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帶網絡的小單機
說到遊戲,郭翔來了興致。
看來通過遊戲做課題研究只是一方面,這貨肯定還是個愛玩遊戲的人。
他問姜安,公司要不要也運營一款MUD,現在這種模式在大學裡玩的人很多。他有一定的儲備,搞起來很容易。
或者直接去找燕京大學的俠客行MUD合作也可以,這樣還有群眾基礎。
什麼是MUD,姜老師現在用最白的話給大家解釋一下。
MUD,發音「罵的」,其實就是用文字玩的網路遊戲。遊戲界面上完全沒有圖,全部都是文字。比如信息提示行里寫了臨安城,那這裡就是臨安城。
玩家想往東走,就在命令行里輸入go east(向東移動)。遊戲界面的信息提示行就會反饋你向東行進。這時,玩家的人物就在東邊了。
玩家倒霉,遇到敵人,就打個kill誰誰誰。誰誰誰是敵人的名字,然後就是比數值,你的數值大,你就贏,換成敵人倒霉。
MUD的基本形式就是這樣,全都是用輸入指令來完成遊戲操作。至於遊戲的畫面,戰鬥場景等等,只能是玩家自己腦補。
MUD最早出現在1978年,所以大家要理解,那個時候的硬體性能,能搞出這些就已經很厲害了。大概是1996年,這種玩法傳到國內,當時在大學裡風靡一時。就是到了2001年,玩的人依然很多。
姜老師當年在網吧就常看見刷這個的。
他們大多是開兩個窗口,一個是遊戲,另一個是文本文件。文件里主要是記錄仇人的名字,還有自己常用的攻擊數值,也就是要打掉敵人多少血,這個數取決於玩家人物的攻擊力上限。
看到敵人後,估計一下對方的實力,然後Ctrl+C了文本裡面的攻擊數值,再Ctrl+V到遊戲命令提示行。這時在網吧里大罵一聲,「擦!看我不拍死你。」
罵聲與回車鍵一起落下,隨後發出攻擊指令。這一套連貫動作一般要在1-3秒之內完成,不然敵人可能就跑了。
而且必須要罵,心中暗罵也行,不然沒氣勢,也就不叫「罵的」了。
PK結果出來了,對方被拍死。玩家美滋滋,坐在網吧里拿著冰紅茶,叼著小煙兒一頓嘚瑟,「對方什麼狗屁大俠,爺的閃電五連鞭分分鐘要他小命。」
沒打死,就麻利地把對方名字記下來,寫在文本里,這是仇人,以後不能善罷甘休。
如果是實力相差太大,更要記下來,以後見了繞著走。
你把全部攻擊力都拍到對方身上,結果信息欄顯示,某某大俠感覺好像被蚊子叮了一口,隨後向你投來蔑視的目光。
這個時候,馬上輸入指令go呀,go到哪都行,反正不能讓他拍回來,不然你就掛了。有些版本掛了不但要虛弱好長一段時間,還要掉落裝備和金錢,損失不小呢。
姜安印象中,一直到後來《傳奇》在網吧中普及,大家都換成咔咔砍人了,啪啪地拍人才在網吧里消失。
97年,國內做得最大的好像就是燕大的俠客行,很多武俠小說的設定在裡面都有體現,所以玩的人很多。
不過姜安是絕對不會去找他們合作的,因為這個項目的創始人據說就是方肘子,對,就是那個貨。
還他媽的合作?先找個機會幹殘了他再說,省得以後出來噁心人。
「MUD咱們不做,用戶體驗太差,關鍵是這個遊戲的收費模式不好。」
月費?道具?在那個年代,想讓玩家付費,想屁吃呢。玩家分分鐘讓姜安知道什麼叫會過日子。
「不做呀,不做你前面說那麼多幹嗎,水我。」郭翔替大家吐了一個大槽。
姜安不理他,繼續說:「我們先做一個帶網絡功能的小單機練練手。」
「我有個想法,和你說一下,你在技術上先準備,尤其是網絡這部分。」
這行動力,方案已經成竹在胸。
接著,姜安就嘚吧嘚,嘚吧嘚地把自己早就有的想法和郭翔大致講了。
郭翔聽一段,思考一下,然後給個反饋。
「這個能做。」
「這個好!」
「我擦,這也行,有意思。」
「簡單,容易得很。」
「這個有難度,不過我喜歡。」
二人一番溝通下來,感覺這個小遊戲已經穩了,技術上完全沒問題。
博士就是牛,好像給什麼都能拎起來。
「老郭,計算機這個領域內,有你不會的技術嗎?」姜安心想,總要知道老郭的天花板在哪才行。
「修電腦我就不會,真不會。」
「這麼簡單的事你不會,那你完蛋了。女朋友一般都是派修電腦的任務,可沒有寫代碼的活兒。」
「你會嗎?那你教教我。」
「一拍機箱二重啟,實在不行換內存。管用,回頭你試試。」
也不知道姜安從哪弄來的不靠譜手段。
此時,京城的無數塊硬碟正在機箱內瑟瑟發抖,感覺自己的好日子快要到頭了。
……
姜安要做的遊戲來源於前世一款非常有名的免費小遊戲——《BJ浮生記》。
遊戲裡,玩家扮演一個從外地來京城闖蕩的青年。
一開始身上只有2000元,並且還悲催地欠了村長5500的債務,債務的利息每天高達10%。
如果不能及時還帳,村長就會叫京城的老鄉來扁玩家。這真的是村長嗎?
