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伏擊戰
太監馬明站在居庸關的城牆上,望著遠處連綿起伏的山脈,思緒萬千。
京師的外圍主要有五大重要關城,自西向東分別是:紫荊關、居庸關、古北口、喜峰口、山海關。
京師西北部的居庸關是距離北京城最近的一個關城,也是拱衛京師最重要的咽喉之地。
歷史上,李自成占據居庸關後,幾日就攻破京師,崇禎也在煤山上吊殉國。這也是現世的崇禎一定要他們堅守七日,為朝廷撤退爭取時間的原因。
「馬公公,崇禎陛下的密信到了。」一名小太監匆匆跑來,手中拿著一封密封的信件。
馬明接過信,拆開一看,信中崇禎的字跡躍然紙上:「馬明,爾等忠心可嘉,朕心甚慰。居庸關乃大明之門戶,爾等務必堅守七日,同時做好唐通的思想工作,積極爭取,為朝廷爭取時間。」
接到皇帝的秘信,馬明深感責任重大。
馬明隨後找到唐通,語氣誠懇地說道:「唐將軍,如今大明危在旦夕,居庸關的安危關乎朝廷的存亡。我們若能堅守七日,朝廷充足的時間撤離。將軍可願與我同心守衛居庸關?」
「馬公公,我,我自然是願意的。」唐通略顯不自然的回道。
「陛下封將軍為定西伯,這可是我朝未有的恩典,將軍你說,哪有屢戰屢敗還封爵的事?」
「確實,唐某受之有愧。唐某即使萬死也不能報答陛下的恩典。」
「將軍乃朝廷棟樑,陛下怎會忍心將軍送死。我出發前,陛下有名言,居庸關只需堅守七日,七日後或走或降,均不會追究。」
「啊!此話當真?」
「咱家還敢假傳聖旨嗎?」
唐通聽後,沉默片刻,最終點了點頭:「公公放心,我唐通願為大明盡忠。」
馬明心中大定,他知道,有了唐通的支持,居庸關的防守才能穩固。
他開始思考如何應對李自成的進攻,居庸關的險峻地形給了他啟發。
馬明找到杜之秩的下屬太監張真,低聲說道:「張公公,你曾與李自成有過聯繫,如今我們要將計就計,你繼續與他們聯繫,準備把李自成騙入埋伏圈。」
「馬公公,求你放了我吧,闖賊如果知道了,非要把我五馬分屍不可。」張真嚇的跪在了地上。
「張公公,別以為我不知道,你這趟到居庸關可是帶著全部家當和財產來的,一輩子辛辛苦苦積贊的財產,就要便宜咱家了。」
「馬公公,求您高抬貴手,就放過奴婢吧。」
」只要你完成任務,我答應讓你帶著這些錢財離開。」
張真心中忐忑不安,但面對馬明的威脅和承諾,他最終還是答應了:「好,奴婢會盡力而為。」
張真帶著馬明的命令,來到了闖營。
闖營外,百萬大軍如同一片汪洋,營帳連綿不絕,戰旗飄揚,戰馬嘶鳴,整個營地充滿了戰爭的氣息。
李自成坐在中軍帳內,他的面容剛毅,眼神堅定,身穿戰袍,腰間佩劍,顯得威風凜凜。
張真見到李自成,心中一驚,但他很快鎮定下來,繼續扮演著杜之秩的使者角色:「小人拜見闖王,闖王萬福金安!」
「嗯,杜監軍那邊安排的怎麼樣了?」
「一切都安排妥當,總兵唐通大人也聽從杜公公勸誡,同意開關迎迎闖王。」
「哈哈,識時務者為俊傑,告知杜監軍和唐總兵,只要願意投降,他們依然官復原職。」
「謝闖王恩典,杜公公請闖王明日午時進入居庸關,接收關卡和一切兵士。」
「好,回去讓杜監軍等著王軍的到來。」
張真心中暗自慶幸,他知道自己已經成功地完成了任務。
回到居庸關後,他將李自成的承諾告訴了馬明。馬明點了點頭,心中對張真的表現頗為滿意。
第二日,李自成帶領闖軍沿著蜿蜒峽谷向居庸關進發。
