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吾乃唐三葬
李世民聞言,眉頭微微一皺,側耳傾聽,果真隱隱聽到那宛若天籟般的叫賣之聲,透著幾分神秘與玄妙。他心中一動,暗道:「這聲音聽起來似乎非同凡響,莫非真有什麼奇珍異寶?」袈裟?錫杖?此等佛門至寶,猶如九天之上遺落的璀璨星辰,竟在凡塵之中響起陣陣叫賣之音,猶如驚雷乍現,震顫了唐三葬那超凡脫俗的耳膜。他微微蹙眉,眉宇間流露出一抹不解與詫異,心中暗自思量:「時移世易,竟有人膽敢將此類無上法寶,視為市井之物,上門兜售?此中必有蹊蹺,定藏玄機。莫非是哪座古剎,因紅塵紛擾,經營維艱,萬般無奈之下,只得出此下策,妄圖以欺世盜名之舉,重振往日之輝煌?」
李世民,一代英主,此刻卻輕啜著菸斗,煙霧繚繞間,他深邃的眼眸仿佛能洞察世間一切虛妄,閃爍著睿智與認同的光芒。他緩緩頷首,聲音低沉而富有磁性:「賢弟所言極是,吾等豈是那些凡夫俗子,會為這等粗鄙之物所動?來來來,讓我們舉杯共飲,暢飲這世間的佳釀,一醉方休,盡情享受這片刻的逍遙與歡愉!」
言罷,兩人杯盞相交,發出清脆悅耳的聲響,仰頭豪飲,那杯中佳釀猶如甘露,瞬間化為涓涓細流,滋潤著他們乾涸的心田。桌上琳琅滿目、色香味俱佳的小菜,更是令人食指大動,他們吞雲吐霧間,盡情享受著這份難得的閒適與愜意,仿佛世間一切煩惱都已隨風而逝,只餘下這片刻的寧靜與美好。
而此刻,在國師府外,觀世音菩薩身姿曼妙,宛如仙子臨凡,她立於大門之前,手中緊握著那熠熠生輝的袈裟,錫杖則輕輕倚於身旁,散發著淡淡的光芒,猶如夜空中最亮的星。她嗓音略顯沙啞,顯然是呼喊多時,卻無人問津,心中不禁生出幾分疑惑與迷茫,仿佛置身於迷霧之中,找不到前行的方向。
「真是奇哉怪也!這玄奘法師究竟所為何故?按理說,他聞聽袈裟錫杖之名,理應欣喜若狂,如獲至寶才是。莫非是我這誘餌尚不夠誘人,未能勾起他那顆向佛之心的貪念?」觀世音菩薩心中暗自嘀咕,一臉茫然,仿佛置身於無盡的黑暗之中,找不到一絲光明。
殊不知,此時的玄奘法師已非昔日之比,他的心境已如明鏡止水,波瀾不驚。觀世音心生一念,決定施展神通,窺探一番,看看這玄奘究竟在搞何玄虛。神識如電,瞬間掃過國師府內,只見屋內桌上擺滿了各式美味佳肴,花生米、醬牛肉、拍黃瓜……琳琅滿目,應有盡有,令人垂涎三尺。而玄奘與李世民二人,竟光著膀子,叼著菸斗,一副市井無賴的模樣,吃得津津有味,完全無視了門外的呼喚與期盼。
「這玄奘法師,分明就是個酒肉和尚嘛!」觀世音菩薩氣得渾身發抖,只覺一股怒氣直衝雲霄,仿佛要將這天地都吞噬一般。她心中暗自思量:「佛祖啊!您老人家在天有靈,看看吧!您所選的取經之人……哎!這西遊大業……只怕是徹底無望了!」言罷,她仰天長嘆,聲音中充滿了無奈與絕望,心中一片冰涼,仿佛跌入了萬丈深淵之中,永無翻身之日。
然而,她深吸一口氣,強行壓下心中的紛擾雜念,邁開那輕盈如蓮的步伐,毅然踏進了國師府的大門。她決心親自揭開這玄奘法師的神秘面紗,看看他究竟是何方神聖,竟敢如此膽大包天,無視佛祖的旨意與觀音的期盼。呔!且讓我等凡夫俗子細細觀賞這袈裟與錫杖,這二者實為世間難得一見的瑰寶,散發著令人難以抗拒的神秘光芒!若有人能慧眼識珠,領略到它們的非凡之處,我必將慷慨解囊,將其贈予有緣人,絕不索取分文!然而,對於那些目光短淺、不識此等奇珍異寶之人,縱使他們擁有金山銀山,家財萬貫,也休想從我這裡換得一絲一毫!
