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篇《大慈寺賦》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錦官城央,古剎大慈,梵宇嵯峨,福澤綿延。北毗市井,喧囂熙攘,商肆鱗次,叫賣之聲此起彼伏,似在奏響生活的歡歌;嬉鬧之語不絕於耳,滿溢著人間煙火的溫暖。南銜通衢,車騎駢闐,往來如織,物流與人潮奔涌匯聚,暢達四方通途,仿若城市躍動的脈搏。西瞻翠崗,蔥蘢蓊鬱,山影綽約,峰巒疊翠之間,嵐靄氤氳,如輕紗漫舞,更添清幽雅韻,宛如世外桃源。東瀕秀水,波光瀲灩,水流潺潺,漣漪輕漾,恰似歲月的柔毫,勾勒出一方祥和的畫卷,潤澤著這片古老的土地。此地匯天地之靈秀,聚古今之人文,誠為成都之瑰寶,聲名播於遐邇。

  粵若稽古,魏晉板蕩,烽火連天,生靈塗炭,百姓困於流離之苦。時佛法東漸,如暗夜燭火,照徹世人精神之境。高僧憫懷蒼生,跋涉千里而至,見此地山川靈秀,民風純厚,遂擇基建寺,播慈悲之種。大慈初成,僅數間簡陋禪房,然梵音裊裊,香火漸興,迅即成為亂世之中民眾心靈之依歸。僧眾於內晝夜諷誦,那低沉而悠揚的梵唄,穿破戰火硝煙,賦予人們心靈之慰藉與安寧,令絕望之人重拾生活希望。吾聞此史,遐想彼時之景,心中滿是對先輩堅韌精神的敬慕,仿若能觸碰到那亂世中堅守的信仰力量,那是黑暗裡永不熄滅的光。

  洎乎李唐,國力鼎盛,文化昌明,大慈寺亦臻於極盛。玄宗御賜匾額,佛光昭顯,高僧大德紛至沓來,佛事興隆,盛況空前。寺內殿宇恢宏,錯落有致,飛檐斗拱,似蒼鷹展翅欲翔;雕樑畫棟,如天邊雲霞流彩,朱扉嚴穆,盡顯皇家寺院之尊崇氣象。更有吳道子、盧楞伽等丹青妙手,於此揮毫潑墨,繪就丹青勝跡。其壁畫或繪佛國淨土,祥雲繚繞,瑞彩千條,仙佛神態各異,或慈悲頷首,或拈花微笑,栩栩如生,仿佛將佛國的祥瑞帶到人間;或述經變故事,情節跌宕起伏,人物形神兼備,宛如將一段段傳奇歷史生動鋪陳,令人身臨其境。詩仙李白游寺,為其雄渾氣勢與深厚佛緣所感,詩興大發,揮筆留下千古華章,盛讚其神聖莊嚴。彼時,大慈寺內不僅佛事頻仍,且常舉大型佛學論道盛會,各地高僧齊聚,圍繞佛法精要、修行體悟展開激辯,思想之火花於此碰撞交融,將佛教文化之發展推向新巔。寺中僧眾秉持慈悲為懷之念,踴躍投身社會公益,災年施粥賑饑,療救病厄,以實際行動踐行佛教之大愛精神,深為百姓所敬重愛戴。吾每步於寺中,仰瞻古老建築,摩挲歲月斑駁之垣壁,仿若能睹當年之盛景,心中湧起對那輝煌時代的無限嚮往,仿佛穿越時空,與古人共賞這佛國盛地。

  趙宋之時,大慈寺為西南佛教文化重鎮,地位愈顯尊崇。寺內僧眾精勤修行,晨鐘暮鼓,青燈古佛,每日敷揚妙法,廣傳佛法,梵音迴蕩於成都街巷,如智慧的音符,潤澤著人們的心田。彼時,大慈寺與日本、韓國等東亞諸國佛教界往來密切,日本高僧榮西法師遠渡重洋,慕名而至,於寺中潛心研習禪法數載,歸國後傾囊相授,大力弘揚佛法,對日本佛教之發展影響深遠。大慈寺之建築規制、佛教儀軌等為日本、韓國諸寺紛紛效仿,為東亞佛教文化圈之形成奠定堅實根基。寺內設有規模宏大之譯經院,眾多高僧大德於此皓首窮經,將印度、西域等地之佛教經典譯為漢文,引入華夏,同時亦將中國佛教思想與文化傳諸異域,促進佛教文化於全球之交流融合。此段歷史令吾深切認知大慈寺於佛教文化傳播中之重要地位,其猶若一座橋樑,連通不同國度與地域的信仰與文化,讓佛法的智慧之光普照四方。

