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杏林峰
夕陽如血,將天空染成一片絢爛的橙紅。那輪巨大的落日緩緩西沉,為世間萬物都披上了一層朦朧而溫暖的餘暉。
李執緊緊握住韁繩,駕車疾馳在歸府的路上。馬蹄揚起陣陣塵土,在身後拖出一道長長的痕跡。他身姿挺拔如松,眼神卻難掩擔憂與心疼。
車廂里,海棠蜷縮在角落,斑駁的血跡觸目驚心。她的臉色蒼白得近乎透明,嘴唇乾裂,氣息微弱。即便傷痕累累,也難掩她眉眼間的清麗。
車輪碾過坑窪發出咯吱的聲響,隨著馬車的顛簸,海棠的身體輕輕晃動。李執放緩了速度,試圖讓她少受些顛簸之苦。風從縫隙間灌入,帶著些許涼意,卻無法吹散這車廂里的壓抑氛圍。
道路兩旁的樹木被夕陽拉長了影子,像是一雙雙默默守護的手。遠處,將軍府的方向若隱若現,那是此刻最令人嚮往的地方,那裡有可以休養生息的港灣,也有能治癒傷痛的一切希望。
將軍府的門口,青石板路延伸向那古舊卻透著清正之氣的大門。門扉兩側掛著兩個紅燈籠,雖不華麗,但那一抹紅卻在這略顯冷清的傍晚多了幾分暖意。這裡不同於那些奢靡的權貴府邸,沒有華麗的裝飾,只是一些簡單的綠植盆栽點綴在角落,幾株松柏在寒風中堅守,彰顯著這家主人的剛正不阿。
李執抱著受傷的海棠出現在大門口時,拓跋盼歸已經早早地等候在那裡。她的眼神里滿是擔憂,眉頭緊緊地蹙在一起,那眼神瞬間從兒子身上轉移到了他懷裡的女子身上。「阿聿,這是怎麼了?」她的聲音有些顫抖,眼中帶著焦急。
「母親,這姑娘在逃難的途中受了傷,幸得父親所救。」李執的聲音低沉而溫和,腳步十分輕緩地朝府里走去,生怕晃動幅度過大傷到懷中的女子。
走進將軍府的庭院,中間是一個小小的水池,池子裡養著幾條錦鯉,水波粼粼間倒映著周圍的景色。周圍擺放著一些竹簡書卷,可見這裡的主人對文化也是有著崇敬之心。穿過庭院,來到一間布置簡單卻不失雅致的客房前。
李執將女子輕輕放在床上,動作輕柔得仿佛女子是一朵即將凋零的花,稍一用力就會碎掉似的。他站起身來,向母親微微頷首,表示接下來他會在門口等候。
拓跋盼歸擺了擺手,轉身吩咐下人:「去把我的藥箱拿過來,還有,準備一壺溫水和乾淨的布巾。」她站在床邊,又細細檢查了一番女子的傷口,嘴裡喃喃自語道:「這傷雖然不致命,但若不好好醫治,也容易留下病根啊。」她的眼神里滿是憂慮。
隨後,她拿出小刀,輕輕地劃開女子衣服上沾著血漬的地方,動作極其小心,生怕女子會感到疼痛。她又從藥箱裡取出幾味草藥,仔細研磨成粉,然後敷在傷口處,口中還輕聲安慰著昏迷中的女子:「姑娘莫怕,很快就好了。」
李執在門外靜靜地站著,他雙手背在身後。他知道母親精通醫術,看到母親如此悉心地照料女子,心中既感激又覺得理所應當。
拓跋盼歸將受傷的海棠治癒後,便帶著兒子李執來到書房。書房裡瀰漫著淡淡的檀香味,那是一支薰香在角落的小鼎里悠悠地散發著香氣。書架上擺滿了醫書典籍,有幾本因為年代久遠,紙張已經泛黃起皺,卻依然被整齊地安放在那裡,那是拓跋盼歸多年行醫積累下來的珍貴資料。
