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室逢燈(二)
謝屏摩挲著手中粉青釉的瓷杯,再憶及前生種種,恍若一場大夢,教他心生恍惚。
佑昶十六年,這一年他遷鶯出谷,原本有著大好的仕途,躊躇滿志地要立一番功業。
後來他娶錯了人,竟然就此搭進了自己的一生。
「故人?」几案對側的錦袍男子起了好奇,「謝兄平日裡不是在侯府,就是在翰林院,何處認識這麼一位故人?」
謝屏冷著臉不肯答話,錦袍男子便忍不住胡亂臆測:「莫非故人……其實是謝兄心中所慕之人?」
另一人聞此言,卻擺了擺手,笑道:「仲亭你這就有所不知了,子護心中所慕的,必不會是這位娘子。」
陳仲亭有些不解,「此話何意?」
那人覷一眼謝屏,故弄玄虛地捏起瓷壺,一面倒酒,一面不緊不慢地開口。
「子護早先在我府中宴飲時曾坦言,來日若娶新婦,需得是個活潑愛笑的小娘子。你可知這台閣之下立著的是誰?」
那人悠悠呷了口酒,「那可是邱家的嫡娘子,燕都有名的木頭美人,喜怒不形於色,世家筵席上她次次都在頭首,我阿娘愣是沒見過她展顏露過一次笑臉。」
陳仲亭「騰」的一下站起來,瞪大了眼睛:「誰?」說著便要起身奔去珠欄邊上看,還不忘埋怨那人,「你這廝也忒愛拿腔作勢!瞧見了邱家娘子,竟不早同我說。」
還沒等陳仲亭身子邊兒挨到珠欄,卻被一柄烏骨泥金扇兀地攔住去路。
握扇的手清瘦有力,青筋微微暴起,透著股不容反抗的威勢。
「意山。」
謝屏語氣驟然降下來,「你看錯了,那不是邱娘子。」
他也不懂自己這股無名怒氣是從哪裡來的。
謝屏漠然收回扇子,耳邊還迴蕩著關意山適才的話。
他在沒遇見邱露執之前,確實想娶一個活潑爛漫的小娘子。
那時他想,自己不是循規蹈矩之人,若新婦是個不苟言笑的,往後的日子定然沉悶苦楚,半點興味也無。
可他後來才知曉,那人並非一味端莊持重,更不是不愛笑,只是心裡從未有過自己罷了。
「子護,我怎麼覺得……你生了場病,好似性情大變一般。」
關意山平白受他一個冷臉,只得訕訕笑起來,打了個圓場:「興許是我眼拙了,仲亭,你快消停坐下罷。左右下月你家的開府宴上邱娘子也會到場,你何愁沒機會一睹芳容。」
夜風簌簌,弦月半懸。謝屏掃了一眼珠欄下的行人,露執已影蹤不現,不知道逛到了何處還是已經歸家回府。
倘若陸家仍為天子所青眼,邱陸兩家順利結了親,她與陸拂就此圓圓滿滿,他謝屏的路,便不會與她裹挾交織,自此儘是坦途。
可現下陸拂應已隨其父遠赴庸州,前些日他還在侯府親眼見著阿娘邀邱夫人來閒敘進膳,明面上雖無動作,私下想必都很屬意兩家結親一事,欲成此願景。
總要讓邱露執付出些代價,才好償還他前世因她而受的種種折磨。
而至於陸拂,他有的是手段讓陸拂死在庸州。
「邱穆眼下把手伸的更長了,想是趁著如今忠名在外,撈一點實際的好處。」謝屏漫不經心的看向同伴。
關意山挽起袖邊,隨口接道:「他既已憑本事入了內閣,餘下的也沒什麼好說。接下來想必就是天子下敕書裁汰冗員,朝中那些趨炎附勢之輩,也快要排著隊敲吏書大人的府門了吧。」
