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靈山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和誰在一起,非常重要!和勤奮的人在一起你不會懶惰,和積極的人在一起你不會消沉,與智者同行你會不同凡響,與高人為伍你能登上顛峰。

  通俗地講,蜜蜂和蝴蝶永遠找花朵,蒼蠅和蚊子總是找廁所。

  和李二海在一起,杜文開感到自己雖然年長几歲,但和他還真有差距。

  暗下決心,從今天起,抓緊時間向李二海學習,改變自己的處事態度,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升級自己的格局。

  第二天,是李二海和省委省政府兩級政策研究室人員共同交流。

  「李主任,我是省委政研室曾強,昨天聽了你的報告,熱血沸騰。我也在基層幹過八年,當年也是一腔熱血,滿腦子抱國之志,雖然小有成績,但離我的要求差之千里。跟你一比,缺少的就是你這種咬定青山不放鬆的精神,慚愧慚愧。」

  「李主任,我是省政府政研室的歐陽明,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啊。想當年,我們在座的都是名牌大學畢業,哪個不是才高八斗啊,剛工作時,也都意氣風發的,可是,經過社會的打磨,很快就敗下陣來,雖不是丟盔卸甲,可也是相當狼狽啊。」

  「李主任,讚美您的話我就不說了,我只想問你一個問題,當年你那篇江湖救急的稿子《溫定縣特色農業和旅遊業發展規劃》一舉成名,按理說,您當時剛畢業,應該說還沒有真正投入工作,縣裡的情況您可是一無所知,請問您是如何做到的呢?」

  李二海聽了一圈溢美之辭,正不好開口講話呢,終於有人開始接近研討內容了,他不假思索地回答起來。

  「在座的各位領導,這個問題是這樣子的。我到縣委辦工作才兩天,實話實說,當時的縣委辦主任陳冰不太喜歡我,沒有給我分配任何工作,甚至都沒有給我任何工作建議,也就是說,當時我是一個閒人。」

  李二海想起當時的情形,心裡泛起一絲絲心酸,一個剛踏入社會。

  「那兩天,反正沒事做,我便主動做起了內務,打掃房間,並翻看了檔案櫥里溫定縣有關材料。我這個人可以一目十行,而且過目不忘,甚至可以倒背如流。」

  「所以,在陳冰因為丟了會議稿件焦頭爛額的時候,我用了一種快速辦公軟體迅速形成了一篇方案,沒想到倉促之間搞成的東西,竟然得到了當時縣高官季柱和與會者的一致認可,確實出乎意料。」

  「現在回頭再看,那方案是漏洞百出,實在是拿不出手,在各位專家面前是貽笑大方啊。」

  忽然有一個人站了起來。

  「李主任,不可這樣枉自菲薄,你那篇《溫定縣特色農業和旅遊業發展規劃》,我仔細研究過,我個人的看法,因為成稿倉促,再加上您不是專業文字工作者,在一些遣詞造句方面確實存在問題,但都無傷大雅。」

  此人戴著一副金邊眼鏡,五十歲左右的樣子,身材略瘦,但很精幹。他是省政府政研室副主任左彬。

  「諸位,省里把李主任請來,肯定不是讓我們研究考證那些細微之處的,更不需要咬文嚼字地分析每一個句子和標點符號,而是要探討李主任身上的閃光之處,把他的成功之路勾勒出來,把他的成功經驗總結出來。我說的對吧?」

  不少人點頭稱是。

  「李主任後邊有很多東西值得我們去思考,剛才是有提到這篇初出茅廬之作,我亦有興趣,才跟著談起。剛才我說了,那篇方案是倉促之作,有些瑕疵,但縱觀全文,瑕不掩瑜。」

  「我通往仔細研究了此文數十次,只有一個感覺,神來之筆。我省別說前幾年了,就是現在,整個發展規劃一直成熟,雖然出台了多個方案,但總給人一種頭痛治頭,腳痛醫腳的感覺,始終不能切中要害,隔靴搔癢,最後都不了了之。」

  「但李主任這篇大作就不同了,結合溫定實際,切入精準,直擊問題,抽絲剝繭,最終形成幾條切實可行的措施,難能可貴的,就是這幾條措施非常接地氣,可操作性強,讓當地干群都能看到希望。所以才能引起共鳴。」

  此時不少人開始附和起來。

  「是啊,我也仔細看了,最大的特色就是文章接地氣,既指出了現實問題,也給出了解決辦法,所指明確,沒有拖泥帶水的內容。」

  「是啊,通過這幾年的努力,溫定把這個規劃從紙上落實到了地上,成果顯著,這是有目共睹的。考核任何事情,結果最重要。」

  「是啊,溫定雖然是一個縣,但它是全省一個縮影,其中的問題是共性的,溫定的成功,可以為我們全省的發展指明一個方向。我建議,認真研究李主任這幾年所有的工作軌跡,從中找出全省今後發展的動力和方法。」


