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習武
雲海上人曾經做過自我反省,他承認,對於鍾玄他看走眼了。
鍾玄在佛法領悟上不能說毫無天賦,只能說天賦毫無,雲海上人怎麼教他都教不會。
但是在武學天賦上,鍾玄這具身體卻是實實在在的天賦異稟,僅僅花了兩個月的時間,就練成了龍象波若功的第一層。
這讓雲海上人大為驚嘆。
「鍾玄啊,你這般驚人的武學天賦,實乃老僧平生所見第二人!」雲海上人言語之中充滿了對鍾玄的讚賞與喜愛。
「師父,那第一個是誰呢?」鍾玄滿臉好奇地追問。
雲海上人不緊不慢地回答道:「第一個是我的師侄,他如今還未滿四十歲,但其《龍象般若功》的境界已然不在我之下了。等你回到寺廟之中自然就能見到他,他的法號叫做金輪。」
聽到「金輪」二字,鍾玄不由得失聲叫道:「金輪法王?」
「什麼金輪法王!休得信口胡言,他與為師一般,只是一個上人罷了,如何配得上法王二字?」
聽聞師父如此嚴厲地斥責,鍾玄如夢初醒般回過神來,他意識到自己剛才一時口快竟然說錯話了。
金輪法王的封號乃是由蒙古人冊封的,但截至目前為止,金輪尚未歸附於蒙古人,自然也就無從談起獲封法王一事。
就這樣,鍾玄跟著師父雲海上人在中原修行遊歷,同時修煉《龍象波若功》,他的進境極快,這一晃十年時間便過去了。
十年,是最遙遠的從前。
在這十年當中,鍾玄把龍象波若功練到了第五層,距離第六層也只有一線之隔,而修煉到第五層之後,號稱五龍五象之力,鍾玄在舉手投足之間已然有了千斤巨力。
這還僅僅是肉體上的力量,如果算上內力的加持,他的力量會更加的恐怖。
雖然以18歲的年紀把《龍象波若功》修煉到地五層,屬於天資卓絕了,但鍾玄自己還是不太滿意,他自己估算,如果沒有奇遇,他在一百歲之前最多能修煉到第九層就不錯了。
而比之將來修煉到十層的金輪法王,他的天賦似乎還差了一點。
除此之外,鍾玄也試著練了自己前世的《冰神訣》,有了龍象波若功的底子和雲海上人的指點,他這次終於沒有走火入魔。
不過冰神訣本身是一部修身功法,不以對敵為目的,卻有延緩衰老、療傷治病,化解百毒的功效。
倒也不失為一項頂級輔助功法。
而且神奇的是,這冰神訣明顯是道家功法,修煉出來的內力卻與龍象功的內力不僅不排斥,還能相互融合。
在融合之後,他的兩股內力就變成了一股,內力也越發的凝實精煉了。
而且每當他施展龍象波若功之時,發出的內力便帶有陰寒之氣,內力所及之處,草木皆冰,雖然冰神訣不以傷人為目的,但修煉到極致,所發出的寒氣,亦能傷人於無形。
雲海上人對《冰神訣》頗有微詞,勸鍾玄不要修煉,不過鍾玄仍舊練了下去。
除了修練這兩項內功,鍾玄還結合前世學習的武術,自創了一套拳法,作為深度的武術愛好者,鍾玄前世學過很多拳法,八極、形意、八卦,這些主流拳法,甚至連一些小眾拳法他也有過涉獵。
這些拳法拿到金庸世界顯然是不夠用的,所以鍾玄對這些拳法進行雜糅融合,取長補短,創出了一套新拳法,雖然這套拳法可能還存在威力不足的情況,但也勉強夠用了。
他之所以創出這套拳法,主要是因為他除了龍象功和冰神訣,就沒有其他武功可練了,而內功只需要打坐運氣,他每天除了打坐就是參禪,實在太過無聊。
對於他這種喜歡習武鍛鍊的人來說,整天坐著不動實在太過難受了。
所以他就在研習佛法的時候,在心中默默鑽研掌法拳法,所以這些年他的佛法修為根本沒精進多少。