居庸關外,群山連綿,峽谷蜿蜒,地勢險峻。山峰如同刀削斧劈,直插雲霄,峽谷中怪石嶙峋,荊棘叢生,一條狹窄的通道穿行其間,仿佛是大自然特意為守關將士設置的天然屏障。
居庸關便雄踞於這峽谷之中,關城依山而建,城牆高聳,城樓巍峨,城門厚重,給人一種堅不可摧的感覺。
峽谷中,闖軍的旗幟獵獵作響,戰馬嘶鳴,士兵們士氣高昂,仿佛勢不可擋。
然而,軍師牛金星站在李自成身旁,眉頭緊鎖,語氣凝重地提醒道:「主公,這峽谷地形複雜,易守難攻,小心有埋伏。」
李自成卻有些麻痹大意,他輕蔑地一笑,不以為意地說道:「軍師,你多慮了。朝廷的軍隊都是望風而降,哪裡有什麼埋伏?居庸關的守軍早已人心惶惶,我軍一到,他們定會開城投降。」
軍師無奈地搖了搖頭。
闖軍繼續前行,峽谷中的氣氛愈發緊張,仿佛一場風暴即將來臨。
當闖軍行至居庸關前,李自成抬頭望去,只見居庸關的大門竟然敞開,仿佛在向他招手。李自成心中大喜,他以為守軍真的要投降了,便一馬當先,沖向居庸關。
他身後的將士們也緊隨其後,擺出一字長蛇陣,跟著闖王湧入峽谷,直奔居庸關而去。
然而,就在闖軍進入峽谷深處時,居庸關的大門突然轟然關閉。與此同時,兩側山坡上殺聲震天,唐通率領的伏軍如猛虎下山,從隱藏之處衝出,向闖軍發起了猛烈的攻擊。
「快,快撤退!」李自成的聲音在混亂中顯得有些慌亂,他試圖調轉馬頭,但戰馬卻在密集的箭雨中受驚,嘶鳴著四處亂竄。突然,一支利箭破空而來,正中戰馬的前腿,戰馬悲鳴一聲,前蹄一軟,將李自成重重地摔落在地。
李自成摔倒在地,心中一陣絕望。他抬頭望去,只見四周都是唐通的伏兵,箭矢如雨,闖軍士兵紛紛倒下。他知道自己陷入了埋伏。
就在這時,幾名闖軍的親兵沖了過來,他們不顧自己的安危,將李自成護在中間,用身體為他擋下了密集的箭雨。一名親兵大聲喊道:「闖王,快走!」
京師的外圍主要有五大重要關城,自西向東分別是:紫荊關、居庸關、古北口、喜峰口、山海關。
京師西北部的居庸關是距離北京城最近的一個關城,也是拱衛京師最重要的咽喉之地。
歷史上,李自成占據居庸關後,幾日就攻破京師,崇禎也在煤山上吊殉國。這也是現世的崇禎一定要他們堅守七日,為朝廷撤退爭取時間的原因。
「馬公公,崇禎陛下的密信到了。」一名小太監匆匆跑來,手中拿著一封密封的信件。
馬明接過信,拆開一看,信中崇禎的字跡躍然紙上:「馬明,爾等忠心可嘉,朕心甚慰。居庸關乃大明之門戶,爾等務必堅守七日,同時做好唐通的思想工作,積極爭取,為朝廷爭取時間。」
接到皇帝的秘信,馬明深感責任重大。
馬明隨後找到唐通,語氣誠懇地說道:「唐將軍,如今大明危在旦夕,居庸關的安危關乎朝廷的存亡。我們若能堅守七日,朝廷充足的時間撤離。將軍可願與我同心守衛居庸關?」
「馬公公,我,我自然是願意的。」唐通略顯不自然的回道。
「陛下封將軍為定西伯,這可是我朝未有的恩典,將軍你說,哪有屢戰屢敗還封爵的事?」
「確實,唐某受之有愧。唐某即使萬死也不能報答陛下的恩典。」
「將軍乃朝廷棟樑,陛下怎會忍心將軍送死。我出發前,陛下有名言,居庸關只需堅守七日,七日後或走或降,均不會追究。」
「啊!此話當真?」
「咱家還敢假傳聖旨嗎?」
唐通聽後,沉默片刻,最終點了點頭:「公公放心,我唐通願為大明盡忠。」
馬明心中大定,他知道,有了唐通的支持,居庸關的防守才能穩固。
他開始思考如何應對李自成的進攻,居庸關的險峻地形給了他啟發。
馬明找到杜之秩的下屬太監張真,低聲說道:「張公公,你曾與李自成有過聯繫,如今我們要將計就計,你繼續與他們聯繫,準備把李自成騙入埋伏圈。」
