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山谷
姜銘把東西交給母親,便又在院中生起火來。
銅鼎又被他架在火上烤著,剛得的一株聚靈草不能浪費。
姜銘在制聚氣散時,也在考慮下山崖之事。
「山崖高度估計在兩百丈左右,徒手肯定是不行。」
「不過那崖壁上有不少落腳點,準備根長繩,再帶個勾索,應該問題不大。」
這些東西捕房就有,他領兵器的時候曾看到過,平日裡根本無人使用。
姜銘這麼熱衷於下山崖也是事出有因,之前與那名道長交流一番後,他已經知道一處地方,乃是修士建立的坊市,說是可以買到功法。
買功法自然需要財物,修仙界流通的貨幣是靈石。
所以他打算多摘些聚靈草,制點聚氣散,等日後去了那處坊市,換些靈石購買功法。
三天後,姜銘肩挎勾索,腰掛錘鑿,足套釘靴,背上還有個包裹,裡面裝的是鐵樁,可說是全副武裝。
在崖上找了個位置,拿出鐵樁便「鐺鐺鐺」敲了起來。
鐵樁有兩尺長,被敲進去有一半,確定牢固後,便將勾索鉤在上面,自己則拉著繩子往下爬。
這條勾索特意加長過,長度有三十丈,完全夠應付這處懸崖。
就這樣,每到一處落腳點,便打一根鐵樁,花了不少時間,才終於來到懸崖底部。
姜銘環顧四周環境,就是一個封閉式山谷,沒有任何可進出小路。
不過奇怪的是,山谷中間位置仍然看的不真切。
姜銘也不是什麼都不懂的小白,知道此處應布有陣法,遮擋了視線。
「有陣法,難道是某個修仙者的隱居之地?」姜銘暗自推測。
如此想著,他便不敢輕舉妄動。
誰知道這是什麼陣法,若是殺陣,自己這小身板貿然進入,怕是要屍骨無存。
他在山谷繞了一圈,用神識仔細查看,終於發現陣法的一個缺口,神識可探入其內。
「想來這個陣法布置已頗為久遠,年久失修,才出現一個缺口。」
猶豫片刻,姜銘便義無反顧的一頭鑽進陣法內。
他好似穿過了一層薄薄的水幕,眼前景象卻已截然不同。
一處種植靈草的藥田映入眼帘,可惜的是靈草大都已枯萎,應該是沒長久有人打理所致。
唯一存活的便是聚靈草,在微風中搖搖曳曳,此種靈草本身的特性,使它更容易生存。
姜銘根據聚靈草的葉子大小,推斷其年份,應該已有數百年。
原本他還在惋惜那些枯萎的靈草,現在已經喜笑顏開,滿心歡喜。
姜銘邁入藥田,忙的熱火朝天,一株株聚靈草被他連根拔起。
同時心中也在懊惱,應該帶兩個大竹筐,不過無傷大雅,下次再來。
將身上帶的包裹裝了個滿滿當當,姜銘才收起激動的心情,往山谷中央的一處茅屋走去。
茅屋顯然是隱居此地之人所住,但這裡的靈草枯萎,陣法破損,那人定然已經離去。
姜銘倒也不用害怕因打擾別人,而引來殺身之禍。
茅屋內的擺設很簡陋,就一張木桌,一個打坐用的蒲團。
望著蒲團上的一件長袍,姜銘陷入沉思,「看來此地主人不是離去,而是坐化了。」
茅屋也不大,一覽無餘,並無任何發現。
他走到蒲團邊上,心中告罪一聲,剛將長袍拿起,就見一個巴掌大的黑皮袋子掉落在地。
姜銘帶著幾分不確定,心中暗道:「這莫非是......儲物袋?
