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6章 算不上故事的故事
第1046章 算不上故事的故事
牢清時期。
有兩個相鄰的村子,一個叫大王莊,一個叫小王莊,中間是一水之隔。
說是兩個村,其實都是『王貝勒』家的農莊。
而王貝勒又是一個非常好的人,時常有親民善待之舉。
比如家中僕從長隨每月的例錢都比別人家的多一兩,比如喜歡救助鰥寡孤獨的流浪者,遇到了總會差人送到家裡的農莊裡面,給他們分一塊地耕種。
大王莊呢,是一直以來都是他家的農莊。
小王莊呢,就是救助的那些鰥寡之人形成的村莊,因為種的是王貝勒家的地,他們自然也是王貝勒家的人了。
有地種,能吃飯,還奢求什麼呢?
兩個莊子也一直相安無事。
直到有一天王貝勒老來得子,心情那是異常的開懷,於是他做了一個決定,那就是所有的農莊裡的農民,以後保證不讓他們餓肚子。
農莊……可以簡單理解為農民租田地主人家的地,如果是祖上封賞,那自然是世代租種,種地的不能說是奴籍,可以說是家僕,一旦形成了約定的綁定關係,就不能輕易離開。
種地就要給主家交地租,每年交多少,都有定數,出了旱澇,主家鐵石心腸,要交的一粒不少,天災人禍,餓肚子那也沒有辦法,心腸好要是減少地租,就可以稱上一句好人。
王貝勒大發善心,種地的那些人自然很開心,紛紛跪下磕頭。
以後就安心跟著主家,旱澇保收,自然是餓不著。
又五年,又趕上一場乾旱,糧食減產,少了二成。
有之前王貝勒的善心,留著交地租的糧食,自然也能安然度過。
到此時又在心裡感謝了一番大慈大悲的王貝勒。
可有一天王貝勒突然差人過來,說是來拉糧食。
眾農不解:「昔日貝勒爺金口玉言,今年偏逢乾旱減產,地租自當……」
「貝勒爺親口說的話自然作數,不要誤會……」
糧食是命根子,當然要說的清楚明白。
一通掰扯,才說明就是用今年的新糧去換倉庫里三年前的陳糧,留夠一個月的糧食,剩下的要全部帶走,一個月之後,再還回你們舊糧來,只會早,不會晚。
「貴人老爺介意新舊之分,爾等也獨愛新鮮之糧嗎?」
接下來的過程也異常的順利,差人在農莊的糧倉里親自盯著,一車一車的新糧裝車運走,最後留下來一個月的口糧。
差人糧車打馬而去。
眾人心中不疑。
可時間一天一天過去,運糧的車隊再也沒有回來。
越來越著急,開始去打聽。
得到的結果自然是晴天霹靂,世道亂了,王貝勒一家已經離開了。
拉走糧食的事王貝勒還是那個熟悉的差人趁亂中飽私囊,這些人都搞不明白,種地的農民進了城,就和劉姥姥進大觀園一樣,什麼都不懂,當然也找不到那個負責運糧的差人。
明明就是王貝勒家的人啊。
後面就是兩個農莊的結局。
會餓死嗎?
小王莊,因為世代都是在為王貝勒家種地,王貝勒又是那麼好的一個人,自然是無條件相信差人的話,最後的結果是十去四五,去的四五不止是餓死,還有一部分成了流民。
大王莊,是經歷過社會的苦難的那批人,王貝勒是好人,但因為乾旱收成不好,他們還是留了一個心眼,糧食脫粒的時候,沒打幹淨,故意留了一部分糧食在上面,靠著這點留存,算是等到了秋天的收成。
小王莊餓死人,是王貝勒的問題嗎?
這些問題對於小王莊來說,永遠都沒有答案。
這麼長的一個故事,其實要說的是任何事情都是由一個又一個人串聯起來起來的故事,提出問題的是人,解決問題的也是人,事情的發展看似是今日因,明日果,實際上很多的因果關係,特別是一些大事,很多是因為某些人不同的選擇,造成不同的結果。
小王莊的眾人明知道受災,還無條件去相信去支持東家,這是他們的選擇。
只是一個差人,只是東家的長隨,依舊是絲毫不覺得不妥,這也是他們的選擇。
大王莊是不得不信,他們是知道收成不好,就開始提前做起了準備,恩情先放放,不能餓肚子才是最重要。
歸根結底,一切之始,還是『人』的問題。
一個人只要掌握了『識人之明』,那他就超過了百分之九十五的人。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一看!
