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老伯,你等為何這副模樣?
楊戩望著天空,心中滿是憤懣:「天命!你既奪我親人,又降災於民,何其不公!」
他的心中雖然波濤洶湧,但面對流離失所的百姓,他知道,自己必須行動。
「老丈,且飲此水,慢慢道來。」楊戩遞過水袋,老丈接過,一飲而盡,隨後露出一臉感激之色。
「大人有所不知,這灌江口的災禍,實乃商王不敬天命所致。如今,百姓苦不堪言,唯有背井離鄉。」老丈的話,如同一把尖刀,刺痛了楊戩的心。
他暗下決心,無論如何,也要為這些無辜的百姓找到一條生路。
畢竟,洪荒之中,總得有人挺身而出,對抗這不公的天命!
……
經過數日跋涉之後,子受終於抵達了灌江口。
然而,這裡卻是一副慘白景象。
路上的百姓衣衫襤褸,背著破布袋子,猶如流民一般向外遷徙。
子受下馬,攔住了一名老伯:「老伯,你等為何這副模樣?」
「灌江口之上,三日的炙烤,晝夜不分,農作物顆粒無收,水源也斷絕了,只能全網陳塘關逃難了。」老丈言語間,臉上儘是驚恐。
子受聞言,面色陰沉如水,心中已有幾分猜測。
「據說商王無道,惹怒上天,降下此等責罰。」老丈嘆息搖頭,起身欲隨人流前往陳塘關。
「老丈,且慢,帶上些吃食再行。」子受一聲令下,軍士們留下部分糧水,其餘分發給了過路的百姓。
「孔將軍,速速前往陳塘關,告知武成王妥善安置災民,若有差池,讓他提頭來見!」孔宣領命而去。
聞仲匆匆趕來,「大王,臣願先行一步,探查灌江口情況。」
「去吧。」子受略一沉吟,點頭應允。
聞仲跨上墨麒麟,化作一道流光,疾馳而去。
「加速前進!」子受見糧水分發完畢,翻身上馬,直奔灌江口。
隨著大軍接近,天氣愈發燥熱,沿途的難民更是不計其數。
子受目睹了許多老弱病倒於路邊,心中怒火中燒。
「昊天!你這天庭的規矩,難道就是這般草菅人命?」子受心中咒罵,臉色越發陰沉,那股洪荒之力在胸中激盪,誓要為百姓討個公道!
心中怒火中燒,子受難以平息!
這便是所謂的神仙境界?
看不慣孤,卻要萬民承擔,這道理何在?
大軍抵達灌江口,軍士們燥熱難耐,如熱鍋上的螞蟻。子受仰望天際,那三輪烈日如火球般炙烤著大地,他的臉上,卻波瀾不驚。
聞仲從天庭歸來,面色凝重,似有難言之隱:「大王,臣方從天庭歸來。」
「見一座面山、一座米山,還有一把金鎖。」
「須待雞啄米盡,狗舔面完,火焚金鎖斷,方能迎來灌江口的甘霖。」
「胡言!」子受面色一沉,一聲斥責,轉身向城內走去。
當務之急,還是先了解情況。聞仲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他雖心繫天下,卻不懂求雨之術。
孔宣亦是一臉愁雲,對此術一竅不通。
這求雨之事,若處理不當,大商國將四分五裂!
想當年,成湯先祖時逢大旱,災情嚴重,最終不得不以身為祭,方得天降甘霖。
聞仲想起那段往事,頭痛欲裂。
雖與大王無關,但流言可畏。
而大王確實曾言出不遜,難道真要讓他效仿先祖,以自身為祭品,求一場雨?
這念頭一閃而過,聞仲長嘆一聲,隨隊伍入了城。
灌江口,楊府之內,子受坐在大堂上。
楊戩雙膝跪地,面向大王,語氣中帶著歉意:「大王,灌江口之亂,實乃微臣家事所累,與大王無關。微臣已盡力澄清流言,奈何有人故意搗亂!」
此時的楊戩,心中滿是無奈。
連續一個多月的乾旱,讓灌江口官員逃之夭夭,所有事務都落在了他肩上。
「大王,自月前天空現三日,四時不分,灌江口顆粒無收,城內百姓十之八九已離鄉背井。」
楊戩說到此處,聲音哽咽。子受卻寬慰他:「無妨,這無關你家中之事,只是這天災罷了,不必自責!」
哪吒與楊戩相比,高低立判。
哪吒若是能學學楊戩這份責任心,也不至於讓人搖頭嘆息。
「早年,成湯初立,先祖以身作祭,普降甘霖,解大商四處燃眉之急。今,民間流傳乃是我子受不尊天命,引來旱災。」
子受目光堅定,朗聲說道,「便由我親自出面,還大商一場甘霖!」
聞仲一旁,臉色焦急,忙不迭勸道:「大王,此地情況臣已如實相告,切勿輕易應承,免得損了威名啊!」...
