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回家
林依站在西巷的路口。
竟生出了一種久違的感覺出來。
和境裡面看到的那段記憶一樣,這裡的人沒有不夜城多,但並不荒蕪,農民從這裡趕著牛馬經過,在薄薄的一層積雪上留下馬蹄印,當然,這積雪不是潔白無瑕的那種,反而有很多牛馬糞混在裡頭,簡直沒有一塊乾淨的落腳地。
兩邊的商鋪賣鞍鞭,轡頭的居多,那股皮革味一如既往的難聞,打鐵鋪和農具鋪也不少,歲月在這條街上似乎沒有留下什麼痕跡,總體來說沒有多少變化,那些漢子依然在爐火前揮舞著古銅色的膀子,只是街邊的茶館裡多了幾位老人,而打鐵的漢子面容年輕了些,一看就知道是後輩了。
林依別開眼睛,終於看見一家還算清爽的,那是個小茶館,記憶中的小姑娘已經長成了亭亭玉立的少女,還是和小時候一樣熱情,忙出忙進的,過路人就在這裡歇歇腳,喝茶聊天。
街頭的那家客棧還是沒有什麼人,有個賣面的在門口支著攤,鍋里冒著陣陣熱氣。
林依輕嘆一聲,真的,恍如隔世。
她皺著眉繞到這西巷盡頭的小酒館後面,那裡有一棵和乞丐小院差不多的樹,周圍流水環繞,便是記憶中的家了。
她不記得中間這些年發生了什麼,但是知道,有一個人……一直在等她回家。
她也不清楚當初自己為什麼出現在不夜城,而不是第一時間來找養母。
但是現在,既有了牽掛,就不能讓人等太久。
等待的滋味,太苦了……
老人的身體在晚風中顫抖著,眼神迷離撲朔,明明五十不到,卻盡顯滄桑和脆弱,步履蹣跚,搖搖欲墜。
明明眼眸渾濁一片,但還是時時探出頭往門前小路處張望良久,也不怕屋外風大天冷,就在門前來回踱步著,很顯然在等著什麼人。
老樹梢頭連枯葉都沒有,天邊的那一抹緋紅也漸漸淡了顏色,枝丫橫生留下奇形怪狀的剪影,也不知道是什麼鳥嘎嘎的叫著,混著草叢裡的蛐蛐聲,有一種獨屬於夜晚的悲涼。
林依垂著目光站在不遠處,這一幕似乎是勾起了她的一些回憶,眼見天就要黑下來了,而她就這麼魔怔似的靜靜地出著神,仔細看的話,會發現她的眼尾有一抹紅,那雙眼睛裝滿了月亮閃著窸窸窣窣的光點,漂亮而又純粹,小時候老爺子逼她背的那幾句詩在腦海中突然冒了出來,那時候不太理解,現在卻懂了: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直到身後的小路遠遠傳來了人語聲,她才回過神來,輕輕走到李母身邊,站在風口處替她擋了風,一隻手扶著李母那隨時要倒的身體,另一隻手抬起來小心翼翼落在老人的背上,一下一下,極盡溫柔的安撫著。
林依能感覺到懷裡的身體忽然不抖了,像是極度的驚喜後不可置信地直接懵住了,久久沒有半分動靜,瞳孔中四散的光彩在慢慢回溯,她嘴巴張張合合,多年的鐵鏽被撬開了一條縫,那聲音沙啞而乾燥,幾乎聽不出來說的什麼。
可是那一刻,她竟知道李母說了什麼,那是一聲疲憊到嘆息的:「依依啊,可算是回來啦。」
