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 抵達京城
養心殿明間中,只剩下了雍正與允祥兩人。
雍正走下御座與允祥並列而坐,然後說道:「老十三,我本打算命你巡視京畿及山西一帶的駐防綠營防務,現在你身體尚未恢復,我決定讓允禮代替你跑一趟,你看如何?」
允祥一聽,思索片刻,笑著回道:「允禮直朴謹慎,居心端方,執持正理,再加上他剛進封為和碩親王,確實是巡視地方駐防事務的不二人選。」
雍正感嘆道:「這些年允禮在理藩院和整頓旗務上辦差頗為用心,處事得體,我甚是欣慰。若不是你當年的舉薦,我也沒想到老十七會有如此才具。」
「那也是皇兄有用人之能!」
允禮,康熙第十七子,就在今年二月初五被雍正下旨晉封為和碩果親王。早年允禮曾被雍正視為允禩同黨,命他看守景陵,不予重用。
不過允祥卻向雍正說允禮居心端方,乃忠君親上、深明大義之人,奏請起用,雍正便接受他的意見,當即晉封允禮為多羅果郡王,並讓其管理藩院事,同時又讓允禮接連兼任正黃旗蒙古都統、鑲紅旗滿洲都統、鑲藍旗漢軍都統和鑲藍旗蒙古都統四職,可謂深得雍正信任。
雍正拍了拍允祥的肩膀,語重心長道:「那這件事就交給允禮了!你啊,身體還要繼續休養,上書房有張廷玉他們幾人在,凡事不要親力親為。等你養好了身體,少不了你要操心的!」
接著,又說道:「等過兩個月天氣熱了,你也搬去圓明園,那裡涼快些,也有利於休養身體!」
允祥點了點頭,起身謝道:「臣弟多謝皇兄!」
這時蘇培盛走了進來,伏身說道:「皇上,四貝勒來了,正在殿外等候!」
「讓他進來!」
雍正已經返回了御座上,四貝勒弘曆在得到旨意後走了進來。
「兒臣叩見皇阿瑪!」
「起來吧!」
弘曆應聲起身,隨之又對允祥躬身行禮問安:「侄兒見過十三叔!這些日子不見十三叔,身體可還好?」
剛才從蘇培盛口中得知皇阿瑪正在與怡親王說話,弘曆自然不會在皇阿瑪面前失了禮數,更何況對方還是皇阿瑪最看重的兄弟。
允祥笑著看著弘曆,笑著說道:「弘曆啊!老毛病了,休養一段時間就好!」
「今天叫你來是有事吩咐你!」
看到站在御桌前的弘曆,雍正開口說道:「弘曆,如今朝廷施行的新政在江南、河南等地已有一段時間,我準備派你前去這些地方代替朕看看到底施行的情況!」
弘曆聽到自己要去江南視察,心中一喜,隨即跪地應道:「兒臣遵旨!」
雍正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同時對弘曆囑託道:「到了地方後,多看多聽!朕要的新政施行後的真實效果,不是摺子或者塘報上的功績!」
弘曆神情一稟,臉色鄭重道:「兒臣記住了!」
「聽說你的富察氏遇喜了?」
弘曆知道自己皇阿瑪說的是自己嫡福晉富察氏,而非妾侍富察氏,隨即回道:「回皇阿瑪,富察氏已經有兩個月的身孕!」
接著,雍正囑託道:「那這次出行不知何時才會回來,府里的事一定要安排好!朕也會讓你額娘照應著點,你也盡可放心!」
「兒臣多謝皇阿瑪!」
「記住到了河南記得給我遞摺子!那跪安吧!我在與你十三叔說會話!」
「兒臣告退!」
等弘曆離開了養心殿,允祥感慨道:「皇兄,這弘曆轉眼也到了該辦事的年紀了!還記得當年與你一同下江南賑災的,當時的我也就他這般年紀大小!」「是啊,轉眼快二十年過去了!」
……
出了養心殿的弘曆準備從甬道返回府邸時,景仁宮的掌事太監走了過來,低聲說道:「貝勒爺,貴妃娘娘有請!」
此時住在景仁宮的便是弘曆的母妃,熹貴妃。
弘曆一愣,有些詫異母妃為何知道自己路過這兒。不過他也沒有詢問身邊太監,直接轉道去了景仁宮。
「兒子叩見額娘!」
進了熹貴妃的寢殿,弘曆先是請安,接著問道:「不知額娘這個時候喚兒子過來所為何事?」
