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北旗震怒,刺客被擒
所以,從那時起,高淵開始倚重這個田鵬,並懂得了反省,這次他又聽到田鵬同樣的話,瞬間警醒過來,緩了口氣說:「好吧,你再派人去打探,看看他們已到了哪?」
少頃,護衛大皇子高煒的人馬迅速進了宮中,二皇子高策也緊緊地尾隨其後,此時他巴不得皇兄快快死去,但嘴裡卻在呼天搶地哭喊:「皇兄啊,你得挺住,不能死啊……」
有人也在高喊:「稟報皇上,大皇子回來了,還未斷氣……」
又有人在大叫:「快快快,叫宮中御醫前來救治……」
還有人在通報:「孫皇后駕到……」
北旗皇宮內亂作一團,太監和宮女們跑來跑去,不一會幾個宮中御醫就匆匆跑來,圍住了受重傷的大皇子,此時此景,竟然與當年悒國皇太子遇刺時的情景,十分相似……
歷史在很多時候,總是在複製著過去的畫卷,不過,前一個早已不幸身亡,這一個還有一息尚存。
那一箭射中了高煒的頸脖,箭杆和箭鏃都還在他脖子上,沒人敢拔。現在,有個御醫用一把交股式剪刀,小心翼翼地剪斷箭頭,將箭杆往後慢慢抽出,然後捂住一邊傷口,另一邊用嘴吸去毒汁……
奇怪的是,箭鏃剛被取出,就被貌似神志不清的高煒用手一把捏住,一旁的二皇子高策忙對御醫喊道:「快快奪下,那箭鏃有毒,別又劃傷他的手……」
可是,任憑御醫怎樣用力去扳他那手,竟也扳不開,於是孫皇后驚哭:「我已明白煒兒意思,那箭鏃就是物證,你們千萬不要扔啊……」
御醫一聽「物證」,嚇得趕緊鬆手。
這時,那皇帝高淵才如夢初醒,連忙指著高煒手中的箭鏃,沉聲命令左右:「收好此物,不得弄丟!」
旁邊的二皇子高策一聽,臉色變得煞白,他不知道這箭鏃暗器,最終會不會成為關鍵的證據,也不知那「黑鷹」現在處境怎樣,是否會被悒國查出與他有染……總之,現在的他猶如驚弓之鳥,恨自己之前做事還不是最周到。
這時,大皇子高煒卻未死,慢慢睜開了眼睛,無神的眼睛望著上空,嘴裡還在喃喃自語:「格桑花……我的公主……我的天神……」
皇帝高淵見他睜開了眼睛,頓時鬆了一口氣,但聽了他喃喃自語的那些話,又氣得七竅生煙,不由在那裡來回走動,躁動無比。
「唉,都什麼時候了,你還這麼愚痴!」高淵不由頓頓腳,大聲說道,「你難道還沒看出,這所謂『和親』,就是一場陰謀嗎?」
「陛下,我求你別說了……」孫皇后在一旁止住了他,滿面淚痕地說,「皇兒遭此噩運,已是十分可憐,還是讓他靜養吧,別又急火攻心了……」
高淵還未消氣,掉頭發現了二皇子高策,於是就像找到了出氣筒似的,對他咬牙切齒地沉聲問道:「好你個高策!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啊,你之前不是在朝堂上振振有詞地保證說,你能夠護你大哥周全嗎?」
高策避開了父皇那雙厲害的鷹眼,囁嚅著說:「這、這……」
「哼!」高淵狐疑地盯著他,目光像兩把劍光。
「兒臣有罪,」高策忽然伏在地上,把頭埋在雙臂里,「兒臣沒能護好皇兄周全,的確有罪,還請父皇責罰!」
「哎哎……」孫皇后護犢心切,連忙又護住二皇子,「陛下別急,等事情徹查清楚,再作處罰也不遲……」
高淵狠狠地瞪了高策一眼,將袖袍一甩,扭過頭去。
御醫將大皇子高煒包紮停當後,高煒又慢慢昏睡過去。皇帝高淵命人退下,僅留孫皇后及兩名宮女在此守候,然後又叫大太監田鵬傳聖旨,各朝臣明日早朝。
翌日一早,北旗群臣上朝,匯聚大殿,他們都得知了大皇子高煒出事的驚天消息,於是群情激動,站立不安,彼此相望,神情凝重……