「馬公公,求你放了我吧,闖賊如果知道了,非要把我五馬分屍不可。」張真嚇的跪在了地上。
「張公公,別以為我不知道,你這趟到居庸關可是帶著全部家當和財產來的,一輩子辛辛苦苦積贊的財產,就要便宜咱家了。」
「馬公公,求您高抬貴手,就放過奴婢吧。」
」只要你完成任務,我答應讓你帶著這些錢財離開。」
張真心中忐忑不安,但面對馬明的威脅和承諾,他最終還是答應了:「好,奴婢會盡力而為。」
張真帶著馬明的命令,來到了闖營。
闖營外,百萬大軍如同一片汪洋,營帳連綿不絕,戰旗飄揚,戰馬嘶鳴,整個營地充滿了戰爭的氣息。
李自成坐在中軍帳內,他的面容剛毅,眼神堅定,身穿戰袍,腰間佩劍,顯得威風凜凜。
張真見到李自成,心中一驚,但他很快鎮定下來,繼續扮演著杜之秩的使者角色:「小人拜見闖王,闖王萬福金安!」
「嗯,杜監軍那邊安排的怎麼樣了?」
「一切都安排妥當,總兵唐通大人也聽從杜公公勸誡,同意開關迎迎闖王。」
「哈哈,識時務者為俊傑,告知杜監軍和唐總兵,只要願意投降,他們依然官復原職。」
「謝闖王恩典,杜公公請闖王明日午時進入居庸關,接收關卡和一切兵士。」
「好,回去讓杜監軍等著王軍的到來。」
張真心中暗自慶幸,他知道自己已經成功地完成了任務。
回到居庸關後,他將李自成的承諾告訴了馬明。馬明點了點頭,心中對張真的表現頗為滿意。
第二日,李自成帶領闖軍沿著蜿蜒峽谷向居庸關進發。
居庸關外,群山連綿,峽谷蜿蜒,地勢險峻。山峰如同刀削斧劈,直插雲霄,峽谷中怪石嶙峋,荊棘叢生,一條狹窄的通道穿行其間,仿佛是大自然特意為守關將士設置的天然屏障。
居庸關便雄踞於這峽谷之中,關城依山而建,城牆高聳,城樓巍峨,城門厚重,給人一種堅不可摧的感覺。
峽谷中,闖軍的旗幟獵獵作響,戰馬嘶鳴,士兵們士氣高昂,仿佛勢不可擋。
然而,軍師牛金星站在李自成身旁,眉頭緊鎖,語氣凝重地提醒道:「主公,這峽谷地形複雜,易守難攻,小心有埋伏。」
李自成卻有些麻痹大意,他輕蔑地一笑,不以為意地說道:「軍師,你多慮了。朝廷的軍隊都是望風而降,哪裡有什麼埋伏?居庸關的守軍早已人心惶惶,我軍一到,他們定會開城投降。」
軍師無奈地搖了搖頭。
闖軍繼續前行,峽谷中的氣氛愈發緊張,仿佛一場風暴即將來臨。
當闖軍行至居庸關前,李自成抬頭望去,只見居庸關的大門竟然敞開,仿佛在向他招手。李自成心中大喜,他以為守軍真的要投降了,便一馬當先,沖向居庸關。
他身後的將士們也緊隨其後,擺出一字長蛇陣,跟著闖王湧入峽谷,直奔居庸關而去。
然而,就在闖軍進入峽谷深處時,居庸關的大門突然轟然關閉。與此同時,兩側山坡上殺聲震天,唐通率領的伏軍如猛虎下山,從隱藏之處衝出,向闖軍發起了猛烈的攻擊。
「快,快撤退!」李自成的聲音在混亂中顯得有些慌亂,他試圖調轉馬頭,但戰馬卻在密集的箭雨中受驚,嘶鳴著四處亂竄。突然,一支利箭破空而來,正中戰馬的前腿,戰馬悲鳴一聲,前蹄一軟,將李自成重重地摔落在地。
李自成摔倒在地,心中一陣絕望。他抬頭望去,只見四周都是唐通的伏兵,箭矢如雨,闖軍士兵紛紛倒下。他知道自己陷入了埋伏。
就在這時,幾名闖軍的親兵沖了過來,他們不顧自己的安危,將李自成護在中間,用身體為他擋下了密集的箭雨。一名親兵大聲喊道:「闖王,快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