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礦燈
著名影星劉曉慶曾在談及自己的創作時,態度篤定且真誠地說道:「我所寫的內容,完完全全是我真實的生活經歷,沒有絲毫的虛構與誇張。」
的確,真實是創作的靈魂,這也正是語文老師在最初教導學生寫作時,總是苦口婆心地鼓勵他們去書寫真實發生過的事情的緣由。
只有源自生活的真實素材,才能流淌出最真摯的情感,打動讀者的心靈。
轉眼間,中秋佳節已過,天氣像是被一隻無形的手操控著,一天比一天寒冷起來。
蕭瑟的秋風裹挾著絲絲寒意,肆意地在大街小巷穿梭。
街邊的樹木,葉子在風中瑟瑟發抖,時不時有幾片枯黃的葉子掙脫樹枝的束縛,在空中打著旋兒,最後無奈地飄落於地。
母親趙梅,心中滿是對姥姥、姥爺的牽掛,她深知冬日的寒冷會讓老人的雙腳備受煎熬。
每到這時,母親眼前總會浮現出姥姥姥爺那被凍得通紅、布滿凍瘡的雙腳,心疼之情油然而生。
於是,在這樣漸冷的日子裡,她毅然決定為二老親手做鞋子,希望能為他們抵禦冬日的嚴寒。
當科偉看到母親忙碌的身影,心中不禁泛起疑惑,忍不住問道:「媽,為什麼不讓其他姨來做鞋呢?」
母親趙梅停下手中的動作,抬起頭,臉上帶著溫和的笑意,輕描淡寫地說:「誰有空,誰來做吧,這個事情也沒有什麼固定的。」
母親說得那般輕鬆隨意,可這些話卻像一顆石子投入科偉的心湖,泛起層層波瀾。
科偉覺得,母親似乎從來就沒有閒過,一年四季,總有忙不完的家務,操不完的心。
每天天還沒亮,母親就早早起床準備一家人的早餐;夜晚,大家都已入睡,母親還在昏暗的燈光下縫補衣物。她就像一台不知疲倦的機器,默默為這個家付出著。
科偉看著母親疲憊的模樣,實在有些看不下去了。
他的內心滿是心疼,眼眶微微泛紅,心中湧起一股強烈的衝動,想要為母親分擔些什麼。
於是,他邁著輕柔的步伐走到母親身邊,聲音中帶著一絲堅定,輕聲說道:「媽,我幫您一起做吧。」
母親聽到這話,原本專注於手中活計的她猛地抬起頭,眼中瞬間閃過一絲驚訝,那眼神仿佛在說,自己的孩子怎麼突然有了這樣的想法。
但很快,驚訝便被欣慰所取代,母親的臉上露出了溫暖的笑容,說道:「傻孩子,你哪會做這個呀,別耽誤了你的學習。」
然而,科偉的決心已定,他固執地拿起針線,學著母親的樣子,笨拙地穿針引線。
他的手指有些顫抖,費了好大的勁才將細細的線穿過小小的針孔。
縫的時候,針腳歪歪扭扭,極不規整,線還時不時地纏在一起。
可他的眼神中滿是認真與專注,每一個動作都傾注著對母親的關心與愛。
看到母親微笑的樣子,科偉的心裡樂開了花,仿佛自己完成了一件無比偉大的事情。
第二天,當科偉正在寫作業的時候,突然停電了。
屋裡瞬間陷入一片黑暗,伸手不見五指,他慌亂地在桌子上摸索著,試圖找到手電筒,可什麼也沒摸到。
「這可怎麼辦啊,作業還沒寫完呢。」科偉焦急地嘟囔著。
這個時候,父親坐在一旁的椅子上,猛抽了一口煙,那微弱的火星在黑暗中一閃一閃。
母親借著煙發出的微弱的光,在屋裡四處尋找著。
她的手在抽屜里、柜子上摸索著,嘴裡還念叨著:「手電筒放哪兒了呢?」
找了好一會兒,終於找到了沒有燈芯的手電筒,又繼續翻找,終於找到了礦燈。
這種礦燈在 90年代很是普遍,它使用起來也很方便,既可以當手電筒使用,也可以照明使用。
只要充好了電,就能用一兩個小時。
但是科偉正想用礦燈來寫作業,可是這時候,門口的鄰居建材的小舅子過來了。
