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寄語病友們
我一個室友說她們好不容易搶來一個五人寢,她們知道有人要來。她們搶五人寢,是為了占床位。輔導員說「其實床位不是屬於任何一個同學的。」為了爭床位而搶五人寢,那她們是明白19級每一個寢室都是要被占滿的。卻不想一下為什麼輔導員留一個五人寢。輔導員本來是把我安排在我們班團支書的寢室的。被大家換來換去換來換去,我就被我室友們搶去了。搶來了一個雙相的室友,雙相的人告訴輔導員自己睡眠不好,輔導員囑咐室友多照顧一下她。
我說我還是很想和大家做室友的。和我同專業的唯一留著我聯繫方式的人說我們不想和你做室友,一直都是。
這個一直,大概是從知道有一個雙相的人要住進寢室開始吧。搶五人寢來爭床位,天然對第六個人形成支配。有一個雙相的人來,天然對精神疾病排斥。相處中肯定是有情誼在的。
但到某一刻,精神疾病就是一個著力點了。其實呢,輔導員告訴我,我又去告訴她們-我退宿後,床位歸學校統一協調。她們費心鑽營想要五人寢,她們應該感謝我告訴她們退宿會導致新同學住進來。不然新同學進來的時候,她們是怎樣的不解和痛心。
逐利,可床位不屬於任何一個同學的。追逐什麼可以牢牢抓在手裡呢,連生命都有保質期。
這件事,最重要的是讓我明白-躁鬱症是非常嚴重的疾病,不可以因為我現在吃的藥少而輕視它。治療躁鬱症是我現在最主要的課題,甚至一生中任何關鍵的節點,我都需要謹慎又謹慎。它大概會永遠在我身邊,每每誘惑來臨,我總得問一問它「我,可不可以走過去」。我會聽下它給我的每一句教誨。我說我有聽話的欲望,那現在有了一位朋友,無論如何它不會拋棄我,它永遠在我耳邊規勸我。它想幫我訓化我內心的不聽話的小孩。它是獨屬於我的教導者。要說我有什麼永恆,躁鬱與我生命齊長,它是獨屬我的永恆。朋友的爸爸癌症中晚期,我想這樣的事情發生在我身上,形成的心理壓力應該比多數人要小。其實本質就是樂觀的,像鄰居阿姨說的「我感覺你比以前還要樂觀了」,以前也樂觀的。因為躁鬱症就是隨時在手臂邊的,它永遠在那裡,有一天停藥了它依然在那裡。它就是我人生的風暴與高潮,其他的都站得遠了。樂觀跟著躁鬱症,跟著我。躁鬱症跟著我,平抑我的高潮。
我幾乎無抑鬱那一相,我總在躁那一相冒頭的時候去找醫生。所以客觀上,躁鬱症並沒有給我帶來「死亡如緊身衣一般隨行」的威脅。
風暴來襲,我在掙扎的邊緣,躁鬱症卻一手攬過我將我與頹喪和死亡隔絕。越是到那種時刻,它越堅決地攬住我。便像《躁鬱之心》里寫的,躁鬱症是一種即能終結生命也能承載生命的疾病。
知名的病友很多,我最喜歡邱吉爾。黑狗如影隨形,他生命的底色也是抗爭。和抑鬱症撕扯,多愁善感的少年成長為戰時巨匠。他的生命有多少至暗時刻,反正他總是成功的。經驗告訴他,沒有什麼困難是不能解決的。
躁鬱症的人都赤城無比,超乎尋常地熱愛生命。
「樂善好施,覺得世界如此美妙,看每一個人都如此可愛,有著普渡眾生的願望「這居然是躁狂發作的前驅期,魔幻世界。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杜甫的吶喊是否也是一種疾病?