謝屏噙著一絲譏諷的笑,淡淡俯視著遠處的萬頃宮闕,正是一片飛甍浮棟,青黃丹紫,相錯如繡。
倘若在其上行差踏錯,又何嘗不是吞人的地獄。
*
是日辰時,邱穆散了常朝,自奉天門同諸臣出。
御道上三兩廷臣並肩而行,邱穆孑然一身,逕自走下一級一級的玉石長階。他烏紗帽端戴,著一身緋色錦雞補團領衫,腰束花犀帶,足踏皂皮靴。他已年逾不惑,蓄著長須,面上兩道極深的騰蛇紋入口,偏生他瘦削,於是這張臉上除了溝壑便只剩嶙峋的骨。
邱穆踏過最後一級,站在朱紅的殿門前彈冠振衿,驀地發覺四面湧來長風,裹挾著料峭春意灌進他寬大的衣袍。邱穆五臟六腑間陡生出一股寒氣,一時如同身在旋渦,只能駐足停步。
「書瑜,你久等了。」
一道蒼厚低沉的聲線自他身後響起,邱穆不辨也知來人是誰,待那人悠悠踱到身前,便側身向他作了一揖。
「閣老,這殿門當口風寒正盛,您可仔細著。」
宋謹之微微眯細了眼,笑道:「快來見過邱尚書。」
邱穆適才未察,這宋閣老身後還跟了個挺拔的人影。
那人不過二十出頭的模樣,劍眉朗目,身著一襲簡素的石青交領直身,胸前還綴補著溪敕的繡樣。
這人他是見過的。
在去歲的瓊林宴上,滿座醺醺酒氣,獨他一人端直坐著,風姿挺拔,盡彰醉玉頹山之態。
此人正是那宴首的榜眼郎,佑昶十四年襲父爵,如今官拜翰苑七品編修的小謝侯,謝屏。
高門顯貴的勳爵子弟原是不必通過科舉也能做官的,依仗著宣毅侯從前的聲威和家中財富,給嫡子捐個五品官如俯拾地芥般容易。偏這謝屏有鯤鵬之志,去歲一路殺進殿試還高中榜眼,給宣毅侯府掙了份好大的臉面。
他夫人燕文珠對謝屏倒是滿意的很,竟日在他耳邊提及。邱穆暗想,若將來蘊蘊能嫁入侯府,謝屏此等德行才貌,如何也不致委屈了她。
謝屏頷首向邱穆打恭,沉聲道:「晚輩謝屏,見過邱大人。」
邱穆斂下心事,微笑著朝他點一點頭,「自打瓊林宴上遙遙一見,我與小謝侯許久不曾碰到了。」
謝屏從容道:「原是子護考慮不周,早就該備份厚禮登門拜訪大人的。」
邱穆擺了擺手,「哪裡用得上什麼厚禮!小謝侯若肯來,我自當掃榻以待。」
三人如此談笑著結伴踏出殿宇,信步在冗長的宮道上,不多時天色驀地沉鬱下來,低垂的濃雲盤踞上空,於無形中降下威壓窒悶之感。
「陛下的咳疾,連日來總不見好,再逢上這倒春寒,恐怕病氣又要加重了。」宋閣老嘆了口氣,垂目道:「適才陛下還同我說了好一陣子話,到底還是為著從前鈐束東宮事,父子間生了不虞之隙……」
「閣老慎言。」邱穆心中驚迸,壓低聲音打斷他道:「此處猶在宮牆之內!你我再如何位高權重,也該忌憚隔牆有耳。」
謝屏沒有言語,靜靜地跟在二人後面,眼底卻投下一抹陰翳的戾色。
宋閣老哂然一笑,解釋道:「書瑜,我並非妄議陛下家事。」他頓了頓,卻輕飄飄地吐出更加大逆不道的話,「東宮已是一枚棄子。」
瘋了,真是瘋了。
邱穆心煩意亂地停下腳步,聲音中含著些許怒氣,「好端端的,閣老今日是怎麼了?非議本朝儲君的罪名,難道還要我與你同擔嗎?」
宋閣老奇道:「我不過說一句實話,你何至動怒?」