他大大咧咧地走進屋裡,扯著嗓子喊道:「走啊,打牌去,三缺一就等你了。」
一邊說著,一邊拉著科偉的父親。
科偉的父親去打牌,對於科偉來說,其實無所謂。
但是建材的小舅子眼尖,看到了桌上的礦燈,非得把礦燈拿走。
科偉有點不願意,皺著眉頭說:「我還得用這個寫作業呢。」
對方卻滿不在乎地說:「就用一會兒,一會兒就還你。」
最後,對方拿出了幾毛錢給了母親趙梅,趙梅猶豫了一下,還是接過了錢,然後把錢給了科偉,讓科偉去買了根蠟燭。
科偉無奈地嘆了口氣,點起蠟燭,繼續寫起了作業。
那搖曳的燭光,映照著科偉認真的臉龐,也映照著這個平凡家庭里的點點滴滴。
母親趙梅靜靜地坐在一旁的角落,眼神中滿是慈愛與無奈。
她很想做些針線活,但在這有限的燈光下,她實在不忍心與孩子們爭搶。
她知道,對於孩子們來說,此刻這蠟燭的光就是他們求知路上的啟明星,自己不能打擾。
等到科偉和科娟終於完成作業,收拾好書本,母親才如釋重負地起身。
她小心翼翼地拿起蠟燭,輕輕吹滅,那一瞬間,黑暗似乎更加濃稠了。
母親不捨得再點蠟燭,摸索著找出那盞老舊的煤油燈。
「噗」的一聲,昏黃的火苗緩緩升起,照亮了母親滿是老繭的雙手和疲憊卻堅毅的面容。
她迅速拿起鞋底和針線,熟練地開始納鞋底。
不知過了多久,科偉在睡夢中迷迷糊糊地醒了一覺。
他揉了揉惺忪的睡眼,朦朧中看見母親還坐在那昏黃的燈光下,身影被拉得長長的。
母親的手不停地上下穿梭,針線在鞋底間來回遊走,發出細微的「嗒嗒」聲。
科偉心疼地說道:「媽,您快睡吧,別太累著了。」
母親聞聲抬起頭,微笑著看向他,溫柔地說:「你先睡吧,寶貝。姥姥和姥爺年紀大了,我得趕在天冷前把這雙鞋子做好,這樣他們就能不受冷了。」
科偉聽了,心中滿是感動。他默默地鑽進被窩,又漸漸進入了夢鄉。
的確,真實是創作的靈魂,這也正是語文老師在最初教導學生寫作時,總是苦口婆心地鼓勵他們去書寫真實發生過的事情的緣由。
只有源自生活的真實素材,才能流淌出最真摯的情感,打動讀者的心靈。
轉眼間,中秋佳節已過,天氣像是被一隻無形的手操控著,一天比一天寒冷起來。
蕭瑟的秋風裹挾著絲絲寒意,肆意地在大街小巷穿梭。
街邊的樹木,葉子在風中瑟瑟發抖,時不時有幾片枯黃的葉子掙脫樹枝的束縛,在空中打著旋兒,最後無奈地飄落於地。
母親趙梅,心中滿是對姥姥、姥爺的牽掛,她深知冬日的寒冷會讓老人的雙腳備受煎熬。
每到這時,母親眼前總會浮現出姥姥姥爺那被凍得通紅、布滿凍瘡的雙腳,心疼之情油然而生。
於是,在這樣漸冷的日子裡,她毅然決定為二老親手做鞋子,希望能為他們抵禦冬日的嚴寒。
當科偉看到母親忙碌的身影,心中不禁泛起疑惑,忍不住問道:「媽,為什麼不讓其他姨來做鞋呢?」
母親趙梅停下手中的動作,抬起頭,臉上帶著溫和的笑意,輕描淡寫地說:「誰有空,誰來做吧,這個事情也沒有什麼固定的。」
母親說得那般輕鬆隨意,可這些話卻像一顆石子投入科偉的心湖,泛起層層波瀾。
科偉覺得,母親似乎從來就沒有閒過,一年四季,總有忙不完的家務,操不完的心。
每天天還沒亮,母親就早早起床準備一家人的早餐;夜晚,大家都已入睡,母親還在昏暗的燈光下縫補衣物。她就像一台不知疲倦的機器,默默為這個家付出著。
科偉看著母親疲憊的模樣,實在有些看不下去了。
他的內心滿是心疼,眼眶微微泛紅,心中湧起一股強烈的衝動,想要為母親分擔些什麼。
於是,他邁著輕柔的步伐走到母親身邊,聲音中帶著一絲堅定,輕聲說道:「媽,我幫您一起做吧。」
