六層」的內容增加難度再挑戰,但有了「第四十五層」這個例子,還沒出「五十二層」的「卡比內姆小王子」就已經開始為「第五十三層」很有可能會出現的那種以遊戲的方式論輸贏的場景預熱了。
「五十三層」挑戰的內容既有些出乎意料,又完全在情理之中,出乎意料的是「黑塔第五十三層」竟然不是預料中「辨別石像」加難版的遊戲,情理之中的是這一層也是一種遊戲:「西洋棋」,從來沒接觸過這玩意兒的自己甚至不認識那用淡藍色和淡粉色水晶雕刻出來的猶如藝術品一般密密麻麻的圓柱體棋子都各自代表什麼,更不用說其中的規則了,如果是不帶國際的那種象棋,自己最起碼還能糊弄個一二三,就在自己心有怯怯的時候,被頂在第一位的「卡比內姆小王子」好像是成竹在胸一般,正好趁機學上一波兒,心裡美滋滋。看了一會兒後就感覺不對自己的口味兒了,所謂的西洋棋只不過是看著高雅,實則總感覺缺了那麼點兒煙火氣,(1)有些說不出來彆扭的西洋棋讓我漸漸的也失去了學習的興趣,不過為了不失所謂的身份,靜立一旁終究是基本的禮儀。
本認為信心滿滿的「小王子」不說是大殺棋子贏得棋局的勝利,但至少不要讓對手大殺棋子輕鬆獲勝吧,然後可憐巴巴的將所有希望都交到了自己的身上,這應該這麼說:「興沖沖的迎戰,汗漓漓的對弈,萎奄奄的敗陣,憐兮兮的求助。」此時的我很想抱怨一句:「你大爺的!我哪會這玩意兒啊!」不過主子都已經點名了,就算是不會也得硬著頭皮頂上啊!
要說一點也不會那還真是一點也不會,勉強通過之前觀棋時記住了大部分棋子走格的規則,至於入局之後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可能是對方棋手也看出來了自己的窘境,好為人師的他則是循循善誘為自己詳細講解棋局,由易至難、由淺至深,通過他不辭辛苦的細緻剖析,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好像某兩個之前處於平行空間的神經索突然之間就好像開啟了一道能夠相互連接的空間門,一種從未有過的豁然感讓自己感到無比的通達。此時極力汲取棋力儲備的自己可能永遠都不會告訴面前的這位生存路上難得的啟明導師那句至理名言:「教會了徒弟必然會餓死師父。」不得不說這位教自己下棋的導師教出來的東西都是純純的乾貨,(2)見我也理解的差不多了,一場又一場幫助自己融會貫通的棋局對弈變就此展開。
剛開始自然是敗局連連,每一次失敗,這位與自己下棋的導師都會直到自己分析問題,直至後來越加的順手,不僅完全吸收了導師所講的經驗之談,還在其中灌入了自己的新領會,從敗多勝少到平分秋色,又從相互持平到大殺四方這一過程只感覺酣暢淋漓,當然作為導師的對手也是無比的欣慰。正式的對局我只感覺信心滿滿,當然作為自己導師的對方棋手也將先前的溫和神態轉變成為了認真,不論是誰都應該在正式的博弈中傾盡全力,這不僅是對自己也是對對手的尊重,更是對這位教會自己下棋的導師的尊敬。最終的結果是自己險勝。帶著無比的敬意,我們離開了這一層。
「黑塔五十四層」還原歷史上著名的「比爾巴熱泉圍殲戰」的過程,作為挑戰者的「卡比內姆小王子」則是扮演「格里貝托·法萊克·瑞茲」這位守衛一營的指揮官。
「格里貝托」這位「當代國王:霍拉·法萊克·瑞茲」的親弟弟,當然也是「霍拉國王」王權在軍中安插的重要心腹之一,「格里貝托」作為最堅定的「霍拉國王」的擁護者。