就在這時,觀世音菩薩巍然矗立於李世民與唐三藏面前,她身姿挺拔,宛如青松屹立。其聲音猶如洪鐘大呂,鏗鏘激昂,震顫著屋檐上的每一片瓦礫,令塵埃簌簌而落。這聲音猶如天籟,穿雲裂石,直上九霄,仿佛能夠洗淨世間一切塵埃與污濁。
彼時,唐三藏正與李世民把酒言歡,觥籌交錯之間,歡聲笑語不斷,兩人的面色都已染上了桃花般的嬌艷。然而,就在此刻,觀世音菩薩那猶如晴空霹靂般的聲音突然響起,唐三藏手中的酒杯猛地一顫,險些跌落於那精雕細琢的玉盤之上。他心神搖曳,六神無主,仿佛被一股無形的力量所震撼。
「何方狂徒,竟敢在國師府邸大放厥詞,擾人清興?!」唐三藏猛地一拍桌案,怒目圓睜,猶如猛虎下山,氣勢洶洶。他的言辭犀利如寒芒刺骨,直指觀世音菩薩,仿佛要將她刺穿一般:「你這禿頂賊僧,休要在此裝神弄鬼,速速退去!莫要惹惱了本法師,否則定叫你知曉厲害!」
李世民亦是面色陰沉如水,眉宇間盡顯不悅之色。他難得與摯友相聚,正談笑風生,享受著這份難覓的歡愉與寧靜。然而,這半路殺出的程咬金卻攪擾了他的興致,令他心生惱怒。「來人!」李世民大手一揮,聲震屋瓦,猶如猛虎咆哮,「將這瘋瘋癲癲的和尚逐出府外,莫讓他再在這裡掃興!」
侍衛們聞聲而動,氣勢洶洶地朝著觀世音菩薩逼近。他們猶如猛虎下山,身形矯健而迅猛。然而,觀世音菩薩卻只是冷哼一聲,其聲如驚雷滾滾,震耳欲聾。這聲音仿佛擁有神奇的力量,震得侍衛們紛紛駐足不前,不敢再越雷池一步。
觀世音菩薩面色鐵青,嘴角微微抽搐。她心中已然明了,眼前的玄奘法師已徹底誤入歧途!他飲酒作樂,大口啖肉,竟與凡塵帝王稱兄道弟!更對佛門高僧出言不遜!此等行徑簡直是肆意妄為、無法無天!觀世音菩薩強忍心頭怒火,默念佛號以求心境平和。然而她內心的激盪卻難以平息:「阿彌陀佛,罪過罪過!玄奘啊玄奘,你竟自甘墮落至此!不敬佛門、不重戒律,實乃大罪滔天!」
言罷,觀世音菩薩身上猛然綻放出萬丈金光。這金光猶如烈日凌空,瞬間將整個國師府照耀得金碧輝煌、璀璨奪目。眾人只覺眼前一亮,仿佛置身於佛國之中。那金光中蘊含著無盡的威嚴與慈悲,令人心生敬畏之情。身上那件早已斑駁陸離的陳舊僧袍,悄然間褪去了歲月的痕跡,被一襲潔白無瑕、流光溢彩的袈裟所取代。這袈裟之上,仿佛有萬千佛光流轉不息,將他整個人襯托得宛如佛門中的聖子降臨,超凡脫俗,令人心生敬畏。他周身散發出的柔和佛光,猶如晨曦初露時分天邊那抹溫暖的霞光,既神秘又充滿希望,腦後更有一輪巨大的光圈顯現,璀璨奪目,宛如夜空中最明亮的皓月,散發著清冷而神聖的光輝,照亮了周遭的一切。
在那璀璨奪目的金光之中,觀世音菩薩的法相緩緩顯現,宛如天籟之音,令人心生嚮往。她頭戴八寶鑲嵌的寶冠,璀璨得令人目眩神迷;身披珠玉串聯的瓔珞,熠熠生輝,猶如星河傾瀉;手持淨瓶楊柳,慈悲為懷,宛如世間慈悲的化身;腳踏蓮花寶座,超脫塵世,宛如仙子凌波微步。周身佛光普照,梵音繚繞,寶相莊嚴,神聖而不可侵犯,宛如天地間最完美的存在,令人心生敬仰。
