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又要進組
時間很快到了十二點。
辦公室牆上掛著的鐘表,時針和分針,重合到一起。
譚培生被蔣觀問住,思緒登時便亂了。
「要不,咱們先吃飯吧,老師?」
作為這一切罪魁禍首的蔣觀,適時提出建議。
「也好。」
回過神來,譚培生點點頭道:「咱們爺倆出去喝兩杯。」
產業定義的問題,蔣觀並不是隨意提出的。
他有很深的考慮在裡面。
從一開始,譚培生提出,籌建影視戲劇產業研究所的時候。
蔣觀就敏銳的察覺到,這裡面絕對有蹊蹺。
類似機構的運行和工作機制,他不是很了解。
但是有一點很清楚。
中戲作為行業的頂尖院校,如果同意籌建這樣一個機構,那麼水平,也一定要做到頂尖級別。
而其出具的研究成果,很有可能,會對行業的發展,產生重大影響。
這種情況下,如果初期,能把產業定義範圍,儘可能規劃的更大一些。
那麼,將來所能產生的影響力,自然也就更大一些。
譚培生之前沒想那麼多,自然被蔣觀的野心,小小的震撼了一下。
出了學校門,師生倆往東走。
沒多遠,就到了和敬公主府附近的府學胡同。
不起眼的角落裡,有一小館子。
看起來就很有年頭。
「老樣子,還是四菜一湯,夠我們爺倆吃就行。」
譚培生很隨意跟老闆打招呼,一看就是常客。
安排了菜,進了包廂,譚培生才跟蔣觀介紹:「這地方我常來,別看不起眼,得有二十年了吧。」
「那肯定錯不了。」
蔣觀順嘴捧一句。
當然這也沒錯。
不管什麼飯館,不挪地方,能開二十年,老闆手裡肯定有絕活。
上菜得等一會兒,師生倆正好閒聊。
差不多五分鐘,蔣觀手機響一聲,他打開看看,就道:「老師,您先坐著,我去去就來。」
譚培生沒說什麼,點點頭。
出去沒大會兒,蔣觀就回來了,手裡還拎著兩瓶茅台,以及一個禮品袋。
「你這是幹什麼!」
看到蔣觀拿進來的東西,譚培生皺著眉頭,語氣也不太好。
蔣觀臉色不變,還是笑著解釋:「老師,您別想那麼多,酒不是送您的。學生掙錢了,咱們一塊喝點好的。」
送的東西也要講技巧,靈活應用。
可以看得出來,譚培生確實對菸酒沒什麼太大興趣。
蔣觀索性臨時轉換策略。
確實有用。
譚培生的臉色也好轉許多,關心道:「還是太浪費了,你剛畢業,手上還是留點錢,省得問家裡要。」
「您放心,老師。」
蔣觀把酒拿出來,擺擺手道:「這次沒少掙,而且馬上還有部戲,已經簽合同了。」
「沒想到你戲文系畢業,倒是現在表演的道路上跑起來了。」
譚培生也有點哭笑不得。
「老師,這裡面也有劇本上掙到的錢。」
蔣觀開始匯報成績:「拍《康熙王朝》的時候,我在劇組,就一邊拍,一邊幫劇組校訂劇本,另外最近還寫了一劇本,花姐已經談差不多了。」
對老師的心理,蔣觀還是有一點了解的。
他們中的大多數,還是希望,自己的學生,能夠用,從自己手上學到的本事,做出點成績。
這也是老師們的驕傲。
沒事兒的時候,幾個關係好的老師坐在一起,也可以拿來作為談資。
同歲點說,就是擺一擺成績,吹一吹牛皮...