邱穆這才發覺,自己的反應確實大得有些異常,現下被宋閣老瞧出了端倪,不免心中發虛。
謝屏沉默了一路,此時卻忽然開口替他說話:「吏部近來事務繁雜,想必邱大人定是操勞過度導致神思緊張,不是有意要頂撞閣老的。」
邱穆掠鬢整衫,清了清嗓子掩飾道:「小謝侯言重了,這本就是我口不擇言之過。」
宋閣老佯作不以為意,仰頭望了望頭頂一線陰沉的雲天,心知風雨欲來。
沉默半晌,卻沒有落下一個字來。
倒是謝屏先打破僵局,打趣道:「兩位大人再不走,待會恐怕要被淋成落湯雞了。」
兩人兀地醒悟過來,各自加快了腳步往宮門趕,只是再無並肩之勢,而默契地隔開一道不遠不近的距離。
不知過了多久,邱穆遙遙看見遠處宮門口停著的自家轎輦,便率先向宋謝兩人拜別。
他知道自己萬萬不能再多說一個字,言多必失,他和東宮苦心籌謀的一切絕不能在此時功虧一簣。
謝屏倒是沒說什麼,只勸他顧全身體,多加餐飯。宋閣老良久都沒出聲,待邱穆忐忑地轉身欲要離去之後,卻乍然叫住了他。
「月暈而風,礎潤而雨。書瑜,早做打算罷。」
邱穆沒有轉身,聽完宋閣老這句莫名其妙的話甚至都沒有回頭看一眼,自顧自地匆匆走遠了。
謝屏冷眼望著他的背影,「這下閣老該信了罷。子護所云,並非妄言。」
宋閣老心下一滯,艱澀道:「我與邱書瑜相交七年,七年裡都只當他是持中自慎的清流一派,你又是如何知曉他是東宮的人?」
謝屏眼中染上漠然之色,開口卻是答非所問:「邱穆不過仗著兩年前替陛下除江氏一族立了功,這才被擢升吏書。兩年了,首輔之位虛懸,陛下遲遲不定,他和東宮又虎視眈眈……」謝屏嗤了一聲,「江黨已除,閣老您不用想也知道,他們下一步到底要取誰而代之。」
俄頃,謝屏又正色道,「我接了上諭,要南下金陵召徐公回京敘用。」
宋閣老眼中亮了一亮,顫聲問道:「可是徐築?」
謝屏神色如常的點點頭,普天下能當得起一聲徐公的,惟此一人而已。
前朝的二品大員,官至戶部尚書,暮年卻因屢次犯顏直諫遭江党進讒言陷害,被先帝以狂悖之名褫奪官職,可若放在熙和年間,誰都要稱一句國之砥柱。
眼下江氏一族後事已畢,從前彈劾他的人紛紛復職加官,重新得到了起用,徐築更不必說。
宋閣老凝思片刻道:「去歲臘月初七我還向陛下提過,眼下百廢待興,若要治國,先治根本。這便需得一位直臣,授以高位,引為強援。想必如今的意思,那虛懸的首輔之位,是給徐公準備的了。」
謝屏勾唇道:「閣老通達。」
話聲未歇,星星點點的雨終還是落了下來。
昏昧不清的天穹印在他的眸子裡,一霎時,種種前塵襲上心扉。
前世他瀕死之際,身體蜷伏在閻門峽湍急的瀑流下,那時謝屏眼中所見的穹頂,是和今日一般無二的青灰色,重雲迭起,崖邊幢幢樹影交疊成吞人的巨獸。
嘈雜水聲無休止地灌進他的耳朵,手腳木木的沒知覺,傷口處泡的發脹,血也快流幹了。
可是他一點都不害怕。
那時他幾乎下意識的想起,每逢這樣的濕冷雨天,自己妻子的痹症總是發作得很厲害。他從前三番兩次入大內請教御醫抒解之法,一字不差地記下方子為她揀藥熏蒸,親力親為,日夜不怠。
