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計劃
林清低垂著眉眼,遲遲沒有答應,儘管張旭語氣平和,還有林父的一些事情,但他心中仍存著幾分戒備,因為這些事情他並不是當事人,沒有絲毫印象。
張旭微微一笑,見狀也不惱,反倒沉吟片刻,「年輕人有這般穩重,比老爺當年初入江湖之時強多了。這是好事,行走江湖,心中有所地方才不會落人算計。」
張旭的語氣中沒有半分責備,更多是讚賞,仿佛看到老爺年輕的時候。
「張大爺言重了,小子多有唐突,實在慚愧。還望張大爺勿怪。」
林清對張旭行作揖禮。
「無妨。不過按照老爺的脾性,他應當有所交代。你可回去問問林夫人。忘記說了,我本名叫張旭。」
張旭提醒道。
林清又跟張大爺聊了一會便就離開了。剛出張大爺家門,林清就聽到幾道低低的議論聲從遠處傳來。
「也不知道誰比我們去的還早,村北河床的野菜幾乎被挖光了。」
「是啊,我也就搶到這半筐,手腳再慢點就只能空手而歸了。」
「可惜我後知後覺,去的晚了,只有這麼一小把。」
……
幾個村婦平日裡多少都受到過錢燕的欺負,現如今錢二不得勢,她們的腰杆自然也直了。
林清回到家中,正好看到顧婉晴拿出藥材準備熬製。
「娘子等等。我先看看這些藥材。」
「怎麼?你想學醫了?」
「學醫得需要有師傅帶,可不敢胡亂自學。」
像把脈、針灸光自學是不夠的。
林清想看看從藥材中能不能找到蛛絲馬跡,當然順便也認認藥材。
林清目光在藥材上一一掃過。
【當前物品:當歸】
【屬性:味甘(可修改),性溫(可修改)】
【描述: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的功能】
……
【當前物品:紅花】
【屬性:味辛(可修改),性溫(可修改)】
【描述:具有活血通經、散瘀止痛、祛瘀消斑的功效】
……
白芷、貝母、川烏、川芎等等數十種藥材,每一種單獨查看都很正常,不含一絲毒性。
「這是曹大夫新調配的壯筋養血湯,有養血壯筋、主治跌打損傷,筋絡腫痛的功效,據說功效是之前一倍不止。」
「這些藥材肯定很貴吧,你手裡還有銀子?」
「曹大夫給的價格還是一如既往的便宜,我手裡的錢剛好夠;這次只拿了兩副,本想開了工錢去拿,沒想到相公吉人自有天相,腿腳已經無礙。」
林清看著顧婉晴給藥罐加水熬製,一切沒什麼問題。
「相公,我剛才忽然想起一件事。老爺臨走前交給我一封信,說是給你的,我一直沒拆。」
顧婉晴從懷裡取出一封略顯陳舊的信,信封邊緣因歲月而微微泛黃,上面用工整的筆跡寫著「致林清」三個字。
之前一直壓在箱子中,她剛找出來。
林清接過信,小心地拆開,裡頭有兩張信紙,上面密密麻麻寫滿了字跡。隨著眼睛一點點掠過那些文字,他的表情逐漸變得複雜。
信中滿是父親對他的思念,以及對未來的叮囑。字裡行間流露出的是慈父的拳拳之心,更難得的是,信里還提到了一位熟悉的名字——張旭。
信中寫道,兩人雖是主僕,但情同手足,多年來彼此扶持、患難與共,早已超越了身份的界限。
父親在信中提及了張旭的種種善舉,言辭間充滿感激,甚至動容地表示:「旭兄之情,恩深似海,必銘記終生。」
然而,讀著讀著,林清卻不由得莞爾。
父親滿篇稱頌張旭,卻隻字未提自己所付出的心血;反觀張大爺,提及父親時亦是同樣的語氣,只說父親如何仁厚、如何鼎力相助,卻閉口不談自己做了些什麼。
林清不禁感慨,或許正是這份純粹的不計得失,才讓兩人的情誼歷經風霜仍然牢不可破,同時也打消了他的疑慮。
「相公先去吃飯,一會菜都涼了。」
林清點點頭,道一聲辛苦了,才踏進房間。
「三哥,你回來了!」
林玉兒興奮地迎上來,小臉微微發紅,嘴邊沾著幾粒米粥,顯然剛才吃得很香。
「這是玉兒給你留的窩頭,還熱著呢,快趁熱吃。」
她一邊說著,一邊從懷裡掏出半個窩頭,小心翼翼地遞過來。窩頭上還帶著熱氣,散發著淡淡的糧食香味。
玉兒怕窩頭涼了,便將溫熱的窩頭放在了懷裡捂著。
「謝謝玉兒。」