所以,玩家就需要在京城各地黑市倒賣物資發家致富,不僅要還掉債務,而且要榮登京城富人榜。怎麼樣,是不是很有期待感?
遊戲裡有限制,只能在京城呆40天,每天走一個黑市算過了一天。
一開始,玩家租的房子只能放100個東西,100張光碟是它,100台汽車也是它。
在倒賣物資的過程里,玩家還需要和流氓、小偷、貪官、騙子,以及帶紅袖箍的大媽等等各色人物鬥智鬥勇。
倒賣的物資更是奇葩,從劣質化妝品,盜版VCD一直到走私汽車,反正沒有幾件正經東西,卻都是大家喜聞樂見的玩意。
這個小遊戲原本是2001出來的,當時風靡京城,後來據不完全統計全國用戶規模達到幾千萬。只是可惜幾年後,因為遊戲諷刺的味道過於濃烈,被封禁了。當然這就是一種態度,遊戲開發者屁事沒有。
在這裡,向開發者致敬。特別提一下,開發者就是一位北郵畢業的博士,很牛的一個人。
姜安要拿這款遊戲下手,當然有他的理由。
技術簡單,不用在美術問題上操心。如果僅是遊戲界面,大家可以把他想像成一款按鈕比較多的軟體。
遊戲有很強的代入感,尤其是對京城用戶,這樣便於早期用戶積累,快速聚集流量。外來京城打工的漂們,有幾個不悲催的。
還有一點,這個遊戲有賺錢的機會,姜安打算試試。
至於說做了以後會不會有風險?會有,肯定會有!
但是姜安有對策,他一開始就沒打算以公司的身份做。而且還是那句話,不能因為擔心風險就不做事了,把風險控制住就好。
郭翔聽了姜安的想法後,發現自己的前途一片光明,只是不知為什麼,總是感覺對《京城浮生記》有種莫名的依戀。
看來通過遊戲做課題研究只是一方面,這貨肯定還是個愛玩遊戲的人。
他問姜安,公司要不要也運營一款MUD,現在這種模式在大學裡玩的人很多。他有一定的儲備,搞起來很容易。
或者直接去找燕京大學的俠客行MUD合作也可以,這樣還有群眾基礎。
什麼是MUD,姜老師現在用最白的話給大家解釋一下。
MUD,發音「罵的」,其實就是用文字玩的網路遊戲。遊戲界面上完全沒有圖,全部都是文字。比如信息提示行里寫了臨安城,那這裡就是臨安城。
玩家想往東走,就在命令行里輸入go east(向東移動)。遊戲界面的信息提示行就會反饋你向東行進。這時,玩家的人物就在東邊了。
玩家倒霉,遇到敵人,就打個kill誰誰誰。誰誰誰是敵人的名字,然後就是比數值,你的數值大,你就贏,換成敵人倒霉。
MUD的基本形式就是這樣,全都是用輸入指令來完成遊戲操作。至於遊戲的畫面,戰鬥場景等等,只能是玩家自己腦補。
MUD最早出現在1978年,所以大家要理解,那個時候的硬體性能,能搞出這些就已經很厲害了。大概是1996年,這種玩法傳到國內,當時在大學裡風靡一時。就是到了2001年,玩的人依然很多。
姜老師當年在網吧就常看見刷這個的。
他們大多是開兩個窗口,一個是遊戲,另一個是文本文件。文件里主要是記錄仇人的名字,還有自己常用的攻擊數值,也就是要打掉敵人多少血,這個數取決於玩家人物的攻擊力上限。
看到敵人後,估計一下對方的實力,然後Ctrl+C了文本裡面的攻擊數值,再Ctrl+V到遊戲命令提示行。這時在網吧里大罵一聲,「擦!看我不拍死你。」
罵聲與回車鍵一起落下,隨後發出攻擊指令。這一套連貫動作一般要在1-3秒之內完成,不然敵人可能就跑了。
而且必須要罵,心中暗罵也行,不然沒氣勢,也就不叫「罵的」了。
PK結果出來了,對方被拍死。玩家美滋滋,坐在網吧里拿著冰紅茶,叼著小煙兒一頓嘚瑟,「對方什麼狗屁大俠,爺的閃電五連鞭分分鐘要他小命。」
沒打死,就麻利地把對方名字記下來,寫在文本里,這是仇人,以後不能善罷甘休。
如果是實力相差太大,更要記下來,以後見了繞著走。
你把全部攻擊力都拍到對方身上,結果信息欄顯示,某某大俠感覺好像被蚊子叮了一口,隨後向你投來蔑視的目光。