撿起袋子神識一掃,他頓時面色一喜,眼底迸射精芒。
此物正是極為珍貴的儲物袋,裡面的空間極為寬敞,長、寬、高各有三丈,就像一個方形盒子。
只是儲物袋內東西不多,只有兩件物品孤零零的丟在角落。
將僅有的兩件東西取出,其中一樣是枚令牌,一面刻「五行道宗」四字,另一面單刻一個「玄」字。
看了一會兒,姜銘便推斷出,此地主人應來自一個名為「五行道宗」的修仙宗門。
而手中之物便是身份令牌,與當年在乾元門領的有些類似。
「先收起來吧,若是以後遇到五行道宗之人,可把令牌交還。」
把令牌重新放入儲物袋,打量起另外一物,卻是本很厚的書籍,封面上沒有書名。
翻過書頁閱讀才知道,原是本個人手記,裡面記載了許多煉丹經驗和對陣紋的理解。
不過裡面沒有記錄任何丹方,講述的是對靈草藥性理解,還有一些陣法知識,不過沒煉丹方面多。
姜銘看的津津有味,一邊看一邊點頭,只覺受益匪淺,大有所獲。
若說丹方是教如何煉製丹藥,這裡面卻是教如何根據藥性,自己搭配新的丹方。
他看了許久,恨不得現在就架起一個丹爐,開始動手煉製,驗證手記所言。
這本手記很厚,不是一時能看完,先收起來,回到家中再慢慢研究。
姜銘思索片刻,將長袍撿起,去到外邊立了個衣冠冢。
又立了塊木碑,上刻「五行道宗前輩」六字。
鞠了幾個躬後,姜銘開口說道:「前輩,晚輩得您遺物,卻不知您名諱,只能立一衣冠冢以表謝意。
若有機會遇您同門,必將令牌交還,告知他們您仙逝的消息!」
此地已沒有值得搜索之處,姜銘有了儲物袋,倒也不用下次再來。
直接將聚靈草全部打包,粗略一算,有上百株。
走到崖邊,手中勾索一甩,便準確的掛在一處鐵樁之上,手上發力,整個人便「蹭蹭」往上爬去。
上去時無需打樁,速度更快,只兩刻鐘,便已爬出了山谷。
此行收穫可說是滿滿當當,不管是聚靈草還是儲物袋,都價值非凡,更別說知識無價,那本手記才是最大收穫。
有了儲物袋,他也無需將聚靈草製成藥散,以前是無法長久保存無奈之舉。
如今卻已不同,放在儲物袋內,聚靈草根本不會流失藥性。
「此次有這麼大收穫,全靠了張家兄妹,看來要找個機會上門感謝一番才是。」
心中如此想著,姜銘已往山下行去。
銅鼎又被他架在火上烤著,剛得的一株聚靈草不能浪費。
姜銘在制聚氣散時,也在考慮下山崖之事。
「山崖高度估計在兩百丈左右,徒手肯定是不行。」
「不過那崖壁上有不少落腳點,準備根長繩,再帶個勾索,應該問題不大。」
這些東西捕房就有,他領兵器的時候曾看到過,平日裡根本無人使用。
姜銘這麼熱衷於下山崖也是事出有因,之前與那名道長交流一番後,他已經知道一處地方,乃是修士建立的坊市,說是可以買到功法。
買功法自然需要財物,修仙界流通的貨幣是靈石。
所以他打算多摘些聚靈草,制點聚氣散,等日後去了那處坊市,換些靈石購買功法。
三天後,姜銘肩挎勾索,腰掛錘鑿,足套釘靴,背上還有個包裹,裡面裝的是鐵樁,可說是全副武裝。
在崖上找了個位置,拿出鐵樁便「鐺鐺鐺」敲了起來。
鐵樁有兩尺長,被敲進去有一半,確定牢固後,便將勾索鉤在上面,自己則拉著繩子往下爬。
這條勾索特意加長過,長度有三十丈,完全夠應付這處懸崖。
就這樣,每到一處落腳點,便打一根鐵樁,花了不少時間,才終於來到懸崖底部。
姜銘環顧四周環境,就是一個封閉式山谷,沒有任何可進出小路。
不過奇怪的是,山谷中間位置仍然看的不真切。
姜銘也不是什麼都不懂的小白,知道此處應布有陣法,遮擋了視線。
「有陣法,難道是某個修仙者的隱居之地?」姜銘暗自推測。
如此想著,他便不敢輕舉妄動。
誰知道這是什麼陣法,若是殺陣,自己這小身板貿然進入,怕是要屍骨無存。