當然這個故事每個人都可以有不同的理解,站的角度不同,理解自然也不同。
許大茂和李組長講了這個勉強算故事的故事。
「你這編的什麼亂七八糟的故事?你倒是還能編故事勸起我來了,你還是擔心擔心你自己吧,我聽完這個故事裡只有一個想法,受苦的永遠是那些勤勤懇懇種地只為果腹的勞動者。」
許大茂:……
李組長或許看出了什麼苗頭。
可他沒有辦法。
誰都沒有辦法。
權威,正名,方向,現代,提高,線路,這些都可以先放一放。
誰說了算?
這或許才是那個最根源的所在。
「所以我現在就是在為那些人謀福利,就從能吃上雞蛋這件小事做起,利索能力,許組長,您最近要是沒事,就去管理局幫我坐鎮吧,我現在負責這麼一大攤子事,我心裡其實很有壓力。」
李組長呵呵笑了一聲。
「你很有壓力?你是想找個人替你工作吧?你想偷懶就算了,還想抓我的壯丁,你說你該打不該打?」
「該打,該打,我就是想讓您沒事去幫我坐鎮,沒事指導指導工作,順便監督一下一林那小子,我和您說啊,他最近看我都開始眼睛不是眼睛,鼻子不是鼻子的,一點都不尊敬領導……」
「你每天能按時上下班,再讓職工尊重你吧。」
「我前面一個月一直守在示範農場,開車來回要三個小時,我每天都在義務加班,我現在提前下班,只是為了把我之前加班的時間,休息回來,就算是誰來問我都這麼說,只允許義務加班,不允許提前下班?哪有這樣的道理……」
許大茂開始了他的據理力爭,喋喋不休。
李組長:「滾蛋。」
(本章完)
牢清時期。
有兩個相鄰的村子,一個叫大王莊,一個叫小王莊,中間是一水之隔。
說是兩個村,其實都是『王貝勒』家的農莊。
而王貝勒又是一個非常好的人,時常有親民善待之舉。
比如家中僕從長隨每月的例錢都比別人家的多一兩,比如喜歡救助鰥寡孤獨的流浪者,遇到了總會差人送到家裡的農莊裡面,給他們分一塊地耕種。
大王莊呢,是一直以來都是他家的農莊。
小王莊呢,就是救助的那些鰥寡之人形成的村莊,因為種的是王貝勒家的地,他們自然也是王貝勒家的人了。
有地種,能吃飯,還奢求什麼呢?
兩個莊子也一直相安無事。
直到有一天王貝勒老來得子,心情那是異常的開懷,於是他做了一個決定,那就是所有的農莊裡的農民,以後保證不讓他們餓肚子。
農莊……可以簡單理解為農民租田地主人家的地,如果是祖上封賞,那自然是世代租種,種地的不能說是奴籍,可以說是家僕,一旦形成了約定的綁定關係,就不能輕易離開。
種地就要給主家交地租,每年交多少,都有定數,出了旱澇,主家鐵石心腸,要交的一粒不少,天災人禍,餓肚子那也沒有辦法,心腸好要是減少地租,就可以稱上一句好人。
王貝勒大發善心,種地的那些人自然很開心,紛紛跪下磕頭。
以後就安心跟著主家,旱澇保收,自然是餓不著。
又五年,又趕上一場乾旱,糧食減產,少了二成。
有之前王貝勒的善心,留著交地租的糧食,自然也能安然度過。
到此時又在心裡感謝了一番大慈大悲的王貝勒。
可有一天王貝勒突然差人過來,說是來拉糧食。
眾農不解:「昔日貝勒爺金口玉言,今年偏逢乾旱減產,地租自當……」
「貝勒爺親口說的話自然作數,不要誤會……」
糧食是命根子,當然要說的清楚明白。
一通掰扯,才說明就是用今年的新糧去換倉庫里三年前的陳糧,留夠一個月的糧食,剩下的要全部帶走,一個月之後,再還回你們舊糧來,只會早,不會晚。
「貴人老爺介意新舊之分,爾等也獨愛新鮮之糧嗎?」
接下來的過程也異常的順利,差人在農莊的糧倉里親自盯著,一車一車的新糧裝車運走,最後留下來一個月的口糧。
差人糧車打馬而去。
眾人心中不疑。
可時間一天一天過去,運糧的車隊再也沒有回來。
越來越著急,開始去打聽。
得到的結果自然是晴天霹靂,世道亂了,王貝勒一家已經離開了。
拉走糧食的事王貝勒還是那個熟悉的差人趁亂中飽私囊,這些人都搞不明白,種地的農民進了城,就和劉姥姥進大觀園一樣,什麼都不懂,當然也找不到那個負責運糧的差人。
明明就是王貝勒家的人啊。
後面就是兩個農莊的結局。
會餓死嗎?