這佛光一出,國師府內瞬間陷入了寂靜之中,連那輕輕搖曳的微風都仿佛被佛光所震懾,悄然停歇;樹葉也停止了舞動,宛如時間在這一刻靜止,整個世界都沉浸在這神聖的氛圍之中。只有那柔和的佛光,在空間中靜靜地流淌,宛如時間的河流在這一刻凝固,成為了永恆。
國師府內,無論是威武挺拔的侍衛還是嬌柔嫵媚的宮女,都被這突如其來的異象所震撼。他們一個個嚇得面色慘白,雙腿發軟,紛紛跪倒在地,瑟瑟發抖,仿佛在面對著天地間最可怕的力量,連大氣都不敢喘一下。
「罪過!罪過!」李世民連忙跪倒在地,他的聲音中帶著一絲惶恐與敬畏,宛如虔誠的信徒在面對著神聖的信仰,「小王李世民,拜見觀世音菩薩!剛才多有冒犯之處,還請菩薩寬恕小王的無禮之舉!」他恭恭敬敬地磕了個頭,額頭都滲出了細密的汗珠,顯得異常虔誠。
觀世音菩薩見李世民如此識趣,臉色稍緩,她微微頷首,那雙慈悲的眼眸中仿佛蘊含著無盡的智慧與慈悲,宛如大海般深邃而廣闊。她的這一舉動,算是接受了李世民的道歉,讓在場眾人鬆了一口氣。
然後,她緩緩轉過頭來,那雙清澈如水的眼眸仿佛能洞察世間一切虛妄與真偽,直視著唐三葬。在她的注視下,唐三葬此刻也完全懵了,他呆呆地看著觀世音菩薩,心中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苦澀與惶恐。他心中哀嚎道:「我靠!不是吧!我穿越的不是唐朝的玄奘法師嗎?怎麼突然變成這西遊世界了?這西遊世界,可是神仙滿天飛、妖怪遍地走啊!我這肉體凡胎,還不得被那些妖魔鬼怪玩死啊?最坑爹的是,我還沒系統輔助!這可咋整啊?」
「完了!完了!這下徹底完了!」唐三葬欲哭無淚,他深知如果這是西遊世界,那麼自己就是那些漫天仙佛棋盤上的一顆微不足道的棋子,沒有任何自由可言。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樣瀟灑於世、肆意妄為了。然而,在這絕望之際,他心中卻升起一股不屈的鬥志:「不能這樣!我唐三葬豈能坐以待斃?必須得想想辦法!無論如何,我都要在這西遊世界中闖出一片天地來!讓那些神仙妖怪都知道我的厲害!」「玄奘法師,你可曾於內心深處,靜靜自省,你的雙肩之上,究竟承載著何種罪孽?」觀世音菩薩的聲音,恍若自那九天之上的瑤池仙境潺潺流淌而下,帶著一抹不染塵埃的梵音,猛然間在唐三葬的耳畔炸響。那聲音猶如天籟之音,卻又蘊藏著雷霆萬鈞之力,震得他腦海之中嗡鳴不絕,心神仿佛風中搖曳的殘燭,隨時都可能熄滅於無形。
「罪?吾又何罪之有哉?」唐三葬的心中掀起了驚濤駭浪,惶恐如小鹿在密林之中亂撞,然而其面上卻猶如靜水深流,波瀾不驚,強作鎮定,不動聲色。他暗自思量:「莫非是吾貪戀那紅塵俗世的繁華,品嘗了人間煙火的滋味,食了那凡人之肉?抑或是沉醉於醇香四溢的美酒,飲下了那瓊漿玉液般的佳釀,忘卻了佛門的清規戒律?又或是吾妄自尊大,與那九五之尊的帝王稱兄道弟,將佛門的戒律拋諸腦後?」
