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石峁城之變二
蓬蒙在得到炎帝炎居的允諾後,帶著自己的談判成果返回了登葆山,本以為一切會很順利,沒想到得到了巫咸部落上下的聯合抵制。
巫咸部落的長老們皆對投靠祝融部落嗤之以鼻,而且巫咸部落的名聲更會因此遺臭萬年,眾人皆希望派人在大荒尋找榆罔王子的下落,然後擁立他為天子,以履行兩大部族曾經在通天建木下許下的諾言。
蓬蒙見這些老頑固一個個食古不化,暗地裡很是處理了一批與自己意見相左的長老還有部落子弟,可是反對加入祝融部落的人仍舊如過江之鯽,一些部落內部更是因為這個問題爆發了衝突。
蓬蒙也怕殺人太多,傷了巫咸部落的根本,於是將各部落的首領還有長老召集到天巫殿,然後向他們保證,自己會親自下山尋找榆罔王子的下落,然後擁立他為天子,必不會讓巫咸部落歷代先祖積攢起來的聲譽蒙塵。
部落長老們這才停止了吵鬧,部落內的一些械鬥和火拼也停了下來,眾長老紛紛向著不周聖山保證,只要蓬蒙辦成此事,他們皆願擁立蓬蒙為巫咸部落新的部落首領。
蓬蒙頗為無奈的騎著一頭巨鹿下了登葆山,然後沿著翠水一路向東而行,一邊漫無目的的走著,一邊想著該如何解決巫咸部落當下的困局。
剛剛在翠山碼頭下船的節並正看到一臉憔悴,又有些失魂落魄的蓬蒙牽著一頭巨鹿漫無目的的走著,笑著上前攔住了蓬蒙道:「「蓬蒙小兄弟為何如此憔悴?是巫咸部落的權力交接不太順利?」
蓬蒙見是節並,拉著他來到一處隱秘處,這才發牢騷道:「老一輩的思想節並長老您應該很清楚,巫咸部落中那些長老們固守著古老的信仰,都是些重名聲,輕生死的傢伙,我雖然很是處理了一批人,但是效果不大,再殺下去,又怕傷了巫咸部落的根基,影響炎帝的大局,所以下山來散散心,看看有沒有更好的辦法!」
節並點了點頭道:「能夠料想到這個結果,既然如此,為何不試著順勢而為呢?」
蓬蒙聞言皺了皺眉頭道:「節並長老不是在同我開玩笑吧?」
節並言道:「古老的誓言固然不易打破,可是若是連曾經立誓的對象都沒了,這種誓言豈不是不攻自破了。」
蓬蒙一時恍然大悟道:「節並長老是想讓我接近榆罔王子,然後伺機除掉他?」
節並笑著搖了搖頭道:「我可沒有這麼說,不過我從元囂先生的口中得知,居住在壑明俊疾的巫真公主已經懷孕了,我想巫咸部落的那些長老們聽到這個消息後,一定會很開心。」
蓬蒙沉思了一會兒,咬了咬牙道:「我可能要走一趟北方,尋找榆罔王子的下落,然後假意投靠,伺機處理掉這個隱患,還請節並長老在炎帝耳邊知會一聲,千萬不要以為我叛變了!」
節並笑著點了點頭道:「蓬蒙小友果然沒有讓我失望,你放心,祝融部落會儘量配合你的行動!」
蓬蒙得到了節並的允諾,這才長出了一口氣,在翠山碼頭與節並告別,然後騎著巨鹿一路向北而去,他準備先走一趟會稽山,或許榆罔王子現在就躲在那裡。
一場天劫過去,天氣驟然變冷,會稽山下壽華之野一帶的藥田受災嚴重,象王知道這種極端天氣,再加上之前的洪水災害,最容易引發各種疾病,是各部落最需要藥材的時候,所以每日裡不辭勞苦的同象王妃一起視察藥田,尋找補救之法,這也是象王留在會稽山,沒有去昆吾城參加天子葬禮的原因。
壑明俊疾的鳳鴻王和巫真王妃有時候也會帶著一批辟雍學宮的學子前來幫忙。
好在隨著天上的烏雲逐漸散去,陽光越來越充足,大地之上的氣溫一點點的回暖,最難熬的那段時光已經過去,在眾人的群策群力下,許多草藥都煥發了新機,很是解了壽華之野一帶巫醫們的燃眉之急。