西巷盡頭的這片宅子據當地人所說在二十幾年前都是屬於李家的,那時候李家是商賈大家,做著首屈一指的茶葉生意,從江南到外邦,處處遍布著他們的茶鋪,只是後來……敗落了。
李母原名阮顏,父親是朝廷里不大不小的正五品官員,在一次流觴宴上邂逅了隨著堂兄來送禮的李珟,二十歲,鳳冠霞帔,十里紅妝,她嫁進李家為婦。旁人都道她是低嫁了,畢竟士農工商,商是排在最末位的,阮顏自己到不甚在意,在她看來,兩心相許比什麼都重要。
或許正應了那句有得必有失吧,婚後三年,她才為李家懷上了一個孩子,都說女人生孩子如過鬼門關,那天晚上大雨傾盆而下,李珟在穩婆焦急的詢問中選擇了保大,那個孩子終歸是沒能生下來。
李家一家子都是溫和性子,變著法子來開導她,李珟那段時間也是儘量留在家裡照顧她,雖說她和那個孩子沒有緣分,但好在年輕還有機會,也並非完全想不開,那是李家最為熱鬧的時候,高門大戶,其樂融融。但好景不長,李珟的叔父也就是李家家主因為這一年的貢茶有紕漏而入獄,李家自然衰落,這些對於她和李珟也有些影響,日子開始不富裕起來,夫妻兩人疲於奔命。
這麼些年下來她的眼睛便出了問題,不太看得清楚,以至於現在……她粗糙的手掌撫摸過林依的臉龐,動作很慢,沒有重逢後的喜極而泣,也沒有孩子遲遲不歸的怨憤怒罵,很安靜,帶著小心翼翼的那種安靜。
林依在這種時候就很有耐心。
她就像是一個在黑暗裡走了太久的人,在看到光的那一瞬間,密不透風的記憶忽然開了一個口,讓她看到了那些幸福的,難過的,開心的,不舍的……充滿活力的日子。
又過了三年,李珟帶了一個孤兒回來,那孩子瘦瘦小小的,和年輕時候的阮顏很像,兩人倒是投緣,便收做義女養在膝下了,成婚多年又幾經波折,但李珟待她的情義絲毫未減,也是不幸中的萬幸,只是老天似乎總喜歡和她開玩笑,每每都是給一顆甜棗打一巴掌,後來……後來啊,李母那張爬滿皺紋的臉上流下了兩行渾濁的眼淚,墜入到了一片軟綿綿的黑暗中,非但不讓人害怕,還讓她把那根一直崩著的弦放鬆下來。
林依寸步不離的照顧著李母,她大學學的是生物與化學,輔修中藥,勉強算是醫生。
李母身體虧空得太厲害,她一時間不敢用什麼太猛的藥,只用肉桂,川芎,地黃,茯苓,白朮幾樣比較溫補的熬了湯,待她醒來後伺候著喝下去。
只是……半輩子沒有感受到「窮」的林依發現了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她手頭的藥就只有那麼多,等這些用完了之後,拿什麼去買藥?
林依摁著額頭,忽然想到那句話:錢不是萬能的,但沒錢是萬萬不能的。
天色暗了下來,西巷那家唯一的小酒館也收了攤關門打烊,不一會兒,後邊角門裡出來了兩個打著燈的人影,遠遠傳來一句:「忠,忠叔,我和,朦兄,先走了,您,您,早點,早點,休息。」說話那人竟是口痴。
那位「忠叔」倒是沒有什麼聲音,大概只是擺了擺手。
個子高一點的那個人走在前面,皺著眉說:「顏嬸怎麼樣了?昨兒個我去看她……」說著,自顧自的嘆了一口氣。
