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密折
王復這是第一次來到趙榮的新房,這個房子其實原是他岳丈的側院,將回廓隔斷後便是一個單獨的院落,明顯精心的修理過。當初還是一個借住在叔父家在京城做個小吏的年輕人轉眼已是京中要員,已是成家立業。
王復見到了趙榮的母親,一位驟穿華服的慈祥婦人,面上已顯風霜。不停有各家婦人過來,請安恭維。
王復看著院落中的未結果的柚子樹下堆著的納涼冰塊,還有廊邊,屋邊的冰塊,知道趙榮已是今非昔比了。
很快盛夏便過去了,京城裡面開始興起菊花宴。
盛國公府往京城各家派發了請帖,說是家中的紫玉蓮,黃袍冠等花開,邀請去家中賞菊。
這日,王復和妹妹跟隨母親一同赴宴賞菊。
宴會遍請了京中侯爵,世家子弟。他們同一個共同特點,家中均有適婚子女。這是王復一家參加最高規格的一次宴會。
王復進府後侍從便將他引到男賓區。盛國公府中有一條河繞府而過,府中便以此河為界,男女可遙遙相望。
王復看到了三伯父和五伯父之子王鈺和王通,忙上前打招呼。王珏倒沒有因為他的身份變化而疏遠,但是王通見他過來,湊到王鈺旁邊私語了一句,然後嘿嘿一笑。王復未放心上,因在外人眼裡,他們畢竟同為一族。
少傾,盛國公的世子過來和他們打招呼,他是東道主自是要盡地主之宜,陪他在側一起的是校衛劉輝。王復對他略有印象,因為他在山東賑災中運糧有功從知事升為了校衛。這個請功的奏疏就是從他手上過的。沒想到今日在盛國公府遇到了他。
主家還準備了投壺,下棋,還有射箭的活動,也有說是賞花但是時不時看向對岸的。大家正是年輕愛慕顏色的年紀,相比菊花,對面的嬌花的吸引力更盛。
王復看了看,沒有看到英國公的小世子。不知道他會不會來參加,自從英國公的大公子死於金石鎮,英國公便沉寂下去了,周皇后是英國公府的嫡女,小世子的姑姑。王復與大公子相識於一場蹴鞠活動,因為王復的母親很喜歡,所以從小他和妹妹都很擅長。在那場蹴鞠活動中,他和大公子配合得很好獲得了頭彩,他們的情誼也便此結下了。消息傳回京城時,王復非常的傷心,後來新皇清算王勝太監的餘黨時,他送奏疏異常的積極。
用過午膳,大家各自玩得也差不多了,下午準備了各項技藝展示。在書畫展示時,在展示廳請增加了一副座椅,大家陸續完成後王復發現小世子也來了。
趁著大家休息,王復上前與小世子交談,小世子看到王復便覺得親切,因他與大公子交好他見過幾次切。原來他是陪著他的姐姐來的。若不是大公子的事情,他姐姐早就出來參加各種活動了,家裡面覺得也不是辦法,既然主家也邀請便也還是來了。小世子看著王復,悲傷地悄悄對他說道:「我姑姑哭瞎了一隻眼睛,瘸了一條腿。她把所有的錢財都送了出去。她太可憐了」。王復只是沉默地陪著他,他姑姑便是周皇后,現在已是太皇太后。一個沒有人管的太皇太皇。
對面哎喲一聲,接著發生一陣騷亂。
另一邊突然家裡人來請神色有些急切。王復知道肯定是母親那邊出事了,忙跟了過去。車子已經停在了門口,母親和妹妹在另一輛車上,母親掀開帘子對著王復說道:「你妹妹摔了一跤,人沒什麼事,就是扭著腳了,我們就早點回去吧。」。
王復看著坐在一邊偎著母親的妹妹,對著他做了個鬼臉。扯了一下嘴巴吃痛的嘶了一下。王復見她嘴角多了一道傷痕,明顯已經上過藥了。王復的母親看她的樣子裝生氣道:「現在好了,讓你走路不長眼睛,嘴角豁了個口子,小心留疤以後怎麼嫁人。」
王復看著她妹的樣子真是有些無可而何,這個迷糊的樣子讓人又愛又怪。
母親催促他瓦塔上車,別堵著了,回去再說。
車開前盛國公府又送了一盒禮品和兩盆菊花前來道歉告別。
回到家,王復便忍不住詢問,母樣便讓妹妹自己說。
「哎呀,我就看到盛國公府的二姐姐有些高興,走到花壇邊沒注意,腳滑了一下,就撲上去了」說完自己先不好意思的笑了。