  元明之際,兵燹頻仍,大慈寺雖歷經磨難,然憑深厚根基與民眾護持,頑強存續。每至戰亂平息,當地百姓與僧眾齊心協力,修葺寺宇,清理廢墟,重塑金身,使香火綿延不絕。寺內藏經閣庋藏海量佛教經典,這些典籍歷經歲月滄桑,承載無數高僧之智慧結晶,成為研治佛教文化之珍貴寶庫,吸引眾多學者前來研讀探究。吾曾涉足藏經閣,睹那泛黃經卷,仿若能觸摸歷史脈絡,感知先輩對佛法的執著追求,那一筆一划間,都是信仰的傳承。

  近代以降,大慈寺歷經風雨洗禮,見證成都滄桑巨變。於時代洪流之中,其不僅為宗教聖地,更成為文化傳承之重要載體。仁人志士常聚於此,借古寺之寧靜清幽,探討救國救民之道,傳播新思想,為民族覺醒貢獻心力。進步青年於寺內秘密集會,傳閱進步書刊,激昂論及國家命運,其眼神堅毅熾熱,聲音洪亮有力,仿若欲衝破黑暗,為民族帶來光明,那聲聲吶喊,是時代的最強音。

  放眼寰球,暹羅之大皇宮玉佛寺,以金碧輝煌之建築與珍貴玉佛聞名於世,寺內建築嵌滿寶石,於日光下熠熠生輝,乃暹羅佛教文化之表徵,閃耀著東南亞佛教的獨特光芒;義大利之梵蒂岡聖彼得大教堂,宏偉壯麗,高聳穹頂直插霄漢,教堂內雕塑、壁畫精妙絕倫,承載西方基督教之信仰與藝術精華,展現著西方宗教藝術的巔峰造詣。而大慈寺,憑深厚佛教文化底蘊與獨特東方建築風格,於世界宗教文化之林獨樹一幟。其不僅為成都之精神地標,更是世界了解中國佛教文化的重要窗口。大慈寺建築融合中國傳統建築之對稱美學與佛教建築之莊嚴神聖,飛檐斗拱,氣勢恢宏,與西方教堂之高聳尖頂、暹羅寺廟之華麗裝飾形成鮮明對照。論宗教儀式,大慈寺之早晚課誦、法會儀軌等,具濃厚中國傳統文化特色,側重內心之修行與體悟,是對心靈的深度探尋;西方基督教之彌撒、暹羅佛教之齋僧儀式等,各有獨特形式內涵,展現著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宗教表達。就信徒修行方式而言,大慈寺信眾借誦經、坐禪、持戒等方式修行,追求內心之平靜解脫,在梵音與冥想中找尋自我;西方基督教徒以祈禱、禮拜等方式與上帝溝通,在虔誠的儀式中尋求指引;暹羅佛教信徒則通過布施、禪修等積累功德,在善舉與靜思中提升境界。於文化傳承模式上,大慈寺仰賴師徒傳承、經典研讀、文化活動等傳承佛教文化,薪火相傳,生生不息;西方基督教借教會教育、傳教活動傳承,將信仰的種子播撒四方;暹羅佛教則通過寺廟教育、節日慶典傳承,讓佛教文化融入生活的點滴。經此對比,吾更深切認識大慈寺之獨特魅力,其為中華文化之瑰寶,亦為世界文化多樣性之重要構成,是人類文明花園中一朵絢爛的奇葩。