吾非那西行取經的玄奘法師,吾乃唐三葬也!這西天取經之路,艱難險阻,豈是兒戲可為之事?沿途妖魔鬼怪肆虐橫行,皆欲食唐僧之肉以求長生不老。吾這凡胎俗骨,又豈能經受得住此番重重磨難與考驗?即便前方是刀山火海,吾亦誓死不從,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堅守心中的信念與執著。
唐三葬的心中思緒紛飛,宛如萬馬奔騰於無垠的草原之上,忽而靈光乍現,妙計頓生於心間。「菩薩大慈大悲,莫非是慧眼偶被迷霧所遮,錯認了人?此地並無玄奘法師之蹤跡,唯有唐三葬一人在此,願為菩薩分憂解難!」
觀世音菩薩聞言,嘴角不禁微微抽搐,心中湧起一股拍案而起的衝動,卻又強自按捺,宛如靜水之下暗流涌動,波濤洶湧。她心中暗道:「這玄奘法師,怎地如此冥頑不靈,竟似那市井無賴一般,胡言亂語,不知所云?」
「天上日月如梭,轉瞬即逝;地上歲月悠長,漫漫無邊。莫非是吾這幾日未曾關注,他便已誤入歧途,迷失了本心,忘卻了自己的使命與責任?」觀世音菩薩眉頭緊鎖,宛如兩座巍峨的山峰對峙而立,周身佛光都隨之搖曳不定,法相莊嚴之中透出一絲不穩,宛如風雨中的燭火,搖曳生姿卻又岌岌可危。
「玄奘?唐三葬?你此言究竟何意?出家人應以誠待人,莫非你連自己的法號都已忘卻,迷失在了那紅塵的虛幻之中?」觀世音菩薩的語氣中帶著一絲責備與深深的不解,宛如寒冰刺骨般寒冷徹骨,令人不寒而慄。
「菩薩明鑑啊!您真是大大的誤會了!」唐三葬一臉誠摯,那表情純真無邪,宛如初生的嬰孩般純潔無瑕,不染絲毫塵埃,「吾乃唐三葬,葬天葬地葬眾生之葬!願以此身,護佑世間安寧,普渡眾生脫離苦海,成就一番不朽的偉業!」
李世民,一代英主,此刻卻輕啜著菸斗,煙霧繚繞間,他深邃的眼眸仿佛能洞察世間一切虛妄,閃爍著睿智與認同的光芒。他緩緩頷首,聲音低沉而富有磁性:「賢弟所言極是,吾等豈是那些凡夫俗子,會為這等粗鄙之物所動?來來來,讓我們舉杯共飲,暢飲這世間的佳釀,一醉方休,盡情享受這片刻的逍遙與歡愉!」
言罷,兩人杯盞相交,發出清脆悅耳的聲響,仰頭豪飲,那杯中佳釀猶如甘露,瞬間化為涓涓細流,滋潤著他們乾涸的心田。桌上琳琅滿目、色香味俱佳的小菜,更是令人食指大動,他們吞雲吐霧間,盡情享受著這份難得的閒適與愜意,仿佛世間一切煩惱都已隨風而逝,只餘下這片刻的寧靜與美好。
而此刻,在國師府外,觀世音菩薩身姿曼妙,宛如仙子臨凡,她立於大門之前,手中緊握著那熠熠生輝的袈裟,錫杖則輕輕倚於身旁,散發著淡淡的光芒,猶如夜空中最亮的星。她嗓音略顯沙啞,顯然是呼喊多時,卻無人問津,心中不禁生出幾分疑惑與迷茫,仿佛置身於迷霧之中,找不到前行的方向。
「真是奇哉怪也!這玄奘法師究竟所為何故?按理說,他聞聽袈裟錫杖之名,理應欣喜若狂,如獲至寶才是。莫非是我這誘餌尚不夠誘人,未能勾起他那顆向佛之心的貪念?」觀世音菩薩心中暗自嘀咕,一臉茫然,仿佛置身於無盡的黑暗之中,找不到一絲光明。