幸好倒下去的時候用手擋了一下,不然這張臉都得花了。母親托著她的臉細細地看著嘴角喃喃道:「應該沒事,傷口結疤後搽點玉肌膏應該不會留疤的。」
如果和別人一起王復可能還會懷疑,但是和盛國公府的姑娘應該就是意外了。
王復的母親出有些自責說:「母親也有點疏忽,光顧著和各位主母聊天。」
王復的母親看著孑然一身的兒子,雖然他自己不著急。自己也是願意由著子女,但是在世家大族哪有這麼隨心所欲。等哪一天,族中長輩注意到王復,說不定就會有一場有價值的婚姻等著他。所以自己作為母親肯定是要先相看起來,哪家姑娘品性才情如何才能做到心中有數。況且王悅也是已到適婚,京中各大青年才俊也是要時時關注著。
新皇登基,京中自然多了一些新貴,和新冒尖的世家子弟。王復的母親還是覺得今天收穫頗豐。
過了九月,朝中的氣氛突然緊張起來,因為朝廷一直拖著未去接回太上皇,瓦塔又傳信過來,說是無須給任何的禮物,只要人去將太上皇接回即可。朝中議論紛紛,總有幾個膽大想出頭的上書接回太上皇,更有老臣上書直言:新皇已登基,太上皇已是舊主,新皇無須擔心太上皇重新變成皇上。
新皇怒了,最說他是因緣際會下登上皇位,但是登上皇位後嘗到了皇權九五之尊的滋味,他根本不想歸還皇位,但是這個事情居然就這樣被赤裸裸地擺到檯面上來說。他惱羞成怒了。
十月三日這天,局勢變得異常緊張。新皇朱祺新將所有上書的朝臣都拖出去廷杖。將直言的老臣直接關到了詔獄之中,
後徐呈上了一道密折,是的,三品以上官員可以上密折並繞過通政司直接上呈皇帝。密折直接由司禮監上呈皇帝。
徐呈就上了這樣的一道密折,在折中他表示先皇不顧群臣反對,帶著京中精銳二十萬部隊還有文武官員葬送在金石鎮,導致京城守衛空虛,若不是新皇力挽狂瀾,啟朝早已落入瓦塔手中,然後建議新皇接回太上皇時讓他直接到山東泰山的天壇反思並祈求上天的原諒。因為在啟朝人的心中,泰山是最高的山,最接近上天的地方。開國皇帝皇太祖和後世的贏王都曾到泰山開祭壇祈福。
新皇朱祺新正是頭痛之時,對徐呈的這道密折自是十分感興趣,忙召見了徐呈。
王復見到了趙榮的母親,一位驟穿華服的慈祥婦人,面上已顯風霜。不停有各家婦人過來,請安恭維。
王復看著院落中的未結果的柚子樹下堆著的納涼冰塊,還有廊邊,屋邊的冰塊,知道趙榮已是今非昔比了。
很快盛夏便過去了,京城裡面開始興起菊花宴。
盛國公府往京城各家派發了請帖,說是家中的紫玉蓮,黃袍冠等花開,邀請去家中賞菊。
這日,王復和妹妹跟隨母親一同赴宴賞菊。
宴會遍請了京中侯爵,世家子弟。他們同一個共同特點,家中均有適婚子女。這是王復一家參加最高規格的一次宴會。
王復進府後侍從便將他引到男賓區。盛國公府中有一條河繞府而過,府中便以此河為界,男女可遙遙相望。
王復看到了三伯父和五伯父之子王鈺和王通,忙上前打招呼。王珏倒沒有因為他的身份變化而疏遠,但是王通見他過來,湊到王鈺旁邊私語了一句,然後嘿嘿一笑。王復未放心上,因在外人眼裡,他們畢竟同為一族。
少傾,盛國公的世子過來和他們打招呼,他是東道主自是要盡地主之宜,陪他在側一起的是校衛劉輝。王復對他略有印象,因為他在山東賑災中運糧有功從知事升為了校衛。這個請功的奏疏就是從他手上過的。沒想到今日在盛國公府遇到了他。
主家還準備了投壺,下棋,還有射箭的活動,也有說是賞花但是時不時看向對岸的。大家正是年輕愛慕顏色的年紀,相比菊花,對面的嬌花的吸引力更盛。
王復看了看,沒有看到英國公的小世子。不知道他會不會來參加,自從英國公的大公子死於金石鎮,英國公便沉寂下去了,周皇后是英國公府的嫡女,小世子的姑姑。王復與大公子相識於一場蹴鞠活動,因為王復的母親很喜歡,所以從小他和妹妹都很擅長。在那場蹴鞠活動中,他和大公子配合得很好獲得了頭彩,他們的情誼也便此結下了。消息傳回京城時,王復非常的傷心,後來新皇清算王勝太監的餘黨時,他送奏疏異常的積極。
