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靶機標準:空空、防空飛彈追不上,鎖不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136章 靶機標準:空空、防空飛彈追不上,鎖不定

  「為什麼要修改外觀設計?」

  無線電實訓室里,莫靈羽不解地問謝威,「咱們只要能實現功能,收聽更多頻道就行了啊。外觀又不影響功能,也不能讓功能更強大。」

  在她看來,收音機只要能接收到廣播電台,能提供清晰的廣播就行了。

  看著由莫靈羽跟同學們在無線電系同學的幫助下搞出來的傻大黑粗的收音機,整個大腦都處於懵逼狀態。

  尤其是外觀,妥妥的一股毛熊軍工產品的風格,更是讓謝威無語。

  「擁有同樣功能的東西,你選擇外觀漂亮的還是醜陋的?」

  「我選擇價格低的。」

  莫靈羽的回答讓謝威無言以對。

  「如果價格也一樣呢?」

  「我選性能更好,更耐用的……」

  得!

  對方是個直女。

  「班長,我知道你的意思,我在部隊的時候,大家都只在意電台是否通訊質量穩定,是否耐摔,是否可以在更惡劣的環境以及強電磁干擾的環境下使用。而不是關心外表是否漂亮!」

  莫靈羽的反駁,讓旁邊幾人都點頭不已。

  「唉!」

  謝威嘆了口氣。

  看著幾人,苦著臉詢問:「部隊的需求是沒錯,諸位,我們這是收音機,難不成開發出來給部隊的戰士每人配備一台,閒暇時候收聽附近的廣播電台?」

  「呃~」

  眾人愣了。

  就連莫靈羽,此刻也意識到了問題所在。

  「我們要搞什麼項目大家都清楚,咱們參與的同學,之前除了有業餘愛好的,並沒有什麼基礎。收音機只是為了讓大家積累經驗,熟悉無線電的基礎知識,同時給大家練手。當然,產品如果合適,可以推向市場……」

  說到這裡,謝威再看了看傻大黑粗的收音機。

  心中默默嘆了口氣。

  真的出現在市場上,怕是根本就不會有幾個人買。

  為什麼會這麼大?

  只是收音功能啊。

  電子管!

  當謝威問了眾人,並親自動手把這台收音機拆開後才發現,他原本要求的是把各種基礎電子元件設計整理成集成電路,直接利用集成電路來實現無線電信號接收、放大等功能。

  結果……

  「……」

  看著眾人,謝威心中湧起一股無力感。

  部隊要求改進長空一號無人靶機,對於無線通訊技術要求很高,謝威原本還以為經過這麼幾個月的時間,同學們基礎都不錯了,可以開始著手考慮研究數位訊號通訊。

  從一開始,他就打算要跳過模擬信號,直接向數位訊號技術開始發展。

  現實卻給了謝威沉重一擊。

  馬上都進入八十年代了,他的同學們還在搞電子管的收音機!

  「謝威,不用擔心,你之前提出把核心功能集成到電路中,我們並沒有忽視。如同你說的,不少人之前並沒有基礎,電子管,能更直觀地讓人了解基礎技術……做出這樣的產品,是為了驗證我們的設計是否成功,否則等完成集成電路的設計後,一旦有問題,流片成本太高……」

