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分別時刻
石秀沒想到盧俊義上來就打毫不留情,奈何他手上沒有兵器只能靠本能還擊,沒想幾招後對方反倒先收手了。
兩人的小範圍戰場內煙塵滾滾,看不清周圍景色。
盧俊義看著他表情驚訝:「你...你怎麼會這套拳法的?」
沒等石秀回答,燕青已經上前跪在他面前磕頭:「義父休惱,一切都是小乙擅作主張,與石大哥無關。」
卻不想盧俊義對著後方準備上前圍攻的家僕擺手道:「你們自回城,我有話要與小乙說。」
等到這群人唯唯諾諾走遠後,他默默將燕青扶起後又靠近石秀打量,再度出手突襲幾拳又全部擋下,終於朗聲笑了起來。
「原來如此原來如此,師父上次不辭而別卻是去尋了位師弟來。」
石秀初聽有些發懵,但稍一細想卻是明白了。
原來那位傳武老先生竟是玉麒麟盧俊義的師父?這倒解釋了為何一拳一棒就能讓他武功突飛猛進。
雖然他沒正式拜師,可還是被盧俊義通過拳法認出來了。有了這層關係加持,之前那些計劃全都不需要了。
石秀心意一動立馬躬身參拜:「師兄在上,請受師弟一拜。」
盧俊義趕忙將他扶起,臉上始終掛著笑意:「想不到師父連太祖長拳都傳授給你了,當初我可是求了好久才得來的。」
燕青見勢也跟對著石秀跪地拜見:「小乙拜見石叔叔,恭喜義父師門團聚。」
石秀趕緊將他扶起內心卻極為尷尬,不久前兩人還稱兄道弟,轉瞬間就矮了他一輩,以後吃席只能跟小六一桌。
不過如此一來這倆父子關係倒是緩和不少,相處問題解決了大半。
盧俊義初見師弟,強行要帶他去城內府中住下詳聊,燕青當即也收拾東西跟著回家。
雖然害怕被抓,但為了深度綁定盧俊義,石秀還是裹的嚴嚴實實入城去了盧府,所幸有盧姥爺名頭壓根沒人查。
當夜師兄弟兩人單獨在小園內開懷暢飲訴說心事,讓石秀又知道了許多情況。
原來那位傳武老人名叫周侗,非但武藝高強教授徒弟也是把好手。
「你還有幾位師兄,一個在東京做禁軍教頭,一個任登州兵馬提轄,另有一人據說在凌州馬市做活...不提也罷。」
按盧俊義所說推敲,石秀立馬鎖定了幾個響噹噹的名字。
豹子頭林沖,病尉遲孫立。至於馬市那位難道是史文恭?
天助我也!
石秀強忍著沒笑出聲,還是真假摻半將自身情況跟大師兄說明,盧俊義竟然全都信了,並當場表示在這大名府內毫無問題。
小妾之事石秀暫未敢提,唯恐對方狗急跳牆報官反而連累別人,只是私下告知燕青按兵不動收集證據,等晚些他回來再做計較。
第二日父子倆親送他出城又給了匹快馬,讓他自去滄州辦事回來再聚。
柴大官人說話算數,等石秀到後親自交接完畢又逮著他在莊上盤恆了五六日,期間僅憑他一手半成品穿花棍法便讓眾莊客心服口服,漲足了柴進臉面。
藉此機會石秀也在順帶檢閱好漢,發現其中並無知名人物,大多都是些不入流的匪盜綠林,看來柴大官人並不挑食。
算算時間此刻武松多半還在清河縣,至於其他渣渣他壓根沒有收編興趣。
眾人吃飽喝足眼看時間差不多便要離開,柴進為了避嫌沒有安排親信跟隨,全程只讓石秀自行安排護送。
這點倒是預料之中,畢竟萬一被發現給扣個謀反的罪名,哪怕是柴進也要吃不了兜著走。
而那些好漢大多都是討些錢糧來去匆匆,只把此處當成臨時庇護所,反而對他造不成任何威脅。
因此資助這件事從始至終都是保密的,除了兩個貼身親信外沒有任何人知道。
時遷再次提前出發探路,這次石秀將隊伍合併一處,所有人喬裝後夜行曉宿,一路上也沒惹出亂子,只是前行速度慢了不少。
如此蹉跎了半月總算接近了梁山地界,石秀又讓阮小先回去提前安排水路接運,便交代好馬麟等人準備再去趟大名府。
卻接這時接到時遷緊急通報,說山寨有事讓眾人速回商議。至於具體是什麼事,他始終躲閃不說。