用過午膳,大家各自玩得也差不多了,下午準備了各項技藝展示。在書畫展示時,在展示廳請增加了一副座椅,大家陸續完成後王復發現小世子也來了。
趁著大家休息,王復上前與小世子交談,小世子看到王復便覺得親切,因他與大公子交好他見過幾次切。原來他是陪著他的姐姐來的。若不是大公子的事情,他姐姐早就出來參加各種活動了,家裡面覺得也不是辦法,既然主家也邀請便也還是來了。小世子看著王復,悲傷地悄悄對他說道:「我姑姑哭瞎了一隻眼睛,瘸了一條腿。她把所有的錢財都送了出去。她太可憐了」。王復只是沉默地陪著他,他姑姑便是周皇后,現在已是太皇太后。一個沒有人管的太皇太皇。
對面哎喲一聲,接著發生一陣騷亂。
另一邊突然家裡人來請神色有些急切。王復知道肯定是母親那邊出事了,忙跟了過去。車子已經停在了門口,母親和妹妹在另一輛車上,母親掀開帘子對著王復說道:「你妹妹摔了一跤,人沒什麼事,就是扭著腳了,我們就早點回去吧。」。
王復看著坐在一邊偎著母親的妹妹,對著他做了個鬼臉。扯了一下嘴巴吃痛的嘶了一下。王復見她嘴角多了一道傷痕,明顯已經上過藥了。王復的母親看她的樣子裝生氣道:「現在好了,讓你走路不長眼睛,嘴角豁了個口子,小心留疤以後怎麼嫁人。」
王復看著她妹的樣子真是有些無可而何,這個迷糊的樣子讓人又愛又怪。
母親催促他瓦塔上車,別堵著了,回去再說。
車開前盛國公府又送了一盒禮品和兩盆菊花前來道歉告別。
回到家,王復便忍不住詢問,母樣便讓妹妹自己說。
「哎呀,我就看到盛國公府的二姐姐有些高興,走到花壇邊沒注意,腳滑了一下,就撲上去了」說完自己先不好意思的笑了。
幸好倒下去的時候用手擋了一下,不然這張臉都得花了。母親托著她的臉細細地看著嘴角喃喃道:「應該沒事,傷口結疤後搽點玉肌膏應該不會留疤的。」
如果和別人一起王復可能還會懷疑,但是和盛國公府的姑娘應該就是意外了。
王復的母親出有些自責說:「母親也有點疏忽,光顧著和各位主母聊天。」
王復的母親看著孑然一身的兒子,雖然他自己不著急。自己也是願意由著子女,但是在世家大族哪有這麼隨心所欲。等哪一天,族中長輩注意到王復,說不定就會有一場有價值的婚姻等著他。所以自己作為母親肯定是要先相看起來,哪家姑娘品性才情如何才能做到心中有數。況且王悅也是已到適婚,京中各大青年才俊也是要時時關注著。
新皇登基,京中自然多了一些新貴,和新冒尖的世家子弟。王復的母親還是覺得今天收穫頗豐。
過了九月,朝中的氣氛突然緊張起來,因為朝廷一直拖著未去接回太上皇,瓦塔又傳信過來,說是無須給任何的禮物,只要人去將太上皇接回即可。朝中議論紛紛,總有幾個膽大想出頭的上書接回太上皇,更有老臣上書直言:新皇已登基,太上皇已是舊主,新皇無須擔心太上皇重新變成皇上。
新皇怒了,最說他是因緣際會下登上皇位,但是登上皇位後嘗到了皇權九五之尊的滋味,他根本不想歸還皇位,但是這個事情居然就這樣被赤裸裸地擺到檯面上來說。他惱羞成怒了。
十月三日這天,局勢變得異常緊張。新皇朱祺新將所有上書的朝臣都拖出去廷杖。將直言的老臣直接關到了詔獄之中,
後徐呈上了一道密折,是的,三品以上官員可以上密折並繞過通政司直接上呈皇帝。密折直接由司禮監上呈皇帝。
徐呈就上了這樣的一道密折,在折中他表示先皇不顧群臣反對,帶著京中精銳二十萬部隊還有文武官員葬送在金石鎮,導致京城守衛空虛,若不是新皇力挽狂瀾,啟朝早已落入瓦塔手中,然後建議新皇接回太上皇時讓他直接到山東泰山的天壇反思並祈求上天的原諒。因為在啟朝人的心中,泰山是最高的山,最接近上天的地方。開國皇帝皇太祖和後世的贏王都曾到泰山開祭壇祈福。
新皇朱祺新正是頭痛之時,對徐呈的這道密折自是十分感興趣,忙召見了徐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