個子矮一點的那個口痴很快跟上來,也不太放心:「嬸,嬸,現在連我,都,都,不認,得了。」
幾乎每天晚上都是這樣,小酒館打了烊後,他們兩人都會走一段夜路來到李母家,有時候還能看見李母坐在門口等人,他們便連哄帶騙的把李母帶回屋睡覺,有時候鄭伯生——那個口痴還會下廚給沒有吃飯的李母做幾個小菜,平日裡閒下來了就帶點衣食之類物品的給李母,幫著李母做些雜活,一來二去也就熟絡了。
李母醒了一會兒,絮絮叨叨說了許多話,林依就在一旁靜靜聽著,偶爾給出一兩句算作回應。說實在的,一切都自然得很,好像這中間那麼多年的等待和辛苦都是一場夢,好像當初收來的那個孩子從來沒有離開過,就這麼在她的床前長到了那麼大……
畢竟那藥里有安眠的成分在,李母又實在疲憊,說著說著又睡了過去,林依輕輕地替她拉了拉被角,帶上房門走到院子裡的時候微不可查的皺了皺眉頭。
修長潔白的手指間扣著兩枚方才順手從花盆裡抓的小石子。
大概是在不夜城裡呆久了,連帶著神經都極度敏感起來,聽到點動靜身體的反應都比大腦快了。
「哎呦——」少年捂著額頭猝不及防的叫了一聲,石子打在腦門上一聲悶響,聽著都疼。
林依愕然抬起頭。
少年粗布麻衣,長得一臉老實好欺負的樣子,一隻手按著頭,另一隻手提著燈籠,呆呆的,一臉不可置信的望著她,大概是沒有反應過來,就這麼定在了原地。
林依:「……」
他後面的個子高的藍衣服少年還沒有來得及看得清院子裡的情況,不太確定的問:「伯生,怎麼不進去啊,是……」不過話還沒有說完,他的目光正和站在院子裡林依撞上,頓時不知道要說什麼了。
林依垂著眼皮往自己的茶杯里加了水,坐在院子中的石凳上冷冷看著這兩人的反射弧能有多長。
鄭伯生愣了半天問出一句:「你,你,是,誰,誰啊?」
林依:「……」她忽然更加懷念三吳了,越發覺得那小孩簡直聰明的過分,如果能平安長大了指不定會是什麼樣子呢。
旁邊那個藍衣少年還好沒有笨到離譜的程度,不過還是透著一股酸腐的書生味,規規矩矩地彎腰行禮,皺巴巴地說:「在下李朦,深夜來此,實在是冒犯姑娘了。」
鄭伯生默默的想:這確實是挺有禮貌的,不過……好像抓錯了重點?不應該是這顏嬸的家裡為什麼會突然冒出這樣一個人嗎啊啊啊?
自從三吳出事,林依離開不夜城以後就換上了女裝,一來是比較符合李母女兒的這個身份,二是為了圓三吳那個希望姐姐永遠都漂漂亮亮的傻夢。
林依動了動嘴皮,忍無可忍的蹦出了一句:「我是林依。」
這句話就像是一道雷一樣劈在了兩人身上,如死一般寂靜的幾秒鐘過去後,鄭伯生張大了嘴巴正要開嗓,就被一樣酸苦的東西堵住了嘴。
林依找了找身邊也沒有別的合適的東西把另一個人的嘴也堵上,就給了一個殺人的眼神過去,淡聲說:「給你一個提問的機會,不要吵醒母親。」
鄭伯生目光下移,發現塞在他嘴裡的竟然是前幾日他帶來給李母但李母沒吃現在快要爛掉了還有小蟲在果皮外面蠕動的桃子,當場臉就綠了,心想這人與人之間的差距怎麼就那麼大呢?