夜色如墨,月光透過雕花窗欞,在書房的青石地面上灑下斑駁的光影。檀木桌上一盞油燈搖曳著昏黃的燭火,映照著牆上掛著的一幅水墨山水畫。畫中青山巍峨,雲霧繚繞,仿佛那座傳說中的杏林峰。
「兒啊,今日為娘給你講個故事。」拓跋盼歸輕輕拂了拂衣袖,在案前坐下。她的眼神忽然變得深邃起來,仿佛透過眼前的一切看到了遙遠的記憶深處。
「那是我十三歲那年,那時候天下出現了一種很可怕的疾病,此病傳染極快,所到之處百姓哀鴻遍野,太醫院束手無策。那時我隨先皇太后前往京郊求醫問藥,皇太后聽聞杏林峰上有神醫可以治病救人,於是帶著我一同前往山下求救。
那杏林峰啊,可真是一座神秘的地方。它就矗立在雲霧繚繞之間,遠遠望去,仿若仙境一般。山上的樹木鬱鬱蔥蔥,枝葉交錯在一起,幾乎看不到天空,只有一縷縷陽光透過縫隙灑下,形成一道道金色的光線,如同通往天庭的道路。周圍還環繞著一層輕紗,透著一種神秘的氣息,仿佛一不小心就會闖入一個與世隔絕的世界,而這個世界隱藏著無數不為人知的秘密。
我們到了山腳下,心中滿是對那位神醫的敬重。他們可是專門治病救人的啊,那是一種超凡的力量,能將垂死之人從鬼門關拉回來。那位神醫心懷大愛,不顧自己的安危就跟著我們下了山。
可誰知道呢,所謂的請他下山救治世人,不過是皇家的一個幌子罷了。」說到此處,她的語氣中充滿了憤懣:「神醫進了皇宮後,雖然受到的待遇比太醫們高了許多,住在華麗的宮殿裡,吃著珍饈美味,可實際上就是被軟禁了起來。皇帝和那些王公貴族只想著自己,把神醫當作救命稻草緊緊抓著,卻不顧神醫的意願。他們的自私,讓人心寒。」
說到這裡,她的聲音有些哽咽,「那是六月的一個雨夜,雨淅淅瀝瀝地下著,整個皇宮籠罩在一片黑暗和寂靜之中。雨水打在青石板路上,濺起一朵朵小小的水花。神醫的房間內亮著微弱的燭光,他獨自坐在桌前,眼神中滿是絕望。他知道自己的使命已經無法完成,便將藥方留下,然後選擇了上吊自縊。第二天清晨,人們發現他的時候,他冰冷的身體還在晃蕩著,那場景讓人觸目驚心。
我心中愧疚難安,便向先皇太后請求,親自護送神醫靈柩返回杏林峰。可當我來到山腳下時,才發現通往山頂的道路早已消失不見。無論我如何尋找,始終無法靠近半步。
那七天七夜裡,我每天都守在山下,聽著山上的風聲呼嘯而過,像是一種無形的警告。夜晚的時候,周圍靜的可怕,只有偶爾傳來的幾聲怪鳥啼叫,讓我毛骨悚然。到了第七個夜晚,正當我要絕望之際,忽然聽到一陣悠揚的簫聲從雲端傳來。緊接著,山上突現霞光,那一道霞光如同破曉的晨曦,衝破黑暗,直射山腳。
一位身著麻衣的男子緩緩走下階梯,那男子雖穿著樸素,但氣質非凡,有一種超凡脫俗的感覺。他說自己是神醫師弟,感激我能將師兄屍骨送歸此處。他還說天下蒼生自有天定,醫者之心當存仁善。他走到我面前,向我道謝,並說以後必定會報答我將師兄屍骨送歸杏林峰的恩情。
後來啊,皇帝每年都派人去杏林峰,那些人帶著各種寶物,騎著高頭大馬,浩浩蕩蕩地出發。可都沒人上去過,也從來沒見到有人下來過。杏林峰依舊靜靜地矗立在那裡,仿佛一切都沒有發生過。」
拓跋盼歸說完這段往事,房間裡一時陷入了沉默,只聽到外面風吹樹葉的沙沙聲。
良久,拓跋盼歸輕輕嘆了口氣:「阿聿啊,為娘常教導你行醫濟世,要記得這份初心。真正高明的醫術,從來不是用來謀取利益的工具。」