  莫靈羽看到謝威的表情,知道他的心思,急忙解釋著。「梁主任也贊成我們這樣的方式。」

  說到最後,怕謝威不相信,又補充了一句,說梁紅斌支持他們採用這樣的方式。

  「集成電路完成了設計嗎?」

  謝威問道。

  收音機的電路設計完成後,可以在學校實驗室進行流片。

  只因為收音機的電子元器件不多,即使增加信號放大電路等,電子元器件也不會增加太多,集成電路只能算是小規模集成電路。

  畢竟是練手的。

  「已經完成了,要不你檢查一下?」

  莫靈羽一臉期待地看著謝威。

  謝威沒有拒絕。

  拿到電路設計圖後,發現整個電路都非常簡潔,顯然是經過了多次的修改。


  「可以直接在實驗室進行流片,要是沒問題,項目組就進行下一步工作。」

  謝威鬆了一口氣。

  想了想,覺得產品需要提升功能。

  想到在八十年代開始風靡的隨身聽市場潛力巨大,完全可以借著機會再搞出爆款產品。

  「電子管改成電晶體化,收音機體積會減少到只有現在的三分之一。而且我們需要讓收音機增加磁帶播放功能。恢復高考後,英語在高考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可以讓這成為大家學習英語的工具,同時也能播放錄音好的歌曲……」

  目前市面上有半導體收音機,僅僅只能收聽電台,不具備播放功能,最便宜都得70多塊錢,同樣需要工業券才能購買。

  產能不足!

  莫靈羽爽快地答應了。

  「怎麼樣?」

  一見面,李瑞就迫不及待地問謝威。

  「紅光廠的問題解決了,學校技術成果轉化多了一家機械生產廠。」

  「這是好事啊!機械設計是咱們學校的優勢科目,不少成果可以轉換,哪家廠?馬上跟他們負責人聯繫,讓他們帶著錢來學校選技術……」

  聽到謝威說多了一家能轉換機械技術成果的廠,嘗到甜頭,本身就感覺到花錢的地方越來越多的李校長自然不放過。

  當即就希望那家廠的負責人帶著錢來學校選可以轉換成產品的技術。

  沒等他說完,謝威就直接翻著白眼打斷了他的話:「校長,咱們學校的機械技術,很多都是部分技術,而不是可以直接生產的機械設備!」

  「呃~」

  李瑞尷尬了。

  可想到學校檔案室躺著那麼多基礎技術資料,還是心有不甘,「難道那些技術就沒法組合在一起?即使不行,也能提升相關設備部分性能啊……」

  李校長是真的急了。

  學校目前經費充足,可李校長想幹的事情還多,那點錢肯定是不夠的。

  校企辦既然已經充分證明,可以不問上級要經費就籌集到資金,何必要自己舍下這張老臉,沒臉沒皮地跑到領導面前去撒潑打滾耍無賴要經費?

  等校企辦的業務擴大,經費充足,到時候上級愛給錢不給!

  「可以,不過目前需要技術的單位,不會只接受產品部分性能提升;而能接受產品部分性能提升的單位,有能力自己研發……」

  「難道咱們學校那些技術就這樣束之高閣了?」

  此刻,李校長恨不得把學校所有技術都賣出去。

  如果價格合適,軍用技術也不是不能談的。

  「之前的本就談不上先進。我們現在需要做的,是讓跟校企辦合作的企業快速發展起來,打造標杆,形成GG效應!」

  謝威看著李瑞急不可耐,平靜地說道。

  他何嘗不想?

  從一個擁有可以在外太空與大氣層來回穿梭的七代戰機、8個航母戰鬥群、8艘世界唯一可以兩艘如同搭積木那樣拼在一起組成超級航母的兩棲攻擊艦等先進軍事裝備的時代回到這個只有二代戰機的時代,心中的落差可想而知。