他語氣急切,顯然對子受的決定憂心忡忡。
子受卻是一笑,心中自有計量:「無妨,聞仲,你速速前往東海,請龍王來灌江口,降一場甘霖。」
四海龍王俯首稱臣,區區一場雨,對他來說不過是小事一樁。
「臣領命!」聞仲聞言,騎上墨麒麟,化作一道黑光,直奔東海而去。
子受轉身,看向楊戩:「楊卿,灌江口之地,可有適合求雨之處?」
他眼中閃過一絲精光,心中打著小算盤。
楊戩略一沉吟,答道:「回大王,城外五里處有一鳳凰山,乃方圓最高之地,想必能滿足大王求雨所需。」
他心中感激不已,對子受的信任深深感動。
子受大笑:「既如此,擺駕鳳凰山!楊卿,召集全城百姓,就說我子受要在鳳凰山,為灌江口求一場甘霖!」
起身欲往鳳凰山的子受,背後楊戩卻是拜倒在地,眼眶泛紅:「大王之恩德,草民沒齒難忘,餘生必肝腦塗地以報!」
非親非故,商王為楊戩撐起一片天,這份感動,深入骨髓。
半個時辰後,商王親臨灌江口,欲在鳳凰山求雨。
消息傳遍全城,百姓被一些別有用心之人煽動,紛紛湧向鳳凰山。
「求雨?我倒要看看,你能求來什麼!」
「商王啊商王,這次你恐怕要顏面盡失了!」
一眾百姓對商王嗤之以鼻。
鳳凰山頂,子受手握長劍,衣袍獵獵,英姿颯爽。
算準時機,待聞仲將至,子受開口,聲若洪鐘:「孤之求雨,與他人不同。」
他的心中雖然波濤洶湧,但面對流離失所的百姓,他知道,自己必須行動。
「老丈,且飲此水,慢慢道來。」楊戩遞過水袋,老丈接過,一飲而盡,隨後露出一臉感激之色。
「大人有所不知,這灌江口的災禍,實乃商王不敬天命所致。如今,百姓苦不堪言,唯有背井離鄉。」老丈的話,如同一把尖刀,刺痛了楊戩的心。
他暗下決心,無論如何,也要為這些無辜的百姓找到一條生路。
畢竟,洪荒之中,總得有人挺身而出,對抗這不公的天命!
……
經過數日跋涉之後,子受終於抵達了灌江口。
然而,這裡卻是一副慘白景象。
路上的百姓衣衫襤褸,背著破布袋子,猶如流民一般向外遷徙。
子受下馬,攔住了一名老伯:「老伯,你等為何這副模樣?」
「灌江口之上,三日的炙烤,晝夜不分,農作物顆粒無收,水源也斷絕了,只能全網陳塘關逃難了。」老丈言語間,臉上儘是驚恐。
子受聞言,面色陰沉如水,心中已有幾分猜測。
「據說商王無道,惹怒上天,降下此等責罰。」老丈嘆息搖頭,起身欲隨人流前往陳塘關。
「老丈,且慢,帶上些吃食再行。」子受一聲令下,軍士們留下部分糧水,其餘分發給了過路的百姓。
「孔將軍,速速前往陳塘關,告知武成王妥善安置災民,若有差池,讓他提頭來見!」孔宣領命而去。
聞仲匆匆趕來,「大王,臣願先行一步,探查灌江口情況。」
「去吧。」子受略一沉吟,點頭應允。
聞仲跨上墨麒麟,化作一道流光,疾馳而去。
「加速前進!」子受見糧水分發完畢,翻身上馬,直奔灌江口。
隨著大軍接近,天氣愈發燥熱,沿途的難民更是不計其數。
子受目睹了許多老弱病倒於路邊,心中怒火中燒。
「昊天!你這天庭的規矩,難道就是這般草菅人命?」子受心中咒罵,臉色越發陰沉,那股洪荒之力在胸中激盪,誓要為百姓討個公道!