「比爾巴熱泉」這個王國境內唯二的「熱泉」同時也是整個王國中唯一一處既容易取水,又可以直接飲用的最佳水源地,重兵防守本應是必不可少的,但由於惡劣的環境就導致了這裡並不適合駐紮大兵團,也不適合一支守軍在此地長期駐紮,小編制軍隊的頻繁輪換就成為了唯一的可能。
由於寒潮紀的到來,導致王國所在的整片大陸全部進入了長久的冬季,又因為寒冷的氣候,就導致了生存資源很難獲取,尤其是水。「吸血鬼」是同時擁有生靈和亡靈兩種特性的物種,這就導致了在長時間嚴寒的環境當中「吸血鬼」也無法存活。
距離這處熱泉不到百公里的三處城鎮分別是西南方八十三公里的「白色的納斯塔西」、北偏西九十一公里的「史蒂芬冰蓋城」和東面九十六公里的被譽為「水晶宮殿」的「冰湖上的修拉夫城」,熱泉處頻發輪換駐紮的守軍就是這三處城鎮提供的,這三處城鎮原本每一處都駐守不少於五千的戰士。
因為當時戰事頻發,所以每一處城鎮的駐守士兵都已經增加到了原來的三倍,並且王國最重要的水源地「比爾巴熱泉」的輪換守備軍也從原來的保持常駐的一千兵員提升到了五千,至於說環境惡劣等等情況也只能通過其他方式解決了,新冒出的打著「正統王室」的反抗軍不久後就包圍了「史蒂芬冰蓋城」和「冰湖上的修拉夫城」兩座城鎮,相信過不了多久這處「比爾巴熱泉」就會成為反抗軍爭奪的重點。
如果按照歷史上的演變一天之後「白色的納斯塔西」也會被包圍,並且兩天後這三座城鎮都會淪陷,同時會有近三萬的預留軍分別從三座城鎮匯聚到「比爾巴熱泉」做最後的抵抗。如果能夠堅持到更外圍的王國軍的再包圍那麼就能夠形成內外夾擊的戰場態勢,只可惜死守「比爾巴熱泉」水源地的王國軍在兩倍於己方的敵兵圍攻下在堅守一周的時間後最終全部殉國。
挑戰突破原始軌跡,第一任務目標:帶領手下一千戰士協助三位首領多堅守三天時間,直到反抗軍因為他們自己的原因主動後撤;第二任務目標:帶領手下一千戰士協助「塞萊斯丁·內納德·拉薩羅將軍」擊殺反抗軍的重要角色:「瑞科·拖勒普·瑞茲王儲」或他的妻子兼保鏢:「卡莉瑪·阿迪利奧·瑞茲王妃」;第三任務目標:帶領手下一千戰士協助「帕提古麗·米蘭達·瑞茲公爵」或「瓦倫利安·米蘭達·瑞茲公爵」幹掉或重創包圍這裡的七萬多反抗軍統帥兼「卡莉瑪王妃」的父親:「西格弗里德·阿迪利奧公爵」;第四任務目標:與守衛二營、守衛三營、守衛四營匯合,在相互配合下突破包圍並伺機截殺反抗軍的補給線或伺機銷毀反抗軍現有補給。完成一項任務目標即可通過關卡。注意:此關卡是參考並模擬歷史上的真實戰爭場景,在場景內受傷會真實的體現到挑戰者的身體上,並且挑戰結束後不會立刻恢復,請謹慎操作。
來自關卡最後的提示無疑是為挑戰者增加心理壓力,明顯看得出來原本躍躍欲試的「卡比內姆小王子」神情凝重了幾分,不過射出去的箭想要撤回卻是不可能了,除非還沒射出之前就在箭尾上栓好了繩子。
已經知道劇情走向的由「卡比內姆小王子」扮演的「格里貝托」在這處「比爾巴熱泉」簡陋的駐紮營地開始布置他心中的計劃,要知道歷史上那場真實的戰爭距離如今已經過去了好幾千年,那些曾經記錄下來的真實歷史早以隨著一代又一代為了達成某種目的的篡改從而變成了另一種模樣,也不知道這些準備對兩天後的戰爭能不能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呢?
