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為什麼參軍
張曉筱的思想狀態給營黨委敲響了警鐘,李驍虎和徐明一合計,決定召開營黨委擴大會議,擴大到各連支委委員以及帶兵骨幹。
教導員徐明是營黨高官,他主持會議。
他是當過指導員的,對政治思想工作比較熟悉。現在的徐明,好歹找到了當主官的感覺,在此之前半個多月里,他感覺自己跟廢人差不多——太閒了。
現在,李驍虎是真的徹底把政工這塊工作交給徐明負責了。和幾個兵談心之後,李驍虎明顯感到疲憊,做一個兵的思想工作比指揮一場山頭攻防戰還要累。
事實證明,沒有人是全能的。
當前第107營的幹部依然屬於缺編狀態,大多數連隊只有三到四名幹部到位,而這些人全部編入新兵連才堪堪夠用。
幹部缺編倒不是被為難了,而是新兵入伍老兵退伍這個季節,一樣是幹部轉業的時候,部隊人員銜接正是處於青黃不接的狀態,到處都缺人,不僅僅是第107營。
徐明到底是有豐富的基層管理工作經驗,在幹部嚴重缺編的情況下,他將政治思想工作的重心放在骨幹身上,尤其是帶訓骨幹,加強對他們的培訓,通過他們來帶動新兵,在最短時間內完成思想方面的統一。
李驍虎有更加重要的事情要做——做通原來三十名戰士的思想工作,讓他們留在部隊。
上級領導機關已經批准了這三十人延遲到新兵下連後退伍,即延長服役三個月。一方面,這是極少見的退伍老兵和入伍新兵同期服役的現象,通常來說,退伍老兵會在新兵到部隊之前全部完成退出現役返鄉。而另一方面,上級領導機關沒有這筆經費,第107營需要自己出這筆錢——延遲退伍老兵的工資、補貼、津貼等費用。
李驍虎是希望三十人能夠全部留下來的,尤其是十幾名上等兵。儘管他們當中有些人的軍事素質和第九旅的佼佼者相比依然差強人意。
而實際上主動遞交留轉申請的上等兵,只有區區七人,還不到一半。
李驍虎挨個找他們談心,同時請老班長張貴德出面做他們的思想工作。幾天之後,遞交留轉申請的上等兵人數總算是達到了十人。
武星和張孝偉是李驍虎比較看重的有發展潛力的上等兵,但他們退伍的意願很強烈。
這兩個兵都是本科畢業生入伍的,屬於部隊的短缺型人才。
新兵連開訓第二周,李驍虎再一次找到了武星,兩人站在運動場邊的樹下,一邊看新兵訓練,一邊談心。
武星很是無奈,他已經反覆表明了不願意留轉的態度,奈何笑面虎一直沒有放棄他。
他無奈苦笑道,「營長,我真的不想留在部隊。我相信部隊的待遇是越來越好的,可我的歲數……我今年二十六了,有很多個人的事情需要做,我實在是沒有以前那個心了。」
李驍虎說,「講來講去心裏面還是對部隊不滿了。」
武星連忙說,「營長我不是……」
李驍虎擺著手說,「我明白。人是活在現實當中的,我非常能理解你當時受到的價值觀方面的衝擊,也能理解你現在的想法。有些道理,和李奮這一類兵講是講不清楚的,但是你是能明白的。你顯然對自己的未來怎樣走是有了明確的規劃,可是話說回來,回到地方後,隨大流按部就班的人生,確定就是你要的人生嗎?」
武星沉默著。
「新兵調查問卷里,入伍動機這一欄,新兵一班的劉鎮華填下的答案是為國防事業做貢獻。你是怎樣看待的?」李驍虎突然問。
武星下意識地看向新兵一班,中等個子瘦乾瘦乾的劉鎮華在隊列的中間靠後一些位置,班長李奮正在進行隊列動作的講解。
他沉聲回答,「劉鎮華是有理想的人,他內心有要堅守的東西,他的想法屬於極少數。」
聞言,李驍虎對武星又高看了一眼。
許多人都感覺到了,劉鎮華這個兵是獨特的,可是,沒幾個人能夠精準地總結出他到底哪裡獨特。
這個獨特在部隊裡,並不是好事,這一點,武星也看到了。
李驍虎說,「你和劉鎮華是同一類人。」
武星看著李驍虎,再一次沉默不語。
其實他從劉鎮華身上看到了一些當年自己的影子,一樣的熱血沸騰,一樣的充滿理想信仰,一樣的身體素質跟不上雄偉壯志,時間越長越孤獨,也許因為更清醒,或者是因為更糊塗。
直到熱血冷卻、壯志未酬,剩下的便只有對未來的卑微的期許和迷茫。
「你堂堂211高校的本科畢業生,為什麼選擇參軍而不是參加工作?」
這樣的問題在列兵期間反覆出現,武星的答案含蓄而認真——為了「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的理想。
