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初入校園:一片小天地》
1992年,世界似乎很忙。英國的英鎊在一場叫「黑色星期三」的風暴里大幅貶值;在遙遠的巴爾幹半島,南斯拉夫的戰火正熊熊燃燒;而在中國,鄧小平的南巡講話讓「改革開放」成了大人們口中的熱詞。可這些我都不知道。
那一年,我8歲,剛剛上一年級。我的小學叫賽月小學,位於福州城的一角。這是一所藏在高樓大廈中的小學校。從高處俯瞰,它顯得格外渺小,像是高樓叢林中的一片綠洲。四周的樓房高高聳立,其中最顯眼的一棟叫「中山大廈」,那時是整片區域的標誌。陽光照在中山大廈的玻璃幕牆上,反射出的亮光常常晃得人睜不開眼。
從學校正門走進去,映入眼帘的是一個不大的操場。操場的左邊是三層的教學樓,緊挨著教學樓的是一個沙坑和幾根單槓、雙槓,課間時常有同學在這裡翻跟頭、玩沙子。往裡走一點,就能看見幾張老舊的水泥桌球桌,桌邊總是圍著幾個男生,興致勃勃地比試著誰能打出更響亮的「抽球」聲。
操場中間靠右的地方長著幾棵白玉蘭樹,是學校為數不多的風景。花開時,潔白的花朵散發著清香,有時風一吹,花瓣飄落在地上,像是為操場鋪了一層薄薄的白毯。我們這些孩子總是喜歡撿起落下的花瓣,用手揉一揉,再小心地藏進課本里。
操場的右邊盡頭有一棟兩層的小樓。一樓是廁所,每次下課我們都要從教學樓這邊衝過操場趕過去。說起來,下課鈴一響,大家一起撒腿奔向廁所的場景,是童年裡最美好的記憶之一,單純又快樂,那一刻仿佛世界上沒有任何煩惱。
學校的後門外有一個小賣部,那是我們眼裡最神奇的地方。小小的櫃檯里擺滿了各種零食:五毛錢的冰袋、兩毛錢的辣條、五分錢一顆的水果糖,還有帶著塑料包裝的小玩具。放學後,總有同學繞到後門,花上幾枚硬幣,買上一袋冰袋或者一根冰棍,邊走邊吃,顯得無比滿足。
整個賽月小學並不大,可在我的記憶里,它承載著一切。福州城的天空下,小小的操場、教學樓的白牆、小賣部的冰袋、桌球桌上的吵鬧,甚至操場邊白玉蘭樹的清香,都是我童年世界的邊界。
那一年,我8歲,剛剛上一年級。我的小學叫賽月小學,位於福州城的一角。這是一所藏在高樓大廈中的小學校。從高處俯瞰,它顯得格外渺小,像是高樓叢林中的一片綠洲。四周的樓房高高聳立,其中最顯眼的一棟叫「中山大廈」,那時是整片區域的標誌。陽光照在中山大廈的玻璃幕牆上,反射出的亮光常常晃得人睜不開眼。
從學校正門走進去,映入眼帘的是一個不大的操場。操場的左邊是三層的教學樓,緊挨著教學樓的是一個沙坑和幾根單槓、雙槓,課間時常有同學在這裡翻跟頭、玩沙子。往裡走一點,就能看見幾張老舊的水泥桌球桌,桌邊總是圍著幾個男生,興致勃勃地比試著誰能打出更響亮的「抽球」聲。
操場中間靠右的地方長著幾棵白玉蘭樹,是學校為數不多的風景。花開時,潔白的花朵散發著清香,有時風一吹,花瓣飄落在地上,像是為操場鋪了一層薄薄的白毯。我們這些孩子總是喜歡撿起落下的花瓣,用手揉一揉,再小心地藏進課本里。
操場的右邊盡頭有一棟兩層的小樓。一樓是廁所,每次下課我們都要從教學樓這邊衝過操場趕過去。說起來,下課鈴一響,大家一起撒腿奔向廁所的場景,是童年裡最美好的記憶之一,單純又快樂,那一刻仿佛世界上沒有任何煩惱。
學校的後門外有一個小賣部,那是我們眼裡最神奇的地方。小小的櫃檯里擺滿了各種零食:五毛錢的冰袋、兩毛錢的辣條、五分錢一顆的水果糖,還有帶著塑料包裝的小玩具。放學後,總有同學繞到後門,花上幾枚硬幣,買上一袋冰袋或者一根冰棍,邊走邊吃,顯得無比滿足。
整個賽月小學並不大,可在我的記憶里,它承載著一切。福州城的天空下,小小的操場、教學樓的白牆、小賣部的冰袋、桌球桌上的吵鬧,甚至操場邊白玉蘭樹的清香,都是我童年世界的邊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