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情經年原不渝(1)
林淵把鄴赦免黎歌的事告訴了她,她淡淡的面上猶豫了片刻,沒有回去。
她走後,一段時間還沒有回來。他開始不解,為什麼她那樣深情的眼眸,忍心讓她離開他這麼長時間。他最後忍不住去那紛亂的邊境,和楚國要人,得到拒絕並差點打了起來。
有時候他會想不管不顧,憑著那一身空前絕後的武功,闖進楚國去看一看她,問一問為何不回來,然後大鄴的忠良老臣都哭得讓人頭疼,說他上體貴重,一人難敵一國,他走了一國都完了,紛紛以死相阻。
知道女兒逃到了楚國活了下來,從床上起來回到朝堂的黎老丞相也勸了兩句。
楚國的君王早聽聞黎歌驚才絕艷,據說是病中所看過的書卷早已堆滿幾車,比之學富五車更甚。
於是在林淵引見下歡喜接納了黎歌,給予庇護。只是朝堂之上授官之時黎歌自謙之辭一套一套,只叫他封了個半大不小,半輕不重的官爵。
楚王心想果然如名聲所言是個人才,看這口才,說的一套一套的。殊不知黎歌也是受了刺激心情異常之下暫時激發了口若懸河之能。
心裡也是想沖淡叛國的感覺,離開故鄉去為在爭奪霸權領土的國家效力,幫別國繁衍興盛便罷,助力別國軍事強大,總覺得行為上與叛國沒什麼區別。
此外,他誤會她叛國,她不想坐實了罪名。
不知不覺三年過去,偶有聽說當年的審訊官被查了出來,但君主按住此事不發,過了陣子赦他無罪,百姓背地議論里頗得了一些仁義道德的名聲。
林淵看著黎歌總是一副淡淡的模樣,禮賢下士,恭敬待上,客套得完美,叫人挑不出錯,找不起茬。寵辱不驚,淡然融世,眉目間茫然空白,心神在九天雲外。
鄴主著實狠心無情,把她傷得不輕。
需要她用放空自己心思來緩和內心傷勢痛楚。
偶爾也想,當日神采飛揚,光華照人。又外如皎雪皓月,內如陽春和暖的模樣在哪裡?
林淵去黎歌府上,經侍從引路看到黎歌把腳搭在座位上隨意坐著,輕調淡氣喚他的字道:「靈均兄來了。」
唯有在他故友面前,她自在隨性幾分。
他應了一聲,在一邊鞦韆坐下道:「昨日我去鄴國,正則又讓我帶了兩封信來給你。」
聽聞李漁書信之事,黎歌目光一柔:「嗯,知道了。」
林淵沉默片刻,黎歌看出了什麼,轉目看他:「怎麼了?」
林淵看著單純的黎歌,她速來不喜聞外事,不是發呆就是學習或者辦公。哪知道近年來鄴楚兩國的情況……
鄴國國君不知吃了什麼,近年來把本國弄得日益興盛,還特別注重軍力的發展。相反楚國的君主雖平素算是和善,終究碌碌庸庸了些,若不是黎歌在其中起了一些作用,國力愈發衰微。
她只在朝堂聽說近日兩國起了爭端,不知恐怕楚國撐不了多久。到時候他們都是亡國敗俘,林淵覺得黎歌定然處境危險……
過了這麼久,不知道黎歌對鄴國君有沒有……
林淵不由問道:「桃夭,你對鄴國的君王……還有沒有……」
黎歌看著他,目光對視,他看到她眼底也沒看出什麼蛛絲馬跡,只有一片淡然自若。
「什麼都沒有了。」
回首過往,當時或許是年少無知,內心太稚嫩,才會單純受騙得慘不忍睹。
知道葉清只是利用她時,她心中天地顛倒,看到一片世界日從夜出,月自東升。
然後只記得,他不愛她。心很是絞痛了一陣。
然後她道他多此一舉,食君之祿忠君之事,黎民百姓愛國為國本是理所應當,他何必為了她的忠心犧牲自己,把該給心上人的都給一個無意之人,騙她攜著外熱內冷的手一個人風月情濃。
回想過往,富麗的宮殿,絕頂的教授,貼心的噓寒問暖,溫柔親和的相待……他除了一顆真心,把世上最好的東西都捧到了她的面前。可惜了,曾經無所顧忌的情話,撩動誰心,都是一場空。