心中怒火中燒,子受難以平息!
這便是所謂的神仙境界?
看不慣孤,卻要萬民承擔,這道理何在?
大軍抵達灌江口,軍士們燥熱難耐,如熱鍋上的螞蟻。子受仰望天際,那三輪烈日如火球般炙烤著大地,他的臉上,卻波瀾不驚。
聞仲從天庭歸來,面色凝重,似有難言之隱:「大王,臣方從天庭歸來。」
「見一座面山、一座米山,還有一把金鎖。」
「須待雞啄米盡,狗舔面完,火焚金鎖斷,方能迎來灌江口的甘霖。」
「胡言!」子受面色一沉,一聲斥責,轉身向城內走去。
當務之急,還是先了解情況。聞仲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他雖心繫天下,卻不懂求雨之術。
孔宣亦是一臉愁雲,對此術一竅不通。
這求雨之事,若處理不當,大商國將四分五裂!
想當年,成湯先祖時逢大旱,災情嚴重,最終不得不以身為祭,方得天降甘霖。
聞仲想起那段往事,頭痛欲裂。
雖與大王無關,但流言可畏。
而大王確實曾言出不遜,難道真要讓他效仿先祖,以自身為祭品,求一場雨?
這念頭一閃而過,聞仲長嘆一聲,隨隊伍入了城。
灌江口,楊府之內,子受坐在大堂上。
楊戩雙膝跪地,面向大王,語氣中帶著歉意:「大王,灌江口之亂,實乃微臣家事所累,與大王無關。微臣已盡力澄清流言,奈何有人故意搗亂!」
此時的楊戩,心中滿是無奈。
連續一個多月的乾旱,讓灌江口官員逃之夭夭,所有事務都落在了他肩上。
「大王,自月前天空現三日,四時不分,灌江口顆粒無收,城內百姓十之八九已離鄉背井。」
楊戩說到此處,聲音哽咽。子受卻寬慰他:「無妨,這無關你家中之事,只是這天災罷了,不必自責!」
哪吒與楊戩相比,高低立判。
哪吒若是能學學楊戩這份責任心,也不至於讓人搖頭嘆息。
「早年,成湯初立,先祖以身作祭,普降甘霖,解大商四處燃眉之急。今,民間流傳乃是我子受不尊天命,引來旱災。」
子受目光堅定,朗聲說道,「便由我親自出面,還大商一場甘霖!」
聞仲一旁,臉色焦急,忙不迭勸道:「大王,此地情況臣已如實相告,切勿輕易應承,免得損了威名啊!」...
他語氣急切,顯然對子受的決定憂心忡忡。
子受卻是一笑,心中自有計量:「無妨,聞仲,你速速前往東海,請龍王來灌江口,降一場甘霖。」
四海龍王俯首稱臣,區區一場雨,對他來說不過是小事一樁。
「臣領命!」聞仲聞言,騎上墨麒麟,化作一道黑光,直奔東海而去。
子受轉身,看向楊戩:「楊卿,灌江口之地,可有適合求雨之處?」
他眼中閃過一絲精光,心中打著小算盤。
楊戩略一沉吟,答道:「回大王,城外五里處有一鳳凰山,乃方圓最高之地,想必能滿足大王求雨所需。」
他心中感激不已,對子受的信任深深感動。
子受大笑:「既如此,擺駕鳳凰山!楊卿,召集全城百姓,就說我子受要在鳳凰山,為灌江口求一場甘霖!」
起身欲往鳳凰山的子受,背後楊戩卻是拜倒在地,眼眶泛紅:「大王之恩德,草民沒齒難忘,餘生必肝腦塗地以報!」
非親非故,商王為楊戩撐起一片天,這份感動,深入骨髓。
半個時辰後,商王親臨灌江口,欲在鳳凰山求雨。
消息傳遍全城,百姓被一些別有用心之人煽動,紛紛湧向鳳凰山。
「求雨?我倒要看看,你能求來什麼!」
「商王啊商王,這次你恐怕要顏面盡失了!」
一眾百姓對商王嗤之以鼻。
鳳凰山頂,子受手握長劍,衣袍獵獵,英姿颯爽。
算準時機,待聞仲將至,子受開口,聲若洪鐘:「孤之求雨,與他人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