「沒想到你還挺高產。」
此時,譚培生已經徹底放下心來,調侃了蔣觀一句,才問:「什麼類型的本子?」
「還是歷史演繹類的。」
恰好老闆上菜,蔣觀順手接過來擺好,開酒,倒酒。
一套動作,行雲流水。
「怎麼想起來寫這個了?」
譚培生接過酒杯,又問道。
「我覺得《康熙王朝》應該能火,如果趁著明年播出的時候,再來個歷史劇,能接住這波熱度,成績應該不會差。」
蔣觀簡明扼要,說出自己的推斷。
說白了,其實就是跟風。
但跟風和跟風不一樣,如果能保證品質,跟風也不見得就是壞事。
「想法不錯。」
不管結果怎麼樣,譚培生依然很欣賞蔣觀的考量。
有功底,能寫出本子。
還有眼光,能看出市場端倪,並且加以利用。
確實是個人才。
譚培生這下,也徹底拿定主意。
……
畢業典禮之後。
蔣觀就徹底褪去了學生身份,多少還有點不舍。
不過這份不舍,也就持續半天。
二十二號,一大早,也就八點鐘。
他就接到進組通知。
讓他明天下午兩點半,到通州的一個賓館集合。
蔣觀自然沒二話。
第二天中午,還沒十二點半,他就安排紀祥出發。
「觀哥,我知道咱們要準時,但也沒必要這麼早吧?」
半路上了,紀祥還不是很理解。
其實不堵車的話,京城市區到通州不遠,也就半個多小時車程。
更何況,蔣觀住在團結湖旁邊,本身就在京城東邊。
距離通州更近。
「還是早點過去吧,給大家留個好印象,省得出什麼意外。」
現在的蔣觀,做事情很謹慎,應該說近乎保守。
「我明白,觀哥。」
紀祥也是老職場人,先贊同之後,再表達自己的觀點,道:「但是劇組通知兩點半,咱們到地方,也就一點左右,我不是怕沒什麼安排,在那兒瞎等嘛...」
蔣觀當然不是很認同,他笑道:「你放心吧,劇組比咱們考慮的全面。」
按照正常邏輯。
劇組召集演員開工,基本上就是開機前。
等人到了,就可以安排隨時開機。
在這個階段,堪景,設備,餐飲,住宿,等等。
非常繁雜而又具體的保障工作,基本上都已經大差不差,全部搞定。
甚至連初期的通告,都已經有差不多的規劃。
屬於萬事俱備了...
只可惜,人算不如天算。
蔣觀的這些經驗,都是後來拍攝製作流程成熟之後的產物。
類似於後朝的劍。
它斬不了前朝的官。
半個小時後,順利抵達通州。
到地方一問情況,蔣觀就傻眼了......
辦公室牆上掛著的鐘表,時針和分針,重合到一起。
譚培生被蔣觀問住,思緒登時便亂了。
「要不,咱們先吃飯吧,老師?」
作為這一切罪魁禍首的蔣觀,適時提出建議。
「也好。」
回過神來,譚培生點點頭道:「咱們爺倆出去喝兩杯。」
產業定義的問題,蔣觀並不是隨意提出的。
他有很深的考慮在裡面。
從一開始,譚培生提出,籌建影視戲劇產業研究所的時候。
蔣觀就敏銳的察覺到,這裡面絕對有蹊蹺。
類似機構的運行和工作機制,他不是很了解。
但是有一點很清楚。
中戲作為行業的頂尖院校,如果同意籌建這樣一個機構,那麼水平,也一定要做到頂尖級別。
而其出具的研究成果,很有可能,會對行業的發展,產生重大影響。
這種情況下,如果初期,能把產業定義範圍,儘可能規劃的更大一些。
那麼,將來所能產生的影響力,自然也就更大一些。
譚培生之前沒想那麼多,自然被蔣觀的野心,小小的震撼了一下。
出了學校門,師生倆往東走。
沒多遠,就到了和敬公主府附近的府學胡同。
不起眼的角落裡,有一小館子。
看起來就很有年頭。
「老樣子,還是四菜一湯,夠我們爺倆吃就行。」
譚培生很隨意跟老闆打招呼,一看就是常客。
安排了菜,進了包廂,譚培生才跟蔣觀介紹:「這地方我常來,別看不起眼,得有二十年了吧。」
「那肯定錯不了。」
蔣觀順嘴捧一句。
當然這也沒錯。
不管什麼飯館,不挪地方,能開二十年,老闆手裡肯定有絕活。
上菜得等一會兒,師生倆正好閒聊。