李執緊緊握住韁繩,駕車疾馳在歸府的路上。馬蹄揚起陣陣塵土,在身後拖出一道長長的痕跡。他身姿挺拔如松,眼神卻難掩擔憂與心疼。
車廂里,海棠蜷縮在角落,斑駁的血跡觸目驚心。她的臉色蒼白得近乎透明,嘴唇乾裂,氣息微弱。即便傷痕累累,也難掩她眉眼間的清麗。
車輪碾過坑窪發出咯吱的聲響,隨著馬車的顛簸,海棠的身體輕輕晃動。李執放緩了速度,試圖讓她少受些顛簸之苦。風從縫隙間灌入,帶著些許涼意,卻無法吹散這車廂里的壓抑氛圍。
道路兩旁的樹木被夕陽拉長了影子,像是一雙雙默默守護的手。遠處,將軍府的方向若隱若現,那是此刻最令人嚮往的地方,那裡有可以休養生息的港灣,也有能治癒傷痛的一切希望。
將軍府的門口,青石板路延伸向那古舊卻透著清正之氣的大門。門扉兩側掛著兩個紅燈籠,雖不華麗,但那一抹紅卻在這略顯冷清的傍晚多了幾分暖意。這裡不同於那些奢靡的權貴府邸,沒有華麗的裝飾,只是一些簡單的綠植盆栽點綴在角落,幾株松柏在寒風中堅守,彰顯著這家主人的剛正不阿。
李執抱著受傷的海棠出現在大門口時,拓跋盼歸已經早早地等候在那裡。她的眼神里滿是擔憂,眉頭緊緊地蹙在一起,那眼神瞬間從兒子身上轉移到了他懷裡的女子身上。「阿聿,這是怎麼了?」她的聲音有些顫抖,眼中帶著焦急。
「母親,這姑娘在逃難的途中受了傷,幸得父親所救。」李執的聲音低沉而溫和,腳步十分輕緩地朝府里走去,生怕晃動幅度過大傷到懷中的女子。
走進將軍府的庭院,中間是一個小小的水池,池子裡養著幾條錦鯉,水波粼粼間倒映著周圍的景色。周圍擺放著一些竹簡書卷,可見這裡的主人對文化也是有著崇敬之心。穿過庭院,來到一間布置簡單卻不失雅致的客房前。
李執將女子輕輕放在床上,動作輕柔得仿佛女子是一朵即將凋零的花,稍一用力就會碎掉似的。他站起身來,向母親微微頷首,表示接下來他會在門口等候。
拓跋盼歸擺了擺手,轉身吩咐下人:「去把我的藥箱拿過來,還有,準備一壺溫水和乾淨的布巾。」她站在床邊,又細細檢查了一番女子的傷口,嘴裡喃喃自語道:「這傷雖然不致命,但若不好好醫治,也容易留下病根啊。」她的眼神里滿是憂慮。
隨後,她拿出小刀,輕輕地劃開女子衣服上沾著血漬的地方,動作極其小心,生怕女子會感到疼痛。她又從藥箱裡取出幾味草藥,仔細研磨成粉,然後敷在傷口處,口中還輕聲安慰著昏迷中的女子:「姑娘莫怕,很快就好了。」
李執在門外靜靜地站著,他雙手背在身後。他知道母親精通醫術,看到母親如此悉心地照料女子,心中既感激又覺得理所應當。
拓跋盼歸將受傷的海棠治癒後,便帶著兒子李執來到書房。書房裡瀰漫著淡淡的檀香味,那是一支薰香在角落的小鼎里悠悠地散發著香氣。書架上擺滿了醫書典籍,有幾本因為年代久遠,紙張已經泛黃起皺,卻依然被整齊地安放在那裡,那是拓跋盼歸多年行醫積累下來的珍貴資料。
夜色如墨,月光透過雕花窗欞,在書房的青石地面上灑下斑駁的光影。檀木桌上一盞油燈搖曳著昏黃的燭火,映照著牆上掛著的一幅水墨山水畫。畫中青山巍峨,雲霧繚繞,仿佛那座傳說中的杏林峰。