林清接過窩頭直接放進嘴裡,順便給玉兒擦了擦嘴角。
林清一邊埋頭吃飯,一邊琢磨接下來的路子。
對普通人來說,得到一本功法很難。
就算機緣巧合撞見了功法殘篇甚至完整功法,也不敢輕易修煉。
一是有一定的入門門檻,二是萬一那些功法暗藏後門,等到修煉大成,對方保不齊會過來摘果子,那豈不是給別人做了嫁衣。
他從張大爺那兒了解到,武館更像學堂,只要繳納一定的費用,就能跟著師傅系統的學習。
宗門,更像是傳銷組織,外門成員沒有絲毫地位,只有被剝削的份,前期則是做一些雜活、累活,等到積累到一定時間,才會有人傳授功法。
至於積累時間的長短,全看個人『悟性』。
「只有走武館的路數了。」
在張大爺家多待了一會,除了武學,還有一些事他也是剛知道,比如賦稅。
大乾的稅務繁重,有田賦、身丁稅、和糴、和買稅。
田賦是田稅;身丁稅是年滿二十到六十男子繳納。
和糴是官府強制收納民間糧米。
和買是官府強制收購民間布帛。
前兩個林清不必繳納,但後兩個則是強制繳納。
起初,和買只是官府與民間公平交易絲麻產品,只是後來才逐漸演變成了賦稅。
和糴、和買的繳納也就最近一段時間,因為通常官府都是在農民秋收之後,或者入冬之前開始。
「得儘快想辦法湊齊稅錢。」
林清心中盤算著。
靠水吃水,靠山吃山,他能指望的路子也只有在山裡了。
砍柴是眼下最穩妥的選擇,但問題在於,深山路遠,每趟耗費的時間和精力都不小,再加上柴幫還要抽成,短時間內靠這條路很難籌到足夠的錢來應付米布的開銷。
當然,林清若是向張大爺開口,對方必定會慷慨相助,可他實在張不開這個口。
張大爺已經幫他太多了,若再伸手討要,未免過於依賴,甚至有幾分貪得無厭的意味。
更何況,張大爺與家父之間本就是相互扶持、共同成就的關係,談不上誰的恩情更重。
若自己總是拿過去的情分當藉口,一而再地向張大爺開口求助,未免顯得貪得無厭,不懂禮數。
林清抬頭望向遠山,眉宇間多了幾分堅定。
這世上人情如債,借一次是情分,借兩次是依賴,借多了便成了負擔,他不想讓這段情義沾染了半點雜質。
「相公,藥好了。」
張旭微微一笑,見狀也不惱,反倒沉吟片刻,「年輕人有這般穩重,比老爺當年初入江湖之時強多了。這是好事,行走江湖,心中有所地方才不會落人算計。」
張旭的語氣中沒有半分責備,更多是讚賞,仿佛看到老爺年輕的時候。
「張大爺言重了,小子多有唐突,實在慚愧。還望張大爺勿怪。」
林清對張旭行作揖禮。
「無妨。不過按照老爺的脾性,他應當有所交代。你可回去問問林夫人。忘記說了,我本名叫張旭。」
張旭提醒道。
林清又跟張大爺聊了一會便就離開了。剛出張大爺家門,林清就聽到幾道低低的議論聲從遠處傳來。
「也不知道誰比我們去的還早,村北河床的野菜幾乎被挖光了。」
「是啊,我也就搶到這半筐,手腳再慢點就只能空手而歸了。」
「可惜我後知後覺,去的晚了,只有這麼一小把。」
……
幾個村婦平日裡多少都受到過錢燕的欺負,現如今錢二不得勢,她們的腰杆自然也直了。
林清回到家中,正好看到顧婉晴拿出藥材準備熬製。
「娘子等等。我先看看這些藥材。」
「怎麼?你想學醫了?」
「學醫得需要有師傅帶,可不敢胡亂自學。」
像把脈、針灸光自學是不夠的。
林清想看看從藥材中能不能找到蛛絲馬跡,當然順便也認認藥材。
林清目光在藥材上一一掃過。
【當前物品:當歸】
【屬性:味甘(可修改),性溫(可修改)】
【描述: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的功能】
……
【當前物品:紅花】
【屬性:味辛(可修改),性溫(可修改)】
【描述:具有活血通經、散瘀止痛、祛瘀消斑的功效】
……
白芷、貝母、川烏、川芎等等數十種藥材,每一種單獨查看都很正常,不含一絲毒性。
「這是曹大夫新調配的壯筋養血湯,有養血壯筋、主治跌打損傷,筋絡腫痛的功效,據說功效是之前一倍不止。」
「這些藥材肯定很貴吧,你手裡還有銀子?」
