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定:深潛器(Deep submergence vehicle)
——♢——
關聯章節為深海探測。
這是對前文的解釋和補充,在寫這些正文之前就已經完成了設定。
所以這個可以看一看,作為正文內容的延伸和參考。
天華在深潛器和潛艇方面的研究,可以說是首屈一指。
其中,華龍系列深潛器一共經過了16代改型。
最新的華龍16號,圓滿完成了羅曼斯海溝16000米深潛,並從海底帶來了很多重要的古物。
儘管這些存在引發了大災難,不過他們的功績依舊不能抹消。
……
華龍16號是一台非常強大的深潛器,他攜帶了多個鉛塊用來在海底進行下潛,這些鉛塊與潛艇本身進行了連接,雙方可以說是一體的。
所以一旦墜入海中,就會拉著潛艇飛速下潛。
扔的越多,那麼下潛速度就會越快,但絕對不能超過某個極限,否則的話,艇殼就會爆裂,深潛器就會毀掉,人也會直接去領盒飯。
本來我是沒打算寫這一章的,這一章是後來臨時補充的。
因為有讀者發出了疑問,所以我覺得還是有必要把更多的設定都完善好比較好,因為現在主要的設定是包括地理城市以及未來設定方面,當然還有巨獸,關於這些科技的介紹還真沒幾個。
所以我決定臨時加更,現在我每天的存稿字數超過了一萬。
……
華龍16號的重量大概是28噸,被均勻的分配在各處,一共有八個水箱,用來在低深度的時候進行上浮或者下潛,但如果要進行超深級別的下潛,就必須要動用大量人力物力來支援。
因此沒有足夠的財力,想進入深海是幾乎不可能的。
在水面上的浮囊是必須品,每個浮囊上面都得有鉛塊,得把鉛塊扔進去才能加快下潛的速度。
萬一沒有這一出,那麼慢悠悠的下潛不知道持續到何年何月。
……
計算機系統為「龍腦」,這是天華「蒼藍一號」超級計算機的縮小版,內置蛋白質基因組計算系統,是天華目前最先進的計算機,可以完成每秒280億次的超級運算,足以應對各種情況。
……
最大載員其實可以有六個人,但這種級別的深潛最好還是帶上三個人比較好,那樣的話氧氣什麼的也可以有一倍的儲存量,更加安全。
反正有強悍的龍腦作為支撐,根本就不需要手動操控什麼,活人不過是作為觀測用的道具罷了。
……
推進系統有很多組,比如說專門用來上浮的火箭引擎發動機,採用氫核聚能引擎來推進,可以在短時間內爆發極大的推力,將周圍的海水全部排空,形成一個完美的超空泡。
在這種情況下,深潛器本身會彈起完美的整流罩,以規避因為高速上浮而產生的可怕阻力。
正文好像沒有寫這一段,但我覺得有必要在設定里說明。
然後就是前後左右一共八組螺旋槳推進器,和衛星具有的噴氣式推進器一樣。深海和太空中的環境如出一轍,只需要極小一點推力就可以自由的移動,因此,這些螺旋槳的馬力不不算很強,被一套姿態調整系統完整的控制著。
在深潛器最後方,擁有三對噴水式推進器,這是深潛器可以在水下自由活動的最關鍵裝置之一。
……
捕捉架是個好東西,可以將樣本送進內置的隔倉,也可以將比較大的樣本放在倉外一起帶走。
……
每一艘深潛器都會配置相應的鐵籠,方便潛水員外出工作。
儘管在16000米的深海里,出艙不可能的,但他也不是專門的超深海深潛器,偶爾也可以用來執行一些近海任務,在這種情況下,籠子就有用了。
還記得試航時,一位潛水員進入到了這個籠子裡,前後左右都是血水。因為她們選擇試航的地方,恰好是大白鯊活動最為頻繁的地方。