  奈何,謝威也清楚,所有的先進技術,需要整個工業系統的發展、突破。

  學校原來的機械技術成果,已經沒有競爭力了。

  「可是……」

  「目前機電系那邊的CNC系統跟PLC系統,開發出來,就可以轉換成產品……」

  「你不怕哈一機的領導殺上門,把你小子揍一頓?那可是學校跟他們合作的項目。」

  李瑞不可思議地看著謝威,旋即警告著他,「謝威,咱們可是在東北,離蓉城很遠,那邊雖然是大後方,可並不是工具機類產品的主要市場區域。」

  三線建設很大一部分就在巴蜀地區。

  甚至在巴蜀地區,擁有完整工業體系的絕大部分核心備份。

  可隨著三線工程的停止,改革開放,不少廠因為沒有了計劃訂單,剛建成投產就不得不開始準備轉型。

  「這跟哈一機的合作並不衝突。學校跟哈一機的合作,他們負責機械部分,學校負責控制系統。研發成功,學校也需要找生產廠家不是?」

  「不錯!不錯!」


  聽完謝威的解釋,李瑞直接豎起了大拇指。

  「行了,我得去找馮教授。」

  謝威本就沒想來見校長的,每次見面,不是給任務就是給壓力。

  反正謝威沒從他口中聽到多少好消息。

  「吳濤跟王征早就回來了,你不去問問你校企辦在廣交會有沒有拿下什麼大業務?」

  「有啥好問的,衛生巾應該拿到出口訂單了吧?或許已經找到願意給錢的生產工廠了?」

  吳濤跟王征兩人帶著衛生巾同樣去參加了廣交會。

  知道衛生巾的市場潛力,即使現在沒有任何訂單,謝威也不會有絲毫擔心的。

  「有空你去問問他們吧。」

  見謝威一臉興趣欠缺的樣子,李瑞覺得,自己終究還是錯付了。

  他哪裡知道,謝威目前更在意的是長空一號無人機的改進工作?

  只要把長空一號改到空空飛彈無法命中,防空部隊的武器也無法命中的程度,不管是空空飛彈還是防空部隊的建設,都將會加快進度。

  了解時代的謝威很清楚軍方首長們的想法:咱們國內如此落後,就能搞出空軍裝備的空空飛彈跟防空飛彈無法命中的無人機,國外不得更先進?

  國內永遠不會忽視國外的先進跟強大。

  只會認為國內落後。

  「好,空了我會去找他們。」

  謝威說完,人已經消失在門外。

  看著他的背影,李校長苦笑著搖搖頭,「這小子!」

  「你的事情辦好了?」

  見謝威出現,正在忙碌的馮秉義教授問他。

  「嗯。」

  謝威點頭回應。

  「既然忙完了,後面一段時間,就先幫著把無人機改進項目搞好,再去搞別的事情吧。」

  馮教授的聲音很輕,卻讓謝威愣神了片刻。

  「這些都是長空一號的技術資料,你先看看,到時候說說你的想法。」

  說說想法!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一看!

  謝威很想辯解幾句,奈何馮秉義根本就沒給他機會,厚厚的一摞資料遞給謝威後就忙其他事情去了。

  無奈之下,只能留在學校劃撥給無人機項目組的辦公室里看長空一號的技術資料。

  對於早期無人機的控制技術、通訊技術等,謝威並不是非常熟悉,馮教授給的資料卻讓他對早起無人機通訊技術、控制技術有了一定的了解。

  一邊看,一邊琢磨著自己熟悉的技術跟目前技術能結合的,或是利用現有技術向著自己熟悉技術升級需要哪些基礎配套。

  一直到肚子響起咕嚕聲,飢餓感強烈,才發現外面天色早就已經暗下來了。

  而一旁的馮秉義跟其他來自南航的老師依然在認真地幹著自己的工作。

  「馮教授。」

  謝威走到馮秉義身邊,輕聲叫了一聲,本來準備打招呼離開。

  奈何馮秉義根本就沒有放過他的意思,「看完了?說說你的想法。」

  「……」

  謝威無語地看著對方,不餓的麼?

  早知道今天就不來無人機項目組了。

  「教授,要不咱們先去吃了飯,再討論?」

  謝威雖然無奈,可是有火也沒法發作。

  馮秉義抬起手腕,看了看時間,「呀,已經八點半了。」

  旋即對著謝威說道,「這會兒食堂已經停止供餐了。要等到晚上十點,才會有供應,我這裡有豆奶粉跟餅乾,你沖點豆奶粉,用餅乾先墊吧墊吧。」

  「……」

  對方這架勢,是根本就不想放過自己啊!

