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三個難題(大改)
(上章末尾稍作修改)
黨調科?
戴春風看著程二公子唇邊笑意,想他先前那句話中的關鍵,驀然驚覺。
既是命黨調科調查此事,又為何特召自己前來?
難道這件事……不,還不至於和黨調科乃至二陳有直接關係。只是脫不開黨內那幾位的嫌疑,二陳和黨調科的位置有些敏感了……
他愣了這一瞬,立馬會意自己在這件事中大概會是什麼作用,恭謹問道:「您的意思是?」
「不是我的意思。」
程昱文從懷中掏出另一封手令,展示給他看過,又收起來,特意囑咐道:「小心謹慎,可別露了痕跡。」
看著程二公子將校長的手令收了起來,戴春風非但沒有感到憂慮不安,反而更加振奮起來。
他當然清楚,沒有手令,就沒有確實證明,萬一事有不逮,反被拿住話柄,到時說不清楚,諸多責任就得一力背負。
可,密查組的定位是什麼?若只是一個單純的情報搜集機構,有什麼特別值得重用的?沒有這一層價值,密查組還有什麼發展甚至存在的必要性?
能接到這樣的指令,正說明自己真正邁入心腹的行列,獲得了更深層次的信任。與這個相比,來日事發的那點風險實在算不得什麼。
密查組與黨調科本就絕對不可能有和諧共處的餘地,自己也早聽程二公子之命給二陳使過絆子,還多差這一回嗎?
更何況,校長讓黨調科去調查此事,卻密令自己監督,足見對黨調科甚至二陳心存芥蒂,這正是絕佳機遇,豈能有分毫猶疑退縮?
此事,不但要辦,還一定要辦得漂亮!
他當即立正,整衣斂容,沉聲應道:「戴春風一定不負重望,請校長務必放心。」
說罷,又向程二公子致謝:「二公子扶持提攜之恩,戴春風銘記在心。」
程昱文對戴春風的漂亮話並不感冒:「光記著沒用,把事情做好,不枉我用你這一回。」
「舅舅遇刺,真兇一日不明,我一日心中難安,五內俱焚。」
他嘆了口氣:「黨調科那邊要盯緊,但就算他們沒出岔子,也不能全將希望寄托在他們身上,你這裡也要派人去查。不光是汪,還有……」
說著,他把同樣的刺客照片遞過去,手指在照片上虛寫了一個「孫」字。
「二公子所慮,戴春風盡知,請您安心。」
雖然黨果上下無不追隨孫先生遺志,但……他並未親耳領受過孫先生教誨,也未曾入dang,對那位孫公子,沒有機會生有什麼特殊情懷。
他接過照片收在懷中,「您若沒有其他吩咐,我這就去布置安排。」
「我走的這段時間,先前那件事,怎麼樣了?」
「已經有了不錯的進展,只是您隨同校長離開,未能及時回報。」
程昱文點點頭,吩咐說:「那行,這一兩天有空閒時間,見面談談吧,你去協調一下。」
「是。二公子奔波勞神日不暇給,一定要保重身體啊。」戴春風應下,見程二公子面露疲態,十分關切。
「你這話說得我像七老八十似的!」程昱文捏著眉心忍不住笑,「你的好意我心領了,做事去吧。」
打發走了戴春風,程昱文坐在舅舅的沙發上,望著牆上的合照嘆氣自嘲:
「程昱文啊程昱文,你插手的,這都特麼都什麼狗屁倒灶的破事!」
距離「九一八」已經不足三個月,東三省淪陷在即。
國家名義上的最高領袖,他這舅舅與廣州那邊對峙的同時,還在一門心思對付紅黨。
紅黨勢單力薄困局難解,哪兒有精力關注別的?
廣東那邊打著反「常」大旗另立了新政,和小日子勾勾搭搭眉來眼去,拿了不少援助,同樣沒特么半點指望。
那位張姓少帥帶著趙四小姐,協同東/北/軍核心,在關內享受中原大戰的成果,正不亦樂乎。
其他勢力也都各懷鬼胎,想趁著金陵與廣州的對峙掀起新一輪內戰,重新劃分勢力範圍。
這些被歷史迷霧所籠罩懵懂不知情的也就罷了,他這個知道歷史走向的,還得花費相當一部分精力在內亂上火上澆油瞎攪合,當真是可笑至極啊!
