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熟的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人也許到了一定年齡或者一定地步後真的會知天命,可能外公當時就是這樣,在抗拒治療的時候大概就知道自己命不久矣了吧。

  在回到家的一個小時內,外公就咽下了最後一口氣,當時少年楊就在外公身邊,他從外公最後的眼神中看出了太多太多東西,有解脫,有無奈,還有對少年楊的期望……可能因為少年楊心裡早知道這個結局已經註定了吧,所以當時他並沒有感覺到撕心裂肺的心痛,他只感覺胸腔中突然空了一塊地方,那個地方以前陽光明媚,而隨著外公的永遠離去,那個地方變得漆黑一片,沒有光,死一般的寂靜,那個地方就是心,如果說之前少年楊的婚姻讓他的心對任何事物都沒有留戀了,無欲無求了,那麼外公的離去就徹底的把這顆心僅有的生機也給帶走了……

  少年楊突然理解了為什麼家人同意外公出院回家了,也許家人們看重的並不是錢,而是不願看外公繼續難受下去了,也許,解脫對外公來說真的比在醫院裡受活罪要強吧,人活一輩子,如果不能壽終正寢,那麼灑脫一點的結束也許是最好的選擇。少年楊也終於能明白家人們下了多大的決心才同意讓外公出院回家的了,因為明知道出院回家就等於將永遠的離開……誰會願意做這種最殘酷的選擇呢?

  外公最後的眼神中,少年楊分明看出了解脫,想必外公在人生中最後的時刻,也是受夠了病痛的折磨吧,不然怎麼會有解脫後的釋然出現在最後那曇花一現的眼神中……

  外公的與世長辭幾乎讓少年楊變成了一具沒有靈魂的行屍走肉,哀莫大於心死,少年楊覺得心已經死了,他覺得自己今後做出任何成就也沒有什麼意義了,功成名就也不過是一個人的盛宴。

  那個時候的少年楊終於是改變了自己的心態,以往的他總是想著一輩子要轟轟烈烈,要給外公爭光,必須要功成名就,然而隨著外公的離去,少年楊內心中的曾經的雄心壯志也隨之磨滅了。

  可能人活一輩子就是在紅塵中爭渡吧,平平淡淡並非不是一種福分。少年楊突然感覺自己信佛了,領悟了。佛說如果沒有罪惡,人又怎麼會生於人世間呢?

  外公走了,少年楊還有外婆,還有父母,人生還要繼續,心雖死,人至少還活著。外公的事讓少年楊認識到了錢的重要性,那個時候他也下定了決心,往後一心搞錢,不談其他。在這個物慾橫流的時代,沒有了錢,就等於沒有了安身立命的根本,心痛的領悟,一次就夠,人總要學會自己真正的長大。

  外公的事情過後,家人們都認為少年楊真正的算是長大了,因為少年楊終於能安下心去學個技術了,能甘於平淡了,能體會到生活的真諦了。但是家人們不會知道的是那個看似晚熟的人並不是長大了,而是徹底放棄了,放棄了雄心壯志,放棄了不服輸的心,放棄了紅塵中該有的留戀。

  可能每個人心裡都是長不大的,換句話說,長大的並不是心,而是身體。每個年齡段做著符合每個年齡段該做的事,這不是成熟,不是長大,而是迫於無奈的選擇。最少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在生活面前,在歲月面前,在各種各樣的無奈面前,最終選擇了放棄最初的理想,去迎合現實,這也並不算退縮,最多是一種妥協,是對造成這一切的所有因素的妥協。可能大家都認為這是自己長大了,難道這真的是長大了嗎?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