  謝威本想說自己去杜國旺家裡,看著馮秉義的表情也不像是故意要整自己,只能無奈搖頭,「馮教授,我目前並不是太餓。」

  無論是豆奶粉還是餅乾,都屬於限量供應的東西。

  以目前的了解,整個無人機項目組的成員,忙著工作時,怕是很多時候都會錯過飯點,在食堂沒有供應的情況下,只能靠著這些東西充飢。


  腹中的飢餓感沒有之前明顯,加上跟馮秉義等人沒有跟杜國旺等人那麼熟悉,終究還是有些不好意思的。

  「無論是部隊首長還是學校領導,都說你在這上面有不少想法,技術你已經大體了解了,說說你想如何改進的想法吧。」

  馮秉義也沒跟謝威客氣。

  謝威理解了為什麼南航會把他調回來:也不管自己累不累,願意不願意,非得這時候談麼!

  「馮教授,長空一號無人靶機是50年代蘇聯拉-17的基礎上改進而來,雖然相比拉-17,換裝的渦噴-6發動機推力是原本RD-900衝壓發動機的7倍,但是總體結構並沒有進行太多改進,使得靶機攜帶的燃油能支持的飛行時間並不長;而控制技術方面,自動控制技術限於電子元件跟控制程序等,無法控制靶機做出更多機動動作……」

  謝威知道不說,馮秉義不會輕易放他走。

  而趙熙帶領的團隊,現在應該正在攻關增加了機翼下副油箱、發動機增設「低空巡航」跟「大額定」兩種狀態、最低飛行高度降低至500米的長空一號B型無人機,用以滿足空軍低空防空武器試驗鑑定需求。

  而空軍更迫切需要的是滿足空空飛彈試射需求、具備高速水平大機動飛行能力的無人靶機!

  謝威根據自己了解的,再結合長空一號C型無人機所使用的技術,開始把自己的想法給提了出來。

  在他說無人機動力問題時,辦公室還沒人在意。

  隨著他深入地分析,整個技術室所有人都被他的吸引,放下手頭工作,不聲不響地把凳子挪到謝威旁邊,聽著他的想法。

  「自動駕駛儀必須改進,讓無人機可以利用無線電通訊技術,在地面進行遙控飛行;同時,動力系統也需要進一步改進;通訊技術是地面遙控的保障,需要加強扛干擾能力,目前最好的是採用數字通訊技術,模擬信號抗干擾能力依然不強,而且這種通訊技術的使用前景並不廣泛……」

  「等等~」

  終於,在謝威越說越興奮的時候,有些目瞪口呆的馮秉義急忙叫住了他。

  「嗯?」

  謝威不解。

  不是讓自己說說想法麼。

  不說,連飯都不讓自己去吃。

  這會兒自己基本上沒有太多保留地說了,卻直接叫停,幾個意思?

  「謝威啊,我們項目小組目前的任務只是對長空一號靶機進行部分改進,不是全新設計。」

  馮秉義刻意向謝威強調。

  「對啊,這就是改進,不是全新設計。按理,要更換動力系統,要讓無人機在空中機動性更強,外形氣動布局也應該進行修改的……」

  謝威解釋著。

  真的只是改進。

  外形氣動布局不改,那就不算全新的。

  畢竟,殲-10即使改裝了矢量引擎,性能提升了不知道多少倍,依然是殲-10。

  「這不一樣,咱們只有100萬經費……」

  啥?

  謝威不置可否地看著馮秉義。

  100萬經費改長空一號無人機,鬧啥呢?

  李瑞之前不是說空軍給了200萬,難不成李瑞這老傢伙又雁過拔毛,剋扣了100萬?