雙相患者躁狂時期話語增多,充滿雙關語和引誘詞。大概就是我形容自己的字字句句焦點模式。話語本來就是傳意的,意,有表意,表意下有潛意。表意與潛意即一對雙關。側寫無非就是將對方的潛意引誘出來。潛意浮上表面,若和表意有什麼衝突,這衝突便是精神疾病的證據了。Dsm-5;妄想是固定不變的信念,即存在與信念衝突的證據。妄想是不可以被說服的,能被說服的就不是妄想。不能被說服,那就用藥物抑制說服的衝動吧。
經濟學告訴大家資金的時間價值,信貸,超前消費,保險。
一切的未來都屈從於現在,為了未來更保險,理性的經濟人創造了無數拆借形式。大家追逐未來,其實是追逐自己的欲望。生活讓位於未來,讓位於欲望。還要說;今天的努力是為了明天更好的生活。如果目標是更好地生活,或許不用繞欲望那一道彎,直接從這一刻的生活徑直走向下一刻的生活。高中的時候,小的時候「你什麼都不管,好好學習就行了」
不行。生活永遠是第一位的。一切未來都請讓位於生活。因為此刻的生活大於未來的生活。
追逐未來,行為是追逐。追逐脫不開欲望和比較。欲望-變得更好的欲望,比別人更好的欲望;比較-和昨天的自己比較的欲望,和別人比較的欲望。
躁鬱症是時代病。躁鬱症有高共病性,最大概率的共病是焦慮症。
DSM-5 :焦慮是對未來威脅的期待。定義之美。
經濟學家說相信未來。相信未來不等於透支未來。焦慮是在透支未來,進而透支生命,耗竭生命。
其他高概率共病還有強迫症,暴食/厭食症等。
多的是精神障礙,只是躁鬱症最極端。把人的多相糅合成兩相,兩相發揮到極致,就變成了兩極。
躁鬱症,天才病。甘照宇醫生寫:自古躁鬱多才俊,罹患雙相障礙的人多是社會之精英,國家之棟樑。而一旦患上雙相障礙,給患者帶來的將是無盡的苦楚和傷痛。這句話,前半句是外化表現,光鮮惹人心動。後半句是個體的承受,殘忍真相。仿若惡魔笑到一半露出獠牙。
電影《美麗心靈》講經濟學家納什的故事。他是普林斯頓的教授,他是諾獎得主。他患有嚴重的精神分裂。他有一個幻想的室友,與他玩鬧說笑,和他日日生活在一起;他有一個幻想的身份,一個掌握國家機密的重要間諜。
他生命的後期痴呆嚴重,因為忘記系安全帶死於車禍。他把納什均衡說清楚了,不知他有沒有訴說過無盡的苦楚和傷痛。
人們喜歡造神,喜歡聽天才的故事。有些時候,有些人的努力,不是因為要成為高高在上的神,而是不知在地獄第幾層。
甘照宇醫生還說:躁鬱症患者不經治療,收入會顯著低於同等教育水平的人。
大概這才是殘忍真相吧。
在一個躁鬱症的網絡小組,主持人被老公很好地雋養起來,不工作不操持家務只需玩樂,小組裡的女孩子很羨慕她,她也樂於傳遞自己康復的經驗。很可笑,康復的經驗是找一個人完全承接生活的艱辛,活在他人的影子裡,活在他人打造的真空世界裡。雙相可以用愛治癒嗎?可以,甚至雙相只可以用愛治癒,一切的心理疾病都應該用愛治癒。只是這個愛,是自愛。
我覺得她被愛治癒成了殘疾人,而沒有愛的人是可以去社區領殘疾證的。
現在可以有治療路徑的。梵谷和海明威的時期應該是沒有藥物的,甚至他們不知道有一個疾病叫躁鬱症。邱吉爾只有安眠藥。
他們或許只因著更大的痛苦而有著更大的成就。或許他們不是因為有著夢想而追逐噩運,而是被噩運追逐而有了夢想。
因為醫學仁愛的歷史,我們不需要成為天才了。
就我自身而言,我還是有一個翻譯者的願望。給我指出文學之路的師長說:國家的目標是空的,需要由一個個的個體去完成。
我向他保證:那我就尊重我的才華,重視我的才華,過負責任的生活。
其實那次展示,還有話沒有說盡,關於命途。
「16歲,高一的時候,抬頭聽見「性格決定命運」,覺得一生就此被定義。