殊不知,此時的玄奘法師已非昔日之比,他的心境已如明鏡止水,波瀾不驚。觀世音心生一念,決定施展神通,窺探一番,看看這玄奘究竟在搞何玄虛。神識如電,瞬間掃過國師府內,只見屋內桌上擺滿了各式美味佳肴,花生米、醬牛肉、拍黃瓜……琳琅滿目,應有盡有,令人垂涎三尺。而玄奘與李世民二人,竟光著膀子,叼著菸斗,一副市井無賴的模樣,吃得津津有味,完全無視了門外的呼喚與期盼。
「這玄奘法師,分明就是個酒肉和尚嘛!」觀世音菩薩氣得渾身發抖,只覺一股怒氣直衝雲霄,仿佛要將這天地都吞噬一般。她心中暗自思量:「佛祖啊!您老人家在天有靈,看看吧!您所選的取經之人……哎!這西遊大業……只怕是徹底無望了!」言罷,她仰天長嘆,聲音中充滿了無奈與絕望,心中一片冰涼,仿佛跌入了萬丈深淵之中,永無翻身之日。
然而,她深吸一口氣,強行壓下心中的紛擾雜念,邁開那輕盈如蓮的步伐,毅然踏進了國師府的大門。她決心親自揭開這玄奘法師的神秘面紗,看看他究竟是何方神聖,竟敢如此膽大包天,無視佛祖的旨意與觀音的期盼。呔!且讓我等凡夫俗子細細觀賞這袈裟與錫杖,這二者實為世間難得一見的瑰寶,散發著令人難以抗拒的神秘光芒!若有人能慧眼識珠,領略到它們的非凡之處,我必將慷慨解囊,將其贈予有緣人,絕不索取分文!然而,對於那些目光短淺、不識此等奇珍異寶之人,縱使他們擁有金山銀山,家財萬貫,也休想從我這裡換得一絲一毫!
就在這時,觀世音菩薩巍然矗立於李世民與唐三藏面前,她身姿挺拔,宛如青松屹立。其聲音猶如洪鐘大呂,鏗鏘激昂,震顫著屋檐上的每一片瓦礫,令塵埃簌簌而落。這聲音猶如天籟,穿雲裂石,直上九霄,仿佛能夠洗淨世間一切塵埃與污濁。
彼時,唐三藏正與李世民把酒言歡,觥籌交錯之間,歡聲笑語不斷,兩人的面色都已染上了桃花般的嬌艷。然而,就在此刻,觀世音菩薩那猶如晴空霹靂般的聲音突然響起,唐三藏手中的酒杯猛地一顫,險些跌落於那精雕細琢的玉盤之上。他心神搖曳,六神無主,仿佛被一股無形的力量所震撼。
「何方狂徒,竟敢在國師府邸大放厥詞,擾人清興?!」唐三藏猛地一拍桌案,怒目圓睜,猶如猛虎下山,氣勢洶洶。他的言辭犀利如寒芒刺骨,直指觀世音菩薩,仿佛要將她刺穿一般:「你這禿頂賊僧,休要在此裝神弄鬼,速速退去!莫要惹惱了本法師,否則定叫你知曉厲害!」
李世民亦是面色陰沉如水,眉宇間盡顯不悅之色。他難得與摯友相聚,正談笑風生,享受著這份難覓的歡愉與寧靜。然而,這半路殺出的程咬金卻攪擾了他的興致,令他心生惱怒。「來人!」李世民大手一揮,聲震屋瓦,猶如猛虎咆哮,「將這瘋瘋癲癲的和尚逐出府外,莫讓他再在這裡掃興!」
侍衛們聞聲而動,氣勢洶洶地朝著觀世音菩薩逼近。他們猶如猛虎下山,身形矯健而迅猛。然而,觀世音菩薩卻只是冷哼一聲,其聲如驚雷滾滾,震耳欲聾。這聲音仿佛擁有神奇的力量,震得侍衛們紛紛駐足不前,不敢再越雷池一步。
觀世音菩薩面色鐵青,嘴角微微抽搐。她心中已然明了,眼前的玄奘法師已徹底誤入歧途!他飲酒作樂,大口啖肉,竟與凡塵帝王稱兄道弟!更對佛門高僧出言不遜!此等行徑簡直是肆意妄為、無法無天!觀世音菩薩強忍心頭怒火,默念佛號以求心境平和。然而她內心的激盪卻難以平息:「阿彌陀佛,罪過罪過!玄奘啊玄奘,你竟自甘墮落至此!不敬佛門、不重戒律,實乃大罪滔天!」