可除此之外,他又能怎麼做呢?
這些天他多次試探,也算了解清楚舅舅究竟是個什麼想法。
這位對小日子的狼子野心倒也不是全然沒有意識。只是經由經濟、外交方面的周旋之後,被小日子內閣的態度所迷惑,心懷僥倖,認為最多不過是二次北伐期間濟南之事重演,因而始終不曾真正重視。
說句實在話,舅舅這態度雖然噁心,但要不是穿越而來知道歷史走向,他也同樣想不到,小日子少壯派敢以下克上先斬後奏,搞出這麼大的事來!
但,退一萬步說,就算把小日子關東軍的會議紀要放在舅舅的辦公桌上,他看了就會信嗎?就算信了,就會下令抵抗嗎?不可能的!
東三省名義上歸於一統,實際上還是那位少帥的地盤,指望他打心底里去心疼,不惜損害自身切實利益,做什麼白日夢呢!
東三省又不是在「九一八」當天全部淪陷的,到「何梅協定」那都35年了!
哪怕是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好幾年了,他不但沒有正式對日宣戰,還在替清政府付賠款呢!
就算太陽真打西邊出來了,舅舅態度大變,那位少帥,他就當真願意打嗎?
一槍不放丟了東三省的罪魁禍首,後世議論,有說是舅舅親令不准抵抗的,也有說是少帥自行下令的。孰是孰非,雙方還各有相關史料來證明,吵得不可開交。
現代時候,程昱文並不關心誰的責任更大,反正這倆擺在一起都不是什麼好鳥兒,一共十分的責任,分辨一下誰更多占那麼零點零幾有意思嗎?
這會兒,這卻成了一個不得不鄭重考量的問題。畢竟,這位少帥實在算不上是個有血性的,而論頭腦,比之各路軍閥首腦,他也差得遠!
大勢至此,該發生的一定會發生。他所努力的一切,不過是螳臂當車,最好結果,不過是挽回些微損失罷了……
黨調科?
戴春風看著程二公子唇邊笑意,想他先前那句話中的關鍵,驀然驚覺。
既是命黨調科調查此事,又為何特召自己前來?
難道這件事……不,還不至於和黨調科乃至二陳有直接關係。只是脫不開黨內那幾位的嫌疑,二陳和黨調科的位置有些敏感了……
他愣了這一瞬,立馬會意自己在這件事中大概會是什麼作用,恭謹問道:「您的意思是?」
「不是我的意思。」
程昱文從懷中掏出另一封手令,展示給他看過,又收起來,特意囑咐道:「小心謹慎,可別露了痕跡。」
看著程二公子將校長的手令收了起來,戴春風非但沒有感到憂慮不安,反而更加振奮起來。
他當然清楚,沒有手令,就沒有確實證明,萬一事有不逮,反被拿住話柄,到時說不清楚,諸多責任就得一力背負。
可,密查組的定位是什麼?若只是一個單純的情報搜集機構,有什麼特別值得重用的?沒有這一層價值,密查組還有什麼發展甚至存在的必要性?
能接到這樣的指令,正說明自己真正邁入心腹的行列,獲得了更深層次的信任。與這個相比,來日事發的那點風險實在算不得什麼。
密查組與黨調科本就絕對不可能有和諧共處的餘地,自己也早聽程二公子之命給二陳使過絆子,還多差這一回嗎?
更何況,校長讓黨調科去調查此事,卻密令自己監督,足見對黨調科甚至二陳心存芥蒂,這正是絕佳機遇,豈能有分毫猶疑退縮?
此事,不但要辦,還一定要辦得漂亮!