李朦這才後知後覺的後退兩步,咽了咽口水壓下心裡的恐懼之情,然後小聲說:「姑娘是哪家的小善人?李母居然認你了?沒有把你趕出去?」
林依:「……」
一句話三個問,隨便哪個都是槽點。
被莫名發了好人卡的林依表情沒有什麼變化,還是那般不近人情的模樣,心裡卻暗自決定,這是她管的最後一樁閒事了,以後再跟這群傻·逼打交道,她自己也是傻·逼了。
她按了按額頭上凸起的青筋,實在無奈,重複了一遍:「我就是林依」說完頓了頓,強調道:「本人。」
說完也不管他們兩人的反應,內力運在掌上凌空拍出去,兩個少年沒站穩不由自主的退了幾步,剛好退在了院子外面,「砰」一聲,木門應聲而關,把他們兩人擋在了門外面,還帶起了一陣刺人的風。
鄭伯生:「……」。
李朦:「……」。
兩人大眼瞪小眼,愣是什麼也說不出來。
竟生出了一種久違的感覺出來。
和境裡面看到的那段記憶一樣,這裡的人沒有不夜城多,但並不荒蕪,農民從這裡趕著牛馬經過,在薄薄的一層積雪上留下馬蹄印,當然,這積雪不是潔白無瑕的那種,反而有很多牛馬糞混在裡頭,簡直沒有一塊乾淨的落腳地。
兩邊的商鋪賣鞍鞭,轡頭的居多,那股皮革味一如既往的難聞,打鐵鋪和農具鋪也不少,歲月在這條街上似乎沒有留下什麼痕跡,總體來說沒有多少變化,那些漢子依然在爐火前揮舞著古銅色的膀子,只是街邊的茶館裡多了幾位老人,而打鐵的漢子面容年輕了些,一看就知道是後輩了。
林依別開眼睛,終於看見一家還算清爽的,那是個小茶館,記憶中的小姑娘已經長成了亭亭玉立的少女,還是和小時候一樣熱情,忙出忙進的,過路人就在這裡歇歇腳,喝茶聊天。
街頭的那家客棧還是沒有什麼人,有個賣面的在門口支著攤,鍋里冒著陣陣熱氣。
林依輕嘆一聲,真的,恍如隔世。
她皺著眉繞到這西巷盡頭的小酒館後面,那裡有一棵和乞丐小院差不多的樹,周圍流水環繞,便是記憶中的家了。
她不記得中間這些年發生了什麼,但是知道,有一個人……一直在等她回家。
她也不清楚當初自己為什麼出現在不夜城,而不是第一時間來找養母。
但是現在,既有了牽掛,就不能讓人等太久。
等待的滋味,太苦了……
老人的身體在晚風中顫抖著,眼神迷離撲朔,明明五十不到,卻盡顯滄桑和脆弱,步履蹣跚,搖搖欲墜。
明明眼眸渾濁一片,但還是時時探出頭往門前小路處張望良久,也不怕屋外風大天冷,就在門前來回踱步著,很顯然在等著什麼人。
老樹梢頭連枯葉都沒有,天邊的那一抹緋紅也漸漸淡了顏色,枝丫橫生留下奇形怪狀的剪影,也不知道是什麼鳥嘎嘎的叫著,混著草叢裡的蛐蛐聲,有一種獨屬於夜晚的悲涼。
林依垂著目光站在不遠處,這一幕似乎是勾起了她的一些回憶,眼見天就要黑下來了,而她就這麼魔怔似的靜靜地出著神,仔細看的話,會發現她的眼尾有一抹紅,那雙眼睛裝滿了月亮閃著窸窸窣窣的光點,漂亮而又純粹,小時候老爺子逼她背的那幾句詩在腦海中突然冒了出來,那時候不太理解,現在卻懂了: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直到身後的小路遠遠傳來了人語聲,她才回過神來,輕輕走到李母身邊,站在風口處替她擋了風,一隻手扶著李母那隨時要倒的身體,另一隻手抬起來小心翼翼落在老人的背上,一下一下,極盡溫柔的安撫著。
林依能感覺到懷裡的身體忽然不抖了,像是極度的驚喜後不可置信地直接懵住了,久久沒有半分動靜,瞳孔中四散的光彩在慢慢回溯,她嘴巴張張合合,多年的鐵鏽被撬開了一條縫,那聲音沙啞而乾燥,幾乎聽不出來說的什麼。