既然說是模擬真實那就是要做到什麼都是符合真實場景的,就比如在時間上,身臨其境的「卡比內姆小王子」真實的度過了兩個晝夜,三個城鎮的預留軍匯聚於熱泉附近前後相差不超過半個小時,就在超過三萬的防守軍在臨時統帥「小傑維利·內納德·拉薩羅將軍」剛剛布置好戰位後,由「西格弗里德·阿迪利奧公爵」帶著他的五萬大軍從「白色的納斯塔西」方向就壓過來了,由於知道這處熱泉是「王室」輕易不會棄守的重要水源地,以至於擁有豐富作戰經驗的「阿迪利奧公爵」只是將手下的五萬大軍相應的展開,沒有形成完全的合圍,因為他知道再過不到小半天,他的女婿:未來的王國之主「瑞科·瑞茲」和他的女兒同時也是「瑞科」的王妃:「卡莉瑪·瑞茲」會堵上這個缺口。
至於說為什麼「阿迪利奧公爵」不先全圍起來,等到他的援兵到了再換防,那是基於三點原因,第一點已經說過了,就是防守水源地的守軍不會輕易選擇棄守突圍;第二點雖然「阿迪利奧公爵」兵員數量占據優勢,但距離絕對優勢還差了點兒意思,如果全圍起來後就會顯得展得太開,這樣很容易讓守軍採取定點突破的策論;第三點就是等到「瑞科王儲」和「卡莉瑪王妃」到達後就可以直接堵上缺口,不再需要重新變陣換防。
當然正常歷史的情況下「阿迪利奧公爵」的策略是沒有任何問題的,但是現在卻是遵循歷史那場戰爭的再模擬,這關關卡中的模擬的內容與歷史流傳下來的內容有一定的出入,但是大體上的差異還不算太多。也就是說通過歷史得到的內容在這裡也算是夠用。
防守方的統帥「小傑維利將軍」針對進攻方「阿迪利奧公爵」的布置也採取了相應的策略,那就是以鐵盾對尖刀,前「史蒂芬冰蓋城」的「城主:帕提古麗公爵」和前「白色的納斯塔西」的「城主:瓦倫利安公爵」這兩位「王室成員」在整個王國當中都有著「碉堡」的稱號,如果拋開那些知名的王牌軍他們在有依託的情況下甚至有信心耗死兩倍於己方的兵力,讓這兩位被稱為「碉堡」的「公爵」統領隊伍對抗「阿迪利奧公爵」在目前看來才是最優的選擇,並且將守衛一營、二營、三營、四營等等守衛營全部劃歸兩位公爵麾下一起對抗反抗軍,這就讓「卡比內姆小王子」扮演的「格里貝托」有些難受,倒不是什麼因為受到約束什麼的,反而是自己操縱的這個角色而受到一定的照顧,而是因為現在的情況與他想像的突襲對方首領,如「公爵阿迪利奧」、「王儲瑞科」、「王妃卡莉瑪」的艱難程度不成正比,現實的情況永遠比事後的文字描述複雜得多。就拿「阿迪利奧公爵」舉例,僅憑觀察與推演完全沒有刺殺成功的可能。更能夠通過「阿迪利奧」這裡的情況推斷得出更會被重重保護的王儲和王妃想要將其刺殺的艱難程度。
畢竟有過對這場歷史性戰爭的復盤,再加上「卡比內姆小王子」也在「琪婭拉瑪姑媽」的悉心培育與教導下成長為一名出色的指揮官,不論戰鬥能力還是指揮能力都是非常優秀的,再加上一些獨門的傳承,看似最難完成的第一任務目標竟然被達成了,在這個過程中,「卡比內姆小王子」通過自己的智慧和對這場戰爭的各個階段的大致了解,曾多次向各個指揮官或指明或暗示各中對戰局有利的處理方式,可以說是不斷地積累小優勢從而逆轉最終的結局,當然付出的代價也是異常的慘重,直到這場戰鬥收尾三萬多的守軍就只剩下不到五千,包括「塞萊斯丁·拉薩羅將軍」和「瓦倫利安公爵」在內的百分之七十的高中低級指揮官殉國的代價,放手進終於迎來了勝利。隨著包圍在外的反抗軍主動撤退,「小王子」和我也順利的完成了關卡的挑戰。