「兒啊,今日為娘給你講個故事。」拓跋盼歸輕輕拂了拂衣袖,在案前坐下。她的眼神忽然變得深邃起來,仿佛透過眼前的一切看到了遙遠的記憶深處。
「那是我十三歲那年,那時候天下出現了一種很可怕的疾病,此病傳染極快,所到之處百姓哀鴻遍野,太醫院束手無策。那時我隨先皇太后前往京郊求醫問藥,皇太后聽聞杏林峰上有神醫可以治病救人,於是帶著我一同前往山下求救。
那杏林峰啊,可真是一座神秘的地方。它就矗立在雲霧繚繞之間,遠遠望去,仿若仙境一般。山上的樹木鬱鬱蔥蔥,枝葉交錯在一起,幾乎看不到天空,只有一縷縷陽光透過縫隙灑下,形成一道道金色的光線,如同通往天庭的道路。周圍還環繞著一層輕紗,透著一種神秘的氣息,仿佛一不小心就會闖入一個與世隔絕的世界,而這個世界隱藏著無數不為人知的秘密。
我們到了山腳下,心中滿是對那位神醫的敬重。他們可是專門治病救人的啊,那是一種超凡的力量,能將垂死之人從鬼門關拉回來。那位神醫心懷大愛,不顧自己的安危就跟著我們下了山。
可誰知道呢,所謂的請他下山救治世人,不過是皇家的一個幌子罷了。」說到此處,她的語氣中充滿了憤懣:「神醫進了皇宮後,雖然受到的待遇比太醫們高了許多,住在華麗的宮殿裡,吃著珍饈美味,可實際上就是被軟禁了起來。皇帝和那些王公貴族只想著自己,把神醫當作救命稻草緊緊抓著,卻不顧神醫的意願。他們的自私,讓人心寒。」
說到這裡,她的聲音有些哽咽,「那是六月的一個雨夜,雨淅淅瀝瀝地下著,整個皇宮籠罩在一片黑暗和寂靜之中。雨水打在青石板路上,濺起一朵朵小小的水花。神醫的房間內亮著微弱的燭光,他獨自坐在桌前,眼神中滿是絕望。他知道自己的使命已經無法完成,便將藥方留下,然後選擇了上吊自縊。第二天清晨,人們發現他的時候,他冰冷的身體還在晃蕩著,那場景讓人觸目驚心。
我心中愧疚難安,便向先皇太后請求,親自護送神醫靈柩返回杏林峰。可當我來到山腳下時,才發現通往山頂的道路早已消失不見。無論我如何尋找,始終無法靠近半步。
那七天七夜裡,我每天都守在山下,聽著山上的風聲呼嘯而過,像是一種無形的警告。夜晚的時候,周圍靜的可怕,只有偶爾傳來的幾聲怪鳥啼叫,讓我毛骨悚然。到了第七個夜晚,正當我要絕望之際,忽然聽到一陣悠揚的簫聲從雲端傳來。緊接著,山上突現霞光,那一道霞光如同破曉的晨曦,衝破黑暗,直射山腳。
一位身著麻衣的男子緩緩走下階梯,那男子雖穿著樸素,但氣質非凡,有一種超凡脫俗的感覺。他說自己是神醫師弟,感激我能將師兄屍骨送歸此處。他還說天下蒼生自有天定,醫者之心當存仁善。他走到我面前,向我道謝,並說以後必定會報答我將師兄屍骨送歸杏林峰的恩情。
後來啊,皇帝每年都派人去杏林峰,那些人帶著各種寶物,騎著高頭大馬,浩浩蕩蕩地出發。可都沒人上去過,也從來沒見到有人下來過。杏林峰依舊靜靜地矗立在那裡,仿佛一切都沒有發生過。」
拓跋盼歸說完這段往事,房間裡一時陷入了沉默,只聽到外面風吹樹葉的沙沙聲。
良久,拓跋盼歸輕輕嘆了口氣:「阿聿啊,為娘常教導你行醫濟世,要記得這份初心。真正高明的醫術,從來不是用來謀取利益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