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話 青梅
魏鑫按照約定,將白馬帶回了甄家府中,並再三責人好生照看餵養後,這事才算是安頓妥當。
秋風來,少陰生。
正是動身返程的好時節。
謝過了甄生托華平送來的一貫盤纏後,魏鑫倚在馬車上,看著老劉,說:
「老劉,當真決定不回清河了?」
老劉點了點頭,說:
「是,多虧甄生兄弟的幫助,才好不容易在此有了塊安身營生之所,安忍就此離去....」
「如此說來,此行就只有我和魏道二人返程了。」
魏鑫默然,看上去有些失落。
華平和老劉一路送他們到了桃蔭盡處。
「那麼,魏生就在此告辭了,接下來一段時日,我還會如約再返回一次,老劉,到時候再考慮去留也不遲。」
車夫揮起馬鞭,二人即刻向東南而去。
到了縣中,乃是先見了王雄,向其引薦了魏道。
「老魏,劉嚴那小子去哪裡了?」王雄瞅了瞅魏鑫身後,卻始終見不到老劉的人影。
「我看他有意將來留在桃園縣營生,所以此行沒帶上他。」
「這小子....哎!」
王雄嘆了口氣,卻也沒再多問什麼。
就在說話的功夫,魏鑫便瞅見了王雄胳膊上纏著的繃帶,問:
「雄哥,胳膊是怎麼了?莫不是又喝酒與人造次了?」
「小事而已,無非是替人當差的時候刮的皮外傷。」
「噢....」
魏鑫盯著王雄,他可不信這清河小縣能有什麼工傷能讓這位猛漢纏上繃帶,但見王雄似是有意隱瞞,自己也不好去過問什麼。
任何人都有將自己的私事隱蔽的權利。
不過魏鑫對王雄的情況著實是非常擔心。
只是觀其平日行跡便能猜測出個七八分來:這傢伙肯定是和人結了怨,並且現在還沒和解下來。
魏鑫將先前所剩的路費悉數給了他,又為其增添了些傷藥後,這才心下稍安,同魏道一同拜謁縣令去了。
「縣令大人不在這裡,你們過些時候再來吧!」
縣衙內值班的兵士給出了這個信息後,便將二人打發走了。
魏鑫全然不惱,反倒嘿嘿一笑,帶著魏道便直奔勾欄而去。
人影斑駁中,果然一眼就瞅見一個清瘦的身影孤坐在隨意的一處。
魏鑫替魏道付了錢,令其跟緊自己,在坐次中饒了三匝,這才坐到了張縣令身旁的位置上。
二人只是互相抬頭對視一眼,也不言語,只是等戲終之後,這才並肩出了勾欄。
「出去一趟,如何還變成個殘胞了,莫不是來要本官替你伸張法度?」
張世馨垂眼看著魏鑫,率先問。
「謬哉謬哉!以縣令大人的公清,相信不需我上表申訴,也會替我正義的!」
魏鑫咧嘴一笑,接著他的話便戲謔道。
隨後他正色一拱手,說:
「此人姓魏名道,請府君為其登記造冊,以充戶籍。」
聞言,魏道趕忙向縣令行了一禮,舉止儼然恭謹有加。
張世馨轉頭,好奇地上下打量著這位長相奇特的漢子:黃髯長須,毛髮曲卷,一雙碧眼炯炯有神。
沉默了一會,他點了點頭,問:「這位應當是你自桃園縣帶來的吧,長相全然不似我玄武族人。」
魏鑫瞅了魏道一眼,示意他出聲。
「回府君的話,小人正是桃園縣來的。」
張世馨嘴角微微一揚,問:「不然,我看你倒像是咱們清河縣的啊,剛從外面回來,辛苦了吧?」
「啊?小人.....」
魏道剛想反駁,魏鑫連忙偷偷踩了他一腳,魏道後知後覺,這才明白過來,說:
「回明府的話,不敢隱瞞,小人正是清河縣生人!」
「原來如此,我看也是。」
張世馨和魏鑫對視一眼,皆闔目大笑起來。
「二位且待我府上來,當令的青梅已經熟下來了。」
魏道的戶籍這才算完完整整的落實下來了。
且不提這位張縣令是如何邊就著青梅,邊在戶籍冊中替魏道潤色那些子虛烏有的來歷的,單單是遣了魏道在府中稍後,二人便攜手來了後院梅林中去。
縣令大笑,說:「西方的那個大國,我在書中對其略有了解,傳聞其先王曾和其帳下名臣在繼位前有過一段佳話,叫做「煮酒論英雄」。今日復又值梅熟佳節,我二人當仿習前人故事,且斟酒。」
