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芽糖
嘉靖三十一年臘月廿三
揚州府江都縣
(一)
陳十六咽下麥芽糖時,齒縫間碾碎了一粒砂。
這帶著鐵鏽味的甜膩卡在喉頭,像極了三年前插進阿爹肋下的倭刀。他蜷在戶房楠木圈椅里,盯著案頭跳動的燭火,舅舅陳鐵山臨行前的囑咐還在耳畔嗡嗡作響:「戌時三刻前數清鹽引存根,給你轉正。「
窗外風雪撕扯著檐角銅鈴,陳十六突然打了個寒顫。他蘸著唾沫翻開《兩淮鹽課稽核冊》,墨字在燭光里扭曲成浪頭紋——正是倭寇旗上吞噬他全家的惡浪。指尖撫過「叄仟柒佰伍拾兩「的硃批,官印突然滲出粘稠血珠,順著紙頁蜿蜒成蛇形。
「吱呀——「
庫門開闔的聲響驚得他跳起,後腰撞上鐵皮帳箱。陳鐵山鐵塔般的身影立在風雪中,右耳殘缺處結著冰碴,腰間七枚銅錢隨步伐叮噹作響。
「倭種就是倭種,對血腥味倒靈敏。「舅舅將佩刀拍在案上,刀鞘沾著灶房蔥末,「看見硃砂匣了?「
陳十六指向東北角的描金漆盒。那匣子昨夜就擺在此處,鎖孔插著半截斷簪,簪頭梅花纏枝紋讓他莫名心悸。陳鐵山鐵尺一挑,匣中赫然躺著半塊玉佩——三重疊三角紋路在燭火下泛著鬼綠。
「這是......「陳十六的胎記突然灼痛。
「你娘的遺物。「陳鐵山獨眼閃過異光,「當年倭寇屠村,她攥著這玉佩咽氣。「
(二)
子時的梆子聲撕裂雪幕。
陳十六蜷在圈椅里昏睡,玉佩貼著胸口發燙。夢裡他又看見十二歲那夜的鹽田:倭寇浪人頸間玉佩晃動,長刀劈開阿娘脖頸時,血珠濺在雪白的鹽堆上,像灶王爺嘴角的麥芽糖渣。
「砰!「
庫門轟然洞開,知縣趙德昌的皂靴碾碎滿地冰凌。陳十六驚覺懷中玉佩不翼而飛,案頭硃砂匣大敞著,那半塊玉佩正攥在庫吏老吳屍首手中——這昨夜剛咽氣的老頭此刻端坐梁下,蛀空的牙床爬滿鹽晶。
「倭寇細作陳十六,盜印篡改鹽課,斬立決!「
海捕文書拍在臉上時,陳十六嗅到趙德昌袖口的官鹽味。文書墨跡未乾的「十六「遇血化開,露出底下「陳十九「的淡痕——正是舅舅親子的大名。他猛然回頭,陳鐵山正將皂隸牌塞進知縣掌心,刀鞘蔥末混著老吳屍身的鹽霜。
「為什麼?「陳十六喉間泛起糖渣的腥甜。
「你爹臨死求我滅口。「陳鐵山鐵尺抵住他咽喉,「倭寇的血,髒。「
(三)
腐屍是在此刻暴起的。
老吳掛著鹽晶的手指突然插入趙德昌髮髻,沾滿墨漬的指甲摳出團帶血的油紙。陳十六趁機滾向樑柱,後背撞翻嘉靖二十年的黃冊架——漫天紙頁紛飛,每本鹽引存根的數字都在蠕動,蝌蚪狀的倭文從墨跡下鑽出。
「攔住那倭種!「趙德昌的玳瑁甲套甩出三丈遠。
陳十六撞開氣窗的瞬間,風雪灌進喉管。他躍上鹽倉屋脊,胎記被月光照得赤紅如血。追兵火把在巷陌織成羅網,忽見陳鐵山立在縣衙鼓樓,鐵尺映著雪光劈下。
劇痛自肩頭炸開時,陳十六嗅到鐵鏽味——與三年前阿爹咽氣時的味道別無二致。他墜向鹽垛的剎那,懷中玉佩突然發燙,老吳屍身的呢喃在耳畔炸響:
「嘉靖二十九年...七船官鹽...換倭炮...「
(四)
卯時的梆子響了四聲。
陳十六在運河浮屍堆里睜開眼,左眼瞼的胎記滲著血。懷中的半塊玉佩與某具浮屍頸間的綠光遙相呼應——那是個浪人裝扮的屍首,另半塊玉佩刻著島津氏家紋。
鹽垛後的漕船升起繡「嚴「字的燈籠,陳鐵山的聲音混在櫓聲里:「倭炮今夜子時入港,讓趙德昌備好七船官鹽......「
陳十六咬破下唇,血珠滾過胎記。他終於看清玉佩的紋路:三重疊三角,正是倭寇黑船的帆索圖騰。遠處的江都縣城隍廟突然火光沖天,有人將半截梅花斷簪投入火堆,青煙在風雪中凝成個「官「字。