無奈石秀只能催促眾人加速趕回,等將糧草銀兩全部處理運送到山寨上了聚義廳,鄭天壽等人已在此等待。
小六隻瞄了一眼就發現異常:「小春小霞,還有楊師伯幾位去哪了?」
原來除了回來的幾人外,原本留守山寨的頭領只剩下鄭天壽蔣敬,以及編外的阮家兄弟兩人。
鄭天壽從懷裡取出兩封信分別擺在桌上左右:「...還是你們自己看吧。」
見大家面露難色,石秀只能打頭上前先取了左邊那封拆開查看,上面只有簡單幾句話。
【眾兄弟擔待,山寨雖好卻非我常願,楊志自下山投奔切勿掛念。】
蔣敬緊接著說了原委:「幾日前楊大哥說要出門轉轉,我和老鄭只以為他在山上呆的太悶也多想,當晚僕從打掃房間時就在桌上發現了這個,想必是早已做了打算。」
其實楊志的異常石秀早看在眼裡,只是沒想到他如此執拗甚至不辭而別,如今人走了也沒什麼好說的。
在眾人搖頭嘆息時他又拿起右手另一封拆開,上面寫著「石大哥親啟」。
信件很長,意思卻很明了。
原來小春兄妹倆一直暗中打聽舅舅消息,終於在前幾日收到知情人透露獲得準確線索。兄妹倆商議後決定去探望,收拾好東西便向其他頭領辭行出發了,又怕石秀擔心就留了這封信給他。
黃麻紙上的字體娟秀想來是小霞筆跡,只是上面卻能清晰看到滴滴點點的淚痕。
如果只是看望親戚,為何不敢等他回來當面告別?為何不說明具體州府方位?
石秀已知其意,卻並沒有當場揭穿。
他只是有些後悔,幹嘛非得等到資助接回後才迎娶小霞。
人生果然是等式,收穫的同時必然也會失去些東西。這次錯過,也許很難再有機會了。
「師父,小春小霞是不是再也不回來了?」
石秀將信封收好放入懷裡只是笑著搖頭:「還會再見面的。」
當晚,石秀獨自在斷金亭坐了一夜,口中喃喃念叨著句詩詞。
「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
兩人的小範圍戰場內煙塵滾滾,看不清周圍景色。
盧俊義看著他表情驚訝:「你...你怎麼會這套拳法的?」
沒等石秀回答,燕青已經上前跪在他面前磕頭:「義父休惱,一切都是小乙擅作主張,與石大哥無關。」
卻不想盧俊義對著後方準備上前圍攻的家僕擺手道:「你們自回城,我有話要與小乙說。」
等到這群人唯唯諾諾走遠後,他默默將燕青扶起後又靠近石秀打量,再度出手突襲幾拳又全部擋下,終於朗聲笑了起來。
「原來如此原來如此,師父上次不辭而別卻是去尋了位師弟來。」
石秀初聽有些發懵,但稍一細想卻是明白了。
原來那位傳武老先生竟是玉麒麟盧俊義的師父?這倒解釋了為何一拳一棒就能讓他武功突飛猛進。
雖然他沒正式拜師,可還是被盧俊義通過拳法認出來了。有了這層關係加持,之前那些計劃全都不需要了。
石秀心意一動立馬躬身參拜:「師兄在上,請受師弟一拜。」
盧俊義趕忙將他扶起,臉上始終掛著笑意:「想不到師父連太祖長拳都傳授給你了,當初我可是求了好久才得來的。」
燕青見勢也跟對著石秀跪地拜見:「小乙拜見石叔叔,恭喜義父師門團聚。」
石秀趕緊將他扶起內心卻極為尷尬,不久前兩人還稱兄道弟,轉瞬間就矮了他一輩,以後吃席只能跟小六一桌。
不過如此一來這倆父子關係倒是緩和不少,相處問題解決了大半。
盧俊義初見師弟,強行要帶他去城內府中住下詳聊,燕青當即也收拾東西跟著回家。
雖然害怕被抓,但為了深度綁定盧俊義,石秀還是裹的嚴嚴實實入城去了盧府,所幸有盧姥爺名頭壓根沒人查。
當夜師兄弟兩人單獨在小園內開懷暢飲訴說心事,讓石秀又知道了許多情況。
原來那位傳武老人名叫周侗,非但武藝高強教授徒弟也是把好手。
「你還有幾位師兄,一個在東京做禁軍教頭,一個任登州兵馬提轄,另有一人據說在凌州馬市做活...不提也罷。」
按盧俊義所說推敲,石秀立馬鎖定了幾個響噹噹的名字。
豹子頭林沖,病尉遲孫立。至於馬市那位難道是史文恭?
