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左右逢源
兵部尚書王仁發貪戀軍營生活。
此一去考核各地軍官,耗時近一年。
回到兵部,見一切運作有條不紊,對魏衛偉大加讚賞!
魏衛偉個性懶散,每遇事,只說朝廷有法度,兵部有制度,循規蹈矩無為而治;
他總能為自己偷懶找到合理的理由;下屬們喜歡這不折騰的首腦,閒下來自由鬆動,忙起來按部就班;兵部內務反而得以一切穩妥。
兩人原本投緣,自此常常共同出入大將軍府,左右丞相府等要害首腦,偶爾也去拜訪外戚一派的前任尚書楊文英;乃至覲見聖上,也讓魏衛偉著筆,一同陳述備戰事宜。
大將軍嚴子勝,積三世軍功,朝廷最高軍事長官。
自其祖父始,皆為大將軍,軍中將領多為其舊部。
魏衛偉崇敬大將軍。因其署理兵部期間,唯有大將軍府從不拉攏與他。
卻不知兵部諸人多是大將軍門生故吏,無需拉攏他一人。
太子少保楊文英、右丞相吳廣福常遣人來約請小酌,或贈予厚禮!敷衍高官是魏衛偉的專長,收禮卻是最愛,來者不拒!
丞相與外戚暗鬥時,大將軍冷眼旁觀,只要丞相不插手他的軍中事務,他也無心朝中政務;等到外戚落敗,楊文英高升閒職,兵部尚書自然就是他的屬從。
但見王仁發常常攜魏衛偉前來拜訪,甚喜!
只道王仁發後繼有人了,卻不知這傢伙是丞相的女婿。
「朝中統兵之將多,治軍之官少;前任尚書楊文英實為治軍之大才,卻享受安逸去了;魏大人年少,宜多修治軍方略,以補我軍之缺!」
魏衛偉驚訝,大將軍年逾甲子,幾個兒子皆任前方將軍,且孫輩多已從軍;卻稱自己大人。
只在心裡罵,一把年紀的大將軍,為了多幾個狗腿子,不惜紆尊降貴;嘴裡卻敷衍道,
「後輩淺薄,安敢稱大人,大將軍但有差遣,下臣自當奉命!」
「老夫並非客套,實是對大人寄予厚望。魏大人書生出身,適宜瑣碎的治軍事務,再者,既然身居兵部要職,總該有服眾的本領;那套文人的筆墨功夫,沒有也罷!」
大將軍說話似體己的長輩,魏衛偉心知已將自己視為心腹;論個性本心,他是文弱書生,又是丞相女婿,卻喜歡軍人直率,心裡有了些好感!
男人的天性,對於戰場殺伐充滿好奇之心,魏衛偉有心探索一番;
只是對於統兵治軍之術,一無所知,甚至分不清二者要害。
只好不斷拜訪求教太子少保楊文英……
楊文英賦閒在家,門庭冷落,過去舊部投懷送抱,自然滿心歡喜,傾囊相授!
「統兵者,即為臨戰謀略;治軍者,實為備戰規劃,囊括軍紀、法度,獎懲,訓練,治軍成功方能士氣旺盛,亦能戰必勝攻必取!統兵治軍這二者原本沒有嚴格劃分,善戰者必善於治統相合……」
去的多了,楊大人引為心腹,只待某一日為他引薦皇后!
魏衛偉原本聰明,閒時居家開始廣泛閱讀兵書;
當然,純屬一時興致使然。
掌握的多了,方知治軍更難!
統兵還可依賴天時地利,臨機應變,而治軍全賴人力,一朝一夕的緩步積累,大傻子才幹的活兒!
更感自己手無縛雞之力,又不曾真正見識戰場,力不從心。
正要退卻,從此不再接觸兵家之術。
花六兒拿來弓箭,請魏衛偉校場試射;
魏衛偉不明其意。
「夫子曰六藝,禮、樂、射、御、書、數,大人不妨修煉射、御二術,總好過紙上談兵!」
「有理!射箭和駕駛馬車該學。」
幡然醒悟,讓杜一鳴調派高手引導,漸漸發現甚是有趣!
至此,開始默默關注從不離身的花六兒。
每月總有幾日,花六兒臉色蒼白,身體似乎不適,想她是石女,總有些不便言說的隱憂,令她於衙門暖閣休息。往來回家路上自駕馬車,不再讓花六兒操勞。
丞相約他說話,詢問就近事宜。
魏衛偉只能細細匯報,提到楊文英有意為他引薦皇后……
「不可!後宮干政,聖上憂心,斷不可為,亦不可開罪了太子少保而引發皇后不滿,早日脫身才好!」
提議他自請邊疆視察,考核各方軍官軍務,詳加偵查邊境戰事,確定南蠻開戰的可能性及調查敵方備戰情況,預計開戰日期;近期大將軍常與皇帝密談,他身為首輔大臣,不能無所作為!