小王莊,因為世代都是在為王貝勒家種地,王貝勒又是那麼好的一個人,自然是無條件相信差人的話,最後的結果是十去四五,去的四五不止是餓死,還有一部分成了流民。
大王莊,是經歷過社會的苦難的那批人,王貝勒是好人,但因為乾旱收成不好,他們還是留了一個心眼,糧食脫粒的時候,沒打幹淨,故意留了一部分糧食在上面,靠著這點留存,算是等到了秋天的收成。
小王莊餓死人,是王貝勒的問題嗎?
這些問題對於小王莊來說,永遠都沒有答案。
這麼長的一個故事,其實要說的是任何事情都是由一個又一個人串聯起來起來的故事,提出問題的是人,解決問題的也是人,事情的發展看似是今日因,明日果,實際上很多的因果關係,特別是一些大事,很多是因為某些人不同的選擇,造成不同的結果。
小王莊的眾人明知道受災,還無條件去相信去支持東家,這是他們的選擇。
只是一個差人,只是東家的長隨,依舊是絲毫不覺得不妥,這也是他們的選擇。
大王莊是不得不信,他們是知道收成不好,就開始提前做起了準備,恩情先放放,不能餓肚子才是最重要。
歸根結底,一切之始,還是『人』的問題。
一個人只要掌握了『識人之明』,那他就超過了百分之九十五的人。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一看!
當然這個故事每個人都可以有不同的理解,站的角度不同,理解自然也不同。
許大茂和李組長講了這個勉強算故事的故事。
「你這編的什麼亂七八糟的故事?你倒是還能編故事勸起我來了,你還是擔心擔心你自己吧,我聽完這個故事裡只有一個想法,受苦的永遠是那些勤勤懇懇種地只為果腹的勞動者。」
許大茂:……
李組長或許看出了什麼苗頭。
可他沒有辦法。
誰都沒有辦法。
權威,正名,方向,現代,提高,線路,這些都可以先放一放。
誰說了算?
這或許才是那個最根源的所在。
「所以我現在就是在為那些人謀福利,就從能吃上雞蛋這件小事做起,利索能力,許組長,您最近要是沒事,就去管理局幫我坐鎮吧,我現在負責這麼一大攤子事,我心裡其實很有壓力。」
李組長呵呵笑了一聲。
「你很有壓力?你是想找個人替你工作吧?你想偷懶就算了,還想抓我的壯丁,你說你該打不該打?」
「該打,該打,我就是想讓您沒事去幫我坐鎮,沒事指導指導工作,順便監督一下一林那小子,我和您說啊,他最近看我都開始眼睛不是眼睛,鼻子不是鼻子的,一點都不尊敬領導……」
「你每天能按時上下班,再讓職工尊重你吧。」
「我前面一個月一直守在示範農場,開車來回要三個小時,我每天都在義務加班,我現在提前下班,只是為了把我之前加班的時間,休息回來,就算是誰來問我都這麼說,只允許義務加班,不允許提前下班?哪有這樣的道理……」
許大茂開始了他的據理力爭,喋喋不休。
李組長:「滾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