  可這會兒又沒法當著馮秉義等人說。

  「謝威啊,國家窮,部隊更窮。目前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軍費削減厲害,部隊也沒有太多經費支撐這些項目……有限的經費,需要花到刀刃上。」

  一旁的廖青松語重心長地對謝威說道。

  他是項目組的負責人。

  「廖總,自動控制系統的改進,已經有了基礎,直接使用HZ-80晶片;各種光敏元件,學校也有專門的團隊研究改進;在自動控制系統提升很多的情況下,動力系統不改進,靶機在空中無法做出大機動動作,根本不足以測試出空空飛彈、防空飛彈的真實性能……不管怎麼說,長空一號無人靶機,終究是拉-17改進而來……」

  謝威無奈地說道。

  之前測試學校改進後的霹靂-4,兩發兩中,卻絲毫都沒有展現出改進後的真實性能水平。

  「如果無法測試出空空飛彈跟防空飛彈的真實性能水平,對空軍的發展絕對不是好事。」


  見眾人沉默,謝威補充了一句,「如果只是擔心經費的問題,我想學校會幫著解決的,有了成果可以問上級要撥款,在沒有成果的時候,學校可以自籌經費支持……」

  「按照你的想法,長空一號靶機需要改到什麼程度?」

  廖青松想到來之前部隊首長的交代,告訴他們到這邊是利用他們豐富的技術研發經驗,實現謝威提出的一些可以實現的想法。

  「不僅在空中可以進行各種大幅度機動,還需要更加靈活,同時,增加航程等……」

  謝威提出來的,可比空軍要求多了太多。

  技術上,更是難以實現。

  「霹靂-4空空飛彈,最大速度2.2馬赫,最高飛行高度21000米,這樣的飛彈,目前的長空一號都無法測試出真實性能。在面臨高空高速的殲-9時候,怎麼辦?」

  謝威的話,頓時讓眾人臉上變得沉重起來。

  殲-9,雙26指標:最大飛行速度2.6馬赫,最高飛行高度26000米。

  「謝威,高空高速戰機目前已經不適合空軍的發展了。」

  馮秉義覺得,謝威是在偷換概念。

  全世界的空軍,已經放棄高空高速戰機技術的研發,轉而向著更加機動靈活的方向發展。

  「不說殲-9,國內目前有能追上圖-22M逆火轟炸機的飛彈嗎?」

  謝威看著眾人,嚴肅地問道。

  「……」

  眾人臉上的嚴肅更甚。

  蘇聯的圖-22M逆火轟炸機,在北方邊境可沒少布置。

  那玩意兒,最大飛行速度能達到2.3馬赫,以霹靂-4隻有2.2馬赫的最大速度,追都追不上。

  「無論是防空飛彈還是空空飛彈,都必須比最快的戰鬥機更快,才能真正做到擊落來犯之地。紅旗-2防空飛彈最大速度3馬赫,最大飛行高度27000米,靶機能測試出這些性能麼?」

  測試不出真實性能,就無法做出改進。

  要不然,空軍本就不多的經費,哪裡捨得浪費在打靶上?

  謝威明知道現在基礎薄弱,如果要搞速度更快、飛行高度更高、更機動靈活的無人靶機,難度會非常大。

  可他不能因為基礎薄弱就不往這方向發展。

  91年的海灣戰爭,全世界軍事技術發展都受到美軍的影響,三代機、四代機,五代機全部都按照美軍的思路去搞。

  而中國,則是在六代機上開始獨步全球。

  高低空+高低速+隱身,配備渦扇+脈衝發動機的六代機標準,由中國制定,全世界追趕。

  第七代戰機,已經開始能從太空到大氣層進行穿梭了。

  只是讓謝威遺憾的是,他原本的時代,終究沒有看到空天母艦懸浮在大氣層中,只有可以停駐戰機的空間站……

  「所以,我們要搞的靶機,就是儘量讓防空飛彈、空空飛彈都追不上的,靈活到飛彈不容易鎖定的,只有這樣,才更符合空軍的需求。」

  「……」

  聽到這話,不少人嘴角忍不住抽搐。

  空軍以及各防空飛彈、空空飛彈研究團隊知道後,怕是要謝謝謝威。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