其實,平日軍報自會呈報丞相,他只是疑心大將軍將他排開,所見軍報只是片面之言。
魏衛偉心裡暗罵,老丈人你何苦專權,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享受生活不好嗎!
丞相還在囑咐他,多與大將軍親近……
想著不妨回鄉看看父親墳塋,至於邊境軍情,總能找些話來搪塞。
隔日,
與尚書王仁發請示。想去邊境看看,順道回老家祭祖!
王仁發高興,以為他受了大將軍教誨,有心學習帶兵之策,立即贊同。
「可行,身為兵部侍郎早該去前線戰場領略一番,或許以你的眼光能有不同見識收穫;再者一旦開戰,你我恐怕有家難回來了,也該趁機告慰祖先!」
回家與環兒商議,欲攜家帶口一同回老家祭拜父親!
卻得知玉姐兒已經懷孕兩月,不宜舟車遠行;只能留守家中了。
頓感愧對玉姐兒,抱著玉姐兒好一陣自責……
玉姐兒喜極而涕,「我一奴婢,相公和小姐從不當我是下人,待我如至親,惟願順利為魏家添人進口才好!」
魏衛偉對於公務職責全靠和稀泥應付,不會上心;但於環兒、玉姐兒,確是發自肺腑。
想今日之地位財富,皆源於當初信口忽悠玉姐兒,玉姐兒不禁毫不生疑,且始終如一侍候自己;如今日日相見卻不曾用心相待,悔恨難安,禁不住淚眼婆娑……
環兒、玉姐兒感同身受,三人相擁而泣!
一旁觀看的花六兒不忍直視,遠遠逃開。只在心下思忖,都道男人薄情,終生只圖一時之歡;魏衛偉卻是深情之人,倒也顛覆了她的認知!
臨行前,兵部安排了龐大的巡檢隊伍,魏衛偉藉機將京都護衛營偏將杜一鳴要到身邊,貼身隨行!
環兒又書信大哥,不日將趕赴公公墓地祭拜……
此一去考核各地軍官,耗時近一年。
回到兵部,見一切運作有條不紊,對魏衛偉大加讚賞!
魏衛偉個性懶散,每遇事,只說朝廷有法度,兵部有制度,循規蹈矩無為而治;
他總能為自己偷懶找到合理的理由;下屬們喜歡這不折騰的首腦,閒下來自由鬆動,忙起來按部就班;兵部內務反而得以一切穩妥。
兩人原本投緣,自此常常共同出入大將軍府,左右丞相府等要害首腦,偶爾也去拜訪外戚一派的前任尚書楊文英;乃至覲見聖上,也讓魏衛偉著筆,一同陳述備戰事宜。
大將軍嚴子勝,積三世軍功,朝廷最高軍事長官。
自其祖父始,皆為大將軍,軍中將領多為其舊部。
魏衛偉崇敬大將軍。因其署理兵部期間,唯有大將軍府從不拉攏與他。
卻不知兵部諸人多是大將軍門生故吏,無需拉攏他一人。
太子少保楊文英、右丞相吳廣福常遣人來約請小酌,或贈予厚禮!敷衍高官是魏衛偉的專長,收禮卻是最愛,來者不拒!
丞相與外戚暗鬥時,大將軍冷眼旁觀,只要丞相不插手他的軍中事務,他也無心朝中政務;等到外戚落敗,楊文英高升閒職,兵部尚書自然就是他的屬從。
但見王仁發常常攜魏衛偉前來拜訪,甚喜!
只道王仁發後繼有人了,卻不知這傢伙是丞相的女婿。
「朝中統兵之將多,治軍之官少;前任尚書楊文英實為治軍之大才,卻享受安逸去了;魏大人年少,宜多修治軍方略,以補我軍之缺!」
魏衛偉驚訝,大將軍年逾甲子,幾個兒子皆任前方將軍,且孫輩多已從軍;卻稱自己大人。
只在心裡罵,一把年紀的大將軍,為了多幾個狗腿子,不惜紆尊降貴;嘴裡卻敷衍道,
「後輩淺薄,安敢稱大人,大將軍但有差遣,下臣自當奉命!」
「老夫並非客套,實是對大人寄予厚望。魏大人書生出身,適宜瑣碎的治軍事務,再者,既然身居兵部要職,總該有服眾的本領;那套文人的筆墨功夫,沒有也罷!」
大將軍說話似體己的長輩,魏衛偉心知已將自己視為心腹;論個性本心,他是文弱書生,又是丞相女婿,卻喜歡軍人直率,心裡有了些好感!