「曹大夫給的價格還是一如既往的便宜,我手裡的錢剛好夠;這次只拿了兩副,本想開了工錢去拿,沒想到相公吉人自有天相,腿腳已經無礙。」
林清看著顧婉晴給藥罐加水熬製,一切沒什麼問題。
「相公,我剛才忽然想起一件事。老爺臨走前交給我一封信,說是給你的,我一直沒拆。」
顧婉晴從懷裡取出一封略顯陳舊的信,信封邊緣因歲月而微微泛黃,上面用工整的筆跡寫著「致林清」三個字。
之前一直壓在箱子中,她剛找出來。
林清接過信,小心地拆開,裡頭有兩張信紙,上面密密麻麻寫滿了字跡。隨著眼睛一點點掠過那些文字,他的表情逐漸變得複雜。
信中滿是父親對他的思念,以及對未來的叮囑。字裡行間流露出的是慈父的拳拳之心,更難得的是,信里還提到了一位熟悉的名字——張旭。
信中寫道,兩人雖是主僕,但情同手足,多年來彼此扶持、患難與共,早已超越了身份的界限。
父親在信中提及了張旭的種種善舉,言辭間充滿感激,甚至動容地表示:「旭兄之情,恩深似海,必銘記終生。」
然而,讀著讀著,林清卻不由得莞爾。
父親滿篇稱頌張旭,卻隻字未提自己所付出的心血;反觀張大爺,提及父親時亦是同樣的語氣,只說父親如何仁厚、如何鼎力相助,卻閉口不談自己做了些什麼。
林清不禁感慨,或許正是這份純粹的不計得失,才讓兩人的情誼歷經風霜仍然牢不可破,同時也打消了他的疑慮。
「相公先去吃飯,一會菜都涼了。」
林清點點頭,道一聲辛苦了,才踏進房間。
「三哥,你回來了!」
林玉兒興奮地迎上來,小臉微微發紅,嘴邊沾著幾粒米粥,顯然剛才吃得很香。
「這是玉兒給你留的窩頭,還熱著呢,快趁熱吃。」
她一邊說著,一邊從懷裡掏出半個窩頭,小心翼翼地遞過來。窩頭上還帶著熱氣,散發著淡淡的糧食香味。
玉兒怕窩頭涼了,便將溫熱的窩頭放在了懷裡捂著。
「謝謝玉兒。」
林清接過窩頭直接放進嘴裡,順便給玉兒擦了擦嘴角。
林清一邊埋頭吃飯,一邊琢磨接下來的路子。
對普通人來說,得到一本功法很難。
就算機緣巧合撞見了功法殘篇甚至完整功法,也不敢輕易修煉。
一是有一定的入門門檻,二是萬一那些功法暗藏後門,等到修煉大成,對方保不齊會過來摘果子,那豈不是給別人做了嫁衣。
他從張大爺那兒了解到,武館更像學堂,只要繳納一定的費用,就能跟著師傅系統的學習。
宗門,更像是傳銷組織,外門成員沒有絲毫地位,只有被剝削的份,前期則是做一些雜活、累活,等到積累到一定時間,才會有人傳授功法。
至於積累時間的長短,全看個人『悟性』。
「只有走武館的路數了。」
在張大爺家多待了一會,除了武學,還有一些事他也是剛知道,比如賦稅。
大乾的稅務繁重,有田賦、身丁稅、和糴、和買稅。
田賦是田稅;身丁稅是年滿二十到六十男子繳納。
和糴是官府強制收納民間糧米。
和買是官府強制收購民間布帛。
前兩個林清不必繳納,但後兩個則是強制繳納。
起初,和買只是官府與民間公平交易絲麻產品,只是後來才逐漸演變成了賦稅。
和糴、和買的繳納也就最近一段時間,因為通常官府都是在農民秋收之後,或者入冬之前開始。
「得儘快想辦法湊齊稅錢。」
林清心中盤算著。
靠水吃水,靠山吃山,他能指望的路子也只有在山裡了。
砍柴是眼下最穩妥的選擇,但問題在於,深山路遠,每趟耗費的時間和精力都不小,再加上柴幫還要抽成,短時間內靠這條路很難籌到足夠的錢來應付米布的開銷。
當然,林清若是向張大爺開口,對方必定會慷慨相助,可他實在張不開這個口。
張大爺已經幫他太多了,若再伸手討要,未免過於依賴,甚至有幾分貪得無厭的意味。
更何況,張大爺與家父之間本就是相互扶持、共同成就的關係,談不上誰的恩情更重。
若自己總是拿過去的情分當藉口,一而再地向張大爺開口求助,未免顯得貪得無厭,不懂禮數。
林清抬頭望向遠山,眉宇間多了幾分堅定。
這世上人情如債,借一次是情分,借兩次是依賴,借多了便成了負擔,他不想讓這段情義沾染了半點雜質。
「相公,藥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