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六韜-文韜-舉賢》-學習談話藝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文王問太公說:「君主致力於舉用賢能。卻收不到推舉賢能的實效,社會反而越來越動盪,以致讓國家陷於危亡,這是什麼原因呢?」(致力於舉用賢能,卻收不到實際的效果,社會反而朝著更壞的方向發展)

  太公答道:「這是因為選拔出賢能而不加以任用,徒有舉賢的虛名,而沒有用賢的實質。

  文王問道:「那導致這種過失的原因在哪裡呢?」

  公答說:「導致這一過失的原因在於君主喜歡任用那些被世俗稱讚的所謂的賢能,並沒有得到真正的賢人。」

  (以上兩問兩答,是不是可以變為一問一答呢。但是兩答側重點又有不同,第一答側重獨有舉賢的虛名,沒有任用的實質。第二答側重並沒有得到真正的賢人)

  文王問道:「為什麼這樣說呢?」

  太公說:「君主以世俗所稱讚的人為賢能,以世俗所詆毀的人為不正派的人,那麼黨羽多的人就會被推舉任用,黨羽少的人就會被貶斥。像這樣下去,奸邪小人就會結黨營私埋沒真正賢能的人,忠臣無罪而被置於死地,奸臣憑藉虛名加官進爵,所以社會越來越動盪,國家也就無法避免危亡了。」(社會上各種能言善辯的人,事實上能言善辯不一定就是人才,誇誇其談者大有人在。黨同伐異、互相標榜的也大有人在)

  文王問道:「應該怎樣推舉賢能呢?」

  太公答道:「把將相的職分分開,根據各級官吏應具備的條件選拔賢能,根據官吏的職責考核其工作實績。選拔各類人才。考查其能力強弱,使其德才與官位相稱、官位同德才相稱。這樣就掌握了舉賢的原則和方法了。」(這裡有兩個關鍵點,其一就是考核其工作實際的業績,選拔以業績為導向的能臣幹吏,這會不會同樣選到以欺詐手段獲取業績的官員呢?第二點,要求德才與官位相稱,既要有才,也要有德。很多時候人才的任用側重與才。)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