皇帝高淵來到殿上,用他那雙犀利的鷹眼環顧四周,朝堂之下的氣氛頓時緊張,眾官大氣不敢出。少頃,高淵才用他渾厚的聲音稱:「皇兒高煒經御醫救治有方,暫無大礙,正在休養,眾愛卿稍安……」群臣一聽,這才稍稍緩過一口氣。
太尉樊烮站出來奏道:「啟奏陛下,悒國出爾反爾,拿我北旗戲耍,還敢傷我皇子,莫非和親之事從頭到尾都是陰謀?若是這樣,豈不欺人太甚,我北旗一定要報仇雪恨!」
衛將軍莫日爾也跟著說:「啟奏陛下,我願率領大軍進攻洛城,再長驅直入,踏平它京都!」
有幾個大臣附和道:「對,踏平悒國京都!」
高淵的鷹眼掃視朝堂,目光終於落在永平王高俊身上,這時,高俊才站出來說:「陛下,當務之急,應是徹查此事,把這件事情的來龍去脈徹底搞個明白,不過,依微臣的經驗來看,此事必有蹊蹺!」
也有大臣附和道:「永平王說得頗有道理,悒國若是在和親之事上搞陰謀,未免小題大做,不像是悒國現在的作派。」
這時,二皇子高策站了起來,雙手環抱奏道:「父皇,悒國的傲慢之心,以及它對我北旗邊塞的蠶食策略,由來已久。這次又出現如此嚴重事件,若我北旗不拿出一些強硬姿態,悒國定會以為我們軟弱,以後肯定還會得寸進尺,若是那樣,我北旗的威嚴和氣勢,漸漸就會隨著國運一同式微……」
見高淵沉默不語,高策又繼續說:「從策略上講,我北旗一貫號稱北域雄鷹,若對此奇恥大辱充耳不聞,那以後在其他國家面前,也會失去氣勢,讓人小覷。所以,我以為出兵為上策,即先聲奪人,再觀後效……」
「萬萬不可,」永平王高俊說:「孫子云,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戰也!我以為,此事還是先等悒國作出回應、再定對策為上……」
又有大臣站出來反對,朝堂上真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爭論之聲不絕於耳,誰也說服不了誰……
其實,皇帝高淵冷靜下來,也覺得此事如同永平王高俊說的那樣,有些蹊蹺,悒國的傲慢是以前悒文帝時代的事,現在的新皇葉真,奉行的是懷柔政策,應該不會明目張胆地出此「謀殺」下策。
因此,如果這件事背後真有古怪,而又貿然下定論,豈不中了奸計?故他想在朝堂上多聽聽各方意見、多看看各人反應,再作決斷;再說皇兒高煒現在性命無憂,他受傷時手握箭鏃的那個動作也提醒了他,他是該好好琢磨琢磨了。
「還有哪位愛卿說說看法啊?」高淵慢慢掃視著朝堂,「皇兒高煒手握箭鏃不放的那個動作,是什麼意思啊?」
就像一聲驚雷炸響,周圍一下安靜下來,無人應答。
高策前額冒出的細汗珠,更是密密匝匝,但他又不敢用袖袍去擦,只能穩住不動,等它慢慢陰乾,因為他的一舉一動,說不定都會有人注意!
想到這裡,他就抬起頭悄悄去瞟父皇,卻正與父皇那雙鷹眼碰個正著,原來父皇也正在悄悄瞟他,這對父子目光一撞,竟像天上響起一聲霹靂,震得高策的頭嗡嗡響,讓他似乎站立不穩了。
好在,父親的鷹眼一掃而過,已經掉開眼睛去看其他大臣了,高策這才稍稍穩下心來。
待到散朝時,高策額頭上的細汗珠已經陰乾,他可以不必用袖袍去擦了,於是他深一腳淺一腳地回到自己寢宮,對侍女吩咐道:「快去,給我打盆水,再拿一張帕子來,我要洗洗臉。」
侍女端來盆水,用帕子替他輕輕揩擦額頭,小聲說:「殿下別動,這兒有些污漬。」
少傾,高策照照鏡子,他額頭又白皙光亮,像個謙謙君子了。
……
回頭再說悒國這邊,大將軍諸葛丹派出的邊關軍士快馬飛報朝廷,葉真聞訊驚駭異常,他怎麼也想不明白,李訣這廝為何會去射殺北旗大皇子?