他除了多此一舉也再沒有做什麼。他對她無論厚待抑或溫情都給了。他曾經對她很好。所以她不想去怨恨。
他騙了她的真心,卻只算是感情債,要算帳只能把心傷回去。她想想就覺得倦累,不打算去拼命竭力地一試。
他其實也不壞的。就像宮中殿內,與他談處事務,他對待百姓施行懷柔政策,對待違法官員也頗有手段。當時她只道是三十六計兵不厭詐,心懷道義胸有謀略。
誰知道同樣是為了江山社稷,他會不擇手段到那種失德的地步?談情說愛也有道德需要遵守,他怕是沒有學過。
腹誹完,又在胸中嘆了口氣。其實多年來她從未放下過,哪怕他的溫情脈脈都是虛假,他偶然的風流舉止,他悉心的殷勤善待……都忘不掉。
他對她太好,她總是顧念著幾分。
他唇邊含笑,春風間的面孔時常浮現眼前。
試著忘記,適得其反。她時常回憶過往,思索他究竟是何模樣。哪些是真,哪些是假……然後只是想著他那個人,懷念,內心悸動。
原來,她放不下。
可惜,她有情,他無意。那她便佯裝放下,給他二人之間斷得一個乾淨利落。
她已做好一生再無緣的準備,看著對不時湊來的公子才秀委婉避讓的自己,也做好了孤零零一生的準備。
不遠處,有宮內,有一人眺望闔宮,望盡宮闕,不見一人。
他還念著昔日的盟誓,至今沒有納娶一人。
已經分不清是因為自己厭惡女色,還是因為想為她守身如玉……
她走後,他突然覺得哪裡空寂下來,每夜眼前都浮現她的容顏,或笑或冷,想念著以往每日都睡不好覺。
當年黎歌通敵之事是他派細作去查探過的,探到她和林淵時常會面,罪名在心中便已定下。帝王猜疑,他不肯再容她。
後來李漁提出詳查,還她清白,讓她回來,看在過往份上赦免她私交外國重臣的罪。
若沒有李漁他也會去詳查的。後來黎歌去到楚國後的事傳來,說楚國主當時是稀里糊塗發現別國的人才突然來投奔自己了。對她與楚私通之事似乎並不知情。黎歌的清白更依稀可見。
事情真相水落石出,他便許了她回來。黎歌不久在鄴國回到了清白之身,卻已經一入楚朝深似海,從此鄴地是過客。
她走後,一段時間還沒有回來。他開始不解,為什麼她那樣深情的眼眸,忍心讓她離開他這麼長時間。他最後忍不住去那紛亂的邊境,和楚國要人,得到拒絕並差點打了起來。
有時候他會想不管不顧,憑著那一身空前絕後的武功,闖進楚國去看一看她,問一問為何不回來,然後大鄴的忠良老臣都哭得讓人頭疼,說他上體貴重,一人難敵一國,他走了一國都完了,紛紛以死相阻。
知道女兒逃到了楚國活了下來,從床上起來回到朝堂的黎老丞相也勸了兩句。
楚國的君王早聽聞黎歌驚才絕艷,據說是病中所看過的書卷早已堆滿幾車,比之學富五車更甚。
於是在林淵引見下歡喜接納了黎歌,給予庇護。只是朝堂之上授官之時黎歌自謙之辭一套一套,只叫他封了個半大不小,半輕不重的官爵。
楚王心想果然如名聲所言是個人才,看這口才,說的一套一套的。殊不知黎歌也是受了刺激心情異常之下暫時激發了口若懸河之能。
心裡也是想沖淡叛國的感覺,離開故鄉去為在爭奪霸權領土的國家效力,幫別國繁衍興盛便罷,助力別國軍事強大,總覺得行為上與叛國沒什麼區別。
此外,他誤會她叛國,她不想坐實了罪名。
不知不覺三年過去,偶有聽說當年的審訊官被查了出來,但君主按住此事不發,過了陣子赦他無罪,百姓背地議論里頗得了一些仁義道德的名聲。
林淵看著黎歌總是一副淡淡的模樣,禮賢下士,恭敬待上,客套得完美,叫人挑不出錯,找不起茬。寵辱不驚,淡然融世,眉目間茫然空白,心神在九天雲外。
鄴主著實狠心無情,把她傷得不輕。
需要她用放空自己心思來緩和內心傷勢痛楚。
偶爾也想,當日神采飛揚,光華照人。又外如皎雪皓月,內如陽春和暖的模樣在哪裡?
