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高維之門和文明的墓碑
一段時間的時候,三位航天員再次來到月球的不周山基地,這時候的不周山基地已經和之前他們離開的時候有了很大的差距。
幾個仿佛科幻電影裡的外星殖民地一樣的半圓形建築整齊的排列著,在中間有一些管路連接成一個整體。
從其中一個半圓形建築的大門走進去,月球上惡劣的環境立刻被隔絕在外,甚至三名航天員都可以打開頭盔自由的呼吸。
每一個圓形都是一個不同的功能間,這些不同的功能間構成了早期的不周山基地的構成。
而在後續發展的過程之中,通過更多材料的運輸,將會不斷的擴大整個基地的範圍。等到預定的功能和區域都建造完成之後,會將整個基地區域的範圍封閉,形成一個巨大的類似城市的構造。
當這個構造完成封閉之後,整個區域內部人類可以自由活動,標誌著不周山基地的建成。
只不過現在距離這個目標還非常遙遠,但是並不妨礙航天員們在這個簡陋的基地中活動。
通過火箭運輸的物資,整個基地大概可以維持三名航天員半年以上的正常生活。
當然,這次任務並不需要那麼長的時間,絕大部分的科研設備已經由機器人安裝完畢,三位航天員只需要照著專門編寫說明書進行操作就可以。
當設備的檢測調試都完成之後,三位航天員便駕駛著月球載具,駛向了任務地點。
「看到了,就是個吧。」
在經過一段時間的行駛之後,三人在昏暗的月球背面,從遠處看到三根很明顯的柱子。
「呼叫控制中心,已經抵達任務地點,求情知識。」
就在程風聯繫地面控制中心的時候,徐彰對著旁邊的月球車敬了個禮。
「收到,請航天員開始任務。」
在地面控制中心,周然和秦博士以及其他研究者們正通過視頻畫面看著直播。
「這麼看就比月兔二號拍出來的只管很多了,你們看這裡,這段,在風化之前肯定一個光滑的面,只是不知道到底是什麼材料能抗下十幾億年的風化,居然還能保持一個大體的結構。」
「從這三根柱子的角度上看,這個建築的主體造型應該不是很重,不過考慮到月球的重力,倒是是可以造的很長。」
「也未必呢?也許這些外星人就喜歡下面細上面粗的呢?從這玩意能保持這麼久來看,材料肯定是非常堅硬的,在月球這麼低的重力下還用這麼堅硬的建築,上面的主體應該非常大才合理。」
「可能這種材料就是人家的常規材料呢?上面的部分是因為隕石撞擊毀掉了,而不是被太陽風風化成灰灰。」
「能不能讓航天員把攝像機那個角度轉一下?」
「我記得航天員應該攜帶了可攜式的放射性同位素測量儀?」
「對對,小心點,不要把柱子碰壞了!」
「張博士,您在這說人家航天員也聽不見啊?」
「怎麼?我心裡安慰一下不行?」
各個領域的專家就好象瘋了一樣,恨不得自己頭塞進顯示器穿越過去。
周然看著柱子的形狀,越看越不對勁,他問道:「你們有沒有覺得……這個形狀不像是簡單的三位構造?」
「嗯?周教授,您的意思是?」
「我這種感覺沒有任何理論依據,就像是某種……直覺一樣的感覺?這個建築的本體,很可能不是建在這個三位本身,而這三根柱子,只是建築一部分三維的投影。」
「現在的這片遺蹟,可能只是整個遺蹟很小的一部分,而真正的遺蹟本體,隱藏在那無法被觀測到的維度之中。」
整個大廳里出現了一瞬間的寂靜,接著又變得吵雜起來。
「周教授,您是發現了什麼嗎?」
「很大膽的想法,但是有點異想天開。」
「不愧是周教授啊,思考的方向總是這麼前衛。」
「周教授,你能詳細解釋協議嗎?」
「這就是天才的靈感一閃嗎?我怎麼什麼都感覺不到。」
「您是從哪些方面聯想到的呢?」
「這難道又是一個牛頓式的偉大發現!」