天助我也!
石秀強忍著沒笑出聲,還是真假摻半將自身情況跟大師兄說明,盧俊義竟然全都信了,並當場表示在這大名府內毫無問題。
小妾之事石秀暫未敢提,唯恐對方狗急跳牆報官反而連累別人,只是私下告知燕青按兵不動收集證據,等晚些他回來再做計較。
第二日父子倆親送他出城又給了匹快馬,讓他自去滄州辦事回來再聚。
柴大官人說話算數,等石秀到後親自交接完畢又逮著他在莊上盤恆了五六日,期間僅憑他一手半成品穿花棍法便讓眾莊客心服口服,漲足了柴進臉面。
藉此機會石秀也在順帶檢閱好漢,發現其中並無知名人物,大多都是些不入流的匪盜綠林,看來柴大官人並不挑食。
算算時間此刻武松多半還在清河縣,至於其他渣渣他壓根沒有收編興趣。
眾人吃飽喝足眼看時間差不多便要離開,柴進為了避嫌沒有安排親信跟隨,全程只讓石秀自行安排護送。
這點倒是預料之中,畢竟萬一被發現給扣個謀反的罪名,哪怕是柴進也要吃不了兜著走。
而那些好漢大多都是討些錢糧來去匆匆,只把此處當成臨時庇護所,反而對他造不成任何威脅。
因此資助這件事從始至終都是保密的,除了兩個貼身親信外沒有任何人知道。
時遷再次提前出發探路,這次石秀將隊伍合併一處,所有人喬裝後夜行曉宿,一路上也沒惹出亂子,只是前行速度慢了不少。
如此蹉跎了半月總算接近了梁山地界,石秀又讓阮小先回去提前安排水路接運,便交代好馬麟等人準備再去趟大名府。
卻接這時接到時遷緊急通報,說山寨有事讓眾人速回商議。至於具體是什麼事,他始終躲閃不說。
無奈石秀只能催促眾人加速趕回,等將糧草銀兩全部處理運送到山寨上了聚義廳,鄭天壽等人已在此等待。
小六隻瞄了一眼就發現異常:「小春小霞,還有楊師伯幾位去哪了?」
原來除了回來的幾人外,原本留守山寨的頭領只剩下鄭天壽蔣敬,以及編外的阮家兄弟兩人。
鄭天壽從懷裡取出兩封信分別擺在桌上左右:「...還是你們自己看吧。」
見大家面露難色,石秀只能打頭上前先取了左邊那封拆開查看,上面只有簡單幾句話。
【眾兄弟擔待,山寨雖好卻非我常願,楊志自下山投奔切勿掛念。】
蔣敬緊接著說了原委:「幾日前楊大哥說要出門轉轉,我和老鄭只以為他在山上呆的太悶也多想,當晚僕從打掃房間時就在桌上發現了這個,想必是早已做了打算。」
其實楊志的異常石秀早看在眼裡,只是沒想到他如此執拗甚至不辭而別,如今人走了也沒什麼好說的。
在眾人搖頭嘆息時他又拿起右手另一封拆開,上面寫著「石大哥親啟」。
信件很長,意思卻很明了。
原來小春兄妹倆一直暗中打聽舅舅消息,終於在前幾日收到知情人透露獲得準確線索。兄妹倆商議後決定去探望,收拾好東西便向其他頭領辭行出發了,又怕石秀擔心就留了這封信給他。
黃麻紙上的字體娟秀想來是小霞筆跡,只是上面卻能清晰看到滴滴點點的淚痕。
如果只是看望親戚,為何不敢等他回來當面告別?為何不說明具體州府方位?
石秀已知其意,卻並沒有當場揭穿。
他只是有些後悔,幹嘛非得等到資助接回後才迎娶小霞。
人生果然是等式,收穫的同時必然也會失去些東西。這次錯過,也許很難再有機會了。
「師父,小春小霞是不是再也不回來了?」
石秀將信封收好放入懷裡只是笑著搖頭:「還會再見面的。」
當晚,石秀獨自在斷金亭坐了一夜,口中喃喃念叨著句詩詞。
「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