他又詳細問了傳信軍士,要他將事件的細末一一稟報,待到確認後,他覺得此事非同小可,太后早晚都會知道,不如主動去報,於是立即跌跌撞撞去了太后那裡……
到了千壽宮,葉真又在殿外磨蹭半天,最後咬咬牙,硬著頭皮進去,把這件事告訴了太后。太后假裝不知此事,一聽,便做出驚訝狀,道:「這……這……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李訣如此癲狂,」葉真睜圓眼睛,惶惑不解地說,「兒皇葉真也有失查之責,還請母后責罰!」
太后沉吟片刻,對李公公說:「快傳幾位重臣,速來面議,快!」
「是。」李公公領命而去。
少頃,吳相國等幾位重臣來了,太后叫葉真把這件事給他們講了,眾臣一聽,大驚失色,面面相覷,尤其是聽說李訣開弓射殺北旗皇子,更是如墜五里雲霧中。
「太后、陛下,」吳相國建議道,「老臣以為,此事非同小可,宜先給北旗方向飛鴿傳書,以表歉意,並表明立場,此事件我悒國一定徹查,絕不姑息,請他們稍安勿躁……」
眾大臣附議,太后和葉真想想,也暫時沒有更好的辦法,便同意先給北旗方向飛鴿傳書,穩住北旗,然後再展開徹查,等候結果……
緊接著,太后又道:「再給邊關大將軍諸葛丹一封飛鴿傳書,著令調配西側兵馬鞏固邊塞城池,並速速將案犯李訣押解回京;命喬國師等人護衛明浩公主一行,一同速返京城。」
這時吳相國問了一句:「對了,老臣聽說,這個……箭道高手李訣是被國師喬與書親手所擒?」
「嗯,」葉真微微點頭,「據邊關報,的確如此!」
吳相國偷偷瞥了一眼太后,喃喃自語道:「以前我的確低看此人了,他確實有些不同凡響……」
太后微微頷首,沒有吭聲。
皇帝葉真也沒有出聲,眼睛卻在滴溜溜轉,心裡暗想:李訣之前提醒他要對喬國師小心提防,這廝難道是在撒煙幕彈?真是可惡!
……
這日,案犯李訣被塞進一輛碩大結實的囚籠里,由於他武功極強,為了防止路途生變,還在囚籠外面捆上粗大的鐵鎖鏈,一切準備停當,和親隊伍這才啟程返回。
其實,這鐵鎖鏈已是多餘,李訣現在已成一顆「棄子」,兄弟李快也會受到牽連,完全沒有一點外援的可能,而且他心裡已是死灰一片,連逃跑的一絲欲望也完全泯滅。
他披頭散髮坐在囚車上,頭在囚籠圓孔外面,剛毅的臉上撲滿塵土,透出滄桑;此刻他望著遠處灰濛濛的天空,那裡飛翔著一隻黑鷹,不由暗想,看來,我這隻「黑鷹」是永遠回不去故鄉了……他眼神里充滿了絕望和迷茫。
囚車兩邊是兩排手持刀劍、全副武裝的衛隊,以及曾受蒙蔽的宮中侍衛殘餘,後面跟著輜重車輛,長長的隊伍轉彎時,從空中俯瞰,就像看到一個巨大的問號。
相形之下,葉子萌和喬與書等人倒是精神抖擻,葉子萌對身邊的喬與書說:「萬萬沒想到,結果竟會是這樣,多麼奇怪的事啊!」
喬與書回頭朝那囚車上的李訣看了一眼,不解地說:「他既是皇帝葉真身邊的鷹爪心腹,為何反倒壞他大事?看來他真是北旗那邊的人了……」
葉子萌點點頭,說:「若是這樣,那他隱藏得太深,這麼多年都沒被人發現。」
「所以,」喬與書說,「此事並沒想像的那樣簡單,宮中的很多事,都不像我們眼睛看到的那樣,很多事情只是表象,大家以後說話行事,也需多長個心眼!」
「這件事多虧了喬公子,」靜香說,「若不是他抓住了李訣,而讓他逃脫,那很多事就更弄不清楚了,現在好,他本人就是最有力的人證。」
「是啊,」子尋風點頭道,「我真誠地說一句,靜香妹妹說得在理。」
靜香瞥了他一眼,一時弄不清他是真話,還是在開玩笑。
……