雖然自創了拳法,但鍾玄並不滿意,作為在新時代生活過的人,鍾玄也有一種病,就是火力不足恐懼症。
所以他還想學更高深的拳法或掌法,因此他又跑去找師父雲海上人,問有沒有新的武功可以修煉。
雲海上人聽後,極為不滿地對他訓斥道:「劣徒、惡徒、孽徒!」
「整天就只想著練武,我教你的經文你可曾記住背熟,我教你的佛法你可曾領悟!學武健身只是下層小道,修習佛法才是無上大道。」
雲海上人氣的眉毛都立起來了,但過了半晌他卻又說道:「武學一道,我只學習過《龍象波若功》,別的沒什麼可教你了,不過我倒是有本秘籍可以給你。」
「什麼秘籍?」鍾玄趕忙問道。
「是你的師祖留給我的,上面記載了他老人家一生的練武心得,也記錄了他的畢生所學,我對練武沒興趣,所以一直沒翻閱過,冊子被我留在了金剛寺,等回去之後我把它給你。」
「不過你要記住,練功和學習佛法一樣,不在多而在精,切記貪多嚼不爛!」雲海上人叮囑道。
「徒弟謹記師父的教誨!」鍾玄立即欣喜地說道。
自從知道有這麼一本秘籍之後,鍾玄就心心念念地盼著回金剛寺。
其實不怪鍾玄想要學習其他武功,他自從進入《龍象功》的第五層之後,內功就進入了瓶頸期,再想有進步就只能磨時間了。
而冰神訣的潛力還是個未知數。
對於他這種武痴,在武學上毫無進展是不可忍受的,所以他就想涉獵更多的武學典籍,雖然說貪多嚼不爛,但卻可以吸收百家之精華,然後為他所用。
在又繼續遊歷了一段時間後,雲海上人終於帶著鍾玄回了吐蕃。
這次回去,雲海上人主要為兩件事,一是他的龍象波若功有了突破的跡象,所以他需要寺內的高手為其護法。
第二件事情便是帶鍾玄皈依,給他唯一的弟子一個名分。
他並不知道,這只是他的一廂情願,鍾玄從來就不想要這個名分。
鍾玄在佛法領悟上不能說毫無天賦,只能說天賦毫無,雲海上人怎麼教他都教不會。
但是在武學天賦上,鍾玄這具身體卻是實實在在的天賦異稟,僅僅花了兩個月的時間,就練成了龍象波若功的第一層。
這讓雲海上人大為驚嘆。
「鍾玄啊,你這般驚人的武學天賦,實乃老僧平生所見第二人!」雲海上人言語之中充滿了對鍾玄的讚賞與喜愛。
「師父,那第一個是誰呢?」鍾玄滿臉好奇地追問。
雲海上人不緊不慢地回答道:「第一個是我的師侄,他如今還未滿四十歲,但其《龍象般若功》的境界已然不在我之下了。等你回到寺廟之中自然就能見到他,他的法號叫做金輪。」
聽到「金輪」二字,鍾玄不由得失聲叫道:「金輪法王?」
「什麼金輪法王!休得信口胡言,他與為師一般,只是一個上人罷了,如何配得上法王二字?」
聽聞師父如此嚴厲地斥責,鍾玄如夢初醒般回過神來,他意識到自己剛才一時口快竟然說錯話了。
金輪法王的封號乃是由蒙古人冊封的,但截至目前為止,金輪尚未歸附於蒙古人,自然也就無從談起獲封法王一事。
就這樣,鍾玄跟著師父雲海上人在中原修行遊歷,同時修煉《龍象波若功》,他的進境極快,這一晃十年時間便過去了。
十年,是最遙遠的從前。
在這十年當中,鍾玄把龍象波若功練到了第五層,距離第六層也只有一線之隔,而修煉到第五層之後,號稱五龍五象之力,鍾玄在舉手投足之間已然有了千斤巨力。
這還僅僅是肉體上的力量,如果算上內力的加持,他的力量會更加的恐怖。
雖然以18歲的年紀把《龍象波若功》修煉到地五層,屬於天資卓絕了,但鍾玄自己還是不太滿意,他自己估算,如果沒有奇遇,他在一百歲之前最多能修煉到第九層就不錯了。