不遠處是一隻被撕開的座頭鯨,一大群白鯊圍繞著座頭鯨的屍體旋轉,偶爾還張開血盆大口朝潛水員咬下,想將這個活生生的獵物吞食。
但可惜,因為鐵籠子的阻攔,潛水員毫髮無損,甚至可以近距離和這些龐然大物進行接觸。
這是世界上最膽大包天的傢伙才敢做的事,華龍16號為這些人提供了一個巨大而安全的場所。
……
華龍16號作為第16代,每一代都比一代強,這種強不僅僅體現在引擎方面,同樣也體現在設計工藝上。
最新的超合金抗壓雙層艇殼,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和第15代比起來,這種抗壓雙層艇殼外層有一層特殊的膜體,可以將龐大的壓力反向排斥。
同樣的,16號的舷窗也具有非常強的抗壓能力,採用了特殊的樹脂材料配合全新的合金玻璃。
在正文裡就有有過一些講述,在這裡就不再贅述了。
……
16號的燈光系統依舊是經典的瓦斯雷超亮度燈光系統,這種採用雷射發亮的燈泡可以提供多種發亮方式,直接閃瞎你的鈦合金狗眼。
……
16號的生命維持系統和太空里的衛星是一樣的,因為深海的條件之惡劣,和太空沒什麼兩樣。
這套生命維持系統由莫伊萊聯盟的科學家研發,是花費了重金購買的,可以提供足夠的純淨空氣給載員,並將人類呼出的廢氣重新進行轉化。
至於為什麼不自己研究,那原因很簡單啊,因為有現成的,自己研究耗時耗力,他們也需要效率滴。
16號的艙內一共有六個呼吸器,同時還有大量氧氣瓶。
在承受過載進行下潛的時候,你的肺部依舊得具有足夠的純氧支撐,將血液里多餘的氮氣排出來。
否則的話就會得減壓病,這絕對不是一種很好的體驗,相信我。
如果得了,那就是急性發作,絕對比喪屍病毒還恐怖。
人體組織和血液中原來溶解的氮氣游離為氣相,形成氣泡,導致血液循環障礙和組織損傷,進而引起皮膚瘙癢、肢體疼痛、頭昏、眩暈、耳鳴等症狀,保證分分鐘就去領盒飯。
劉天明深諳此道,所以在六個月的實習期間,他手把手的教著另外兩個老傢伙帶上呼吸器,穿上潛水服,學會使用氧氣瓶,通過PPT告訴他們減壓病的危害,免得這些傢伙不聽話。
要知道,之前幾個不聽話的傢伙以為去海里玩沒啥事,結果後來啊……死的那叫一個難看……
好啦!
關於16號的介紹差不多就到這裡了,應該沒有落下什麼。
總結一下,天華的深潛器發展歷史是非常曲折的,也是近代才開始有所起色,之前一片空白。
因為深海的極端壓力,人類對深海的了解甚至可能比月球表面還要低,正是因為這種情況,在此之前的近現代里,各國都加足馬力,在潛艇的誕生的基礎上發展出了深潛器。
在羅曼斯海溝還沒有成型之前,就是密西西比人第一次乘坐迪里雅斯特號下潛馬里亞納海溝。
令人遺憾的是,他們在馬里亞納海溝的最底部發現了人類的彈殼,戰爭對自然環境的破壞太大了,甚至蔓延到了當時的世界最深處。
……
那個時候的賽里斯帝國,完全沒有對海底探測上心。
畢竟他們並不算是沿海國家,儘管擁有漫長的海岸線,但他們的內陸縱深比海洋領海面積要大多了,因此研究了潛艇之後就沒有再發展。
還好,百年戰爭之後再發展研究這種超級深潛器還不算晚,而且擁有的條件也更加安全。
在楊天澤院士的推動下,天華這個基建狂魔的深潛工程開始如火如荼的進行了。大約一年後,第一代華龍深潛器問世,那個時候的楊天澤並不滿意,所以是親自上陣進行改造。
