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陳遘去哪了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呂將投奔方臘之後,只清閒了半日,半日之後,方臘就給他安排了一個參贊軍事的職務。

  這個職務屬於高級軍事幕職,掌參軍事謀劃,可以看到第一手的軍情諜報。

  「方公,方百花奪了海州城!」

  方臘大喜,「真是雙喜臨門,有了海州,我太平軍總算有了另一個出擊的方向!」

  面對童貫的十萬西軍,方臘迫切需要另闢戰場。

  江南各路距離汴京太過遙遠,在這裡廝殺,最終受損的一定是東南的百姓。

  可如果將戰火引到淮水以北的海州,只怕皇帝會嚇得夜裡睡不著覺!

  要知道,從海州到汴京,要比從無錫到汴京節省一千里路。

  若是大軍一路疾馳,半旬可至!

  由此可見,占據海州意義重大,極有可能影響到官府的排兵布陣。

  呂將對方臘的謀劃敬佩不已,「方公這一招另闢蹊徑,簡直有如神助。只不過海州只有一千餘人,若是官軍大舉進犯,這些人馬只怕很難守住海州。」

  可以想像,一旦太平軍的旗幟在海州上空飄揚,四周的官府會何等的驚懼!

  這一場由方臘掀起的亂事已經席捲了東南諸縣,這要是在海州蔓延開來,那京東路的士紳豪強還有活路嗎?

  人人自危之下,海州必然要面對官府與地方豪強的聯手反撲!

  能否抗住圍剿,事關海州戰場的成敗。

  對此,方臘自然不會大意,他解釋道:「兩日之前我已派鄧元覺北上增援海州,這時候差不多已經到了。」

  鄧元覺雖然聲名不顯,但總比一介女流之輩要靠譜的多。

  聽到方臘早有準備,呂將也就放寬了心,「既如此,咱們做好輜重補給即可,海州承南接北,屬於淮南東路,官軍並無強軍,可西側毗鄰的京東東路卻有不少地方禁軍,下一步鄧元覺該往何處去?」

  「沂蒙山!京東東路是朝廷腹地,若是一味的硬碰硬,只會消耗我們為數不多的兵馬,這對我們而言極為不利,可如果將經營重點放在沂蒙山等地,一定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饒是呂將熟讀兵書,卻也沒想到方臘竟然還有這一招。

  要知道,此時山地丘陵過於貧困,人煙稀少,養活當地的百姓都很困難,如何能養活數千兵馬?

  「方公,如此一來,建立一支海運船隊迫在眉睫」

  沒有船隊,無法對海州進行糧秣、軍械補給。

  這一點,方臘深有感觸:「不錯,是該建立一支船隊了,只可惜海運不同於漕運,否則的話,蘇州城外的石生一行倒是合適的人選。」

  海上航向需要海圖,更需要經驗豐富的水手,以及可抗海浪的堅硬大船。

  前些日子,方百花自杭州出海,全靠一名摩尼教船主引路,若不然哪能順利抵達海州?

  對此,呂將顯然有過考慮:「兩浙路的明州、溫州、婺州、台州俱有朝廷的官營造船廠,若能儘快奪下,倒可以儘快填補海運的空白,除此之外,方公可重金招募海運水手以及海運船隻,同時訓練己方人手,如此便不會耽誤海州戰事。」

  方臘微微頜首,「不錯,打造海船非一夕之功,建立一支強大的水軍更非易事,好在方百花手裡還有不少錢財,若是城內糧秣不足,他們可以提前採買一些留作備用。」

  「聽聞梁山有位號玉幡竿的好漢,此人曾經建造過花石綱大船,因殺死提調官,棄家到飲馬川落草,後來上了梁山,據說梁山水師所用的大小艦船,皆出自孟康的手筆,若能有此人相助,造船事宜必定事半功倍!」

  方臘記在心裡,「好,若有機會一定要好好見識這一位玉幡竿!」

  窗外,大雪依舊在「嘩嘩」落下,視野間一片銀裝素裹。

  這一場大雪利於農事,卻不利於兵事。

  方臘本打算一鼓作氣再下常州,進而謀奪鎮江、江寧,可現在看來,起碼要耽擱三五日的功夫了。

  雪中行軍倒是勉強可以,但雪後道路泥濘,輜重車輛極難通行。

  這時,外頭石寶急匆匆闖了進來:「方公,咱們的輜重車隊被人搶了!」

  方臘皺起眉頭,「損失如何?是哪方人馬乾的?」

  「被劫了一批甲冑,還有幾十車禦寒的衣物,應該是發運使陳遘陳亨伯的人馬所為」


  「此獠是何來歷?」

  呂將正色道:「此人初為知縣,後升為廣西轉運判官,因與蔡京政見不合,被貶斥回鄉,閒置數年後,升為商州、興元知府、淮北淮南轉運使,如今,他官至升龍圖閣直學士,兼兩浙路發運使,杭州在其治下,水利疏浚、道路平坦,是東南不可多得的能臣!」

  方臘微微頜首,「如此看來,確是遇到一個難纏的對手。」

  「陳遘有多少兵馬?」

  石寶撓了撓頭:「這支兵馬多是騎軍,他們一擊便走,人數在兩千開外。」

  呂將試著分析這支兵馬的意圖:「如果我猜的沒錯的話,陳遘本打算南下增援,誰曾想,無錫、蘇州都已失手,沒了城池補給,他們只能退而求其次,劫掠輜重以獲得補給!」

  方臘眼睛一亮:「那這支兵馬就是一支孤軍了!來人吶,傳林沖、杜壆。」

  須臾,三將聞聲而來。

  「城外有支官軍劫了咱們的輜重,他們應該是發運使陳遘的人馬,這支人馬缺乏補給,逃不了多遠,林沖、石寶,你二人即刻出城揪出這支官軍!切記,發現之後不必打草驚蛇,立刻來報!杜壆,你負責留守,不可讓一名賊人混入城內。」

  「得令!」

  眾人領命而出。

  雖然天降大雪,遮掩了部分行蹤,但無錫附近能夠遮掩行蹤的地方並不多。

  要麼是惠山一帶,要麼便是陽山一帶。

  林沖與石寶根據現場留下的蛛絲馬跡兵分二路,一路往惠山,一路去了陽山。

  雪地不便行軍,林沖、石寶並未多帶兵馬,各自帶了兩百精騎。

  然而,直到天色漸晚,二人還是一無所獲。

  陳遘以及他麾下的人馬仿佛消失了一般,不見半點蹤影。

  陳遘去哪兒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