言罷,觀世音菩薩身上猛然綻放出萬丈金光。這金光猶如烈日凌空,瞬間將整個國師府照耀得金碧輝煌、璀璨奪目。眾人只覺眼前一亮,仿佛置身於佛國之中。那金光中蘊含著無盡的威嚴與慈悲,令人心生敬畏之情。身上那件早已斑駁陸離的陳舊僧袍,悄然間褪去了歲月的痕跡,被一襲潔白無瑕、流光溢彩的袈裟所取代。這袈裟之上,仿佛有萬千佛光流轉不息,將他整個人襯托得宛如佛門中的聖子降臨,超凡脫俗,令人心生敬畏。他周身散發出的柔和佛光,猶如晨曦初露時分天邊那抹溫暖的霞光,既神秘又充滿希望,腦後更有一輪巨大的光圈顯現,璀璨奪目,宛如夜空中最明亮的皓月,散發著清冷而神聖的光輝,照亮了周遭的一切。
在那璀璨奪目的金光之中,觀世音菩薩的法相緩緩顯現,宛如天籟之音,令人心生嚮往。她頭戴八寶鑲嵌的寶冠,璀璨得令人目眩神迷;身披珠玉串聯的瓔珞,熠熠生輝,猶如星河傾瀉;手持淨瓶楊柳,慈悲為懷,宛如世間慈悲的化身;腳踏蓮花寶座,超脫塵世,宛如仙子凌波微步。周身佛光普照,梵音繚繞,寶相莊嚴,神聖而不可侵犯,宛如天地間最完美的存在,令人心生敬仰。
這佛光一出,國師府內瞬間陷入了寂靜之中,連那輕輕搖曳的微風都仿佛被佛光所震懾,悄然停歇;樹葉也停止了舞動,宛如時間在這一刻靜止,整個世界都沉浸在這神聖的氛圍之中。只有那柔和的佛光,在空間中靜靜地流淌,宛如時間的河流在這一刻凝固,成為了永恆。
國師府內,無論是威武挺拔的侍衛還是嬌柔嫵媚的宮女,都被這突如其來的異象所震撼。他們一個個嚇得面色慘白,雙腿發軟,紛紛跪倒在地,瑟瑟發抖,仿佛在面對著天地間最可怕的力量,連大氣都不敢喘一下。
「罪過!罪過!」李世民連忙跪倒在地,他的聲音中帶著一絲惶恐與敬畏,宛如虔誠的信徒在面對著神聖的信仰,「小王李世民,拜見觀世音菩薩!剛才多有冒犯之處,還請菩薩寬恕小王的無禮之舉!」他恭恭敬敬地磕了個頭,額頭都滲出了細密的汗珠,顯得異常虔誠。
觀世音菩薩見李世民如此識趣,臉色稍緩,她微微頷首,那雙慈悲的眼眸中仿佛蘊含著無盡的智慧與慈悲,宛如大海般深邃而廣闊。她的這一舉動,算是接受了李世民的道歉,讓在場眾人鬆了一口氣。
然後,她緩緩轉過頭來,那雙清澈如水的眼眸仿佛能洞察世間一切虛妄與真偽,直視著唐三葬。在她的注視下,唐三葬此刻也完全懵了,他呆呆地看著觀世音菩薩,心中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苦澀與惶恐。他心中哀嚎道:「我靠!不是吧!我穿越的不是唐朝的玄奘法師嗎?怎麼突然變成這西遊世界了?這西遊世界,可是神仙滿天飛、妖怪遍地走啊!我這肉體凡胎,還不得被那些妖魔鬼怪玩死啊?最坑爹的是,我還沒系統輔助!這可咋整啊?」
