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午門風波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午門外,夜色沉沉,卻燈火通明。幾百名官員跪在冰冷的石板地上,他們的臉上寫滿了嚴肅與堅定,仿佛在進行一場無聲的抗議。

  外圍聚集了許多國子監的學生和百姓,他們或高喊口號,或竊竊私語,都神情緊張地注視著跪在地上的官員們。

  錦衣衛指揮同知李若璉身著鎧甲,神情嚴峻,他調集了大批錦衣衛到午門維持秩序。

  對於學生和百姓,只要驅散即可。但這大批朝廷的官員,李若璉卻不敢輕舉妄動。若是打死當傷幾個,保不齊他日後就成皇帝安撫群臣的替罪羔羊了。

  李若璉騎在馬上,目光掃過跪著的官員們,語氣中帶著一絲無奈:「諸位大人,皇上自有聖斷,你們還是趕快散去,不要與我為難。」

  官員們卻無一人起身,仿佛沒有聽到駱養性的講話。一名官員抬起頭,聲音堅定:「李大人,我們只是希望皇上能收回成命,為百姓著想。」

  午門內,火把如同一條條火龍,將夜空映照得一片通紅。王承恩站在午門內,神情嚴肅,他調集了大批太監,手持木仗,排成整齊的隊伍。

  王承恩的聲音在午門內迴蕩,語氣中帶著一絲冷酷:「這幫腐儒,內憂外患之時,竟聚集逼宮,其中不少闖賊的奸細,妄圖擾亂京師安定,圖謀不軌!」

  王承恩突然提高了聲音,目光如刀,語氣中帶著一絲冰冷的命令:「待會得令後,衝去就打,誰都不准手軟!」

  崇禎站在午門的隱秘角落,目光冷峻地觀察著局勢的發展。夜風輕拂,卻吹不散他心中的怒火。

  前世的經驗讓他明白,在群體性事件面前,任何猶豫都可能導致局勢失控。然而,此時敵人大軍壓境,他必須迅速解決眼前的問題,留給他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為什麼百姓聚集越來越多,內閣沒有採取行動?」崇禎心中怒火中燒,他知道,此次事件得到了朝廷中某些人的支持。

  「五城兵馬司立刻宵禁,不能讓人群繼續向午門聚集。」崇禎聲音雖低,卻透著不容置疑的決斷。

  然而,就在命令下達的瞬間,百姓聚集的地方突然有人放火,點燃了供官員歇腳的一處涼亭。

  火光沖天,伴隨著「錦衣衛殺人了」的大叫聲,人群瞬間陷入一片騷動。

  崇禎心中一緊,立刻命令:「趕快救火,疏散百姓!」

  午門外的涼亭在火光中搖搖欲墜,木樑噼啪作響,火星四濺。原本供官員歇腳的涼亭,此刻成了混亂的中心。燒焦的木柱和殘破的瓦片散落一地,空氣中瀰漫著刺鼻的煙味和燒焦的氣味。

  錦衣衛在李若璉的帶領下迅速行動起來,他們的動作有條不紊,立刻沖向了起火的地方。

  李若璉目光如鷹,早在混亂初起時就已注意到那邊的異常。

  他武功高強,身形矯健如飛,飛檐走壁般沖入人群,迅速抓住了一個可疑的藍衣人。他的動作乾淨利落,仿佛一隻獵鷹捕捉到了獵物。

  這個穿藍衣的人,在起火第一時間就大叫「錦衣衛殺人」,妄圖製造官民衝突和更大的混亂。

  與此同時,錦衣衛們迅速展開救火行動,他們用水桶和沙土撲滅火勢,同時疏散周圍的人群。火勢很快得到了控制,但午門外的氣氛卻更加緊張。

  群眾中,有十數人因踩踏和燒傷而倒在地上,有的痛苦呻吟,有的默默忍受著傷痛。他們的衣服被燒得破破爛爛,皮膚上布滿了紅腫的傷痕,有的甚至露出了血肉。

  李若璉押著那個穿藍衣的人,站在人群的焦點處。他大聲詢問:「有誰認識他?有誰看到放火的人?」他的聲音洪亮,穿透了人群的嘈雜,讓周圍的人都安靜了下來。

  幾個傷者掙扎著從地上爬起,指著那個藍衣人,聲音哽咽卻堅定:「就是他,我看到他放的火!」

  「沒錯,我親眼看見他點的火,然後就大喊錦衣衛殺人了!」

  人群中還有其他目擊者紛紛附和,他們的神情中既有憤怒也有恐懼。

  夜色中,午門的陰影愈發沉重。王承恩匆匆走到崇禎旁邊,面色凝重地稟報導:「啟稟皇爺,午門外的情況已經得到控制,但百姓情緒仍不穩定。」

  崇禎眉頭緊鎖,語氣中帶著一絲決斷:「傳旨給李若璉,不用審了,這人就是闖賊的奸細。」

  王承恩微微一愣,隨即明白了崇禎的意圖。他點頭領命:「奴婢明白,會立刻傳達陛下的旨意。」

  李若璉接到旨意後,立刻命人將那個藍衣人綁在午門外的高台上,讓所有人都能看到。


  藍衣人被五花大綁,臉上滿是驚恐與絕望,身體微微顫抖,卻無法逃脫。

  午門外,李若璉的聲音洪亮而有力:「大家聽好了,我們已經抓住了放火的人,他就是闖賊的奸細,到京師來造謠生事!大家不要上了闖賊的當,要相信朝廷,相信陛下!」

  他的話語如同一記重錘,敲擊在眾人的心上。圍觀的百姓們紛紛交頭接耳,議論紛紛。有的人眼中閃過一絲恍然大悟的光芒,有的人則露出憤怒與鄙夷的神色。

  「原來這人是闖賊的奸細,怪不得會做出這種事!」一個百姓憤憤地說道,語氣中帶著一絲慶幸。

  「是啊,我們差點就被他騙了。」另一個百姓附和道,神情中帶著一絲後怕。

  崇禎站在午門的陰影中,目光透過重重人影,注視著門外逐漸平息的人群。他看到群眾的情緒已經緩和,心中微微鬆了一口氣。

  「朕要出去。」崇禎準備親自走到午門外,直面百姓與官員。

  王承恩急忙上前一步,語氣中帶著一絲擔憂:「陛下,此時出去太過危險,奴婢擔心您的安全。」

  「朕必須出去。百姓和官員應該知道他們的君王與他們同在。」

  不顧王承恩的反對,崇禎執意走向了午門。

  午門緩緩開啟,崇禎的儀仗出現在眾人眼前。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