還沒有來得及去恨,那已經是他臨死前心裡盤桓的最後一個念頭。
佑昶十六年,這一年他遷鶯出谷,原本有著大好的仕途,躊躇滿志地要立一番功業。
後來他娶錯了人,竟然就此搭進了自己的一生。
「故人?」几案對側的錦袍男子起了好奇,「謝兄平日裡不是在侯府,就是在翰林院,何處認識這麼一位故人?」
謝屏冷著臉不肯答話,錦袍男子便忍不住胡亂臆測:「莫非故人……其實是謝兄心中所慕之人?」
另一人聞此言,卻擺了擺手,笑道:「仲亭你這就有所不知了,子護心中所慕的,必不會是這位娘子。」
陳仲亭有些不解,「此話何意?」
那人覷一眼謝屏,故弄玄虛地捏起瓷壺,一面倒酒,一面不緊不慢地開口。
「子護早先在我府中宴飲時曾坦言,來日若娶新婦,需得是個活潑愛笑的小娘子。你可知這台閣之下立著的是誰?」
那人悠悠呷了口酒,「那可是邱家的嫡娘子,燕都有名的木頭美人,喜怒不形於色,世家筵席上她次次都在頭首,我阿娘愣是沒見過她展顏露過一次笑臉。」
陳仲亭「騰」的一下站起來,瞪大了眼睛:「誰?」說著便要起身奔去珠欄邊上看,還不忘埋怨那人,「你這廝也忒愛拿腔作勢!瞧見了邱家娘子,竟不早同我說。」
還沒等陳仲亭身子邊兒挨到珠欄,卻被一柄烏骨泥金扇兀地攔住去路。
握扇的手清瘦有力,青筋微微暴起,透著股不容反抗的威勢。
「意山。」
謝屏語氣驟然降下來,「你看錯了,那不是邱娘子。」
他也不懂自己這股無名怒氣是從哪裡來的。
謝屏漠然收回扇子,耳邊還迴蕩著關意山適才的話。
他在沒遇見邱露執之前,確實想娶一個活潑爛漫的小娘子。
那時他想,自己不是循規蹈矩之人,若新婦是個不苟言笑的,往後的日子定然沉悶苦楚,半點興味也無。
可他後來才知曉,那人並非一味端莊持重,更不是不愛笑,只是心裡從未有過自己罷了。
「子護,我怎麼覺得……你生了場病,好似性情大變一般。」
關意山平白受他一個冷臉,只得訕訕笑起來,打了個圓場:「興許是我眼拙了,仲亭,你快消停坐下罷。左右下月你家的開府宴上邱娘子也會到場,你何愁沒機會一睹芳容。」
夜風簌簌,弦月半懸。謝屏掃了一眼珠欄下的行人,露執已影蹤不現,不知道逛到了何處還是已經歸家回府。
倘若陸家仍為天子所青眼,邱陸兩家順利結了親,她與陸拂就此圓圓滿滿,他謝屏的路,便不會與她裹挾交織,自此儘是坦途。
可現下陸拂應已隨其父遠赴庸州,前些日他還在侯府親眼見著阿娘邀邱夫人來閒敘進膳,明面上雖無動作,私下想必都很屬意兩家結親一事,欲成此願景。
總要讓邱露執付出些代價,才好償還他前世因她而受的種種折磨。
而至於陸拂,他有的是手段讓陸拂死在庸州。
「邱穆眼下把手伸的更長了,想是趁著如今忠名在外,撈一點實際的好處。」謝屏漫不經心的看向同伴。
關意山挽起袖邊,隨口接道:「他既已憑本事入了內閣,餘下的也沒什麼好說。接下來想必就是天子下敕書裁汰冗員,朝中那些趨炎附勢之輩,也快要排著隊敲吏書大人的府門了吧。」
謝屏噙著一絲譏諷的笑,淡淡俯視著遠處的萬頃宮闕,正是一片飛甍浮棟,青黃丹紫,相錯如繡。
倘若在其上行差踏錯,又何嘗不是吞人的地獄。