林淵去黎歌府上,經侍從引路看到黎歌把腳搭在座位上隨意坐著,輕調淡氣喚他的字道:「靈均兄來了。」
唯有在他故友面前,她自在隨性幾分。
他應了一聲,在一邊鞦韆坐下道:「昨日我去鄴國,正則又讓我帶了兩封信來給你。」
聽聞李漁書信之事,黎歌目光一柔:「嗯,知道了。」
林淵沉默片刻,黎歌看出了什麼,轉目看他:「怎麼了?」
林淵看著單純的黎歌,她速來不喜聞外事,不是發呆就是學習或者辦公。哪知道近年來鄴楚兩國的情況……
鄴國國君不知吃了什麼,近年來把本國弄得日益興盛,還特別注重軍力的發展。相反楚國的君主雖平素算是和善,終究碌碌庸庸了些,若不是黎歌在其中起了一些作用,國力愈發衰微。
她只在朝堂聽說近日兩國起了爭端,不知恐怕楚國撐不了多久。到時候他們都是亡國敗俘,林淵覺得黎歌定然處境危險……
過了這麼久,不知道黎歌對鄴國君有沒有……
林淵不由問道:「桃夭,你對鄴國的君王……還有沒有……」
黎歌看著他,目光對視,他看到她眼底也沒看出什麼蛛絲馬跡,只有一片淡然自若。
「什麼都沒有了。」
回首過往,當時或許是年少無知,內心太稚嫩,才會單純受騙得慘不忍睹。
知道葉清只是利用她時,她心中天地顛倒,看到一片世界日從夜出,月自東升。
然後只記得,他不愛她。心很是絞痛了一陣。
然後她道他多此一舉,食君之祿忠君之事,黎民百姓愛國為國本是理所應當,他何必為了她的忠心犧牲自己,把該給心上人的都給一個無意之人,騙她攜著外熱內冷的手一個人風月情濃。
回想過往,富麗的宮殿,絕頂的教授,貼心的噓寒問暖,溫柔親和的相待……他除了一顆真心,把世上最好的東西都捧到了她的面前。可惜了,曾經無所顧忌的情話,撩動誰心,都是一場空。
他除了多此一舉也再沒有做什麼。他對她無論厚待抑或溫情都給了。他曾經對她很好。所以她不想去怨恨。
他騙了她的真心,卻只算是感情債,要算帳只能把心傷回去。她想想就覺得倦累,不打算去拼命竭力地一試。
他其實也不壞的。就像宮中殿內,與他談處事務,他對待百姓施行懷柔政策,對待違法官員也頗有手段。當時她只道是三十六計兵不厭詐,心懷道義胸有謀略。
誰知道同樣是為了江山社稷,他會不擇手段到那種失德的地步?談情說愛也有道德需要遵守,他怕是沒有學過。
腹誹完,又在胸中嘆了口氣。其實多年來她從未放下過,哪怕他的溫情脈脈都是虛假,他偶然的風流舉止,他悉心的殷勤善待……都忘不掉。
他對她太好,她總是顧念著幾分。
他唇邊含笑,春風間的面孔時常浮現眼前。
試著忘記,適得其反。她時常回憶過往,思索他究竟是何模樣。哪些是真,哪些是假……然後只是想著他那個人,懷念,內心悸動。
原來,她放不下。
可惜,她有情,他無意。那她便佯裝放下,給他二人之間斷得一個乾淨利落。
她已做好一生再無緣的準備,看著對不時湊來的公子才秀委婉避讓的自己,也做好了孤零零一生的準備。
不遠處,有宮內,有一人眺望闔宮,望盡宮闕,不見一人。
他還念著昔日的盟誓,至今沒有納娶一人。
已經分不清是因為自己厭惡女色,還是因為想為她守身如玉……
她走後,他突然覺得哪裡空寂下來,每夜眼前都浮現她的容顏,或笑或冷,想念著以往每日都睡不好覺。
當年黎歌通敵之事是他派細作去查探過的,探到她和林淵時常會面,罪名在心中便已定下。帝王猜疑,他不肯再容她。
後來李漁提出詳查,還她清白,讓她回來,看在過往份上赦免她私交外國重臣的罪。
若沒有李漁他也會去詳查的。後來黎歌去到楚國後的事傳來,說楚國主當時是稀里糊塗發現別國的人才突然來投奔自己了。對她與楚私通之事似乎並不知情。黎歌的清白更依稀可見。
事情真相水落石出,他便許了她回來。黎歌不久在鄴國回到了清白之身,卻已經一入楚朝深似海,從此鄴地是過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