熹貴妃佯怒道:「還能有什麼事?當然是你府中子嗣之事啊!怎麼看你一副不甚在意的樣子?」
弘曆解釋道:「兒子不敢!只是皇阿瑪要兒臣巡視河南、江南等地,恐怕一時難以顧及了!」
「哦,原來是這事!不過如今嫡福晉富察氏與格格富察氏皆有身孕,事關皇家子嗣,切不可大意,府中的嬤嬤可不能少!唉,不過既然皇上吩咐你去辦差,萬萬不可懈怠,至於你府中的事,我會多多照應的!」
如今皇后烏拉那拉氏身體抱恙,熹貴妃協理六宮,再加上弘曆的府邸本就在宮中,照應起來也方便許多。
「兒子多謝額娘!」
「起來吧!對了,現在皇后抱恙,每日請安切不可忘記!」
「兒子明白,兒子每日都會去給皇額娘請安!」
「那你就趕緊回去吧!」
就在弘曆起身要離開時,卻聽見熹貴妃說道:「這次去江南辦差,你皇阿瑪必定身份關注,切不可出現差池!希望你不要被雜事分心,有些事已經過去了!」
熹貴妃話中意有所指,弘曆也有所意會,點了點頭算是給了回應。
「希望他真的聽進去了!」
熹貴妃回過頭,又看向一旁的掌事太監,詢問道:「夏邑調查出什麼結果了嗎?」
那太監低聲回道:「回娘娘,據奴才打聽得知好像是夏邑在江南發現了線索,目前還在那裡進行調查,尚沒有新的消息傳來!」
一聽事情毫無進展,熹貴妃頓時失了興致。
「去,讓人準備一碗燕窩粥,稍候本宮要給皇上送去!」
「奴才這就吩咐人去辦!」
……
顧慎行並不這段時間知道朝廷里發生的一系列事。
此時的他們經過大半個月的趕路,終於在三月初抵達了京城外。
一身年輕男子打扮的容音,騎馬與顧慎行並列而停,看著遠處的四九城,心中竟有一種莫名的膽怯之情。
見太陽已落山,估計走到城門時,城門也已經關上,於是顧慎行直接做了決定:「今晚我們就在城外驛站過夜,明日一早我們再進城!」
隨即,車隊駛進了不遠處的驛站進行休整過夜,等待明日的到來。
雍正走下御座與允祥並列而坐,然後說道:「老十三,我本打算命你巡視京畿及山西一帶的駐防綠營防務,現在你身體尚未恢復,我決定讓允禮代替你跑一趟,你看如何?」
允祥一聽,思索片刻,笑著回道:「允禮直朴謹慎,居心端方,執持正理,再加上他剛進封為和碩親王,確實是巡視地方駐防事務的不二人選。」
雍正感嘆道:「這些年允禮在理藩院和整頓旗務上辦差頗為用心,處事得體,我甚是欣慰。若不是你當年的舉薦,我也沒想到老十七會有如此才具。」
「那也是皇兄有用人之能!」
允禮,康熙第十七子,就在今年二月初五被雍正下旨晉封為和碩果親王。早年允禮曾被雍正視為允禩同黨,命他看守景陵,不予重用。
不過允祥卻向雍正說允禮居心端方,乃忠君親上、深明大義之人,奏請起用,雍正便接受他的意見,當即晉封允禮為多羅果郡王,並讓其管理藩院事,同時又讓允禮接連兼任正黃旗蒙古都統、鑲紅旗滿洲都統、鑲藍旗漢軍都統和鑲藍旗蒙古都統四職,可謂深得雍正信任。
雍正拍了拍允祥的肩膀,語重心長道:「那這件事就交給允禮了!你啊,身體還要繼續休養,上書房有張廷玉他們幾人在,凡事不要親力親為。等你養好了身體,少不了你要操心的!」
接著,又說道:「等過兩個月天氣熱了,你也搬去圓明園,那裡涼快些,也有利於休養身體!」
允祥點了點頭,起身謝道:「臣弟多謝皇兄!」
這時蘇培盛走了進來,伏身說道:「皇上,四貝勒來了,正在殿外等候!」
「讓他進來!」
雍正已經返回了御座上,四貝勒弘曆在得到旨意後走了進來。
「兒臣叩見皇阿瑪!」
「起來吧!」
弘曆應聲起身,隨之又對允祥躬身行禮問安:「侄兒見過十三叔!這些日子不見十三叔,身體可還好?」
剛才從蘇培盛口中得知皇阿瑪正在與怡親王說話,弘曆自然不會在皇阿瑪面前失了禮數,更何況對方還是皇阿瑪最看重的兄弟。