而比之將來修煉到十層的金輪法王,他的天賦似乎還差了一點。
除此之外,鍾玄也試著練了自己前世的《冰神訣》,有了龍象波若功的底子和雲海上人的指點,他這次終於沒有走火入魔。
不過冰神訣本身是一部修身功法,不以對敵為目的,卻有延緩衰老、療傷治病,化解百毒的功效。
倒也不失為一項頂級輔助功法。
而且神奇的是,這冰神訣明顯是道家功法,修煉出來的內力卻與龍象功的內力不僅不排斥,還能相互融合。
在融合之後,他的兩股內力就變成了一股,內力也越發的凝實精煉了。
而且每當他施展龍象波若功之時,發出的內力便帶有陰寒之氣,內力所及之處,草木皆冰,雖然冰神訣不以傷人為目的,但修煉到極致,所發出的寒氣,亦能傷人於無形。
雲海上人對《冰神訣》頗有微詞,勸鍾玄不要修煉,不過鍾玄仍舊練了下去。
除了修練這兩項內功,鍾玄還結合前世學習的武術,自創了一套拳法,作為深度的武術愛好者,鍾玄前世學過很多拳法,八極、形意、八卦,這些主流拳法,甚至連一些小眾拳法他也有過涉獵。
這些拳法拿到金庸世界顯然是不夠用的,所以鍾玄對這些拳法進行雜糅融合,取長補短,創出了一套新拳法,雖然這套拳法可能還存在威力不足的情況,但也勉強夠用了。
他之所以創出這套拳法,主要是因為他除了龍象功和冰神訣,就沒有其他武功可練了,而內功只需要打坐運氣,他每天除了打坐就是參禪,實在太過無聊。
對於他這種喜歡習武鍛鍊的人來說,整天坐著不動實在太過難受了。
所以他就在研習佛法的時候,在心中默默鑽研掌法拳法,所以這些年他的佛法修為根本沒精進多少。
雖然自創了拳法,但鍾玄並不滿意,作為在新時代生活過的人,鍾玄也有一種病,就是火力不足恐懼症。
所以他還想學更高深的拳法或掌法,因此他又跑去找師父雲海上人,問有沒有新的武功可以修煉。
雲海上人聽後,極為不滿地對他訓斥道:「劣徒、惡徒、孽徒!」
「整天就只想著練武,我教你的經文你可曾記住背熟,我教你的佛法你可曾領悟!學武健身只是下層小道,修習佛法才是無上大道。」
雲海上人氣的眉毛都立起來了,但過了半晌他卻又說道:「武學一道,我只學習過《龍象波若功》,別的沒什麼可教你了,不過我倒是有本秘籍可以給你。」
「什麼秘籍?」鍾玄趕忙問道。
「是你的師祖留給我的,上面記載了他老人家一生的練武心得,也記錄了他的畢生所學,我對練武沒興趣,所以一直沒翻閱過,冊子被我留在了金剛寺,等回去之後我把它給你。」
「不過你要記住,練功和學習佛法一樣,不在多而在精,切記貪多嚼不爛!」雲海上人叮囑道。
「徒弟謹記師父的教誨!」鍾玄立即欣喜地說道。
自從知道有這麼一本秘籍之後,鍾玄就心心念念地盼著回金剛寺。
其實不怪鍾玄想要學習其他武功,他自從進入《龍象功》的第五層之後,內功就進入了瓶頸期,再想有進步就只能磨時間了。
而冰神訣的潛力還是個未知數。
對於他這種武痴,在武學上毫無進展是不可忍受的,所以他就想涉獵更多的武學典籍,雖然說貪多嚼不爛,但卻可以吸收百家之精華,然後為他所用。
在又繼續遊歷了一段時間後,雲海上人終於帶著鍾玄回了吐蕃。
這次回去,雲海上人主要為兩件事,一是他的龍象波若功有了突破的跡象,所以他需要寺內的高手為其護法。
第二件事情便是帶鍾玄皈依,給他唯一的弟子一個名分。
他並不知道,這只是他的一廂情願,鍾玄從來就不想要這個名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