周然無奈道:「這只是我的一個感覺而已,目前的確沒有依據。我們都知道空間的本質就是集合,對於觀察者來說,空間本身是個客觀的存在,但是我們可以通過人為的概念建立一個參考系。」
「可能有些人不是這方面的專業,我給你們解釋一下。」
「根據黎曼幾何,假如你能夠知道空間中每一條可能存在曲線的長度,那麼就可以知道這個空間一切的屬性。」
「因為我們的空間是由無數的點組成,當我們把三維的空間平鋪成一個平面,那麼其中的點位就會存在拉伸或者變形。」
「如果我們對這個點位進行修正,假如這個空間是個球形,那麼越接近赤道,點位的橫縱左邊就會相等,如果接近極點就會逐漸趨向於0。」
「這個二維的修正就是度規張量,一旦我們知道空間中每個一點對應的度規,那麼就可以求出任意一條曲線的長度。」
「如果空間之中任意兩點的距離全部都是勾股定理,那麼空間就是平直的歐氏空間。而如果兩點之間的距離會隨著坐標的變化產生改變,空間就必然存在彎曲。通過黎曼幾何描述並且計算出它的曲率。」
「雖然我們現在還不能直接的觀測到高維的內容,但是卻可以用數學的方法發現空間的扭曲。如果這個建築真的有一部分隱藏在高維之中,我們就可以發現它。」
「如果真的能夠證明這個遺蹟有一部分隱藏在了高維之中……」
周然神情嚴肅的說道:「或許,這就是僅有的那一把能夠讓我們打開高維之門的鑰匙。」
「畢竟根據曾經幾年前探測到的兩顆中子星合併所產生的各種現象之中,驗證了哪怕是在距離一億三千萬光年的長蛇座橢圓星座上引起的引力波,和伽馬風暴到達地球的時間僅相差1.7秒。」
「說明在這麼大的尺度上引力波的傳播速度仍然等於光速,數據結果非常精確的指出,即便經過了一億三千萬年的傳輸,引力波依然近乎精確的沿著四維時空傳播。」
「我相信我們的後代子孫,遲早有一天可以乘坐這光速飛船,親眼見證時間的流逝。同樣,也遲早有一天,可以見證這個建築的全貌。」
「去理解,這塊文明的墓碑所書寫的墓志銘。」
幾個仿佛科幻電影裡的外星殖民地一樣的半圓形建築整齊的排列著,在中間有一些管路連接成一個整體。
從其中一個半圓形建築的大門走進去,月球上惡劣的環境立刻被隔絕在外,甚至三名航天員都可以打開頭盔自由的呼吸。
每一個圓形都是一個不同的功能間,這些不同的功能間構成了早期的不周山基地的構成。
而在後續發展的過程之中,通過更多材料的運輸,將會不斷的擴大整個基地的範圍。等到預定的功能和區域都建造完成之後,會將整個基地區域的範圍封閉,形成一個巨大的類似城市的構造。
當這個構造完成封閉之後,整個區域內部人類可以自由活動,標誌著不周山基地的建成。
只不過現在距離這個目標還非常遙遠,但是並不妨礙航天員們在這個簡陋的基地中活動。
通過火箭運輸的物資,整個基地大概可以維持三名航天員半年以上的正常生活。
當然,這次任務並不需要那麼長的時間,絕大部分的科研設備已經由機器人安裝完畢,三位航天員只需要照著專門編寫說明書進行操作就可以。
當設備的檢測調試都完成之後,三位航天員便駕駛著月球載具,駛向了任務地點。
「看到了,就是個吧。」
在經過一段時間的行駛之後,三人在昏暗的月球背面,從遠處看到三根很明顯的柱子。
「呼叫控制中心,已經抵達任務地點,求情知識。」
就在程風聯繫地面控制中心的時候,徐彰對著旁邊的月球車敬了個禮。
「收到,請航天員開始任務。」
在地面控制中心,周然和秦博士以及其他研究者們正通過視頻畫面看著直播。
「這麼看就比月兔二號拍出來的只管很多了,你們看這裡,這段,在風化之前肯定一個光滑的面,只是不知道到底是什麼材料能抗下十幾億年的風化,居然還能保持一個大體的結構。」
「從這三根柱子的角度上看,這個建築的主體造型應該不是很重,不過考慮到月球的重力,倒是是可以造的很長。」