這日,象王和象王妃照常在壽華之野照顧草藥,突然聽到一陣鹿鳴之聲,象王抬頭觀看,竟然是騎著巨鹿而來的蓬蒙。
「象王,象王妃!」蓬蒙頗有些狼狽的跳下巨鹿,揮動著雙手同兩人打招呼道。
「什麼風把你小子吹來了?」象王瞪了一眼蓬蒙道。
蓬蒙一時間眼淚閃爍道:「祝融部落反了,巫彭巫醫尊、聽訞王妃皆身死,共工王老句龍護送著榆罔王子逃了出來,我假意投降,這才逃出了生天,這些日子一直在尋找榆罔王子的下落,至今沒有消息,我聽聞當年象王和象王妃同榆罔王子還有巫真公主的關係很好,所以想要來這裡碰一碰運氣。」
象罔聞言不禁皺起了眉頭,前兩日他還聽說炎帝在昆吾城登基,原本以為是榆罔王子登基稱帝,現在看來不是了,果真祝融部落反叛,榆罔王子就危險了,想到此,象罔趕忙攙扶著鸞鳳從藥田裡走了出來,準備返回會稽山,商討尋找榆罔王子的事情。
鸞鳳有些擔心道:「翠山那邊會不會有危險,我們要不要回去看一看?」
蓬蒙言道:「我假意投靠,作為回報,炎居已經將翠山還有西海一帶的土地賜給了我,所以目前翠山還有登葆山一帶的部落子弟應該不會有什麼危險。」
鸞鳳這才放下心來,三人騎著坐騎一路向著會稽山方向而來。
會稽城城內,榆罔和蚩子等人正在一處宮殿內低頭飲茶,等待著象王還有象王妃的歸來,據侍衛稟報,他們兩人一早就去藥田照料草藥去了。
象王剛入城就碰到了準備出城尋找自己的侍衛,他從侍衛的口中得知榆罔王子已經在宮內等著自己了,不由得大喜過望,趕忙帶著象王妃還有蓬蒙往內城而去。
正在宮內飲茶的榆罔遠遠就聽到了一陣急匆匆的腳步聲,他放下茶杯抬頭向宮外望去,正看到象王和象王妃帶著蓬蒙向著宮門方向而來,不由得站起身來,握住了腰間的長劍。
蚩子和巫支祁、公子駁三人發現了榆罔的異常,紛紛探頭望向了宮門外。
巫咸部落的長老們皆對投靠祝融部落嗤之以鼻,而且巫咸部落的名聲更會因此遺臭萬年,眾人皆希望派人在大荒尋找榆罔王子的下落,然後擁立他為天子,以履行兩大部族曾經在通天建木下許下的諾言。
蓬蒙見這些老頑固一個個食古不化,暗地裡很是處理了一批與自己意見相左的長老還有部落子弟,可是反對加入祝融部落的人仍舊如過江之鯽,一些部落內部更是因為這個問題爆發了衝突。
蓬蒙也怕殺人太多,傷了巫咸部落的根本,於是將各部落的首領還有長老召集到天巫殿,然後向他們保證,自己會親自下山尋找榆罔王子的下落,然後擁立他為天子,必不會讓巫咸部落歷代先祖積攢起來的聲譽蒙塵。
部落長老們這才停止了吵鬧,部落內的一些械鬥和火拼也停了下來,眾長老紛紛向著不周聖山保證,只要蓬蒙辦成此事,他們皆願擁立蓬蒙為巫咸部落新的部落首領。
蓬蒙頗為無奈的騎著一頭巨鹿下了登葆山,然後沿著翠水一路向東而行,一邊漫無目的的走著,一邊想著該如何解決巫咸部落當下的困局。
剛剛在翠山碼頭下船的節並正看到一臉憔悴,又有些失魂落魄的蓬蒙牽著一頭巨鹿漫無目的的走著,笑著上前攔住了蓬蒙道:「「蓬蒙小兄弟為何如此憔悴?是巫咸部落的權力交接不太順利?」
蓬蒙見是節並,拉著他來到一處隱秘處,這才發牢騷道:「老一輩的思想節並長老您應該很清楚,巫咸部落中那些長老們固守著古老的信仰,都是些重名聲,輕生死的傢伙,我雖然很是處理了一批人,但是效果不大,再殺下去,又怕傷了巫咸部落的根基,影響炎帝的大局,所以下山來散散心,看看有沒有更好的辦法!」
節並點了點頭道:「能夠料想到這個結果,既然如此,為何不試著順勢而為呢?」