可是那一刻,她竟知道李母說了什麼,那是一聲疲憊到嘆息的:「依依啊,可算是回來啦。」
西巷盡頭的這片宅子據當地人所說在二十幾年前都是屬於李家的,那時候李家是商賈大家,做著首屈一指的茶葉生意,從江南到外邦,處處遍布著他們的茶鋪,只是後來……敗落了。
李母原名阮顏,父親是朝廷里不大不小的正五品官員,在一次流觴宴上邂逅了隨著堂兄來送禮的李珟,二十歲,鳳冠霞帔,十里紅妝,她嫁進李家為婦。旁人都道她是低嫁了,畢竟士農工商,商是排在最末位的,阮顏自己到不甚在意,在她看來,兩心相許比什麼都重要。
或許正應了那句有得必有失吧,婚後三年,她才為李家懷上了一個孩子,都說女人生孩子如過鬼門關,那天晚上大雨傾盆而下,李珟在穩婆焦急的詢問中選擇了保大,那個孩子終歸是沒能生下來。
李家一家子都是溫和性子,變著法子來開導她,李珟那段時間也是儘量留在家裡照顧她,雖說她和那個孩子沒有緣分,但好在年輕還有機會,也並非完全想不開,那是李家最為熱鬧的時候,高門大戶,其樂融融。但好景不長,李珟的叔父也就是李家家主因為這一年的貢茶有紕漏而入獄,李家自然衰落,這些對於她和李珟也有些影響,日子開始不富裕起來,夫妻兩人疲於奔命。
這麼些年下來她的眼睛便出了問題,不太看得清楚,以至於現在……她粗糙的手掌撫摸過林依的臉龐,動作很慢,沒有重逢後的喜極而泣,也沒有孩子遲遲不歸的怨憤怒罵,很安靜,帶著小心翼翼的那種安靜。
林依在這種時候就很有耐心。
她就像是一個在黑暗裡走了太久的人,在看到光的那一瞬間,密不透風的記憶忽然開了一個口,讓她看到了那些幸福的,難過的,開心的,不舍的……充滿活力的日子。
又過了三年,李珟帶了一個孤兒回來,那孩子瘦瘦小小的,和年輕時候的阮顏很像,兩人倒是投緣,便收做義女養在膝下了,成婚多年又幾經波折,但李珟待她的情義絲毫未減,也是不幸中的萬幸,只是老天似乎總喜歡和她開玩笑,每每都是給一顆甜棗打一巴掌,後來……後來啊,李母那張爬滿皺紋的臉上流下了兩行渾濁的眼淚,墜入到了一片軟綿綿的黑暗中,非但不讓人害怕,還讓她把那根一直崩著的弦放鬆下來。
林依寸步不離的照顧著李母,她大學學的是生物與化學,輔修中藥,勉強算是醫生。
李母身體虧空得太厲害,她一時間不敢用什麼太猛的藥,只用肉桂,川芎,地黃,茯苓,白朮幾樣比較溫補的熬了湯,待她醒來後伺候著喝下去。
只是……半輩子沒有感受到「窮」的林依發現了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她手頭的藥就只有那麼多,等這些用完了之後,拿什麼去買藥?
林依摁著額頭,忽然想到那句話:錢不是萬能的,但沒錢是萬萬不能的。
天色暗了下來,西巷那家唯一的小酒館也收了攤關門打烊,不一會兒,後邊角門裡出來了兩個打著燈的人影,遠遠傳來一句:「忠,忠叔,我和,朦兄,先走了,您,您,早點,早點,休息。」說話那人竟是口痴。
那位「忠叔」倒是沒有什麼聲音,大概只是擺了擺手。
個子高一點的那個人走在前面,皺著眉說:「顏嬸怎麼樣了?昨兒個我去看她……」說著,自顧自的嘆了一口氣。
個子矮一點的那個口痴很快跟上來,也不太放心:「嬸,嬸,現在連我,都,都,不認,得了。」
幾乎每天晚上都是這樣,小酒館打了烊後,他們兩人都會走一段夜路來到李母家,有時候還能看見李母坐在門口等人,他們便連哄帶騙的把李母帶回屋睡覺,有時候鄭伯生——那個口痴還會下廚給沒有吃飯的李母做幾個小菜,平日裡閒下來了就帶點衣食之類物品的給李母,幫著李母做些雜活,一來二去也就熟絡了。