下人自府中緩緩而來,將一壺青梅酒穩穩地端到了桃木桌上。
「巳,午月的梅子酸澀難食,如今到了酉,戌時節,梅子竟然不酸反甘,妙哉。」
魏鑫一連吃了三四顆青梅,心情自是舒暢無比。
當然,如今天下穩定,不比他國古時,自然也無甚多英雄,值得去爭論個是非一二。
不過當下國中那些名聲赫赫的大人物,自然是避不開兩個好事者的口舌了。
「子以謂,當今國中,有幾人堪稱柱國之臣,又是誰為奸佞小人?此間無外人,暢言便可。」
張世馨捏著一顆青梅,問。
「柱國之臣非你非我,奸佞小人又非你我不可。」
魏鑫打趣道。
「哼哼,好像也是。」
張世馨被魏鑫的回答嗆了一口,連忙又灌了半碗酒,又說:
「我以為,當今柱國之臣中,無有出於老將熙銘之右者,而奸佞小人,又俱在宮中府中。」
魏鑫默然,贊同道:「然也。」
「你覺得當今國中,算得上是安穩麼?」
魏鑫搖搖頭,誠懇地說:「此事委實不知,久居陋巷者,豈只天下事哉?」
「謬矣....」
張世馨從袖中抽出一疊公文,鋪在魏鑫面前說:
「我瀾江郡諸縣富庶,治安自是安穩,可如今臨近的河陽郡,最遠的新安郡叛亂不斷,前歲大戰已經致使國力疲敝,如今又連年用兵以鎮壓各地動亂,豈不聞兩郡郊際之地,垂髫稚子尚且歌曰:河陽不解甲,新安不解鞍,他日兵役絕,族人無一還。」
魏鑫喟嘆一聲,慚愧道:
「如今我已無心仕途,更久不曾聞國政、戰事矣,所求不過一時苟安。」
張世馨拍案,不覺怒道:
「魏生,你也是堂堂七尺大好男兒,偏安陋巷,豈是丈夫所為?」
「無奈之舉....」
魏鑫一時啞口無言,只是低頭給自己再斟了一壺茶。
「魏生,我平日與你相交,所見你才智,不過略顯於機斷,文采之中,卻終覺得,你更有其他才略不曾於人前施展,你與那些讀死書的書生,大有不同。」
「無德無才之輩罷了....」
魏鑫看著杯中自己的倒影,不知道該說些什麼了。
「有何無奈可言,丈夫生當立命,進則處朝中忠君輔國,退則於江湖間宣德布化,歌頌功德,是也不是?」
張世馨橫眉道。
魏鑫點點頭,說:「你志向不小,又頗為好學機敏,只要假以時日,想來今後定會在君王身側留以大用的。」
二人沉默了半晌,只是自顧自地斟酒獨飲。
「並非是我不拿你當朋友,只是很多的身不由己,本就是無可言說的。」
魏鑫喝了口茶,方才吃了不少青梅,現在口中已經開始反酸了。
張世馨端著碗酒,本欲一飲,然後又放了下去,如是再三,才說:「方才倒是我有些把想法強加與你的意思了,但你須知道,我的本意也是為你著想。」
魏鑫淡淡一笑,說:「那是自然,不過至於什麼功名,仕途,與我而言本就是虛浮之物,但到了時日,不取的話,想來也會自來。」
「既如此,看來我也無須再多過問了。」縣令笑呵呵地說。
「近些日子裡,縣中可有什麼動盪?」
「東面的伊川縣不太穩定,據我的眼線說,在我清河縣和其接壤的一些邊界上,甚至發生了幾起鬥毆事件。」談到公事,縣令也很快正經起來。
「我有個請求......」
魏鑫將一句自知說了也白說的話奉上:
「接下來的一個月里,我還得回北面桃園縣一趟,有些事情不得不在那裡處理,在這段時間裡,請.....」
「我知道,你是在擔心你的那些狐朋狗友們的安全吧,我對他們那些紛擾不關心,不過既然我還在這個位置上,是一定不會坐視清河縣出現任何惡性事件的。」縣令打斷魏鑫的話,說。
「有你這話在,我就對他們放心了。」
魏鑫長出一口氣,說:「你沒有什麼想問我的嗎?」
「哼,還能有什麼,感興趣的,你肯定隻字不提敷衍過去,不感興趣的,你倒是樂得全部抖出來。若不是身兼保境安民之責,此行我定是要隨你前去的。」
張世馨打個哈欠,擺擺手便向府中去了。
「我困了,來日再見,莫忘了早日回來,地痞們缺了你這顆智囊,恐怕會鬧出不少事來。」