直到來到「黑塔第四十七層」才明白什麼才是真正的噩夢之旅,本層場景完美的復刻了「黑塔第二十層」的內容,只不過挑戰者對自身的操控向前和向後被調換了,如果僅是需要克服前後移動被調換的問題那就與剛剛挑戰完成的那層的難度相當了,但是別忘了還有前一層那左右轉向恢復正常後的重新適應階段,還是那句話在沒有時間限制的基礎上只能苦了「卡比內姆小王子」了。
「四十七層」結束是「第四十八層」,這一次是上下的被調換……
「黑塔第五十層」絕對是噩夢中的噩夢,我願意簡稱它為:噩夢夢中夢,因為從這一關救援上有了時間上的限制,場景角色:「小公主:艾希禮·福斯特」,「小公主:奧萊妮娜·福斯特」,「公爵之女:希露薇婭·亞力山德洛」,「伯爵之子:戴瑞克·斯圖亞特」,所處場景,一處高聳入雲的絕壁斷崖,身處斷崖之上的挑戰者需要在最短的時間內拯救斷崖下方三公里的一處洞穴內的四名瀕臨死亡的年輕的貴族們,任務要求將四個小貴族全部帶上斷崖頂峰,至少需要其中的三命小貴族是以活著的姿態來到頂峰。正常的情況下此關的難點在於無論怎樣來回四個小貴族都會因為長時間得不到恢復,瀕死的她們極度渴望鮮血的補充而選擇自相殘殺,如果廝殺必然會因為受傷而死亡,那樣就必然會挑戰失敗,如果從地位來說那麼可以選擇讓「肥胖的斯圖亞特」作為犧牲品,當然他也是最適合的一個,不過要命的是由於他的體重原因,死亡後的「斯圖亞特」是絕對到不了山峰上面的,那麼就剩下兩位「福斯特公主」和「亞力山德洛小姐」,但是還有隱匿在交情深處的關係網,那就是「亞力山德洛小姐」是「肥胖的斯圖亞特」的摯愛,如果犧牲「亞力山德洛小姐」那麼「肥胖的斯圖亞特」必定會殉情,那麼兩位「小公主」的其中一位就成為了必然的選擇,不過由於兩位「小公主」是血親的姐妹,以至於她們兩個之間不論誰在對方的面前死了,另一方會不顧一切搏命,在這種看似無解的場面中,挑戰者的智慧就發生了絕對作用,可以利用挑戰者與「肥胖的斯圖亞特」友好的關係,在暗殺「奧萊妮娜小公主」的同時擊暈「艾希禮小公主」,當然這也是唯一解,正常的理解是不是擊暈「奧萊妮娜」同時擊殺「艾希禮」也可以,如果只是這一關自然是可以,但是在後面的關卡當中「艾希禮小公主」是必要角色,如果這一關擊殺她那麼後面的關卡就等於剛開始就失敗了。當然這「第五十層」是復刻了「第二十三層」的場景,只不過在無法向右轉動的限制下適應能力超強的「小王子」也還是失敗了。不出意料的還是輪到自己了,就在自己沒有任何信心的只能硬著頭皮頂上時,那種來自冥冥中的感知輔助再次降臨,身心完全放鬆的交給了那種神奇的感覺指揮後,不次於正常情況下「小王子」水平的自己出現了,並且完美的完成了既定目標,暗殺「奧萊妮娜」,滋養剩下的三個傢伙,救援她們上到山峰上面,至於說「肥胖的斯圖亞特」在「蝙蝠化身」後的體重稍輕的情況下「艾希禮小公主」和「亞力山德洛小姐」配合自己勉強能夠將他拖拽上來。
以至於後面的「五十一層」和「五十二層」「卡比內姆小王子」也有防水的嫌疑,這兩層也全部藉助自己的神奇力量通過的。
作為節點般的「第五十三層」本該對應著前面的「第二十六層」的內容增加難度再挑戰,但有了「第四十五層」這個例子,還沒出「五十二層」的「卡比內姆小王子」就已經開始為「第五十三層」很有可能會出現的那種以遊戲的方式論輸贏的場景預熱了。