*
是日辰時,邱穆散了常朝,自奉天門同諸臣出。
御道上三兩廷臣並肩而行,邱穆孑然一身,逕自走下一級一級的玉石長階。他烏紗帽端戴,著一身緋色錦雞補團領衫,腰束花犀帶,足踏皂皮靴。他已年逾不惑,蓄著長須,面上兩道極深的騰蛇紋入口,偏生他瘦削,於是這張臉上除了溝壑便只剩嶙峋的骨。
邱穆踏過最後一級,站在朱紅的殿門前彈冠振衿,驀地發覺四面湧來長風,裹挾著料峭春意灌進他寬大的衣袍。邱穆五臟六腑間陡生出一股寒氣,一時如同身在旋渦,只能駐足停步。
「書瑜,你久等了。」
一道蒼厚低沉的聲線自他身後響起,邱穆不辨也知來人是誰,待那人悠悠踱到身前,便側身向他作了一揖。
「閣老,這殿門當口風寒正盛,您可仔細著。」
宋謹之微微眯細了眼,笑道:「快來見過邱尚書。」
邱穆適才未察,這宋閣老身後還跟了個挺拔的人影。
那人不過二十出頭的模樣,劍眉朗目,身著一襲簡素的石青交領直身,胸前還綴補著溪敕的繡樣。
這人他是見過的。
在去歲的瓊林宴上,滿座醺醺酒氣,獨他一人端直坐著,風姿挺拔,盡彰醉玉頹山之態。
此人正是那宴首的榜眼郎,佑昶十四年襲父爵,如今官拜翰苑七品編修的小謝侯,謝屏。
高門顯貴的勳爵子弟原是不必通過科舉也能做官的,依仗著宣毅侯從前的聲威和家中財富,給嫡子捐個五品官如俯拾地芥般容易。偏這謝屏有鯤鵬之志,去歲一路殺進殿試還高中榜眼,給宣毅侯府掙了份好大的臉面。
他夫人燕文珠對謝屏倒是滿意的很,竟日在他耳邊提及。邱穆暗想,若將來蘊蘊能嫁入侯府,謝屏此等德行才貌,如何也不致委屈了她。
謝屏頷首向邱穆打恭,沉聲道:「晚輩謝屏,見過邱大人。」
邱穆斂下心事,微笑著朝他點一點頭,「自打瓊林宴上遙遙一見,我與小謝侯許久不曾碰到了。」
謝屏從容道:「原是子護考慮不周,早就該備份厚禮登門拜訪大人的。」
邱穆擺了擺手,「哪裡用得上什麼厚禮!小謝侯若肯來,我自當掃榻以待。」
三人如此談笑著結伴踏出殿宇,信步在冗長的宮道上,不多時天色驀地沉鬱下來,低垂的濃雲盤踞上空,於無形中降下威壓窒悶之感。
「陛下的咳疾,連日來總不見好,再逢上這倒春寒,恐怕病氣又要加重了。」宋閣老嘆了口氣,垂目道:「適才陛下還同我說了好一陣子話,到底還是為著從前鈐束東宮事,父子間生了不虞之隙……」
「閣老慎言。」邱穆心中驚迸,壓低聲音打斷他道:「此處猶在宮牆之內!你我再如何位高權重,也該忌憚隔牆有耳。」
謝屏沒有言語,靜靜地跟在二人後面,眼底卻投下一抹陰翳的戾色。
宋閣老哂然一笑,解釋道:「書瑜,我並非妄議陛下家事。」他頓了頓,卻輕飄飄地吐出更加大逆不道的話,「東宮已是一枚棄子。」
瘋了,真是瘋了。
邱穆心煩意亂地停下腳步,聲音中含著些許怒氣,「好端端的,閣老今日是怎麼了?非議本朝儲君的罪名,難道還要我與你同擔嗎?」
宋閣老奇道:「我不過說一句實話,你何至動怒?」
邱穆這才發覺,自己的反應確實大得有些異常,現下被宋閣老瞧出了端倪,不免心中發虛。
謝屏沉默了一路,此時卻忽然開口替他說話:「吏部近來事務繁雜,想必邱大人定是操勞過度導致神思緊張,不是有意要頂撞閣老的。」