「完了!完了!這下徹底完了!」唐三葬欲哭無淚,他深知如果這是西遊世界,那麼自己就是那些漫天仙佛棋盤上的一顆微不足道的棋子,沒有任何自由可言。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樣瀟灑於世、肆意妄為了。然而,在這絕望之際,他心中卻升起一股不屈的鬥志:「不能這樣!我唐三葬豈能坐以待斃?必須得想想辦法!無論如何,我都要在這西遊世界中闖出一片天地來!讓那些神仙妖怪都知道我的厲害!」「玄奘法師,你可曾於內心深處,靜靜自省,你的雙肩之上,究竟承載著何種罪孽?」觀世音菩薩的聲音,恍若自那九天之上的瑤池仙境潺潺流淌而下,帶著一抹不染塵埃的梵音,猛然間在唐三葬的耳畔炸響。那聲音猶如天籟之音,卻又蘊藏著雷霆萬鈞之力,震得他腦海之中嗡鳴不絕,心神仿佛風中搖曳的殘燭,隨時都可能熄滅於無形。
「罪?吾又何罪之有哉?」唐三葬的心中掀起了驚濤駭浪,惶恐如小鹿在密林之中亂撞,然而其面上卻猶如靜水深流,波瀾不驚,強作鎮定,不動聲色。他暗自思量:「莫非是吾貪戀那紅塵俗世的繁華,品嘗了人間煙火的滋味,食了那凡人之肉?抑或是沉醉於醇香四溢的美酒,飲下了那瓊漿玉液般的佳釀,忘卻了佛門的清規戒律?又或是吾妄自尊大,與那九五之尊的帝王稱兄道弟,將佛門的戒律拋諸腦後?」
吾非那西行取經的玄奘法師,吾乃唐三葬也!這西天取經之路,艱難險阻,豈是兒戲可為之事?沿途妖魔鬼怪肆虐橫行,皆欲食唐僧之肉以求長生不老。吾這凡胎俗骨,又豈能經受得住此番重重磨難與考驗?即便前方是刀山火海,吾亦誓死不從,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堅守心中的信念與執著。
唐三葬的心中思緒紛飛,宛如萬馬奔騰於無垠的草原之上,忽而靈光乍現,妙計頓生於心間。「菩薩大慈大悲,莫非是慧眼偶被迷霧所遮,錯認了人?此地並無玄奘法師之蹤跡,唯有唐三葬一人在此,願為菩薩分憂解難!」
觀世音菩薩聞言,嘴角不禁微微抽搐,心中湧起一股拍案而起的衝動,卻又強自按捺,宛如靜水之下暗流涌動,波濤洶湧。她心中暗道:「這玄奘法師,怎地如此冥頑不靈,竟似那市井無賴一般,胡言亂語,不知所云?」
「天上日月如梭,轉瞬即逝;地上歲月悠長,漫漫無邊。莫非是吾這幾日未曾關注,他便已誤入歧途,迷失了本心,忘卻了自己的使命與責任?」觀世音菩薩眉頭緊鎖,宛如兩座巍峨的山峰對峙而立,周身佛光都隨之搖曳不定,法相莊嚴之中透出一絲不穩,宛如風雨中的燭火,搖曳生姿卻又岌岌可危。
「玄奘?唐三葬?你此言究竟何意?出家人應以誠待人,莫非你連自己的法號都已忘卻,迷失在了那紅塵的虛幻之中?」觀世音菩薩的語氣中帶著一絲責備與深深的不解,宛如寒冰刺骨般寒冷徹骨,令人不寒而慄。
「菩薩明鑑啊!您真是大大的誤會了!」唐三葬一臉誠摯,那表情純真無邪,宛如初生的嬰孩般純潔無瑕,不染絲毫塵埃,「吾乃唐三葬,葬天葬地葬眾生之葬!願以此身,護佑世間安寧,普渡眾生脫離苦海,成就一番不朽的偉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