和親使團的車隊返回悒國京都,京都街頭早已擠滿了得知此驚天消息、並前來觀看熱鬧的黎民百姓,因為都聽說這囚車上的御前帶刀侍衛,竟然射殺了北旗的大皇子,那麼,這就意味著兩國可能又要打仗了,故對這個人十分痛恨。
有個賣菜的大伯還說:「若北旗與我悒國開戰,就拿這人的頭顱祭旗!……」說完還朝他扔去一把爛菜葉子。
少頃,護衛大皇子高煒的人馬迅速進了宮中,二皇子高策也緊緊地尾隨其後,此時他巴不得皇兄快快死去,但嘴裡卻在呼天搶地哭喊:「皇兄啊,你得挺住,不能死啊……」
有人也在高喊:「稟報皇上,大皇子回來了,還未斷氣……」
又有人在大叫:「快快快,叫宮中御醫前來救治……」
還有人在通報:「孫皇后駕到……」
北旗皇宮內亂作一團,太監和宮女們跑來跑去,不一會幾個宮中御醫就匆匆跑來,圍住了受重傷的大皇子,此時此景,竟然與當年悒國皇太子遇刺時的情景,十分相似……
歷史在很多時候,總是在複製著過去的畫卷,不過,前一個早已不幸身亡,這一個還有一息尚存。
那一箭射中了高煒的頸脖,箭杆和箭鏃都還在他脖子上,沒人敢拔。現在,有個御醫用一把交股式剪刀,小心翼翼地剪斷箭頭,將箭杆往後慢慢抽出,然後捂住一邊傷口,另一邊用嘴吸去毒汁……
奇怪的是,箭鏃剛被取出,就被貌似神志不清的高煒用手一把捏住,一旁的二皇子高策忙對御醫喊道:「快快奪下,那箭鏃有毒,別又劃傷他的手……」
可是,任憑御醫怎樣用力去扳他那手,竟也扳不開,於是孫皇后驚哭:「我已明白煒兒意思,那箭鏃就是物證,你們千萬不要扔啊……」
御醫一聽「物證」,嚇得趕緊鬆手。
這時,那皇帝高淵才如夢初醒,連忙指著高煒手中的箭鏃,沉聲命令左右:「收好此物,不得弄丟!」
旁邊的二皇子高策一聽,臉色變得煞白,他不知道這箭鏃暗器,最終會不會成為關鍵的證據,也不知那「黑鷹」現在處境怎樣,是否會被悒國查出與他有染……總之,現在的他猶如驚弓之鳥,恨自己之前做事還不是最周到。
這時,大皇子高煒卻未死,慢慢睜開了眼睛,無神的眼睛望著上空,嘴裡還在喃喃自語:「格桑花……我的公主……我的天神……」
皇帝高淵見他睜開了眼睛,頓時鬆了一口氣,但聽了他喃喃自語的那些話,又氣得七竅生煙,不由在那裡來回走動,躁動無比。
「唉,都什麼時候了,你還這麼愚痴!」高淵不由頓頓腳,大聲說道,「你難道還沒看出,這所謂『和親』,就是一場陰謀嗎?」
「陛下,我求你別說了……」孫皇后在一旁止住了他,滿面淚痕地說,「皇兒遭此噩運,已是十分可憐,還是讓他靜養吧,別又急火攻心了……」
高淵還未消氣,掉頭發現了二皇子高策,於是就像找到了出氣筒似的,對他咬牙切齒地沉聲問道:「好你個高策!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啊,你之前不是在朝堂上振振有詞地保證說,你能夠護你大哥周全嗎?」
高策避開了父皇那雙厲害的鷹眼,囁嚅著說:「這、這……」
「哼!」高淵狐疑地盯著他,目光像兩把劍光。
「兒臣有罪,」高策忽然伏在地上,把頭埋在雙臂里,「兒臣沒能護好皇兄周全,的確有罪,還請父皇責罰!」
「哎哎……」孫皇后護犢心切,連忙又護住二皇子,「陛下別急,等事情徹查清楚,再作處罰也不遲……」
高淵狠狠地瞪了高策一眼,將袖袍一甩,扭過頭去。
御醫將大皇子高煒包紮停當後,高煒又慢慢昏睡過去。皇帝高淵命人退下,僅留孫皇后及兩名宮女在此守候,然後又叫大太監田鵬傳聖旨,各朝臣明日早朝。
翌日一早,北旗群臣上朝,匯聚大殿,他們都得知了大皇子高煒出事的驚天消息,於是群情激動,站立不安,彼此相望,神情凝重……