魏鑫應答道:
「一定!」
秋風來,少陰生。
正是動身返程的好時節。
謝過了甄生托華平送來的一貫盤纏後,魏鑫倚在馬車上,看著老劉,說:
「老劉,當真決定不回清河了?」
老劉點了點頭,說:
「是,多虧甄生兄弟的幫助,才好不容易在此有了塊安身營生之所,安忍就此離去....」
「如此說來,此行就只有我和魏道二人返程了。」
魏鑫默然,看上去有些失落。
華平和老劉一路送他們到了桃蔭盡處。
「那麼,魏生就在此告辭了,接下來一段時日,我還會如約再返回一次,老劉,到時候再考慮去留也不遲。」
車夫揮起馬鞭,二人即刻向東南而去。
到了縣中,乃是先見了王雄,向其引薦了魏道。
「老魏,劉嚴那小子去哪裡了?」王雄瞅了瞅魏鑫身後,卻始終見不到老劉的人影。
「我看他有意將來留在桃園縣營生,所以此行沒帶上他。」
「這小子....哎!」
王雄嘆了口氣,卻也沒再多問什麼。
就在說話的功夫,魏鑫便瞅見了王雄胳膊上纏著的繃帶,問:
「雄哥,胳膊是怎麼了?莫不是又喝酒與人造次了?」
「小事而已,無非是替人當差的時候刮的皮外傷。」
「噢....」
魏鑫盯著王雄,他可不信這清河小縣能有什麼工傷能讓這位猛漢纏上繃帶,但見王雄似是有意隱瞞,自己也不好去過問什麼。
任何人都有將自己的私事隱蔽的權利。
不過魏鑫對王雄的情況著實是非常擔心。
只是觀其平日行跡便能猜測出個七八分來:這傢伙肯定是和人結了怨,並且現在還沒和解下來。
魏鑫將先前所剩的路費悉數給了他,又為其增添了些傷藥後,這才心下稍安,同魏道一同拜謁縣令去了。
「縣令大人不在這裡,你們過些時候再來吧!」
縣衙內值班的兵士給出了這個信息後,便將二人打發走了。
魏鑫全然不惱,反倒嘿嘿一笑,帶著魏道便直奔勾欄而去。
人影斑駁中,果然一眼就瞅見一個清瘦的身影孤坐在隨意的一處。
魏鑫替魏道付了錢,令其跟緊自己,在坐次中饒了三匝,這才坐到了張縣令身旁的位置上。
二人只是互相抬頭對視一眼,也不言語,只是等戲終之後,這才並肩出了勾欄。
「出去一趟,如何還變成個殘胞了,莫不是來要本官替你伸張法度?」
張世馨垂眼看著魏鑫,率先問。
「謬哉謬哉!以縣令大人的公清,相信不需我上表申訴,也會替我正義的!」
魏鑫咧嘴一笑,接著他的話便戲謔道。
隨後他正色一拱手,說:
「此人姓魏名道,請府君為其登記造冊,以充戶籍。」
聞言,魏道趕忙向縣令行了一禮,舉止儼然恭謹有加。
張世馨轉頭,好奇地上下打量著這位長相奇特的漢子:黃髯長須,毛髮曲卷,一雙碧眼炯炯有神。
沉默了一會,他點了點頭,問:「這位應當是你自桃園縣帶來的吧,長相全然不似我玄武族人。」
魏鑫瞅了魏道一眼,示意他出聲。
「回府君的話,小人正是桃園縣來的。」
張世馨嘴角微微一揚,問:「不然,我看你倒像是咱們清河縣的啊,剛從外面回來,辛苦了吧?」
「啊?小人.....」
魏道剛想反駁,魏鑫連忙偷偷踩了他一腳,魏道後知後覺,這才明白過來,說:
「回明府的話,不敢隱瞞,小人正是清河縣生人!」
「原來如此,我看也是。」
張世馨和魏鑫對視一眼,皆闔目大笑起來。
「二位且待我府上來,當令的青梅已經熟下來了。」
魏道的戶籍這才算完完整整的落實下來了。
且不提這位張縣令是如何邊就著青梅,邊在戶籍冊中替魏道潤色那些子虛烏有的來歷的,單單是遣了魏道在府中稍後,二人便攜手來了後院梅林中去。
縣令大笑,說:「西方的那個大國,我在書中對其略有了解,傳聞其先王曾和其帳下名臣在繼位前有過一段佳話,叫做「煮酒論英雄」。今日復又值梅熟佳節,我二人當仿習前人故事,且斟酒。」
下人自府中緩緩而來,將一壺青梅酒穩穩地端到了桃木桌上。
「巳,午月的梅子酸澀難食,如今到了酉,戌時節,梅子竟然不酸反甘,妙哉。」