「五十三層」挑戰的內容既有些出乎意料,又完全在情理之中,出乎意料的是「黑塔第五十三層」竟然不是預料中「辨別石像」加難版的遊戲,情理之中的是這一層也是一種遊戲:「西洋棋」,從來沒接觸過這玩意兒的自己甚至不認識那用淡藍色和淡粉色水晶雕刻出來的猶如藝術品一般密密麻麻的圓柱體棋子都各自代表什麼,更不用說其中的規則了,如果是不帶國際的那種象棋,自己最起碼還能糊弄個一二三,就在自己心有怯怯的時候,被頂在第一位的「卡比內姆小王子」好像是成竹在胸一般,正好趁機學上一波兒,心裡美滋滋。看了一會兒後就感覺不對自己的口味兒了,所謂的西洋棋只不過是看著高雅,實則總感覺缺了那麼點兒煙火氣,(1)有些說不出來彆扭的西洋棋讓我漸漸的也失去了學習的興趣,不過為了不失所謂的身份,靜立一旁終究是基本的禮儀。
本認為信心滿滿的「小王子」不說是大殺棋子贏得棋局的勝利,但至少不要讓對手大殺棋子輕鬆獲勝吧,然後可憐巴巴的將所有希望都交到了自己的身上,這應該這麼說:「興沖沖的迎戰,汗漓漓的對弈,萎奄奄的敗陣,憐兮兮的求助。」此時的我很想抱怨一句:「你大爺的!我哪會這玩意兒啊!」不過主子都已經點名了,就算是不會也得硬著頭皮頂上啊!
要說一點也不會那還真是一點也不會,勉強通過之前觀棋時記住了大部分棋子走格的規則,至於入局之後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可能是對方棋手也看出來了自己的窘境,好為人師的他則是循循善誘為自己詳細講解棋局,由易至難、由淺至深,通過他不辭辛苦的細緻剖析,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好像某兩個之前處於平行空間的神經索突然之間就好像開啟了一道能夠相互連接的空間門,一種從未有過的豁然感讓自己感到無比的通達。此時極力汲取棋力儲備的自己可能永遠都不會告訴面前的這位生存路上難得的啟明導師那句至理名言:「教會了徒弟必然會餓死師父。」不得不說這位教自己下棋的導師教出來的東西都是純純的乾貨,(2)見我也理解的差不多了,一場又一場幫助自己融會貫通的棋局對弈變就此展開。
剛開始自然是敗局連連,每一次失敗,這位與自己下棋的導師都會直到自己分析問題,直至後來越加的順手,不僅完全吸收了導師所講的經驗之談,還在其中灌入了自己的新領會,從敗多勝少到平分秋色,又從相互持平到大殺四方這一過程只感覺酣暢淋漓,當然作為導師的對手也是無比的欣慰。正式的對局我只感覺信心滿滿,當然作為自己導師的對方棋手也將先前的溫和神態轉變成為了認真,不論是誰都應該在正式的博弈中傾盡全力,這不僅是對自己也是對對手的尊重,更是對這位教會自己下棋的導師的尊敬。最終的結果是自己險勝。帶著無比的敬意,我們離開了這一層。
「黑塔五十四層」還原歷史上著名的「比爾巴熱泉圍殲戰」的過程,作為挑戰者的「卡比內姆小王子」則是扮演「格里貝托·法萊克·瑞茲」這位守衛一營的指揮官。
「格里貝托」這位「當代國王:霍拉·法萊克·瑞茲」的親弟弟,當然也是「霍拉國王」王權在軍中安插的重要心腹之一,「格里貝托」作為最堅定的「霍拉國王」的擁護者。