母親聽到這話,原本專注於手中活計的她猛地抬起頭,眼中瞬間閃過一絲驚訝,那眼神仿佛在說,自己的孩子怎麼突然有了這樣的想法。
但很快,驚訝便被欣慰所取代,母親的臉上露出了溫暖的笑容,說道:「傻孩子,你哪會做這個呀,別耽誤了你的學習。」
然而,科偉的決心已定,他固執地拿起針線,學著母親的樣子,笨拙地穿針引線。
他的手指有些顫抖,費了好大的勁才將細細的線穿過小小的針孔。
縫的時候,針腳歪歪扭扭,極不規整,線還時不時地纏在一起。
可他的眼神中滿是認真與專注,每一個動作都傾注著對母親的關心與愛。
看到母親微笑的樣子,科偉的心裡樂開了花,仿佛自己完成了一件無比偉大的事情。
第二天,當科偉正在寫作業的時候,突然停電了。
屋裡瞬間陷入一片黑暗,伸手不見五指,他慌亂地在桌子上摸索著,試圖找到手電筒,可什麼也沒摸到。
「這可怎麼辦啊,作業還沒寫完呢。」科偉焦急地嘟囔著。
這個時候,父親坐在一旁的椅子上,猛抽了一口煙,那微弱的火星在黑暗中一閃一閃。
母親借著煙發出的微弱的光,在屋裡四處尋找著。
她的手在抽屜里、柜子上摸索著,嘴裡還念叨著:「手電筒放哪兒了呢?」
找了好一會兒,終於找到了沒有燈芯的手電筒,又繼續翻找,終於找到了礦燈。
這種礦燈在 90年代很是普遍,它使用起來也很方便,既可以當手電筒使用,也可以照明使用。
只要充好了電,就能用一兩個小時。
但是科偉正想用礦燈來寫作業,可是這時候,門口的鄰居建材的小舅子過來了。
他大大咧咧地走進屋裡,扯著嗓子喊道:「走啊,打牌去,三缺一就等你了。」
一邊說著,一邊拉著科偉的父親。
科偉的父親去打牌,對於科偉來說,其實無所謂。
但是建材的小舅子眼尖,看到了桌上的礦燈,非得把礦燈拿走。
科偉有點不願意,皺著眉頭說:「我還得用這個寫作業呢。」
對方卻滿不在乎地說:「就用一會兒,一會兒就還你。」
最後,對方拿出了幾毛錢給了母親趙梅,趙梅猶豫了一下,還是接過了錢,然後把錢給了科偉,讓科偉去買了根蠟燭。
科偉無奈地嘆了口氣,點起蠟燭,繼續寫起了作業。
那搖曳的燭光,映照著科偉認真的臉龐,也映照著這個平凡家庭里的點點滴滴。
母親趙梅靜靜地坐在一旁的角落,眼神中滿是慈愛與無奈。
她很想做些針線活,但在這有限的燈光下,她實在不忍心與孩子們爭搶。
她知道,對於孩子們來說,此刻這蠟燭的光就是他們求知路上的啟明星,自己不能打擾。
等到科偉和科娟終於完成作業,收拾好書本,母親才如釋重負地起身。
她小心翼翼地拿起蠟燭,輕輕吹滅,那一瞬間,黑暗似乎更加濃稠了。
母親不捨得再點蠟燭,摸索著找出那盞老舊的煤油燈。
「噗」的一聲,昏黃的火苗緩緩升起,照亮了母親滿是老繭的雙手和疲憊卻堅毅的面容。
她迅速拿起鞋底和針線,熟練地開始納鞋底。
不知過了多久,科偉在睡夢中迷迷糊糊地醒了一覺。
他揉了揉惺忪的睡眼,朦朧中看見母親還坐在那昏黃的燈光下,身影被拉得長長的。
母親的手不停地上下穿梭,針線在鞋底間來回遊走,發出細微的「嗒嗒」聲。
科偉心疼地說道:「媽,您快睡吧,別太累著了。」
母親聞聲抬起頭,微笑著看向他,溫柔地說:「你先睡吧,寶貝。姥姥和姥爺年紀大了,我得趕在天冷前把這雙鞋子做好,這樣他們就能不受冷了。」
科偉聽了,心中滿是感動。他默默地鑽進被窩,又漸漸進入了夢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