接下來是一年一代的速度進行疊代,直到最新型號的16號,代表了這16年來的發展歷程。
關聯章節為深海探測。
這是對前文的解釋和補充,在寫這些正文之前就已經完成了設定。
所以這個可以看一看,作為正文內容的延伸和參考。
天華在深潛器和潛艇方面的研究,可以說是首屈一指。
其中,華龍系列深潛器一共經過了16代改型。
最新的華龍16號,圓滿完成了羅曼斯海溝16000米深潛,並從海底帶來了很多重要的古物。
儘管這些存在引發了大災難,不過他們的功績依舊不能抹消。
……
華龍16號是一台非常強大的深潛器,他攜帶了多個鉛塊用來在海底進行下潛,這些鉛塊與潛艇本身進行了連接,雙方可以說是一體的。
所以一旦墜入海中,就會拉著潛艇飛速下潛。
扔的越多,那麼下潛速度就會越快,但絕對不能超過某個極限,否則的話,艇殼就會爆裂,深潛器就會毀掉,人也會直接去領盒飯。
本來我是沒打算寫這一章的,這一章是後來臨時補充的。
因為有讀者發出了疑問,所以我覺得還是有必要把更多的設定都完善好比較好,因為現在主要的設定是包括地理城市以及未來設定方面,當然還有巨獸,關於這些科技的介紹還真沒幾個。
所以我決定臨時加更,現在我每天的存稿字數超過了一萬。
……
華龍16號的重量大概是28噸,被均勻的分配在各處,一共有八個水箱,用來在低深度的時候進行上浮或者下潛,但如果要進行超深級別的下潛,就必須要動用大量人力物力來支援。
因此沒有足夠的財力,想進入深海是幾乎不可能的。
在水面上的浮囊是必須品,每個浮囊上面都得有鉛塊,得把鉛塊扔進去才能加快下潛的速度。
萬一沒有這一出,那麼慢悠悠的下潛不知道持續到何年何月。
……
計算機系統為「龍腦」,這是天華「蒼藍一號」超級計算機的縮小版,內置蛋白質基因組計算系統,是天華目前最先進的計算機,可以完成每秒280億次的超級運算,足以應對各種情況。
……
最大載員其實可以有六個人,但這種級別的深潛最好還是帶上三個人比較好,那樣的話氧氣什麼的也可以有一倍的儲存量,更加安全。
反正有強悍的龍腦作為支撐,根本就不需要手動操控什麼,活人不過是作為觀測用的道具罷了。
……
推進系統有很多組,比如說專門用來上浮的火箭引擎發動機,採用氫核聚能引擎來推進,可以在短時間內爆發極大的推力,將周圍的海水全部排空,形成一個完美的超空泡。
在這種情況下,深潛器本身會彈起完美的整流罩,以規避因為高速上浮而產生的可怕阻力。
正文好像沒有寫這一段,但我覺得有必要在設定里說明。
然後就是前後左右一共八組螺旋槳推進器,和衛星具有的噴氣式推進器一樣。深海和太空中的環境如出一轍,只需要極小一點推力就可以自由的移動,因此,這些螺旋槳的馬力不不算很強,被一套姿態調整系統完整的控制著。
在深潛器最後方,擁有三對噴水式推進器,這是深潛器可以在水下自由活動的最關鍵裝置之一。
……
捕捉架是個好東西,可以將樣本送進內置的隔倉,也可以將比較大的樣本放在倉外一起帶走。
……
每一艘深潛器都會配置相應的鐵籠,方便潛水員外出工作。
儘管在16000米的深海里,出艙不可能的,但他也不是專門的超深海深潛器,偶爾也可以用來執行一些近海任務,在這種情況下,籠子就有用了。
還記得試航時,一位潛水員進入到了這個籠子裡,前後左右都是血水。因為她們選擇試航的地方,恰好是大白鯊活動最為頻繁的地方。
不遠處是一隻被撕開的座頭鯨,一大群白鯊圍繞著座頭鯨的屍體旋轉,偶爾還張開血盆大口朝潛水員咬下,想將這個活生生的獵物吞食。