「比爾巴熱泉」這個王國境內唯二的「熱泉」同時也是整個王國中唯一一處既容易取水,又可以直接飲用的最佳水源地,重兵防守本應是必不可少的,但由於惡劣的環境就導致了這裡並不適合駐紮大兵團,也不適合一支守軍在此地長期駐紮,小編制軍隊的頻繁輪換就成為了唯一的可能。
由於寒潮紀的到來,導致王國所在的整片大陸全部進入了長久的冬季,又因為寒冷的氣候,就導致了生存資源很難獲取,尤其是水。「吸血鬼」是同時擁有生靈和亡靈兩種特性的物種,這就導致了在長時間嚴寒的環境當中「吸血鬼」也無法存活。
距離這處熱泉不到百公里的三處城鎮分別是西南方八十三公里的「白色的納斯塔西」、北偏西九十一公里的「史蒂芬冰蓋城」和東面九十六公里的被譽為「水晶宮殿」的「冰湖上的修拉夫城」,熱泉處頻發輪換駐紮的守軍就是這三處城鎮提供的,這三處城鎮原本每一處都駐守不少於五千的戰士。
因為當時戰事頻發,所以每一處城鎮的駐守士兵都已經增加到了原來的三倍,並且王國最重要的水源地「比爾巴熱泉」的輪換守備軍也從原來的保持常駐的一千兵員提升到了五千,至於說環境惡劣等等情況也只能通過其他方式解決了,新冒出的打著「正統王室」的反抗軍不久後就包圍了「史蒂芬冰蓋城」和「冰湖上的修拉夫城」兩座城鎮,相信過不了多久這處「比爾巴熱泉」就會成為反抗軍爭奪的重點。
如果按照歷史上的演變一天之後「白色的納斯塔西」也會被包圍,並且兩天後這三座城鎮都會淪陷,同時會有近三萬的預留軍分別從三座城鎮匯聚到「比爾巴熱泉」做最後的抵抗。如果能夠堅持到更外圍的王國軍的再包圍那麼就能夠形成內外夾擊的戰場態勢,只可惜死守「比爾巴熱泉」水源地的王國軍在兩倍於己方的敵兵圍攻下在堅守一周的時間後最終全部殉國。
挑戰突破原始軌跡,第一任務目標:帶領手下一千戰士協助三位首領多堅守三天時間,直到反抗軍因為他們自己的原因主動後撤;第二任務目標:帶領手下一千戰士協助「塞萊斯丁·內納德·拉薩羅將軍」擊殺反抗軍的重要角色:「瑞科·拖勒普·瑞茲王儲」或他的妻子兼保鏢:「卡莉瑪·阿迪利奧·瑞茲王妃」;第三任務目標:帶領手下一千戰士協助「帕提古麗·米蘭達·瑞茲公爵」或「瓦倫利安·米蘭達·瑞茲公爵」幹掉或重創包圍這裡的七萬多反抗軍統帥兼「卡莉瑪王妃」的父親:「西格弗里德·阿迪利奧公爵」;第四任務目標:與守衛二營、守衛三營、守衛四營匯合,在相互配合下突破包圍並伺機截殺反抗軍的補給線或伺機銷毀反抗軍現有補給。完成一項任務目標即可通過關卡。注意:此關卡是參考並模擬歷史上的真實戰爭場景,在場景內受傷會真實的體現到挑戰者的身體上,並且挑戰結束後不會立刻恢復,請謹慎操作。
來自關卡最後的提示無疑是為挑戰者增加心理壓力,明顯看得出來原本躍躍欲試的「卡比內姆小王子」神情凝重了幾分,不過射出去的箭想要撤回卻是不可能了,除非還沒射出之前就在箭尾上栓好了繩子。
已經知道劇情走向的由「卡比內姆小王子」扮演的「格里貝托」在這處「比爾巴熱泉」簡陋的駐紮營地開始布置他心中的計劃,要知道歷史上那場真實的戰爭距離如今已經過去了好幾千年,那些曾經記錄下來的真實歷史早以隨著一代又一代為了達成某種目的的篡改從而變成了另一種模樣,也不知道這些準備對兩天後的戰爭能不能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呢?
