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精忠報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崇禎在南薰殿中巡視完宮中財物的清理工作後,立刻傳旨兵部尚書張縉彥,要視察京營的撤退準備。

  張縉彥接到旨意,急忙趕來,陪同崇禎前往京營的駐防地。

  京營駐防地的門口,早已圍滿了人群,似乎在圍觀什麼。

  崇禎和張縉彥走近一看,只見一個中年男子赤裸上身,由一個老婦人在他的背上刺字。男子的神情堅毅,眉頭緊鎖,似乎在忍受著刺痛,而老婦人的動作則顯得熟練而迅速。

  崇禎心中一愣,停下腳步,問道:「這是怎麼回事?」

  身旁的侍衛急忙上前,低聲稟報導:「啟稟陛下,此人是成國公朱純臣。」

  崇禎微微一皺眉,他根據《明史概述》知道,京營的主管成國公朱純臣和定國公徐允禎,都是開城投降的人。三日前,他便已經免除了他們的職務。

  如今,他們提前獲知皇帝要到京營,所以來表演了剛才一幕。

  崇禎心中不禁有些反感,他對這種沒有忠貞和榮譽感的將領最是鄙夷。

  他沉吟片刻,對張縉彥說道:「張愛卿,你對此事有何看法?」

  張縉彥微微一嘆,語氣中帶著一絲無奈:「陛下,成國公朱純臣和定國公徐允禎也是身不由己。京營的士氣本就低落,積重難返。如今朝廷又是用人之際,兵部也很為難。」

  張縉彥這是為兩個國公求情。

  崇禎並不接他的話,他轉身對朱純臣說道:「成國公,你這是何意?」

  朱純臣聽到崇禎的話,三步並作兩步,到了崇禎面前跪下:「陛下,臣知罪。臣之所為,是想向陛下表明,臣願效仿岳飛,精忠報國,效忠陛下,死而後已。」

  此時,定國公徐允禎也上前一步,跪在崇禎面前:「陛下,臣也有罪。求陛下開恩,臣在此發誓,定會整頓好京營,確保朝廷撤退順利進行。」

  崇禎冷哼一聲,目光如劍,直視兩人:「你兩人還敢效仿岳飛?真是辱沒先賢!」

  「京營如今烏煙瘴氣,早有大臣彈劾你們吃空餉、占良田、軍紀鬆弛。朕不殺你們,已經是念你們祖上的功德。」

  成國公朱純臣是靖難名將朱能的嫡傳後代,深受崇禎倚重,崇禎三年進太傅,九年任京營總督,負責京師的安全。定國公徐允禎是徐達的後代。徐達長子承襲魏國公,留在南京,幼子封定國公,隨朱棣遷都北京。

  這兩人是勛貴之後,也是京營的實權人物,但在甲申之變中不加抵抗就投降了李自成,後來又率眾請李自成登基,可是把他們先祖的臉丟完了。

  這兩人本來是在駱養性的逮捕名單里的,但崇禎考慮他們盤踞軍營日久,貿然逮捕可能引起譁變,所以只是免去他們的職務,讓他們在家閉門思過。

  兩人聽了崇禎的話,面色一白,急忙再磕了一個響頭:「陛下,臣知罪,陛下息怒。」

  崇禎站在京營駐防地的門口,心中權衡著利弊。他知道,成國公朱純臣和定國公徐允禎在京營黨羽眾多,若不加以打擊,他們的下屬可能會看不懂風向,影響京營的撤退秩序。

  而且,他們已經被免職,兵部已經完全接管了京營,此時正是整頓軍紀的好時機。

  崇禎沉吟片刻,對張縉彥說道:「此二人擾亂京營門口秩序,各打三十大板,然後將他們押入昭獄,徹底查清他們這些年的問題。」

  「遵旨。」侍衛們應聲而動,將朱純臣和徐允禎押了下去。

  隨後就聽到朱純臣兩人被打板子的哀嚎之事。

  此時,京營駐防地的氣氛顯得更加嚴肅和緊張,士兵們都看到崇禎的果斷和嚴厲。

  崇禎進入軍營,只見營內一片紛亂,士兵們忙碌地收拾著行囊,準備撤退。

  明末的三大營——五軍營、三千營和神機營,原本是大明的精銳力量,如今卻在這動盪的時代逐漸糜爛。五軍營是騎兵和步兵的混合體,擔任攻擊的主力;三千營主要是由投降明朝的蒙古騎兵組成的強悍騎兵力量;神機營則是專門掌管火器的特殊部隊,擁有強大的火力。

  其中五軍營是絕對的主力,五軍營下轄中軍、左掖、右掖、左哨、右哨五個分營,每個分營都設有坐營官1員,馬、步隊把總各1員,負責操練和管理各自分營的官軍。

  到了大營內,崇禎問道:「張愛卿,京營的撤退和留守安排的怎麼樣?」

  「回稟陛下,基本準備好了。總體來說,抽調三萬精銳護駕去山海關,剩餘人馬駐守京師和天津,保護撤往天津的朝廷中樞。」


  崇禎點了點頭,他知道這三萬人將是他們南遷的關鍵力量。他問道:「這三萬人的選拔標準是什麼?」

  「陛下,我們優先選擇了五軍營和三千營的精銳,以及神機營的火器部隊。這些士兵訓練較為有素,裝備精良,能夠為陛下提供最有力的保護。」

  崇禎是知道歷史上京營在李自成的攻城戰中,沒有過多抵抗就做鳥獸四散了。他現在也不會對京營寄以太高的希望。

  崇禎帶三萬人去山海關,是要壯大天子出巡的聲勢。崇禎知道京營的底細和戰鬥力,但吳三桂不知道的。他就是要利用這個信息差,藉此脅迫吳三桂的關寧鐵騎一起前往江南。

  崇禎微微點頭,對這個安排沒有意見。

  張縉彥想了想,憂慮地說道:「陛下,免去了成國公朱純臣和定國公徐允禎的京營總督之職後,京營群龍無首,兵部也不好指揮。」

  崇禎沉吟片刻,說道:「讓英國公張世澤總督軍營。」

  張縉彥擔心地說道:「陛下,英國公還是太年輕,雖然身份尊貴,但去年才承襲爵位,沒有多少指揮經驗,恐怕難以服眾。」

  英國公張世澤,於崇禎十六年襲爵,是末代英國公。他在李自成圍攻京師時,率部督戰,在城破時力戰而死,是明末少數幾個戰死的公爵。

  崇禎知道,張世澤雖年輕,但他是堅決抵抗的人。現在京營不是戰略戰術的問題,而是領導層貪生怕死,不願再戰的問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