  今之大慈寺,古木參天,香菸裊裊,梵音悠悠。紅牆黃瓦,莊嚴肅穆,寺內建築保存完好,盡顯千年古剎之韻味。大雄寶殿中,金身佛像慈悲莊嚴,信眾虔誠禮拜,雙手合十,閉目祈願,或求平安福祉,或祈闔家康泰,那一張張虔誠的面龐,寫滿了對生活的期許。寺內設有佛教文化博物館,展陳豐富佛教文物、典籍,借實物、圖文、多媒體等多樣形式,令人們深入了解佛教發展歷程與文化內涵。館內陳列古老佛像、經幡、法器,以及歷代高僧手抄經文,每一件展品皆訴說大慈寺之輝煌過往,是歷史的見證者。吾多次涉足博物館,每次皆能從展品中探得新故事,感佛教文化之博大精深,仿佛在與歷史對話。

  大慈寺周遭,太古里現代商業與古寺傳統文化交相輝映。時尚潮人穿梭於高樓大廈間,與寺內修行僧眾之身影構成獨特景致。每至佳節,遊客如織,中外遊人紛至沓來,或感受佛教文化之博大精深,或沉醉於現代都市之繁華活力。寺內常舉禪修活動、佛教講座,吸引眾多人前來研習,感受心靈之寧靜。於禪修活動中,人們放下塵世紛擾,隨僧人學習冥想、誦經,體驗內心之平和安寧,在一呼一吸間,感受生命的本真;佛教講座上,專家學者深入淺出講解佛教經典,令聽眾領悟佛教之智慧哲理,開啟心靈的智慧之門。據統計,每年參與大慈寺禪修活動者逾數萬人次,佛教講座之線上線下聽眾累計達數十萬人次,眾人於學習中不斷提升精神境界。吾亦曾參與寺內禪修活動,那短暫寧靜時光令吾忘卻生活煩憂,感受內心之平靜力量,仿佛找到了心靈的棲息之所。

  於現代文化發展進程中,大慈寺積極革新。藉助網際網路平台,開展線上佛事活動,如線上誦經、祈福法會等,令更多人跨越地域限制,感受佛法智慧,讓佛法的光芒照亮每一個角落。與學校、文化機構合作,開設佛教文化課程、舉辦藝術展覽,促進佛教文化與現代教育、藝術之融合。於學校開設之佛教文化課程中,學子研習佛教歷史、哲學、藝術等知識,拓寬文化視野,培養多元的文化認知;藝術展覽則展示以佛教文化為主題之繪畫、書法、雕塑等作品,吸引眾多藝術愛好者前來觀瞻,讓佛教文化以藝術的形式綻放光彩。未來,大慈寺擬打造數位化寺廟,運用虛擬實境技術,令遊客身臨其境地感受古代大慈寺之輝煌,體驗佛教文化之魅力。通過數位化技術,遊客可穿越時空,目睹李唐大慈寺之盛大佛事活動,欣賞吳道子筆下精美壁畫,感受古代佛教文化之繁榮昌盛。於虛擬場景中,遊客可與虛擬高僧互動,聆聽其講解佛法,參與古代佛事活動,獲得前所未有的沉浸式體驗。為達成此目標,大慈寺將與專業科技團隊攜手,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確保數位化寺廟建設順利推進。同時,亦將強化對相關技術人才之培養,為數位化寺廟之運營維護提供保障,讓古老的佛教文化在現代科技的加持下,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大慈寺,往昔之輝煌與滄桑,鑄就其獨特文化底蘊;今朝之繁榮與創新,開啟其美好未來篇章。憶往昔,感慨系之,那些歷史的片段如珍珠般閃耀,串聯起歲月的長河;看今朝,豪情滿懷,目睹其蓬勃發展,心中滿是自豪;展未來,信心百倍,信其將在時代浪潮中破浪前行,綻放更為耀眼光華,成為世界文化交流的璀璨明珠,為人類文明的發展貢獻獨特的力量。願大慈寺於時代浪潮中,賡續佛教文化傳承,融合傳統與現代,為成都文化發展與世界文化交流貢獻力量,成為全人類共有的精神家園,讓每一位來者,皆能在歷史與現實的交織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文化坐標,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與永恆魅力,讓中華文化的光芒照亮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