現在看來,ly應該是缺陷決定命運。父親的缺失導致戀父情結,所以對師長的鼓勵尤其敏感,所以尤其努力。人生的每一個關鍵節點,都有這樣一位師長身份的人的出現,或者我想叫做edifier。
自負一點,我註定非凡,不會消沉和平庸太久,所以總會有這樣的edifier出現。就算不是,我也會把他變成我的edifier。曾經這些edifier給我帶來了情感認知的混亂,但在不久前,我似乎把這個問題想通了。然後,幾天前,有一個男孩,我想了他好幾天。我覺得他就是我以後的老公,所以我即將擁有一段戀愛。如果我沒有會錯他的意思的話,我有信心把這段戀愛變成不分手的戀愛」
男孩
「半夜想你想得睡不著?論文都沒寫完」
18級好友
「那就問一問他,學稅法已經很累了,幹嘛還要為這些事煩心。
畢竟心無旁騖才是女大學生最好的狀態」
決策者
「可能你只是想快點走出來然後一心學習吧」
困難是必然出現的,而解決是必經之路,在每一次困難出現時去意識到這個東西,去調整自己的心態。我自信,在這個循環中,成功會闖進來的。這是我所謂的自然而然的過程。
要是輕躁闖進來,斜槓嘛。逢山開路遇水搭橋,向著想要的目標前進。
我說我還是很想和大家做室友的。和我同專業的唯一留著我聯繫方式的人說我們不想和你做室友,一直都是。
這個一直,大概是從知道有一個雙相的人要住進寢室開始吧。搶五人寢來爭床位,天然對第六個人形成支配。有一個雙相的人來,天然對精神疾病排斥。相處中肯定是有情誼在的。
但到某一刻,精神疾病就是一個著力點了。其實呢,輔導員告訴我,我又去告訴她們-我退宿後,床位歸學校統一協調。她們費心鑽營想要五人寢,她們應該感謝我告訴她們退宿會導致新同學住進來。不然新同學進來的時候,她們是怎樣的不解和痛心。
逐利,可床位不屬於任何一個同學的。追逐什麼可以牢牢抓在手裡呢,連生命都有保質期。
這件事,最重要的是讓我明白-躁鬱症是非常嚴重的疾病,不可以因為我現在吃的藥少而輕視它。治療躁鬱症是我現在最主要的課題,甚至一生中任何關鍵的節點,我都需要謹慎又謹慎。它大概會永遠在我身邊,每每誘惑來臨,我總得問一問它「我,可不可以走過去」。我會聽下它給我的每一句教誨。我說我有聽話的欲望,那現在有了一位朋友,無論如何它不會拋棄我,它永遠在我耳邊規勸我。它想幫我訓化我內心的不聽話的小孩。它是獨屬於我的教導者。要說我有什麼永恆,躁鬱與我生命齊長,它是獨屬我的永恆。朋友的爸爸癌症中晚期,我想這樣的事情發生在我身上,形成的心理壓力應該比多數人要小。其實本質就是樂觀的,像鄰居阿姨說的「我感覺你比以前還要樂觀了」,以前也樂觀的。因為躁鬱症就是隨時在手臂邊的,它永遠在那裡,有一天停藥了它依然在那裡。它就是我人生的風暴與高潮,其他的都站得遠了。樂觀跟著躁鬱症,跟著我。躁鬱症跟著我,平抑我的高潮。
我幾乎無抑鬱那一相,我總在躁那一相冒頭的時候去找醫生。所以客觀上,躁鬱症並沒有給我帶來「死亡如緊身衣一般隨行」的威脅。
風暴來襲,我在掙扎的邊緣,躁鬱症卻一手攬過我將我與頹喪和死亡隔絕。越是到那種時刻,它越堅決地攬住我。便像《躁鬱之心》里寫的,躁鬱症是一種即能終結生命也能承載生命的疾病。
知名的病友很多,我最喜歡邱吉爾。黑狗如影隨形,他生命的底色也是抗爭。和抑鬱症撕扯,多愁善感的少年成長為戰時巨匠。他的生命有多少至暗時刻,反正他總是成功的。經驗告訴他,沒有什麼困難是不能解決的。
躁鬱症的人都赤城無比,超乎尋常地熱愛生命。
「樂善好施,覺得世界如此美妙,看每一個人都如此可愛,有著普渡眾生的願望「這居然是躁狂發作的前驅期,魔幻世界。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杜甫的吶喊是否也是一種疾病?