他當即立正,整衣斂容,沉聲應道:「戴春風一定不負重望,請校長務必放心。」
說罷,又向程二公子致謝:「二公子扶持提攜之恩,戴春風銘記在心。」
程昱文對戴春風的漂亮話並不感冒:「光記著沒用,把事情做好,不枉我用你這一回。」
「舅舅遇刺,真兇一日不明,我一日心中難安,五內俱焚。」
他嘆了口氣:「黨調科那邊要盯緊,但就算他們沒出岔子,也不能全將希望寄托在他們身上,你這裡也要派人去查。不光是汪,還有……」
說著,他把同樣的刺客照片遞過去,手指在照片上虛寫了一個「孫」字。
「二公子所慮,戴春風盡知,請您安心。」
雖然黨果上下無不追隨孫先生遺志,但……他並未親耳領受過孫先生教誨,也未曾入dang,對那位孫公子,沒有機會生有什麼特殊情懷。
他接過照片收在懷中,「您若沒有其他吩咐,我這就去布置安排。」
「我走的這段時間,先前那件事,怎麼樣了?」
「已經有了不錯的進展,只是您隨同校長離開,未能及時回報。」
程昱文點點頭,吩咐說:「那行,這一兩天有空閒時間,見面談談吧,你去協調一下。」
「是。二公子奔波勞神日不暇給,一定要保重身體啊。」戴春風應下,見程二公子面露疲態,十分關切。
「你這話說得我像七老八十似的!」程昱文捏著眉心忍不住笑,「你的好意我心領了,做事去吧。」
打發走了戴春風,程昱文坐在舅舅的沙發上,望著牆上的合照嘆氣自嘲:
「程昱文啊程昱文,你插手的,這都特麼都什麼狗屁倒灶的破事!」
距離「九一八」已經不足三個月,東三省淪陷在即。
國家名義上的最高領袖,他這舅舅與廣州那邊對峙的同時,還在一門心思對付紅黨。
紅黨勢單力薄困局難解,哪兒有精力關注別的?
廣東那邊打著反「常」大旗另立了新政,和小日子勾勾搭搭眉來眼去,拿了不少援助,同樣沒特么半點指望。
那位張姓少帥帶著趙四小姐,協同東/北/軍核心,在關內享受中原大戰的成果,正不亦樂乎。
其他勢力也都各懷鬼胎,想趁著金陵與廣州的對峙掀起新一輪內戰,重新劃分勢力範圍。
這些被歷史迷霧所籠罩懵懂不知情的也就罷了,他這個知道歷史走向的,還得花費相當一部分精力在內亂上火上澆油瞎攪合,當真是可笑至極啊!
可除此之外,他又能怎麼做呢?
這些天他多次試探,也算了解清楚舅舅究竟是個什麼想法。
這位對小日子的狼子野心倒也不是全然沒有意識。只是經由經濟、外交方面的周旋之後,被小日子內閣的態度所迷惑,心懷僥倖,認為最多不過是二次北伐期間濟南之事重演,因而始終不曾真正重視。
說句實在話,舅舅這態度雖然噁心,但要不是穿越而來知道歷史走向,他也同樣想不到,小日子少壯派敢以下克上先斬後奏,搞出這麼大的事來!
但,退一萬步說,就算把小日子關東軍的會議紀要放在舅舅的辦公桌上,他看了就會信嗎?就算信了,就會下令抵抗嗎?不可能的!
東三省名義上歸於一統,實際上還是那位少帥的地盤,指望他打心底里去心疼,不惜損害自身切實利益,做什麼白日夢呢!
東三省又不是在「九一八」當天全部淪陷的,到「何梅協定」那都35年了!
哪怕是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好幾年了,他不但沒有正式對日宣戰,還在替清政府付賠款呢!
就算太陽真打西邊出來了,舅舅態度大變,那位少帥,他就當真願意打嗎?
一槍不放丟了東三省的罪魁禍首,後世議論,有說是舅舅親令不准抵抗的,也有說是少帥自行下令的。孰是孰非,雙方還各有相關史料來證明,吵得不可開交。
現代時候,程昱文並不關心誰的責任更大,反正這倆擺在一起都不是什麼好鳥兒,一共十分的責任,分辨一下誰更多占那麼零點零幾有意思嗎?
這會兒,這卻成了一個不得不鄭重考量的問題。畢竟,這位少帥實在算不上是個有血性的,而論頭腦,比之各路軍閥首腦,他也差得遠!
大勢至此,該發生的一定會發生。他所努力的一切,不過是螳臂當車,最好結果,不過是挽回些微損失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