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青璃·雨中之靈
此時顧子謙正在全神貫注地學習著筆記上的內容。
相較於之前學的那些單純念力或單純感知類的法術,這個名為【牽絲戲】的法術對施法者的念力綜合性和感知操控能力都有一定的要求。
既需要施法者能夠凝練出足夠堅韌且又足夠靈敏的念力絲線,又需要施法者能夠將自己的精神力感知延伸出去施加在被操控者身上。
當然這個法術是被明令禁止用於人類身上。
作為一個守法公民,顧子謙自然是不會去違背這個禁令。
他此時的嘗試施法對象,是自己手中早已事先製作好的施法道具。
這是他按著學習筆記中的內容,自己親手製作出來的,一隻差不多只有掌心那般大的小熊形狀木偶。
又是一番準備後,顧子謙終於拿起木偶進行第一次施法嘗試。
【一心一意,無負無悔】
剛剛念完咒言,他體內的精神力凝聚成一縷縷銀白色的念力絲線,從指尖飛出一圈圈地繞在木偶身上。
而後,這些已經纏成銀白色光繭的念力絲線,又全都在頃刻間消失不見。
重新顯露出本來面容的小熊木偶,此時像是活過來了一般,不僅可以自己飛起來,還能自己轉轉腦袋、動動手、踢踢腳。
而這只是需要顧子謙簡單地心念一動而已。
用念力推開窗戶,繼而御使著被施加了【牽絲戲】的木偶,飛到正在下著大雨的窗外。
他想要測試一下這個法術,對於自己感知能力的輔助提升效果。
此世界修行者所謂的感知一般指的就是精神力感知。
而這並非什麼玄妙的東西,用靈科的術語解釋,所謂的精神力感知就是修行者通過自身發出的精神力波動探查一定範圍內相關事物的一種行為。
按他自己的理解,這東西和前世的雷達有些像。
同理,環境因素也會對精神力感知造成明顯的影響。
就好比,窗外這場大雨。
在這個世界,雨水中會攜帶著大量水屬性靈氣分子。
而今晚青璃島上這場大雨又有些特別,雨水中的水屬性靈氣分子比顧子謙在永寧遇到的要更為濃郁,近乎要形成實際。
這些超出了一定數量級的靈氣分子,會對精神力波動的擴散和反饋造成明顯的干擾。
具體影響就是如今顧子謙自己的有效感知範圍,從原本的方圓百米被壓縮到了方圓三十米,同時他的精神感知精度也被嚴重壓制。
在房間裡邊還好,但是過了窗戶,他所感知到的畫面清晰度差不多就是從超高清降低到了標清,而且還是視野里一直帶著氤氳水汽的那種。
這種情況下,正好可以用來測試牽絲木偶對精神感知的擴展與輔助增強作用。
正巧,剛將牽絲木偶放出去不久,他就在「看」到一個灰白色的光點從大雨如幕的街道上飄過。
這灰白色的光點,禹洲人一般稱之為「靈」。
這所謂的靈,看似與魂靈相似,但他們卻不是同一類存在。
雖然和魂靈一樣,它們都一種介於物質與能量之間,同樣也與智慧生靈有關,但它們本身並非生者實際的遺留。
依照如今靈科研究發現,所謂的「靈」應是由某些靈氣物質與精神力、生靈情愫或生靈願力等在某種特殊條件下糅合而成的產物,此事在《精神系修行筆記(基礎)》中亦有記載。
顧子謙指揮著自己的牽絲木偶跟著那隻灰白色的靈,來到一座老舊的兩層樓高的民居前。
灰白色的靈直接穿門而入,他的木偶卻只能停在門外。
幸好他還可以用木偶感知屋內的情況,沒有雨水的阻隔,這感知反而比街道上還要清楚許多。
只見那隻靈飄蕩進臥室,繼而化作一名少女的模樣坐在屋內那名已經熟睡的老嫗床邊。
似乎是在陪伴著這位獨自一個人生活的老嫗,陪她一起度過這漫漫寒夜。
或許她是老人的親人,又或許不是,對此顧子謙並不清楚,他只是這裡的一名過客、一名看客。
「看起來並非惡靈。」
又過一段時間後,發現老嫗屋內一直都沒有異動,顧子謙在自己心中如此判斷道。