皇帝高淵來到殿上,用他那雙犀利的鷹眼環顧四周,朝堂之下的氣氛頓時緊張,眾官大氣不敢出。少頃,高淵才用他渾厚的聲音稱:「皇兒高煒經御醫救治有方,暫無大礙,正在休養,眾愛卿稍安……」群臣一聽,這才稍稍緩過一口氣。
太尉樊烮站出來奏道:「啟奏陛下,悒國出爾反爾,拿我北旗戲耍,還敢傷我皇子,莫非和親之事從頭到尾都是陰謀?若是這樣,豈不欺人太甚,我北旗一定要報仇雪恨!」
衛將軍莫日爾也跟著說:「啟奏陛下,我願率領大軍進攻洛城,再長驅直入,踏平它京都!」
有幾個大臣附和道:「對,踏平悒國京都!」
高淵的鷹眼掃視朝堂,目光終於落在永平王高俊身上,這時,高俊才站出來說:「陛下,當務之急,應是徹查此事,把這件事情的來龍去脈徹底搞個明白,不過,依微臣的經驗來看,此事必有蹊蹺!」
也有大臣附和道:「永平王說得頗有道理,悒國若是在和親之事上搞陰謀,未免小題大做,不像是悒國現在的作派。」
這時,二皇子高策站了起來,雙手環抱奏道:「父皇,悒國的傲慢之心,以及它對我北旗邊塞的蠶食策略,由來已久。這次又出現如此嚴重事件,若我北旗不拿出一些強硬姿態,悒國定會以為我們軟弱,以後肯定還會得寸進尺,若是那樣,我北旗的威嚴和氣勢,漸漸就會隨著國運一同式微……」
見高淵沉默不語,高策又繼續說:「從策略上講,我北旗一貫號稱北域雄鷹,若對此奇恥大辱充耳不聞,那以後在其他國家面前,也會失去氣勢,讓人小覷。所以,我以為出兵為上策,即先聲奪人,再觀後效……」
「萬萬不可,」永平王高俊說:「孫子云,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戰也!我以為,此事還是先等悒國作出回應、再定對策為上……」
又有大臣站出來反對,朝堂上真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爭論之聲不絕於耳,誰也說服不了誰……
其實,皇帝高淵冷靜下來,也覺得此事如同永平王高俊說的那樣,有些蹊蹺,悒國的傲慢是以前悒文帝時代的事,現在的新皇葉真,奉行的是懷柔政策,應該不會明目張胆地出此「謀殺」下策。
因此,如果這件事背後真有古怪,而又貿然下定論,豈不中了奸計?故他想在朝堂上多聽聽各方意見、多看看各人反應,再作決斷;再說皇兒高煒現在性命無憂,他受傷時手握箭鏃的那個動作也提醒了他,他是該好好琢磨琢磨了。
「還有哪位愛卿說說看法啊?」高淵慢慢掃視著朝堂,「皇兒高煒手握箭鏃不放的那個動作,是什麼意思啊?」
就像一聲驚雷炸響,周圍一下安靜下來,無人應答。
高策前額冒出的細汗珠,更是密密匝匝,但他又不敢用袖袍去擦,只能穩住不動,等它慢慢陰乾,因為他的一舉一動,說不定都會有人注意!
想到這裡,他就抬起頭悄悄去瞟父皇,卻正與父皇那雙鷹眼碰個正著,原來父皇也正在悄悄瞟他,這對父子目光一撞,竟像天上響起一聲霹靂,震得高策的頭嗡嗡響,讓他似乎站立不穩了。
好在,父親的鷹眼一掃而過,已經掉開眼睛去看其他大臣了,高策這才稍稍穩下心來。
待到散朝時,高策額頭上的細汗珠已經陰乾,他可以不必用袖袍去擦了,於是他深一腳淺一腳地回到自己寢宮,對侍女吩咐道:「快去,給我打盆水,再拿一張帕子來,我要洗洗臉。」
侍女端來盆水,用帕子替他輕輕揩擦額頭,小聲說:「殿下別動,這兒有些污漬。」
少傾,高策照照鏡子,他額頭又白皙光亮,像個謙謙君子了。
……
回頭再說悒國這邊,大將軍諸葛丹派出的邊關軍士快馬飛報朝廷,葉真聞訊驚駭異常,他怎麼也想不明白,李訣這廝為何會去射殺北旗大皇子?