差不多五分鐘,蔣觀手機響一聲,他打開看看,就道:「老師,您先坐著,我去去就來。」
譚培生沒說什麼,點點頭。
出去沒大會兒,蔣觀就回來了,手裡還拎著兩瓶茅台,以及一個禮品袋。
「你這是幹什麼!」
看到蔣觀拿進來的東西,譚培生皺著眉頭,語氣也不太好。
蔣觀臉色不變,還是笑著解釋:「老師,您別想那麼多,酒不是送您的。學生掙錢了,咱們一塊喝點好的。」
送的東西也要講技巧,靈活應用。
可以看得出來,譚培生確實對菸酒沒什麼太大興趣。
蔣觀索性臨時轉換策略。
確實有用。
譚培生的臉色也好轉許多,關心道:「還是太浪費了,你剛畢業,手上還是留點錢,省得問家裡要。」
「您放心,老師。」
蔣觀把酒拿出來,擺擺手道:「這次沒少掙,而且馬上還有部戲,已經簽合同了。」
「沒想到你戲文系畢業,倒是現在表演的道路上跑起來了。」
譚培生也有點哭笑不得。
「老師,這裡面也有劇本上掙到的錢。」
蔣觀開始匯報成績:「拍《康熙王朝》的時候,我在劇組,就一邊拍,一邊幫劇組校訂劇本,另外最近還寫了一劇本,花姐已經談差不多了。」
對老師的心理,蔣觀還是有一點了解的。
他們中的大多數,還是希望,自己的學生,能夠用,從自己手上學到的本事,做出點成績。
這也是老師們的驕傲。
沒事兒的時候,幾個關係好的老師坐在一起,也可以拿來作為談資。
同歲點說,就是擺一擺成績,吹一吹牛皮...
「沒想到你還挺高產。」
此時,譚培生已經徹底放下心來,調侃了蔣觀一句,才問:「什麼類型的本子?」
「還是歷史演繹類的。」
恰好老闆上菜,蔣觀順手接過來擺好,開酒,倒酒。
一套動作,行雲流水。
「怎麼想起來寫這個了?」
譚培生接過酒杯,又問道。
「我覺得《康熙王朝》應該能火,如果趁著明年播出的時候,再來個歷史劇,能接住這波熱度,成績應該不會差。」
蔣觀簡明扼要,說出自己的推斷。
說白了,其實就是跟風。
但跟風和跟風不一樣,如果能保證品質,跟風也不見得就是壞事。
「想法不錯。」
不管結果怎麼樣,譚培生依然很欣賞蔣觀的考量。
有功底,能寫出本子。
還有眼光,能看出市場端倪,並且加以利用。
確實是個人才。
譚培生這下,也徹底拿定主意。
……
畢業典禮之後。
蔣觀就徹底褪去了學生身份,多少還有點不舍。
不過這份不舍,也就持續半天。
二十二號,一大早,也就八點鐘。
他就接到進組通知。
讓他明天下午兩點半,到通州的一個賓館集合。
蔣觀自然沒二話。
第二天中午,還沒十二點半,他就安排紀祥出發。
「觀哥,我知道咱們要準時,但也沒必要這麼早吧?」
半路上了,紀祥還不是很理解。
其實不堵車的話,京城市區到通州不遠,也就半個多小時車程。
更何況,蔣觀住在團結湖旁邊,本身就在京城東邊。
距離通州更近。
「還是早點過去吧,給大家留個好印象,省得出什麼意外。」
現在的蔣觀,做事情很謹慎,應該說近乎保守。
「我明白,觀哥。」
紀祥也是老職場人,先贊同之後,再表達自己的觀點,道:「但是劇組通知兩點半,咱們到地方,也就一點左右,我不是怕沒什麼安排,在那兒瞎等嘛...」
蔣觀當然不是很認同,他笑道:「你放心吧,劇組比咱們考慮的全面。」
按照正常邏輯。
劇組召集演員開工,基本上就是開機前。
等人到了,就可以安排隨時開機。
在這個階段,堪景,設備,餐飲,住宿,等等。
非常繁雜而又具體的保障工作,基本上都已經大差不差,全部搞定。
甚至連初期的通告,都已經有差不多的規劃。
屬於萬事俱備了...
只可惜,人算不如天算。
蔣觀的這些經驗,都是後來拍攝製作流程成熟之後的產物。
類似於後朝的劍。
它斬不了前朝的官。
半個小時後,順利抵達通州。
到地方一問情況,蔣觀就傻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