禹洲世界的靈有很多種類。
但世人一般依據誕生方式,簡單地將之區分為自然之靈與幻想之靈,又依據所謂的善惡,再次簡單地將之區分為善靈或惡靈。
顧子謙現在學識有限,還不能很好區分老嫗床前這只能夠化作少女模樣的靈,具體是哪一類,只能簡單地判斷出她應該不是惡靈。
雖然如此判斷,但基於安全起見,他還是將那隻停在老嫗門外草堆里的木偶設置為「待命警戒」狀態。
如此,顧子謙才將注意力轉回到自己的身上。
這一次出門前他總共做了五隻這種木偶。
幾分鐘後,另外四隻也都被他成功施加了【牽絲戲】法術,成為可供他隨時驅使的牽絲木偶。
而在給最後一隻木偶施加上【牽絲戲】法術時,一陣猛烈的抽痛感直衝他的大腦,這是他自己身體對他本人發出的嚴厲警告,是在催促他必須立即去休息。
放下手中牽絲木偶,顧子謙合上學習筆記,起身躺入鬆軟又冰冷的床上。
雖然選擇了休息,但他依然沒有入睡,只是閉著眼睛感受著周遭的一切。
幾分鐘後,他又放出了兩隻木偶去窗外遊蕩,一隻向南一隻向北,準備讓它們先替自己好好逛逛這個小鎮。
此時他腦海里正浮現著三幅景象。
第一幅是在那位老嫗家的門口,趴在草堆里的牽絲木偶正無聊地望著被身前冷風吹亂的雜草、如透明帘布般的雨幕,以及只有雨水的無人街道。
另外兩幅畫面,都像是某個人在雨夜中漫步,一個向東南一路穿街過巷來到海島的港口碼頭遙望海上的風雨。
一個向西北行去,直至行到山巒腳下,舉目仰望山中的飛流。
今晚的夜,其實很靜,只有雨聲。
雨聲蓋過了一切。
直至東邊的紅日從海面下躍出,顧子謙才發覺那看似磅礴的大雨,不知已在何時悄然消散。
此時,在老嫗家門口的牽絲木偶正好望到一點灰芒匯入晨光。
海邊的那只在看日出,山腳的那隻也在看日出。
就連屋裡的這位還是在看日出。
四個畫面、四個角度,這日出相同,又不盡相同。
相較於之前學的那些單純念力或單純感知類的法術,這個名為【牽絲戲】的法術對施法者的念力綜合性和感知操控能力都有一定的要求。
既需要施法者能夠凝練出足夠堅韌且又足夠靈敏的念力絲線,又需要施法者能夠將自己的精神力感知延伸出去施加在被操控者身上。
當然這個法術是被明令禁止用於人類身上。
作為一個守法公民,顧子謙自然是不會去違背這個禁令。
他此時的嘗試施法對象,是自己手中早已事先製作好的施法道具。
這是他按著學習筆記中的內容,自己親手製作出來的,一隻差不多只有掌心那般大的小熊形狀木偶。
又是一番準備後,顧子謙終於拿起木偶進行第一次施法嘗試。
【一心一意,無負無悔】
剛剛念完咒言,他體內的精神力凝聚成一縷縷銀白色的念力絲線,從指尖飛出一圈圈地繞在木偶身上。
而後,這些已經纏成銀白色光繭的念力絲線,又全都在頃刻間消失不見。
重新顯露出本來面容的小熊木偶,此時像是活過來了一般,不僅可以自己飛起來,還能自己轉轉腦袋、動動手、踢踢腳。
而這只是需要顧子謙簡單地心念一動而已。
用念力推開窗戶,繼而御使著被施加了【牽絲戲】的木偶,飛到正在下著大雨的窗外。
他想要測試一下這個法術,對於自己感知能力的輔助提升效果。
此世界修行者所謂的感知一般指的就是精神力感知。
而這並非什麼玄妙的東西,用靈科的術語解釋,所謂的精神力感知就是修行者通過自身發出的精神力波動探查一定範圍內相關事物的一種行為。
按他自己的理解,這東西和前世的雷達有些像。
同理,環境因素也會對精神力感知造成明顯的影響。
就好比,窗外這場大雨。
在這個世界,雨水中會攜帶著大量水屬性靈氣分子。
而今晚青璃島上這場大雨又有些特別,雨水中的水屬性靈氣分子比顧子謙在永寧遇到的要更為濃郁,近乎要形成實際。