男人的天性,對於戰場殺伐充滿好奇之心,魏衛偉有心探索一番;
只是對於統兵治軍之術,一無所知,甚至分不清二者要害。
只好不斷拜訪求教太子少保楊文英……
楊文英賦閒在家,門庭冷落,過去舊部投懷送抱,自然滿心歡喜,傾囊相授!
「統兵者,即為臨戰謀略;治軍者,實為備戰規劃,囊括軍紀、法度,獎懲,訓練,治軍成功方能士氣旺盛,亦能戰必勝攻必取!統兵治軍這二者原本沒有嚴格劃分,善戰者必善於治統相合……」
去的多了,楊大人引為心腹,只待某一日為他引薦皇后!
魏衛偉原本聰明,閒時居家開始廣泛閱讀兵書;
當然,純屬一時興致使然。
掌握的多了,方知治軍更難!
統兵還可依賴天時地利,臨機應變,而治軍全賴人力,一朝一夕的緩步積累,大傻子才幹的活兒!
更感自己手無縛雞之力,又不曾真正見識戰場,力不從心。
正要退卻,從此不再接觸兵家之術。
花六兒拿來弓箭,請魏衛偉校場試射;
魏衛偉不明其意。
「夫子曰六藝,禮、樂、射、御、書、數,大人不妨修煉射、御二術,總好過紙上談兵!」
「有理!射箭和駕駛馬車該學。」
幡然醒悟,讓杜一鳴調派高手引導,漸漸發現甚是有趣!
至此,開始默默關注從不離身的花六兒。
每月總有幾日,花六兒臉色蒼白,身體似乎不適,想她是石女,總有些不便言說的隱憂,令她於衙門暖閣休息。往來回家路上自駕馬車,不再讓花六兒操勞。
丞相約他說話,詢問就近事宜。
魏衛偉只能細細匯報,提到楊文英有意為他引薦皇后……
「不可!後宮干政,聖上憂心,斷不可為,亦不可開罪了太子少保而引發皇后不滿,早日脫身才好!」
提議他自請邊疆視察,考核各方軍官軍務,詳加偵查邊境戰事,確定南蠻開戰的可能性及調查敵方備戰情況,預計開戰日期;近期大將軍常與皇帝密談,他身為首輔大臣,不能無所作為!
其實,平日軍報自會呈報丞相,他只是疑心大將軍將他排開,所見軍報只是片面之言。
魏衛偉心裡暗罵,老丈人你何苦專權,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享受生活不好嗎!
丞相還在囑咐他,多與大將軍親近……
想著不妨回鄉看看父親墳塋,至於邊境軍情,總能找些話來搪塞。
隔日,
與尚書王仁發請示。想去邊境看看,順道回老家祭祖!
王仁發高興,以為他受了大將軍教誨,有心學習帶兵之策,立即贊同。
「可行,身為兵部侍郎早該去前線戰場領略一番,或許以你的眼光能有不同見識收穫;再者一旦開戰,你我恐怕有家難回來了,也該趁機告慰祖先!」
回家與環兒商議,欲攜家帶口一同回老家祭拜父親!
卻得知玉姐兒已經懷孕兩月,不宜舟車遠行;只能留守家中了。
頓感愧對玉姐兒,抱著玉姐兒好一陣自責……
玉姐兒喜極而涕,「我一奴婢,相公和小姐從不當我是下人,待我如至親,惟願順利為魏家添人進口才好!」
魏衛偉對於公務職責全靠和稀泥應付,不會上心;但於環兒、玉姐兒,確是發自肺腑。
想今日之地位財富,皆源於當初信口忽悠玉姐兒,玉姐兒不禁毫不生疑,且始終如一侍候自己;如今日日相見卻不曾用心相待,悔恨難安,禁不住淚眼婆娑……
環兒、玉姐兒感同身受,三人相擁而泣!
一旁觀看的花六兒不忍直視,遠遠逃開。只在心下思忖,都道男人薄情,終生只圖一時之歡;魏衛偉卻是深情之人,倒也顛覆了她的認知!
臨行前,兵部安排了龐大的巡檢隊伍,魏衛偉藉機將京都護衛營偏將杜一鳴要到身邊,貼身隨行!
環兒又書信大哥,不日將趕赴公公墓地祭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