慢慢的,答案變成了「為了以後考公考編考研能比其他人有優勢」,諸如此類。
嗯,旁人認為此時的武星才是真實的。
回想起過往,武星忍不住感慨說,「營長,我是計算機技術專業,長三角地區的高科技企業招聘此類員工時,開出的是轉正後年薪十二萬,並且有單身公寓等福利。在杭州,我們這個專業的人干滿五年,通常都能夠得到政府給予的人才購房補貼。」
他看著李驍虎,微微搖頭,「我二十六歲了,回去工作幾年,有點積蓄有個棲身之處,再談個對象,生個孩子,伺候老人,上半輩子也就這樣了。」
武星這是真情流露了。
李驍虎沉聲說,「你當年提干,你軍事素質這塊沒有優勢,第九旅當年的大學生士兵提干名額只有三個人。另外兩人,一個是修理所的,一個是工化營的,他們的軍事成績遠超你。而另一位你認識,二連的二期士官,服役期間獲得了兩次二等功,教學法比武集團軍第一。」
說到這裡,李驍虎看著目露驚訝之色的武星,說,「你仍然有機會提干,而且在第107營,你提乾的機會是最大的。你知道你還有一個短板在哪嗎,你沒入黨。」
武星震驚地問道,「營長,這些事情你是怎麼知道的?好些情況我都不知道。」
李驍虎微微一笑,「你們三十號人的情況我都了解得很清楚,甚至你們家裡我都有去過電話。武星,你總認為當年提干有內幕,認為有人走了關係占了你的名額,實際上這些事情是根本不存在的。你的一些想法,是以偏概全的。」
武星動容了,他不認為笑面虎騙他,笑面虎沒必要這麼做。那麼,笑面虎說的是真的。
那就是自己心比天高命比紙薄了。
此時,李驍虎低聲說,「明年,軍官工資增加百分之三十,此後保持每年不低於百分之十的比例增長,至少會增長五年。」
「你是高知識分子,稍稍計算就能得到最終的數字。留下來先轉士官,明年入黨,後年提干,到你三十歲的時候,能拿到七千塊錢的工資。」
講到這裡,李驍虎淡淡一笑,「部隊的七千塊和地方上的七千塊是兩碼事,這不用我多說了。」
一點沒錯,在部隊上拿七千塊工資能養活有四個老人和老婆孩子這麼一大家子,可是在地方上,養活老婆孩子都夠嗆。
李驍虎看著臉上寫滿了懷疑的武星,微微擺了擺手,道,「我說的是已經定下來但是還沒有公布實施細則的政策。有時間多看看報紙,關注關注兩會。」
增長率10%這個數據是可靠且有理有據的,因為在政策文件上有那麼一句話——軍人待遇增長速度要略高於全國國民生產總值的增長速度,如此才能達到彌補過去很長一段時期中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所對軍隊造成的虧欠。
根據已經確定的政策,吃皇糧待遇排列順序從高到低大致是「現役軍人-人民教師-人民警察-國家公務人員-地方公務人員-事業編制人員」。
也就是說,將來現役軍人的待遇是最高的。
而且還有一個前提,現役軍人的待遇必須要高於地方的平均工資,這樣就保證了不管部隊駐地在哪裡,都能夠享受到平均線以上的待遇。
在這個基礎上,再按照「現役軍人待遇要高於……」這個政策來執行。
如2008年SH市的平均月工資是3300元,同年,一期士官的平均月工資只有2100-2300元,低了足足1000元。
而且沿海發達地區的平均工資基本上都能夠按照每年10%以上的速度來增長的。部隊定下現役軍人工資標準每年增長10%,其實已經是相當的含蓄了。
李驍虎給武星描繪的是這樣一副觸手可及的場景——2012年,他能夠到副連級,按照確定的增長速度,他能拿到七千到八千之間的工資,而且還會以每年加幾百塊的速度增加。
前提是武星要清醒自己的前提是玩命把軍事素質搞上去,一定要排在營隊的前幾名,如此才能讓提乾的名額扎紮實實地落在自己的腦袋上!
武星是動搖了,如果在部隊有好前途,誰他媽也不願意回地方去當資本家的牛馬。
他尚且有一個特別想問卻不敢問的問題,現在,他豁出去了,咬著牙問,「營長,你現在一個月工資多少?」
少校副團,有了這個級別的標準,武星就能分析出更多詳細的信息。
李驍虎沒想到武星會問自己的隱私,他倒是沒那麼多顧忌,直截了當地說,「九千多,和第九旅的旅長政委的工資差不多。」
「啥?」
武星眼珠子都要瞪出來了,少校副團的工資跟大校正師的差不多,糊弄鬼呢!