但可惜,因為鐵籠子的阻攔,潛水員毫髮無損,甚至可以近距離和這些龐然大物進行接觸。
這是世界上最膽大包天的傢伙才敢做的事,華龍16號為這些人提供了一個巨大而安全的場所。
……
華龍16號作為第16代,每一代都比一代強,這種強不僅僅體現在引擎方面,同樣也體現在設計工藝上。
最新的超合金抗壓雙層艇殼,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和第15代比起來,這種抗壓雙層艇殼外層有一層特殊的膜體,可以將龐大的壓力反向排斥。
同樣的,16號的舷窗也具有非常強的抗壓能力,採用了特殊的樹脂材料配合全新的合金玻璃。
在正文裡就有有過一些講述,在這裡就不再贅述了。
……
16號的燈光系統依舊是經典的瓦斯雷超亮度燈光系統,這種採用雷射發亮的燈泡可以提供多種發亮方式,直接閃瞎你的鈦合金狗眼。
……
16號的生命維持系統和太空里的衛星是一樣的,因為深海的條件之惡劣,和太空沒什麼兩樣。
這套生命維持系統由莫伊萊聯盟的科學家研發,是花費了重金購買的,可以提供足夠的純淨空氣給載員,並將人類呼出的廢氣重新進行轉化。
至於為什麼不自己研究,那原因很簡單啊,因為有現成的,自己研究耗時耗力,他們也需要效率滴。
16號的艙內一共有六個呼吸器,同時還有大量氧氣瓶。
在承受過載進行下潛的時候,你的肺部依舊得具有足夠的純氧支撐,將血液里多餘的氮氣排出來。
否則的話就會得減壓病,這絕對不是一種很好的體驗,相信我。
如果得了,那就是急性發作,絕對比喪屍病毒還恐怖。
人體組織和血液中原來溶解的氮氣游離為氣相,形成氣泡,導致血液循環障礙和組織損傷,進而引起皮膚瘙癢、肢體疼痛、頭昏、眩暈、耳鳴等症狀,保證分分鐘就去領盒飯。
劉天明深諳此道,所以在六個月的實習期間,他手把手的教著另外兩個老傢伙帶上呼吸器,穿上潛水服,學會使用氧氣瓶,通過PPT告訴他們減壓病的危害,免得這些傢伙不聽話。
要知道,之前幾個不聽話的傢伙以為去海里玩沒啥事,結果後來啊……死的那叫一個難看……
好啦!
關於16號的介紹差不多就到這裡了,應該沒有落下什麼。
總結一下,天華的深潛器發展歷史是非常曲折的,也是近代才開始有所起色,之前一片空白。
因為深海的極端壓力,人類對深海的了解甚至可能比月球表面還要低,正是因為這種情況,在此之前的近現代里,各國都加足馬力,在潛艇的誕生的基礎上發展出了深潛器。
在羅曼斯海溝還沒有成型之前,就是密西西比人第一次乘坐迪里雅斯特號下潛馬里亞納海溝。
令人遺憾的是,他們在馬里亞納海溝的最底部發現了人類的彈殼,戰爭對自然環境的破壞太大了,甚至蔓延到了當時的世界最深處。
……
那個時候的賽里斯帝國,完全沒有對海底探測上心。
畢竟他們並不算是沿海國家,儘管擁有漫長的海岸線,但他們的內陸縱深比海洋領海面積要大多了,因此研究了潛艇之後就沒有再發展。
還好,百年戰爭之後再發展研究這種超級深潛器還不算晚,而且擁有的條件也更加安全。
在楊天澤院士的推動下,天華這個基建狂魔的深潛工程開始如火如荼的進行了。大約一年後,第一代華龍深潛器問世,那個時候的楊天澤並不滿意,所以是親自上陣進行改造。
接下來是一年一代的速度進行疊代,直到最新型號的16號,代表了這16年來的發展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