蓬蒙聞言皺了皺眉頭道:「節並長老不是在同我開玩笑吧?」
節並言道:「古老的誓言固然不易打破,可是若是連曾經立誓的對象都沒了,這種誓言豈不是不攻自破了。」
蓬蒙一時恍然大悟道:「節並長老是想讓我接近榆罔王子,然後伺機除掉他?」
節並笑著搖了搖頭道:「我可沒有這麼說,不過我從元囂先生的口中得知,居住在壑明俊疾的巫真公主已經懷孕了,我想巫咸部落的那些長老們聽到這個消息後,一定會很開心。」
蓬蒙沉思了一會兒,咬了咬牙道:「我可能要走一趟北方,尋找榆罔王子的下落,然後假意投靠,伺機處理掉這個隱患,還請節並長老在炎帝耳邊知會一聲,千萬不要以為我叛變了!」
節並笑著點了點頭道:「蓬蒙小友果然沒有讓我失望,你放心,祝融部落會儘量配合你的行動!」
蓬蒙得到了節並的允諾,這才長出了一口氣,在翠山碼頭與節並告別,然後騎著巨鹿一路向北而去,他準備先走一趟會稽山,或許榆罔王子現在就躲在那裡。
一場天劫過去,天氣驟然變冷,會稽山下壽華之野一帶的藥田受災嚴重,象王知道這種極端天氣,再加上之前的洪水災害,最容易引發各種疾病,是各部落最需要藥材的時候,所以每日裡不辭勞苦的同象王妃一起視察藥田,尋找補救之法,這也是象王留在會稽山,沒有去昆吾城參加天子葬禮的原因。
壑明俊疾的鳳鴻王和巫真王妃有時候也會帶著一批辟雍學宮的學子前來幫忙。
好在隨著天上的烏雲逐漸散去,陽光越來越充足,大地之上的氣溫一點點的回暖,最難熬的那段時光已經過去,在眾人的群策群力下,許多草藥都煥發了新機,很是解了壽華之野一帶巫醫們的燃眉之急。
這日,象王和象王妃照常在壽華之野照顧草藥,突然聽到一陣鹿鳴之聲,象王抬頭觀看,竟然是騎著巨鹿而來的蓬蒙。
「象王,象王妃!」蓬蒙頗有些狼狽的跳下巨鹿,揮動著雙手同兩人打招呼道。
「什麼風把你小子吹來了?」象王瞪了一眼蓬蒙道。
蓬蒙一時間眼淚閃爍道:「祝融部落反了,巫彭巫醫尊、聽訞王妃皆身死,共工王老句龍護送著榆罔王子逃了出來,我假意投降,這才逃出了生天,這些日子一直在尋找榆罔王子的下落,至今沒有消息,我聽聞當年象王和象王妃同榆罔王子還有巫真公主的關係很好,所以想要來這裡碰一碰運氣。」
象罔聞言不禁皺起了眉頭,前兩日他還聽說炎帝在昆吾城登基,原本以為是榆罔王子登基稱帝,現在看來不是了,果真祝融部落反叛,榆罔王子就危險了,想到此,象罔趕忙攙扶著鸞鳳從藥田裡走了出來,準備返回會稽山,商討尋找榆罔王子的事情。
鸞鳳有些擔心道:「翠山那邊會不會有危險,我們要不要回去看一看?」
蓬蒙言道:「我假意投靠,作為回報,炎居已經將翠山還有西海一帶的土地賜給了我,所以目前翠山還有登葆山一帶的部落子弟應該不會有什麼危險。」
鸞鳳這才放下心來,三人騎著坐騎一路向著會稽山方向而來。
會稽城城內,榆罔和蚩子等人正在一處宮殿內低頭飲茶,等待著象王還有象王妃的歸來,據侍衛稟報,他們兩人一早就去藥田照料草藥去了。
象王剛入城就碰到了準備出城尋找自己的侍衛,他從侍衛的口中得知榆罔王子已經在宮內等著自己了,不由得大喜過望,趕忙帶著象王妃還有蓬蒙往內城而去。
正在宮內飲茶的榆罔遠遠就聽到了一陣急匆匆的腳步聲,他放下茶杯抬頭向宮外望去,正看到象王和象王妃帶著蓬蒙向著宮門方向而來,不由得站起身來,握住了腰間的長劍。
蚩子和巫支祁、公子駁三人發現了榆罔的異常,紛紛探頭望向了宮門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