他在山谷繞了一圈,用神識仔細查看,終於發現陣法的一個缺口,神識可探入其內。
「想來這個陣法布置已頗為久遠,年久失修,才出現一個缺口。」
猶豫片刻,姜銘便義無反顧的一頭鑽進陣法內。
他好似穿過了一層薄薄的水幕,眼前景象卻已截然不同。
一處種植靈草的藥田映入眼帘,可惜的是靈草大都已枯萎,應該是沒長久有人打理所致。
唯一存活的便是聚靈草,在微風中搖搖曳曳,此種靈草本身的特性,使它更容易生存。
姜銘根據聚靈草的葉子大小,推斷其年份,應該已有數百年。
原本他還在惋惜那些枯萎的靈草,現在已經喜笑顏開,滿心歡喜。
姜銘邁入藥田,忙的熱火朝天,一株株聚靈草被他連根拔起。
同時心中也在懊惱,應該帶兩個大竹筐,不過無傷大雅,下次再來。
將身上帶的包裹裝了個滿滿當當,姜銘才收起激動的心情,往山谷中央的一處茅屋走去。
茅屋顯然是隱居此地之人所住,但這裡的靈草枯萎,陣法破損,那人定然已經離去。
姜銘倒也不用害怕因打擾別人,而引來殺身之禍。
茅屋內的擺設很簡陋,就一張木桌,一個打坐用的蒲團。
望著蒲團上的一件長袍,姜銘陷入沉思,「看來此地主人不是離去,而是坐化了。」
茅屋也不大,一覽無餘,並無任何發現。
他走到蒲團邊上,心中告罪一聲,剛將長袍拿起,就見一個巴掌大的黑皮袋子掉落在地。
姜銘帶著幾分不確定,心中暗道:「這莫非是......儲物袋?
撿起袋子神識一掃,他頓時面色一喜,眼底迸射精芒。
此物正是極為珍貴的儲物袋,裡面的空間極為寬敞,長、寬、高各有三丈,就像一個方形盒子。
只是儲物袋內東西不多,只有兩件物品孤零零的丟在角落。
將僅有的兩件東西取出,其中一樣是枚令牌,一面刻「五行道宗」四字,另一面單刻一個「玄」字。
看了一會兒,姜銘便推斷出,此地主人應來自一個名為「五行道宗」的修仙宗門。
而手中之物便是身份令牌,與當年在乾元門領的有些類似。
「先收起來吧,若是以後遇到五行道宗之人,可把令牌交還。」
把令牌重新放入儲物袋,打量起另外一物,卻是本很厚的書籍,封面上沒有書名。
翻過書頁閱讀才知道,原是本個人手記,裡面記載了許多煉丹經驗和對陣紋的理解。
不過裡面沒有記錄任何丹方,講述的是對靈草藥性理解,還有一些陣法知識,不過沒煉丹方面多。
姜銘看的津津有味,一邊看一邊點頭,只覺受益匪淺,大有所獲。
若說丹方是教如何煉製丹藥,這裡面卻是教如何根據藥性,自己搭配新的丹方。
他看了許久,恨不得現在就架起一個丹爐,開始動手煉製,驗證手記所言。
這本手記很厚,不是一時能看完,先收起來,回到家中再慢慢研究。
姜銘思索片刻,將長袍撿起,去到外邊立了個衣冠冢。
又立了塊木碑,上刻「五行道宗前輩」六字。
鞠了幾個躬後,姜銘開口說道:「前輩,晚輩得您遺物,卻不知您名諱,只能立一衣冠冢以表謝意。
若有機會遇您同門,必將令牌交還,告知他們您仙逝的消息!」
此地已沒有值得搜索之處,姜銘有了儲物袋,倒也不用下次再來。
直接將聚靈草全部打包,粗略一算,有上百株。
走到崖邊,手中勾索一甩,便準確的掛在一處鐵樁之上,手上發力,整個人便「蹭蹭」往上爬去。
上去時無需打樁,速度更快,只兩刻鐘,便已爬出了山谷。
此行收穫可說是滿滿當當,不管是聚靈草還是儲物袋,都價值非凡,更別說知識無價,那本手記才是最大收穫。
有了儲物袋,他也無需將聚靈草製成藥散,以前是無法長久保存無奈之舉。
如今卻已不同,放在儲物袋內,聚靈草根本不會流失藥性。
「此次有這麼大收穫,全靠了張家兄妹,看來要找個機會上門感謝一番才是。」
心中如此想著,姜銘已往山下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