  馮玉琴看著大家熱烈的討論,非常高興。

  省委省政府兩級政研室已經好久沒有這種工作氣氛了,基本都在應付工作,一潭死水。

  沒想到,一個李二海,在這潭死水中投入了一個石塊,攪起層層波瀾。

  當初李二海參加培訓班,就嶄露頭角,給馮玉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當時竟然還有過一種想法,自己的兒子要是能像李二海這樣就好了,政界不走,好好地去經什麼商?

  也是從那時候起,馮玉琴就把李二海當作一個孩子看,特別喜歡他。

  所以,李二海有難的時候,馮玉琴曾經去給他站過台。

  經過一天的討論,一致認為,李二海和溫定縣值得認真研究,必須沉到溫定去深入調查,拿出一套出色的規劃意見,給省委省政府作重要參考。

  第三天李二海沒有活動,因為要等政研室拿出意見,省里領導才接見李二海。

  本來想找仇少他們幾人聚一聚的,但怕耽誤事,又因為有杜文開和小王在,也不方便,便只好作罷。

  吃早餐的時候,杜文開提議利用一天的空閒去山上玩玩。

  杜文開說,省城西郊靈山普濟寺明遠大和尚前知三百年,後知三百年,很靈的。但明遠大和尚喜歡遠遊,一般不在寺內,不易碰到。

  李二海見他興趣很濃,便同意了。

  三人出來,小王駕車,只奔靈山。

  靈山風景區,因靈山寺得名,是省內比較有名的景區。

  不過,由於省里經濟發展滯後,財政收入有限,沒有花力氣打造,顯得有點破敗。

  不過,這靈山寺卻非常有名,香火旺盛。

  上得山來,到了靈山寺前。

  一路起來,看起來很多設施破舊,有些道路也亟待修整。

  李二海想起自己的旋風嶺景區,現在建得漂漂亮亮,風光異常,但日後會怎麼樣,不得而知。他下決心,這輩子只要有能力,一定要讓旋風嶺景區保持良好,發揚光大。

  看到一塊景區銘牌,上前看了一下介紹。

  這靈山寺始建於明末崇禎年間,當時為州官所建,可惜因為李自成兵亂半途而廢,後續建於清初。

  前後共建有王殿,其中以大雄寶殿最為雄偉。

  寺廟前有一座琉璃瓦山門,非常氣派,應該是新修的。

  主體建築大雄寶殿,寬敞宏大,結構莊嚴,前殿正中供奉釋迦牟尼,兩邊是十八羅漢,面對大佛是坐著的韋陀護法神像。

  李二海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韋陀菩薩是躺著的。而據他所知,天下寺廟韋陀都是站著的,不知此處為何不同。

  李二海便向一位僧人打聽。

  原來,此處建廟之時,當地認為靈山非常清靜,不勞韋陀虎視眈眈地站著護法,便為他塑了一座躺身像。

  李二海聽了,倒也覺得這尊躺身韋陀非常可愛。

  向那僧人打聽明遠大師,小僧說,很巧,這幾天明遠大師沒有遠遊,肯定在寺內,但人在何處,他不知道。

  小僧說,要想見明遠大師,得看緣分。

  三人一聽,感覺沒戲,便在寺內隨便走走。

  除了五重大殿,兩旁還有若干禪房。

  杜文開說,這靈山主要是因靈山寺出名,而目前靈山寺又主要因為明遠大和尚出名。今天遇不到明遠,確實遺憾。

  三人玩了一會兒,便想下山。

  走到大雄寶殿前邊,小王說要上廁所。

  杜文開和李二海便在站那兒等著。

  一會兒,右手邊一禪房門被打開,裡面走出一位身材魁梧手持拂塵的大和尚。

  那和尚用手一指李二海,嘴裡念念有詞。

  「佛從西方來,出海渡眾生,與君有佛緣,菩提樹下問。施主請隨我來。」

  說完,那和尚自顧自地向後邊走去。

  李二海和杜文開對視了一眼,兩人都明白,此僧便是明遠大師。

  可人家明明是只叫了李二海一人,杜文開不好同行,便向李二海點示意,讓他自去。

  李二海邁開腳步,緊跟著大和尚。

  因為不明白那大和尚為何叫自己,不敢多問,便默默地跟在後面。

  「施主,最近不順吧?」

章節目錄