教導員徐明是營黨高官,他主持會議。
他是當過指導員的,對政治思想工作比較熟悉。現在的徐明,好歹找到了當主官的感覺,在此之前半個多月里,他感覺自己跟廢人差不多——太閒了。
現在,李驍虎是真的徹底把政工這塊工作交給徐明負責了。和幾個兵談心之後,李驍虎明顯感到疲憊,做一個兵的思想工作比指揮一場山頭攻防戰還要累。
事實證明,沒有人是全能的。
當前第107營的幹部依然屬於缺編狀態,大多數連隊只有三到四名幹部到位,而這些人全部編入新兵連才堪堪夠用。
幹部缺編倒不是被為難了,而是新兵入伍老兵退伍這個季節,一樣是幹部轉業的時候,部隊人員銜接正是處於青黃不接的狀態,到處都缺人,不僅僅是第107營。
徐明到底是有豐富的基層管理工作經驗,在幹部嚴重缺編的情況下,他將政治思想工作的重心放在骨幹身上,尤其是帶訓骨幹,加強對他們的培訓,通過他們來帶動新兵,在最短時間內完成思想方面的統一。
李驍虎有更加重要的事情要做——做通原來三十名戰士的思想工作,讓他們留在部隊。
上級領導機關已經批准了這三十人延遲到新兵下連後退伍,即延長服役三個月。一方面,這是極少見的退伍老兵和入伍新兵同期服役的現象,通常來說,退伍老兵會在新兵到部隊之前全部完成退出現役返鄉。而另一方面,上級領導機關沒有這筆經費,第107營需要自己出這筆錢——延遲退伍老兵的工資、補貼、津貼等費用。
李驍虎是希望三十人能夠全部留下來的,尤其是十幾名上等兵。儘管他們當中有些人的軍事素質和第九旅的佼佼者相比依然差強人意。
而實際上主動遞交留轉申請的上等兵,只有區區七人,還不到一半。
李驍虎挨個找他們談心,同時請老班長張貴德出面做他們的思想工作。幾天之後,遞交留轉申請的上等兵人數總算是達到了十人。
武星和張孝偉是李驍虎比較看重的有發展潛力的上等兵,但他們退伍的意願很強烈。
這兩個兵都是本科畢業生入伍的,屬於部隊的短缺型人才。
新兵連開訓第二周,李驍虎再一次找到了武星,兩人站在運動場邊的樹下,一邊看新兵訓練,一邊談心。
武星很是無奈,他已經反覆表明了不願意留轉的態度,奈何笑面虎一直沒有放棄他。
他無奈苦笑道,「營長,我真的不想留在部隊。我相信部隊的待遇是越來越好的,可我的歲數……我今年二十六了,有很多個人的事情需要做,我實在是沒有以前那個心了。」
李驍虎說,「講來講去心裏面還是對部隊不滿了。」
武星連忙說,「營長我不是……」
李驍虎擺著手說,「我明白。人是活在現實當中的,我非常能理解你當時受到的價值觀方面的衝擊,也能理解你現在的想法。有些道理,和李奮這一類兵講是講不清楚的,但是你是能明白的。你顯然對自己的未來怎樣走是有了明確的規劃,可是話說回來,回到地方後,隨大流按部就班的人生,確定就是你要的人生嗎?」
武星沉默著。
「新兵調查問卷里,入伍動機這一欄,新兵一班的劉鎮華填下的答案是為國防事業做貢獻。你是怎樣看待的?」李驍虎突然問。
武星下意識地看向新兵一班,中等個子瘦乾瘦乾的劉鎮華在隊列的中間靠後一些位置,班長李奮正在進行隊列動作的講解。
他沉聲回答,「劉鎮華是有理想的人,他內心有要堅守的東西,他的想法屬於極少數。」
聞言,李驍虎對武星又高看了一眼。
許多人都感覺到了,劉鎮華這個兵是獨特的,可是,沒幾個人能夠精準地總結出他到底哪裡獨特。
這個獨特在部隊裡,並不是好事,這一點,武星也看到了。
李驍虎說,「你和劉鎮華是同一類人。」
武星看著李驍虎,再一次沉默不語。
其實他從劉鎮華身上看到了一些當年自己的影子,一樣的熱血沸騰,一樣的充滿理想信仰,一樣的身體素質跟不上雄偉壯志,時間越長越孤獨,也許因為更清醒,或者是因為更糊塗。
直到熱血冷卻、壯志未酬,剩下的便只有對未來的卑微的期許和迷茫。
「你堂堂211高校的本科畢業生,為什麼選擇參軍而不是參加工作?」
這樣的問題在列兵期間反覆出現,武星的答案含蓄而認真——為了「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的理想。
慢慢的,答案變成了「為了以後考公考編考研能比其他人有優勢」,諸如此類。
嗯,旁人認為此時的武星才是真實的。