這個時候,馬上輸入指令go呀,go到哪都行,反正不能讓他拍回來,不然你就掛了。有些版本掛了不但要虛弱好長一段時間,還要掉落裝備和金錢,損失不小呢。
姜安印象中,一直到後來《傳奇》在網吧中普及,大家都換成咔咔砍人了,啪啪地拍人才在網吧里消失。
97年,國內做得最大的好像就是燕大的俠客行,很多武俠小說的設定在裡面都有體現,所以玩的人很多。
不過姜安是絕對不會去找他們合作的,因為這個項目的創始人據說就是方肘子,對,就是那個貨。
還他媽的合作?先找個機會幹殘了他再說,省得以後出來噁心人。
「MUD咱們不做,用戶體驗太差,關鍵是這個遊戲的收費模式不好。」
月費?道具?在那個年代,想讓玩家付費,想屁吃呢。玩家分分鐘讓姜安知道什麼叫會過日子。
「不做呀,不做你前面說那麼多幹嗎,水我。」郭翔替大家吐了一個大槽。
姜安不理他,繼續說:「我們先做一個帶網絡功能的小單機練練手。」
「我有個想法,和你說一下,你在技術上先準備,尤其是網絡這部分。」
這行動力,方案已經成竹在胸。
接著,姜安就嘚吧嘚,嘚吧嘚地把自己早就有的想法和郭翔大致講了。
郭翔聽一段,思考一下,然後給個反饋。
「這個能做。」
「這個好!」
「我擦,這也行,有意思。」
「簡單,容易得很。」
「這個有難度,不過我喜歡。」
二人一番溝通下來,感覺這個小遊戲已經穩了,技術上完全沒問題。
博士就是牛,好像給什麼都能拎起來。
「老郭,計算機這個領域內,有你不會的技術嗎?」姜安心想,總要知道老郭的天花板在哪才行。
「修電腦我就不會,真不會。」
「這麼簡單的事你不會,那你完蛋了。女朋友一般都是派修電腦的任務,可沒有寫代碼的活兒。」
「你會嗎?那你教教我。」
「一拍機箱二重啟,實在不行換內存。管用,回頭你試試。」
也不知道姜安從哪弄來的不靠譜手段。
此時,京城的無數塊硬碟正在機箱內瑟瑟發抖,感覺自己的好日子快要到頭了。
……
姜安要做的遊戲來源於前世一款非常有名的免費小遊戲——《BJ浮生記》。
遊戲裡,玩家扮演一個從外地來京城闖蕩的青年。
一開始身上只有2000元,並且還悲催地欠了村長5500的債務,債務的利息每天高達10%。
如果不能及時還帳,村長就會叫京城的老鄉來扁玩家。這真的是村長嗎?
所以,玩家就需要在京城各地黑市倒賣物資發家致富,不僅要還掉債務,而且要榮登京城富人榜。怎麼樣,是不是很有期待感?
遊戲裡有限制,只能在京城呆40天,每天走一個黑市算過了一天。
一開始,玩家租的房子只能放100個東西,100張光碟是它,100台汽車也是它。
在倒賣物資的過程里,玩家還需要和流氓、小偷、貪官、騙子,以及帶紅袖箍的大媽等等各色人物鬥智鬥勇。
倒賣的物資更是奇葩,從劣質化妝品,盜版VCD一直到走私汽車,反正沒有幾件正經東西,卻都是大家喜聞樂見的玩意。
這個小遊戲原本是2001出來的,當時風靡京城,後來據不完全統計全國用戶規模達到幾千萬。只是可惜幾年後,因為遊戲諷刺的味道過於濃烈,被封禁了。當然這就是一種態度,遊戲開發者屁事沒有。
在這裡,向開發者致敬。特別提一下,開發者就是一位北郵畢業的博士,很牛的一個人。
姜安要拿這款遊戲下手,當然有他的理由。
技術簡單,不用在美術問題上操心。如果僅是遊戲界面,大家可以把他想像成一款按鈕比較多的軟體。
遊戲有很強的代入感,尤其是對京城用戶,這樣便於早期用戶積累,快速聚集流量。外來京城打工的漂們,有幾個不悲催的。
還有一點,這個遊戲有賺錢的機會,姜安打算試試。
至於說做了以後會不會有風險?會有,肯定會有!
但是姜安有對策,他一開始就沒打算以公司的身份做。而且還是那句話,不能因為擔心風險就不做事了,把風險控制住就好。
郭翔聽了姜安的想法後,發現自己的前途一片光明,只是不知為什麼,總是感覺對《京城浮生記》有種莫名的依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