雙相患者躁狂時期話語增多,充滿雙關語和引誘詞。大概就是我形容自己的字字句句焦點模式。話語本來就是傳意的,意,有表意,表意下有潛意。表意與潛意即一對雙關。側寫無非就是將對方的潛意引誘出來。潛意浮上表面,若和表意有什麼衝突,這衝突便是精神疾病的證據了。Dsm-5;妄想是固定不變的信念,即存在與信念衝突的證據。妄想是不可以被說服的,能被說服的就不是妄想。不能被說服,那就用藥物抑制說服的衝動吧。
經濟學告訴大家資金的時間價值,信貸,超前消費,保險。
一切的未來都屈從於現在,為了未來更保險,理性的經濟人創造了無數拆借形式。大家追逐未來,其實是追逐自己的欲望。生活讓位於未來,讓位於欲望。還要說;今天的努力是為了明天更好的生活。如果目標是更好地生活,或許不用繞欲望那一道彎,直接從這一刻的生活徑直走向下一刻的生活。高中的時候,小的時候「你什麼都不管,好好學習就行了」
不行。生活永遠是第一位的。一切未來都請讓位於生活。因為此刻的生活大於未來的生活。
追逐未來,行為是追逐。追逐脫不開欲望和比較。欲望-變得更好的欲望,比別人更好的欲望;比較-和昨天的自己比較的欲望,和別人比較的欲望。
躁鬱症是時代病。躁鬱症有高共病性,最大概率的共病是焦慮症。
DSM-5 :焦慮是對未來威脅的期待。定義之美。
經濟學家說相信未來。相信未來不等於透支未來。焦慮是在透支未來,進而透支生命,耗竭生命。
其他高概率共病還有強迫症,暴食/厭食症等。
多的是精神障礙,只是躁鬱症最極端。把人的多相糅合成兩相,兩相發揮到極致,就變成了兩極。
躁鬱症,天才病。甘照宇醫生寫:自古躁鬱多才俊,罹患雙相障礙的人多是社會之精英,國家之棟樑。而一旦患上雙相障礙,給患者帶來的將是無盡的苦楚和傷痛。這句話,前半句是外化表現,光鮮惹人心動。後半句是個體的承受,殘忍真相。仿若惡魔笑到一半露出獠牙。
電影《美麗心靈》講經濟學家納什的故事。他是普林斯頓的教授,他是諾獎得主。他患有嚴重的精神分裂。他有一個幻想的室友,與他玩鬧說笑,和他日日生活在一起;他有一個幻想的身份,一個掌握國家機密的重要間諜。
他生命的後期痴呆嚴重,因為忘記系安全帶死於車禍。他把納什均衡說清楚了,不知他有沒有訴說過無盡的苦楚和傷痛。
人們喜歡造神,喜歡聽天才的故事。有些時候,有些人的努力,不是因為要成為高高在上的神,而是不知在地獄第幾層。
甘照宇醫生還說:躁鬱症患者不經治療,收入會顯著低於同等教育水平的人。
大概這才是殘忍真相吧。
在一個躁鬱症的網絡小組,主持人被老公很好地雋養起來,不工作不操持家務只需玩樂,小組裡的女孩子很羨慕她,她也樂於傳遞自己康復的經驗。很可笑,康復的經驗是找一個人完全承接生活的艱辛,活在他人的影子裡,活在他人打造的真空世界裡。雙相可以用愛治癒嗎?可以,甚至雙相只可以用愛治癒,一切的心理疾病都應該用愛治癒。只是這個愛,是自愛。
我覺得她被愛治癒成了殘疾人,而沒有愛的人是可以去社區領殘疾證的。
現在可以有治療路徑的。梵谷和海明威的時期應該是沒有藥物的,甚至他們不知道有一個疾病叫躁鬱症。邱吉爾只有安眠藥。
他們或許只因著更大的痛苦而有著更大的成就。或許他們不是因為有著夢想而追逐噩運,而是被噩運追逐而有了夢想。
因為醫學仁愛的歷史,我們不需要成為天才了。
就我自身而言,我還是有一個翻譯者的願望。給我指出文學之路的師長說:國家的目標是空的,需要由一個個的個體去完成。
我向他保證:那我就尊重我的才華,重視我的才華,過負責任的生活。
其實那次展示,還有話沒有說盡,關於命途。
「16歲,高一的時候,抬頭聽見「性格決定命運」,覺得一生就此被定義。
現在看來,ly應該是缺陷決定命運。父親的缺失導致戀父情結,所以對師長的鼓勵尤其敏感,所以尤其努力。人生的每一個關鍵節點,都有這樣一位師長身份的人的出現,或者我想叫做edifier。
自負一點,我註定非凡,不會消沉和平庸太久,所以總會有這樣的edifier出現。就算不是,我也會把他變成我的edifier。曾經這些edifier給我帶來了情感認知的混亂,但在不久前,我似乎把這個問題想通了。然後,幾天前,有一個男孩,我想了他好幾天。我覺得他就是我以後的老公,所以我即將擁有一段戀愛。如果我沒有會錯他的意思的話,我有信心把這段戀愛變成不分手的戀愛」
男孩
「半夜想你想得睡不著?論文都沒寫完」
18級好友
「那就問一問他,學稅法已經很累了,幹嘛還要為這些事煩心。
畢竟心無旁騖才是女大學生最好的狀態」
決策者
「可能你只是想快點走出來然後一心學習吧」
困難是必然出現的,而解決是必經之路,在每一次困難出現時去意識到這個東西,去調整自己的心態。我自信,在這個循環中,成功會闖進來的。這是我所謂的自然而然的過程。
要是輕躁闖進來,斜槓嘛。逢山開路遇水搭橋,向著想要的目標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