回想起過往,武星忍不住感慨說,「營長,我是計算機技術專業,長三角地區的高科技企業招聘此類員工時,開出的是轉正後年薪十二萬,並且有單身公寓等福利。在杭州,我們這個專業的人干滿五年,通常都能夠得到政府給予的人才購房補貼。」
他看著李驍虎,微微搖頭,「我二十六歲了,回去工作幾年,有點積蓄有個棲身之處,再談個對象,生個孩子,伺候老人,上半輩子也就這樣了。」
武星這是真情流露了。
李驍虎沉聲說,「你當年提干,你軍事素質這塊沒有優勢,第九旅當年的大學生士兵提干名額只有三個人。另外兩人,一個是修理所的,一個是工化營的,他們的軍事成績遠超你。而另一位你認識,二連的二期士官,服役期間獲得了兩次二等功,教學法比武集團軍第一。」
說到這裡,李驍虎看著目露驚訝之色的武星,說,「你仍然有機會提干,而且在第107營,你提乾的機會是最大的。你知道你還有一個短板在哪嗎,你沒入黨。」
武星震驚地問道,「營長,這些事情你是怎麼知道的?好些情況我都不知道。」
李驍虎微微一笑,「你們三十號人的情況我都了解得很清楚,甚至你們家裡我都有去過電話。武星,你總認為當年提干有內幕,認為有人走了關係占了你的名額,實際上這些事情是根本不存在的。你的一些想法,是以偏概全的。」
武星動容了,他不認為笑面虎騙他,笑面虎沒必要這麼做。那麼,笑面虎說的是真的。
那就是自己心比天高命比紙薄了。
此時,李驍虎低聲說,「明年,軍官工資增加百分之三十,此後保持每年不低於百分之十的比例增長,至少會增長五年。」
「你是高知識分子,稍稍計算就能得到最終的數字。留下來先轉士官,明年入黨,後年提干,到你三十歲的時候,能拿到七千塊錢的工資。」
講到這裡,李驍虎淡淡一笑,「部隊的七千塊和地方上的七千塊是兩碼事,這不用我多說了。」
一點沒錯,在部隊上拿七千塊工資能養活有四個老人和老婆孩子這麼一大家子,可是在地方上,養活老婆孩子都夠嗆。
李驍虎看著臉上寫滿了懷疑的武星,微微擺了擺手,道,「我說的是已經定下來但是還沒有公布實施細則的政策。有時間多看看報紙,關注關注兩會。」
增長率10%這個數據是可靠且有理有據的,因為在政策文件上有那麼一句話——軍人待遇增長速度要略高於全國國民生產總值的增長速度,如此才能達到彌補過去很長一段時期中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所對軍隊造成的虧欠。
根據已經確定的政策,吃皇糧待遇排列順序從高到低大致是「現役軍人-人民教師-人民警察-國家公務人員-地方公務人員-事業編制人員」。
也就是說,將來現役軍人的待遇是最高的。
而且還有一個前提,現役軍人的待遇必須要高於地方的平均工資,這樣就保證了不管部隊駐地在哪裡,都能夠享受到平均線以上的待遇。
在這個基礎上,再按照「現役軍人待遇要高於……」這個政策來執行。
如2008年SH市的平均月工資是3300元,同年,一期士官的平均月工資只有2100-2300元,低了足足1000元。
而且沿海發達地區的平均工資基本上都能夠按照每年10%以上的速度來增長的。部隊定下現役軍人工資標準每年增長10%,其實已經是相當的含蓄了。
李驍虎給武星描繪的是這樣一副觸手可及的場景——2012年,他能夠到副連級,按照確定的增長速度,他能拿到七千到八千之間的工資,而且還會以每年加幾百塊的速度增加。
前提是武星要清醒自己的前提是玩命把軍事素質搞上去,一定要排在營隊的前幾名,如此才能讓提乾的名額扎紮實實地落在自己的腦袋上!
武星是動搖了,如果在部隊有好前途,誰他媽也不願意回地方去當資本家的牛馬。
他尚且有一個特別想問卻不敢問的問題,現在,他豁出去了,咬著牙問,「營長,你現在一個月工資多少?」
少校副團,有了這個級別的標準,武星就能分析出更多詳細的信息。
李驍虎沒想到武星會問自己的隱私,他倒是沒那麼多顧忌,直截了當地說,「九千多,和第九旅的旅長政委的工資差不多。」
「啥?」
武星眼珠子都要瞪出來了,少校副團的工資跟大校正師的差不多,糊弄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