「也未必呢?也許這些外星人就喜歡下面細上面粗的呢?從這玩意能保持這麼久來看,材料肯定是非常堅硬的,在月球這麼低的重力下還用這麼堅硬的建築,上面的主體應該非常大才合理。」
「可能這種材料就是人家的常規材料呢?上面的部分是因為隕石撞擊毀掉了,而不是被太陽風風化成灰灰。」
「能不能讓航天員把攝像機那個角度轉一下?」
「我記得航天員應該攜帶了可攜式的放射性同位素測量儀?」
「對對,小心點,不要把柱子碰壞了!」
「張博士,您在這說人家航天員也聽不見啊?」
「怎麼?我心裡安慰一下不行?」
各個領域的專家就好象瘋了一樣,恨不得自己頭塞進顯示器穿越過去。
周然看著柱子的形狀,越看越不對勁,他問道:「你們有沒有覺得……這個形狀不像是簡單的三位構造?」
「嗯?周教授,您的意思是?」
「我這種感覺沒有任何理論依據,就像是某種……直覺一樣的感覺?這個建築的本體,很可能不是建在這個三位本身,而這三根柱子,只是建築一部分三維的投影。」
「現在的這片遺蹟,可能只是整個遺蹟很小的一部分,而真正的遺蹟本體,隱藏在那無法被觀測到的維度之中。」
整個大廳里出現了一瞬間的寂靜,接著又變得吵雜起來。
「周教授,您是發現了什麼嗎?」
「很大膽的想法,但是有點異想天開。」
「不愧是周教授啊,思考的方向總是這麼前衛。」
「周教授,你能詳細解釋協議嗎?」
「這就是天才的靈感一閃嗎?我怎麼什麼都感覺不到。」
「您是從哪些方面聯想到的呢?」
「這難道又是一個牛頓式的偉大發現!」
周然無奈道:「這只是我的一個感覺而已,目前的確沒有依據。我們都知道空間的本質就是集合,對於觀察者來說,空間本身是個客觀的存在,但是我們可以通過人為的概念建立一個參考系。」
「可能有些人不是這方面的專業,我給你們解釋一下。」
「根據黎曼幾何,假如你能夠知道空間中每一條可能存在曲線的長度,那麼就可以知道這個空間一切的屬性。」
「因為我們的空間是由無數的點組成,當我們把三維的空間平鋪成一個平面,那麼其中的點位就會存在拉伸或者變形。」
「如果我們對這個點位進行修正,假如這個空間是個球形,那麼越接近赤道,點位的橫縱左邊就會相等,如果接近極點就會逐漸趨向於0。」
「這個二維的修正就是度規張量,一旦我們知道空間中每個一點對應的度規,那麼就可以求出任意一條曲線的長度。」
「如果空間之中任意兩點的距離全部都是勾股定理,那麼空間就是平直的歐氏空間。而如果兩點之間的距離會隨著坐標的變化產生改變,空間就必然存在彎曲。通過黎曼幾何描述並且計算出它的曲率。」
「雖然我們現在還不能直接的觀測到高維的內容,但是卻可以用數學的方法發現空間的扭曲。如果這個建築真的有一部分隱藏在高維之中,我們就可以發現它。」
「如果真的能夠證明這個遺蹟有一部分隱藏在了高維之中……」
周然神情嚴肅的說道:「或許,這就是僅有的那一把能夠讓我們打開高維之門的鑰匙。」
「畢竟根據曾經幾年前探測到的兩顆中子星合併所產生的各種現象之中,驗證了哪怕是在距離一億三千萬光年的長蛇座橢圓星座上引起的引力波,和伽馬風暴到達地球的時間僅相差1.7秒。」
「說明在這麼大的尺度上引力波的傳播速度仍然等於光速,數據結果非常精確的指出,即便經過了一億三千萬年的傳輸,引力波依然近乎精確的沿著四維時空傳播。」
「我相信我們的後代子孫,遲早有一天可以乘坐這光速飛船,親眼見證時間的流逝。同樣,也遲早有一天,可以見證這個建築的全貌。」
「去理解,這塊文明的墓碑所書寫的墓志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