允祥笑著看著弘曆,笑著說道:「弘曆啊!老毛病了,休養一段時間就好!」
「今天叫你來是有事吩咐你!」
看到站在御桌前的弘曆,雍正開口說道:「弘曆,如今朝廷施行的新政在江南、河南等地已有一段時間,我準備派你前去這些地方代替朕看看到底施行的情況!」
弘曆聽到自己要去江南視察,心中一喜,隨即跪地應道:「兒臣遵旨!」
雍正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同時對弘曆囑託道:「到了地方後,多看多聽!朕要的新政施行後的真實效果,不是摺子或者塘報上的功績!」
弘曆神情一稟,臉色鄭重道:「兒臣記住了!」
「聽說你的富察氏遇喜了?」
弘曆知道自己皇阿瑪說的是自己嫡福晉富察氏,而非妾侍富察氏,隨即回道:「回皇阿瑪,富察氏已經有兩個月的身孕!」
接著,雍正囑託道:「那這次出行不知何時才會回來,府里的事一定要安排好!朕也會讓你額娘照應著點,你也盡可放心!」
「兒臣多謝皇阿瑪!」
「記住到了河南記得給我遞摺子!那跪安吧!我在與你十三叔說會話!」
「兒臣告退!」
等弘曆離開了養心殿,允祥感慨道:「皇兄,這弘曆轉眼也到了該辦事的年紀了!還記得當年與你一同下江南賑災的,當時的我也就他這般年紀大小!」「是啊,轉眼快二十年過去了!」
……
出了養心殿的弘曆準備從甬道返回府邸時,景仁宮的掌事太監走了過來,低聲說道:「貝勒爺,貴妃娘娘有請!」
此時住在景仁宮的便是弘曆的母妃,熹貴妃。
弘曆一愣,有些詫異母妃為何知道自己路過這兒。不過他也沒有詢問身邊太監,直接轉道去了景仁宮。
「兒子叩見額娘!」
進了熹貴妃的寢殿,弘曆先是請安,接著問道:「不知額娘這個時候喚兒子過來所為何事?」
熹貴妃佯怒道:「還能有什麼事?當然是你府中子嗣之事啊!怎麼看你一副不甚在意的樣子?」
弘曆解釋道:「兒子不敢!只是皇阿瑪要兒臣巡視河南、江南等地,恐怕一時難以顧及了!」
「哦,原來是這事!不過如今嫡福晉富察氏與格格富察氏皆有身孕,事關皇家子嗣,切不可大意,府中的嬤嬤可不能少!唉,不過既然皇上吩咐你去辦差,萬萬不可懈怠,至於你府中的事,我會多多照應的!」
如今皇后烏拉那拉氏身體抱恙,熹貴妃協理六宮,再加上弘曆的府邸本就在宮中,照應起來也方便許多。
「兒子多謝額娘!」
「起來吧!對了,現在皇后抱恙,每日請安切不可忘記!」
「兒子明白,兒子每日都會去給皇額娘請安!」
「那你就趕緊回去吧!」
就在弘曆起身要離開時,卻聽見熹貴妃說道:「這次去江南辦差,你皇阿瑪必定身份關注,切不可出現差池!希望你不要被雜事分心,有些事已經過去了!」
熹貴妃話中意有所指,弘曆也有所意會,點了點頭算是給了回應。
「希望他真的聽進去了!」
熹貴妃回過頭,又看向一旁的掌事太監,詢問道:「夏邑調查出什麼結果了嗎?」
那太監低聲回道:「回娘娘,據奴才打聽得知好像是夏邑在江南發現了線索,目前還在那裡進行調查,尚沒有新的消息傳來!」
一聽事情毫無進展,熹貴妃頓時失了興致。
「去,讓人準備一碗燕窩粥,稍候本宮要給皇上送去!」
「奴才這就吩咐人去辦!」
……
顧慎行並不這段時間知道朝廷里發生的一系列事。
此時的他們經過大半個月的趕路,終於在三月初抵達了京城外。
一身年輕男子打扮的容音,騎馬與顧慎行並列而停,看著遠處的四九城,心中竟有一種莫名的膽怯之情。
見太陽已落山,估計走到城門時,城門也已經關上,於是顧慎行直接做了決定:「今晚我們就在城外驛站過夜,明日一早我們再進城!」
隨即,車隊駛進了不遠處的驛站進行休整過夜,等待明日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