既然說是模擬真實那就是要做到什麼都是符合真實場景的,就比如在時間上,身臨其境的「卡比內姆小王子」真實的度過了兩個晝夜,三個城鎮的預留軍匯聚於熱泉附近前後相差不超過半個小時,就在超過三萬的防守軍在臨時統帥「小傑維利·內納德·拉薩羅將軍」剛剛布置好戰位後,由「西格弗里德·阿迪利奧公爵」帶著他的五萬大軍從「白色的納斯塔西」方向就壓過來了,由於知道這處熱泉是「王室」輕易不會棄守的重要水源地,以至於擁有豐富作戰經驗的「阿迪利奧公爵」只是將手下的五萬大軍相應的展開,沒有形成完全的合圍,因為他知道再過不到小半天,他的女婿:未來的王國之主「瑞科·瑞茲」和他的女兒同時也是「瑞科」的王妃:「卡莉瑪·瑞茲」會堵上這個缺口。
至於說為什麼「阿迪利奧公爵」不先全圍起來,等到他的援兵到了再換防,那是基於三點原因,第一點已經說過了,就是防守水源地的守軍不會輕易選擇棄守突圍;第二點雖然「阿迪利奧公爵」兵員數量占據優勢,但距離絕對優勢還差了點兒意思,如果全圍起來後就會顯得展得太開,這樣很容易讓守軍採取定點突破的策論;第三點就是等到「瑞科王儲」和「卡莉瑪王妃」到達後就可以直接堵上缺口,不再需要重新變陣換防。
當然正常歷史的情況下「阿迪利奧公爵」的策略是沒有任何問題的,但是現在卻是遵循歷史那場戰爭的再模擬,這關關卡中的模擬的內容與歷史流傳下來的內容有一定的出入,但是大體上的差異還不算太多。也就是說通過歷史得到的內容在這裡也算是夠用。
防守方的統帥「小傑維利將軍」針對進攻方「阿迪利奧公爵」的布置也採取了相應的策略,那就是以鐵盾對尖刀,前「史蒂芬冰蓋城」的「城主:帕提古麗公爵」和前「白色的納斯塔西」的「城主:瓦倫利安公爵」這兩位「王室成員」在整個王國當中都有著「碉堡」的稱號,如果拋開那些知名的王牌軍他們在有依託的情況下甚至有信心耗死兩倍於己方的兵力,讓這兩位被稱為「碉堡」的「公爵」統領隊伍對抗「阿迪利奧公爵」在目前看來才是最優的選擇,並且將守衛一營、二營、三營、四營等等守衛營全部劃歸兩位公爵麾下一起對抗反抗軍,這就讓「卡比內姆小王子」扮演的「格里貝托」有些難受,倒不是什麼因為受到約束什麼的,反而是自己操縱的這個角色而受到一定的照顧,而是因為現在的情況與他想像的突襲對方首領,如「公爵阿迪利奧」、「王儲瑞科」、「王妃卡莉瑪」的艱難程度不成正比,現實的情況永遠比事後的文字描述複雜得多。就拿「阿迪利奧公爵」舉例,僅憑觀察與推演完全沒有刺殺成功的可能。更能夠通過「阿迪利奧」這裡的情況推斷得出更會被重重保護的王儲和王妃想要將其刺殺的艱難程度。
畢竟有過對這場歷史性戰爭的復盤,再加上「卡比內姆小王子」也在「琪婭拉瑪姑媽」的悉心培育與教導下成長為一名出色的指揮官,不論戰鬥能力還是指揮能力都是非常優秀的,再加上一些獨門的傳承,看似最難完成的第一任務目標竟然被達成了,在這個過程中,「卡比內姆小王子」通過自己的智慧和對這場戰爭的各個階段的大致了解,曾多次向各個指揮官或指明或暗示各中對戰局有利的處理方式,可以說是不斷地積累小優勢從而逆轉最終的結局,當然付出的代價也是異常的慘重,直到這場戰鬥收尾三萬多的守軍就只剩下不到五千,包括「塞萊斯丁·拉薩羅將軍」和「瓦倫利安公爵」在內的百分之七十的高中低級指揮官殉國的代價,放手進終於迎來了勝利。隨著包圍在外的反抗軍主動撤退,「小王子」和我也順利的完成了關卡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