揚州府江都縣
(一)
陳十六咽下麥芽糖時,齒縫間碾碎了一粒砂。
這帶著鐵鏽味的甜膩卡在喉頭,像極了三年前插進阿爹肋下的倭刀。他蜷在戶房楠木圈椅里,盯著案頭跳動的燭火,舅舅陳鐵山臨行前的囑咐還在耳畔嗡嗡作響:「戌時三刻前數清鹽引存根,給你轉正。「
窗外風雪撕扯著檐角銅鈴,陳十六突然打了個寒顫。他蘸著唾沫翻開《兩淮鹽課稽核冊》,墨字在燭光里扭曲成浪頭紋——正是倭寇旗上吞噬他全家的惡浪。指尖撫過「叄仟柒佰伍拾兩「的硃批,官印突然滲出粘稠血珠,順著紙頁蜿蜒成蛇形。
「吱呀——「
庫門開闔的聲響驚得他跳起,後腰撞上鐵皮帳箱。陳鐵山鐵塔般的身影立在風雪中,右耳殘缺處結著冰碴,腰間七枚銅錢隨步伐叮噹作響。
「倭種就是倭種,對血腥味倒靈敏。「舅舅將佩刀拍在案上,刀鞘沾著灶房蔥末,「看見硃砂匣了?「
陳十六指向東北角的描金漆盒。那匣子昨夜就擺在此處,鎖孔插著半截斷簪,簪頭梅花纏枝紋讓他莫名心悸。陳鐵山鐵尺一挑,匣中赫然躺著半塊玉佩——三重疊三角紋路在燭火下泛著鬼綠。
「這是......「陳十六的胎記突然灼痛。
「你娘的遺物。「陳鐵山獨眼閃過異光,「當年倭寇屠村,她攥著這玉佩咽氣。「
(二)
子時的梆子聲撕裂雪幕。
陳十六蜷在圈椅里昏睡,玉佩貼著胸口發燙。夢裡他又看見十二歲那夜的鹽田:倭寇浪人頸間玉佩晃動,長刀劈開阿娘脖頸時,血珠濺在雪白的鹽堆上,像灶王爺嘴角的麥芽糖渣。
「砰!「
庫門轟然洞開,知縣趙德昌的皂靴碾碎滿地冰凌。陳十六驚覺懷中玉佩不翼而飛,案頭硃砂匣大敞著,那半塊玉佩正攥在庫吏老吳屍首手中——這昨夜剛咽氣的老頭此刻端坐梁下,蛀空的牙床爬滿鹽晶。
「倭寇細作陳十六,盜印篡改鹽課,斬立決!「
海捕文書拍在臉上時,陳十六嗅到趙德昌袖口的官鹽味。文書墨跡未乾的「十六「遇血化開,露出底下「陳十九「的淡痕——正是舅舅親子的大名。他猛然回頭,陳鐵山正將皂隸牌塞進知縣掌心,刀鞘蔥末混著老吳屍身的鹽霜。
「為什麼?「陳十六喉間泛起糖渣的腥甜。
「你爹臨死求我滅口。「陳鐵山鐵尺抵住他咽喉,「倭寇的血,髒。「
(三)
腐屍是在此刻暴起的。
老吳掛著鹽晶的手指突然插入趙德昌髮髻,沾滿墨漬的指甲摳出團帶血的油紙。陳十六趁機滾向樑柱,後背撞翻嘉靖二十年的黃冊架——漫天紙頁紛飛,每本鹽引存根的數字都在蠕動,蝌蚪狀的倭文從墨跡下鑽出。
「攔住那倭種!「趙德昌的玳瑁甲套甩出三丈遠。
陳十六撞開氣窗的瞬間,風雪灌進喉管。他躍上鹽倉屋脊,胎記被月光照得赤紅如血。追兵火把在巷陌織成羅網,忽見陳鐵山立在縣衙鼓樓,鐵尺映著雪光劈下。
劇痛自肩頭炸開時,陳十六嗅到鐵鏽味——與三年前阿爹咽氣時的味道別無二致。他墜向鹽垛的剎那,懷中玉佩突然發燙,老吳屍身的呢喃在耳畔炸響:
「嘉靖二十九年...七船官鹽...換倭炮...「
(四)
卯時的梆子響了四聲。
陳十六在運河浮屍堆里睜開眼,左眼瞼的胎記滲著血。懷中的半塊玉佩與某具浮屍頸間的綠光遙相呼應——那是個浪人裝扮的屍首,另半塊玉佩刻著島津氏家紋。
鹽垛後的漕船升起繡「嚴「字的燈籠,陳鐵山的聲音混在櫓聲里:「倭炮今夜子時入港,讓趙德昌備好七船官鹽......「
陳十六咬破下唇,血珠滾過胎記。他終於看清玉佩的紋路:三重疊三角,正是倭寇黑船的帆索圖騰。遠處的江都縣城隍廟突然火光沖天,有人將半截梅花斷簪投入火堆,青煙在風雪中凝成個「官「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