他又詳細問了傳信軍士,要他將事件的細末一一稟報,待到確認後,他覺得此事非同小可,太后早晚都會知道,不如主動去報,於是立即跌跌撞撞去了太后那裡……
到了千壽宮,葉真又在殿外磨蹭半天,最後咬咬牙,硬著頭皮進去,把這件事告訴了太后。太后假裝不知此事,一聽,便做出驚訝狀,道:「這……這……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李訣如此癲狂,」葉真睜圓眼睛,惶惑不解地說,「兒皇葉真也有失查之責,還請母后責罰!」
太后沉吟片刻,對李公公說:「快傳幾位重臣,速來面議,快!」
「是。」李公公領命而去。
少頃,吳相國等幾位重臣來了,太后叫葉真把這件事給他們講了,眾臣一聽,大驚失色,面面相覷,尤其是聽說李訣開弓射殺北旗皇子,更是如墜五里雲霧中。
「太后、陛下,」吳相國建議道,「老臣以為,此事非同小可,宜先給北旗方向飛鴿傳書,以表歉意,並表明立場,此事件我悒國一定徹查,絕不姑息,請他們稍安勿躁……」
眾大臣附議,太后和葉真想想,也暫時沒有更好的辦法,便同意先給北旗方向飛鴿傳書,穩住北旗,然後再展開徹查,等候結果……
緊接著,太后又道:「再給邊關大將軍諸葛丹一封飛鴿傳書,著令調配西側兵馬鞏固邊塞城池,並速速將案犯李訣押解回京;命喬國師等人護衛明浩公主一行,一同速返京城。」
這時吳相國問了一句:「對了,老臣聽說,這個……箭道高手李訣是被國師喬與書親手所擒?」
「嗯,」葉真微微點頭,「據邊關報,的確如此!」
吳相國偷偷瞥了一眼太后,喃喃自語道:「以前我的確低看此人了,他確實有些不同凡響……」
太后微微頷首,沒有吭聲。
皇帝葉真也沒有出聲,眼睛卻在滴溜溜轉,心裡暗想:李訣之前提醒他要對喬國師小心提防,這廝難道是在撒煙幕彈?真是可惡!
……
這日,案犯李訣被塞進一輛碩大結實的囚籠里,由於他武功極強,為了防止路途生變,還在囚籠外面捆上粗大的鐵鎖鏈,一切準備停當,和親隊伍這才啟程返回。
其實,這鐵鎖鏈已是多餘,李訣現在已成一顆「棄子」,兄弟李快也會受到牽連,完全沒有一點外援的可能,而且他心裡已是死灰一片,連逃跑的一絲欲望也完全泯滅。
他披頭散髮坐在囚車上,頭在囚籠圓孔外面,剛毅的臉上撲滿塵土,透出滄桑;此刻他望著遠處灰濛濛的天空,那裡飛翔著一隻黑鷹,不由暗想,看來,我這隻「黑鷹」是永遠回不去故鄉了……他眼神里充滿了絕望和迷茫。
囚車兩邊是兩排手持刀劍、全副武裝的衛隊,以及曾受蒙蔽的宮中侍衛殘餘,後面跟著輜重車輛,長長的隊伍轉彎時,從空中俯瞰,就像看到一個巨大的問號。
相形之下,葉子萌和喬與書等人倒是精神抖擻,葉子萌對身邊的喬與書說:「萬萬沒想到,結果竟會是這樣,多麼奇怪的事啊!」
喬與書回頭朝那囚車上的李訣看了一眼,不解地說:「他既是皇帝葉真身邊的鷹爪心腹,為何反倒壞他大事?看來他真是北旗那邊的人了……」
葉子萌點點頭,說:「若是這樣,那他隱藏得太深,這麼多年都沒被人發現。」
「所以,」喬與書說,「此事並沒想像的那樣簡單,宮中的很多事,都不像我們眼睛看到的那樣,很多事情只是表象,大家以後說話行事,也需多長個心眼!」
「這件事多虧了喬公子,」靜香說,「若不是他抓住了李訣,而讓他逃脫,那很多事就更弄不清楚了,現在好,他本人就是最有力的人證。」
「是啊,」子尋風點頭道,「我真誠地說一句,靜香妹妹說得在理。」
靜香瞥了他一眼,一時弄不清他是真話,還是在開玩笑。
……
和親使團的車隊返回悒國京都,京都街頭早已擠滿了得知此驚天消息、並前來觀看熱鬧的黎民百姓,因為都聽說這囚車上的御前帶刀侍衛,竟然射殺了北旗的大皇子,那麼,這就意味著兩國可能又要打仗了,故對這個人十分痛恨。
有個賣菜的大伯還說:「若北旗與我悒國開戰,就拿這人的頭顱祭旗!……」說完還朝他扔去一把爛菜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