邱穆掠鬢整衫,清了清嗓子掩飾道:「小謝侯言重了,這本就是我口不擇言之過。」
宋閣老佯作不以為意,仰頭望了望頭頂一線陰沉的雲天,心知風雨欲來。
沉默半晌,卻沒有落下一個字來。
倒是謝屏先打破僵局,打趣道:「兩位大人再不走,待會恐怕要被淋成落湯雞了。」
兩人兀地醒悟過來,各自加快了腳步往宮門趕,只是再無並肩之勢,而默契地隔開一道不遠不近的距離。
不知過了多久,邱穆遙遙看見遠處宮門口停著的自家轎輦,便率先向宋謝兩人拜別。
他知道自己萬萬不能再多說一個字,言多必失,他和東宮苦心籌謀的一切絕不能在此時功虧一簣。
謝屏倒是沒說什麼,只勸他顧全身體,多加餐飯。宋閣老良久都沒出聲,待邱穆忐忑地轉身欲要離去之後,卻乍然叫住了他。
「月暈而風,礎潤而雨。書瑜,早做打算罷。」
邱穆沒有轉身,聽完宋閣老這句莫名其妙的話甚至都沒有回頭看一眼,自顧自地匆匆走遠了。
謝屏冷眼望著他的背影,「這下閣老該信了罷。子護所云,並非妄言。」
宋閣老心下一滯,艱澀道:「我與邱書瑜相交七年,七年裡都只當他是持中自慎的清流一派,你又是如何知曉他是東宮的人?」
謝屏眼中染上漠然之色,開口卻是答非所問:「邱穆不過仗著兩年前替陛下除江氏一族立了功,這才被擢升吏書。兩年了,首輔之位虛懸,陛下遲遲不定,他和東宮又虎視眈眈……」謝屏嗤了一聲,「江黨已除,閣老您不用想也知道,他們下一步到底要取誰而代之。」
俄頃,謝屏又正色道,「我接了上諭,要南下金陵召徐公回京敘用。」
宋閣老眼中亮了一亮,顫聲問道:「可是徐築?」
謝屏神色如常的點點頭,普天下能當得起一聲徐公的,惟此一人而已。
前朝的二品大員,官至戶部尚書,暮年卻因屢次犯顏直諫遭江党進讒言陷害,被先帝以狂悖之名褫奪官職,可若放在熙和年間,誰都要稱一句國之砥柱。
眼下江氏一族後事已畢,從前彈劾他的人紛紛復職加官,重新得到了起用,徐築更不必說。
宋閣老凝思片刻道:「去歲臘月初七我還向陛下提過,眼下百廢待興,若要治國,先治根本。這便需得一位直臣,授以高位,引為強援。想必如今的意思,那虛懸的首輔之位,是給徐公準備的了。」
謝屏勾唇道:「閣老通達。」
話聲未歇,星星點點的雨終還是落了下來。
昏昧不清的天穹印在他的眸子裡,一霎時,種種前塵襲上心扉。
前世他瀕死之際,身體蜷伏在閻門峽湍急的瀑流下,那時謝屏眼中所見的穹頂,是和今日一般無二的青灰色,重雲迭起,崖邊幢幢樹影交疊成吞人的巨獸。
嘈雜水聲無休止地灌進他的耳朵,手腳木木的沒知覺,傷口處泡的發脹,血也快流幹了。
可是他一點都不害怕。
那時他幾乎下意識的想起,每逢這樣的濕冷雨天,自己妻子的痹症總是發作得很厲害。他從前三番兩次入大內請教御醫抒解之法,一字不差地記下方子為她揀藥熏蒸,親力親為,日夜不怠。
還沒有來得及去恨,那已經是他臨死前心裡盤桓的最後一個念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