這些超出了一定數量級的靈氣分子,會對精神力波動的擴散和反饋造成明顯的干擾。
具體影響就是如今顧子謙自己的有效感知範圍,從原本的方圓百米被壓縮到了方圓三十米,同時他的精神感知精度也被嚴重壓制。
在房間裡邊還好,但是過了窗戶,他所感知到的畫面清晰度差不多就是從超高清降低到了標清,而且還是視野里一直帶著氤氳水汽的那種。
這種情況下,正好可以用來測試牽絲木偶對精神感知的擴展與輔助增強作用。
正巧,剛將牽絲木偶放出去不久,他就在「看」到一個灰白色的光點從大雨如幕的街道上飄過。
這灰白色的光點,禹洲人一般稱之為「靈」。
這所謂的靈,看似與魂靈相似,但他們卻不是同一類存在。
雖然和魂靈一樣,它們都一種介於物質與能量之間,同樣也與智慧生靈有關,但它們本身並非生者實際的遺留。
依照如今靈科研究發現,所謂的「靈」應是由某些靈氣物質與精神力、生靈情愫或生靈願力等在某種特殊條件下糅合而成的產物,此事在《精神系修行筆記(基礎)》中亦有記載。
顧子謙指揮著自己的牽絲木偶跟著那隻灰白色的靈,來到一座老舊的兩層樓高的民居前。
灰白色的靈直接穿門而入,他的木偶卻只能停在門外。
幸好他還可以用木偶感知屋內的情況,沒有雨水的阻隔,這感知反而比街道上還要清楚許多。
只見那隻靈飄蕩進臥室,繼而化作一名少女的模樣坐在屋內那名已經熟睡的老嫗床邊。
似乎是在陪伴著這位獨自一個人生活的老嫗,陪她一起度過這漫漫寒夜。
或許她是老人的親人,又或許不是,對此顧子謙並不清楚,他只是這裡的一名過客、一名看客。
「看起來並非惡靈。」
又過一段時間後,發現老嫗屋內一直都沒有異動,顧子謙在自己心中如此判斷道。
禹洲世界的靈有很多種類。
但世人一般依據誕生方式,簡單地將之區分為自然之靈與幻想之靈,又依據所謂的善惡,再次簡單地將之區分為善靈或惡靈。
顧子謙現在學識有限,還不能很好區分老嫗床前這只能夠化作少女模樣的靈,具體是哪一類,只能簡單地判斷出她應該不是惡靈。
雖然如此判斷,但基於安全起見,他還是將那隻停在老嫗門外草堆里的木偶設置為「待命警戒」狀態。
如此,顧子謙才將注意力轉回到自己的身上。
這一次出門前他總共做了五隻這種木偶。
幾分鐘後,另外四隻也都被他成功施加了【牽絲戲】法術,成為可供他隨時驅使的牽絲木偶。
而在給最後一隻木偶施加上【牽絲戲】法術時,一陣猛烈的抽痛感直衝他的大腦,這是他自己身體對他本人發出的嚴厲警告,是在催促他必須立即去休息。
放下手中牽絲木偶,顧子謙合上學習筆記,起身躺入鬆軟又冰冷的床上。
雖然選擇了休息,但他依然沒有入睡,只是閉著眼睛感受著周遭的一切。
幾分鐘後,他又放出了兩隻木偶去窗外遊蕩,一隻向南一隻向北,準備讓它們先替自己好好逛逛這個小鎮。
此時他腦海里正浮現著三幅景象。
第一幅是在那位老嫗家的門口,趴在草堆里的牽絲木偶正無聊地望著被身前冷風吹亂的雜草、如透明帘布般的雨幕,以及只有雨水的無人街道。
另外兩幅畫面,都像是某個人在雨夜中漫步,一個向東南一路穿街過巷來到海島的港口碼頭遙望海上的風雨。
一個向西北行去,直至行到山巒腳下,舉目仰望山中的飛流。
今晚的夜,其實很靜,只有雨聲。
雨聲蓋過了一切。
直至東邊的紅日從海面下躍出,顧子謙才發覺那看似磅礴的大雨,不知已在何時悄然消散。
此時,在老嫗家門口的牽絲木偶正好望到一點灰芒匯入晨光。
海邊的那只在看日出,山腳的那隻也在看日出。
就連屋裡的這位還是在看日出。
四個畫面、四個角度,這日出相同,又不盡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