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三十章 一錘定音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只是把產品趕氨後再重蒸一下,從理論推導是不會有質量問題的,如果說出現變色速度更快,只有一種可能,就是在生產操作細節上出現了不同。同一批操作工,在邵廠長與潘金富組長緊盯著的前提下出來的產品易變色,並且總共只蒸了兩批料,不存在操作工疲勞過度後出現誤操作的可能。

  「這個有些不可思議,就一個簡單的蒸餾,你在指揮的三批料變色不快,潘金富在指揮的二批料變色很快。」坐上轎車後,劉廠長立即向王近之說起了這事。

  「蘇老師不在省城高校的嗎,他怎麼說?」劉廠長到省城開會,又碰到這麼重大的質量上的事,不可能不去走訪蘇老師的,所以,王近之立馬先向劉廠長打聽。

  「蘇老師的意見是多蒸一次,產品變色會加快一次,建議我們以後生產得一次性蒸合格,不能反覆的蒸餾。

  我是搞安裝出身的,對化學不內行,不過,我感到奇怪,反應與前處理溫度這麼高對色澤影響不大,後面的產品是減壓蒸餾的,反而對產品變色影響很大,所以,對蘇老師的意見也有些半信半疑的,才叫人把你從藍州叫回來,你說,問題出在哪兒?」劉廠長把身子向王近之那邊傾了傾。

  「我只能說,由個人多年的工廠化經驗而言,肯定是某個操作出現問題了,而不是物料本身產生的,具體什麼問題得到廠向工人了解了情況後才能知道,現在,沒辦法給出答覆。」坐了一天的飛機,耳朵嗡嗡的響,王近之半閉著眼睛。

  「那麼,你認為有幾成的把握把這幾噸料做到變色速度不快於上次發貨的料?」廠長關心的永遠是經濟利益。

  目前什麼情況都不了解,兩眼一摸黑,這話讓人不好回答,可只要理論上沒問題,生產上就一定能在極短的時間內解決。王進水低頭沉思了一會兒說:「這事我打包票,小試兩天,生產操作兩天,分析一天,五天內給解決。」說完,閉上了眼睛,實在太累了,後面,劉廠長說的是什麼,一句話也沒聽清。

  王近之醒來時,發現已到達仙州,時間凌晨三點二十分,不知何時,身上披著劉廠長的衣服。

  「車上已經睡足了,直接奔廠里吧,我找夜班工人了解下情況,累了車間裡有值班室。」司機問起具體要把王近之送到那裡時,王近之很乾脆地回答。

  夜班當班的是班組長是鐵哥們徐海峰,見王近之問起,急忙地給倒了杯開水,介紹起吡咯蒸餾的情況。

  「根據蘇老師的意見,我們用不鏽鋼管往桶里通了些液氨,放了一天後變色了,過了幾天後,邵廠長告訴說,實驗室重蒸色澤沒問題,要求我們在生產上重蒸,奇了怪了,生產上一蒸當時色澤很好,大桶裝在倉庫里放了三天就變成了深黃色。但接出來的在玻璃瓶里的小樣變色不厲害,與上次的差不多,大家也搞不清楚原因。

  邵廠長說肯定是我們蒸餾過程中沖料了,要我們把另外的料也進行重蒸,並且他自個盯著一通霄,結果,第二批料又出現了與第一批料一樣的情況,真是見鬼了。

  我們的後山夜裡有光一閃一閃的,據說是鬼火。」介紹完產品蒸餾操作過程,徐海峰手指著廠旁的後山說。

  「見你個大頭鬼,小試也沒必要做了,明天看我的。」王近之一邊聽著徐海峰說話,一邊看了看車間的操作記錄,知道十有八九自個已找到問題的癥結了。

  「這麼快就解決了,給我說一說問題出在哪裡?我們現在是每天三次分析會,換成小釜在試,不知試了幾次了,都沒個結果。這不現在還在趕氨著呢。」徐海峰一指角落裡的500L小蒸餾釜。

  「那更好,不需要辦手續,這釜聽我的指令給蒸出來就行了。」王進水嗅了嗅反應釜里冒出的氣味,已沒有氨味,立即開始指揮操作人員開始幹活。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