李母醒了一會兒,絮絮叨叨說了許多話,林依就在一旁靜靜聽著,偶爾給出一兩句算作回應。說實在的,一切都自然得很,好像這中間那麼多年的等待和辛苦都是一場夢,好像當初收來的那個孩子從來沒有離開過,就這麼在她的床前長到了那麼大……
畢竟那藥里有安眠的成分在,李母又實在疲憊,說著說著又睡了過去,林依輕輕地替她拉了拉被角,帶上房門走到院子裡的時候微不可查的皺了皺眉頭。
修長潔白的手指間扣著兩枚方才順手從花盆裡抓的小石子。
大概是在不夜城裡呆久了,連帶著神經都極度敏感起來,聽到點動靜身體的反應都比大腦快了。
「哎呦——」少年捂著額頭猝不及防的叫了一聲,石子打在腦門上一聲悶響,聽著都疼。
林依愕然抬起頭。
少年粗布麻衣,長得一臉老實好欺負的樣子,一隻手按著頭,另一隻手提著燈籠,呆呆的,一臉不可置信的望著她,大概是沒有反應過來,就這麼定在了原地。
林依:「……」
他後面的個子高的藍衣服少年還沒有來得及看得清院子裡的情況,不太確定的問:「伯生,怎麼不進去啊,是……」不過話還沒有說完,他的目光正和站在院子裡林依撞上,頓時不知道要說什麼了。
林依垂著眼皮往自己的茶杯里加了水,坐在院子中的石凳上冷冷看著這兩人的反射弧能有多長。
鄭伯生愣了半天問出一句:「你,你,是,誰,誰啊?」
林依:「……」她忽然更加懷念三吳了,越發覺得那小孩簡直聰明的過分,如果能平安長大了指不定會是什麼樣子呢。
旁邊那個藍衣少年還好沒有笨到離譜的程度,不過還是透著一股酸腐的書生味,規規矩矩地彎腰行禮,皺巴巴地說:「在下李朦,深夜來此,實在是冒犯姑娘了。」
鄭伯生默默的想:這確實是挺有禮貌的,不過……好像抓錯了重點?不應該是這顏嬸的家裡為什麼會突然冒出這樣一個人嗎啊啊啊?
自從三吳出事,林依離開不夜城以後就換上了女裝,一來是比較符合李母女兒的這個身份,二是為了圓三吳那個希望姐姐永遠都漂漂亮亮的傻夢。
林依動了動嘴皮,忍無可忍的蹦出了一句:「我是林依。」
這句話就像是一道雷一樣劈在了兩人身上,如死一般寂靜的幾秒鐘過去後,鄭伯生張大了嘴巴正要開嗓,就被一樣酸苦的東西堵住了嘴。
林依找了找身邊也沒有別的合適的東西把另一個人的嘴也堵上,就給了一個殺人的眼神過去,淡聲說:「給你一個提問的機會,不要吵醒母親。」
鄭伯生目光下移,發現塞在他嘴裡的竟然是前幾日他帶來給李母但李母沒吃現在快要爛掉了還有小蟲在果皮外面蠕動的桃子,當場臉就綠了,心想這人與人之間的差距怎麼就那麼大呢?
李朦這才後知後覺的後退兩步,咽了咽口水壓下心裡的恐懼之情,然後小聲說:「姑娘是哪家的小善人?李母居然認你了?沒有把你趕出去?」
林依:「……」
一句話三個問,隨便哪個都是槽點。
被莫名發了好人卡的林依表情沒有什麼變化,還是那般不近人情的模樣,心裡卻暗自決定,這是她管的最後一樁閒事了,以後再跟這群傻·逼打交道,她自己也是傻·逼了。
她按了按額頭上凸起的青筋,實在無奈,重複了一遍:「我就是林依」說完頓了頓,強調道:「本人。」
說完也不管他們兩人的反應,內力運在掌上凌空拍出去,兩個少年沒站穩不由自主的退了幾步,剛好退在了院子外面,「砰」一聲,木門應聲而關,把他們兩人擋在了門外面,還帶起了一陣刺人的風。
鄭伯生:「……」。
李朦:「……」。
兩人大眼瞪小眼,愣是什麼也說不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