魏鑫一連吃了三四顆青梅,心情自是舒暢無比。
當然,如今天下穩定,不比他國古時,自然也無甚多英雄,值得去爭論個是非一二。
不過當下國中那些名聲赫赫的大人物,自然是避不開兩個好事者的口舌了。
「子以謂,當今國中,有幾人堪稱柱國之臣,又是誰為奸佞小人?此間無外人,暢言便可。」
張世馨捏著一顆青梅,問。
「柱國之臣非你非我,奸佞小人又非你我不可。」
魏鑫打趣道。
「哼哼,好像也是。」
張世馨被魏鑫的回答嗆了一口,連忙又灌了半碗酒,又說:
「我以為,當今柱國之臣中,無有出於老將熙銘之右者,而奸佞小人,又俱在宮中府中。」
魏鑫默然,贊同道:「然也。」
「你覺得當今國中,算得上是安穩麼?」
魏鑫搖搖頭,誠懇地說:「此事委實不知,久居陋巷者,豈只天下事哉?」
「謬矣....」
張世馨從袖中抽出一疊公文,鋪在魏鑫面前說:
「我瀾江郡諸縣富庶,治安自是安穩,可如今臨近的河陽郡,最遠的新安郡叛亂不斷,前歲大戰已經致使國力疲敝,如今又連年用兵以鎮壓各地動亂,豈不聞兩郡郊際之地,垂髫稚子尚且歌曰:河陽不解甲,新安不解鞍,他日兵役絕,族人無一還。」
魏鑫喟嘆一聲,慚愧道:
「如今我已無心仕途,更久不曾聞國政、戰事矣,所求不過一時苟安。」
張世馨拍案,不覺怒道:
「魏生,你也是堂堂七尺大好男兒,偏安陋巷,豈是丈夫所為?」
「無奈之舉....」
魏鑫一時啞口無言,只是低頭給自己再斟了一壺茶。
「魏生,我平日與你相交,所見你才智,不過略顯於機斷,文采之中,卻終覺得,你更有其他才略不曾於人前施展,你與那些讀死書的書生,大有不同。」
「無德無才之輩罷了....」
魏鑫看著杯中自己的倒影,不知道該說些什麼了。
「有何無奈可言,丈夫生當立命,進則處朝中忠君輔國,退則於江湖間宣德布化,歌頌功德,是也不是?」
張世馨橫眉道。
魏鑫點點頭,說:「你志向不小,又頗為好學機敏,只要假以時日,想來今後定會在君王身側留以大用的。」
二人沉默了半晌,只是自顧自地斟酒獨飲。
「並非是我不拿你當朋友,只是很多的身不由己,本就是無可言說的。」
魏鑫喝了口茶,方才吃了不少青梅,現在口中已經開始反酸了。
張世馨端著碗酒,本欲一飲,然後又放了下去,如是再三,才說:「方才倒是我有些把想法強加與你的意思了,但你須知道,我的本意也是為你著想。」
魏鑫淡淡一笑,說:「那是自然,不過至於什麼功名,仕途,與我而言本就是虛浮之物,但到了時日,不取的話,想來也會自來。」
「既如此,看來我也無須再多過問了。」縣令笑呵呵地說。
「近些日子裡,縣中可有什麼動盪?」
「東面的伊川縣不太穩定,據我的眼線說,在我清河縣和其接壤的一些邊界上,甚至發生了幾起鬥毆事件。」談到公事,縣令也很快正經起來。
「我有個請求......」
魏鑫將一句自知說了也白說的話奉上:
「接下來的一個月里,我還得回北面桃園縣一趟,有些事情不得不在那裡處理,在這段時間裡,請.....」
「我知道,你是在擔心你的那些狐朋狗友們的安全吧,我對他們那些紛擾不關心,不過既然我還在這個位置上,是一定不會坐視清河縣出現任何惡性事件的。」縣令打斷魏鑫的話,說。
「有你這話在,我就對他們放心了。」
魏鑫長出一口氣,說:「你沒有什麼想問我的嗎?」
「哼,還能有什麼,感興趣的,你肯定隻字不提敷衍過去,不感興趣的,你倒是樂得全部抖出來。若不是身兼保境安民之責,此行我定是要隨你前去的。」
張世馨打個哈欠,擺擺手便向府中去了。
「我困了,來日再見,莫忘了早日回來,地痞們缺了你這顆智囊,恐怕會鬧出不少事來。」
魏鑫應答道:
「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